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阳明病的诊断标准为“胃家实”,即阳明胃肠中存在有形邪气(燥屎),而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不符合“胃家实”标准,将此4证并列于阳明热证之中,进而归属于阳明病,不符合《伤寒论》本意。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治肺挈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的特性为宣发、肃降。仲景宣肺,最常用麻黄、石膏,兼以细辛、防风之类。盖因肺之宣发阻遏,多表现为皮表郁闭,清气不敷之象。无论是“头痛发热,身痛背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的麻黄汤证,还是“寸口脉浮而数……风舍于肺,其人则咳”的咳嗽上气证,或湿热壅积,毛窍郁闭,“身必发黄”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和麻黄醇酒汤证,还是外湿犯表,“身痛发热,面黄而喘”的麻杏苡甘汤证、麻黄加术汤证和“纳药鼻中则愈”轻证……,均以肺气不宣为主要病机。尤其是内邪外寒交迫,更易阻遏宣发之性。如大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越婢加术汤、越婢加半夏汤等方  相似文献   

3.
内耳眩晕病,又称美尼尔氏综合征,是迷路血管障碍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以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及波动性听力减退为特征,多发于中年,病因尚未明确,多数认为可能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内耳淋巴循环代谢异常所致。笔者认为,本病属中医学“眩晕”和“痰饮”病范畴,而痰、饮是本病的直接致病因素,从痰论治是治疗本病的根本大法。多年来,以自拟“眩呕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通过对本病数十例临床治疗观察,疗效肯定。1“眩呕汤”方药组成制半夏12g、竹茹10g、茯苓15g、陈皮10g、生姜15~20g、白术12g、黄芪15g、升麻6g、白芥子10g、甘草6g。2方解方由二陈汤加益气健脾、升阳燥湿等药组成。二陈汤治一切痰饮为病,方中半夏燥湿化痰为主药;陈皮行气化痰,茯苓渗湿化痰,均为辅药;甘草补脾和胃为佐使。《医方集解》云:“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皮利气;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也。”可二陈汤是本文“眩呕汤”的主要组成。加用白术、黄芪、升麻,意在加强健脾燥湿、益气升阳;加用白芥子,意在搜涤顽痰。综观全方,诸药配合,化痰利气,升清降浊,收...  相似文献   

4.
饥不欲食以胃为主,与心、肝胆、肾有关,病机关键可分为虚实两端.实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虚为胃阳不足,气不消谷.证治分类为阳明热郁证,厥阴肝热证,湿阻中焦证(痰湿中阻证、湿热中阻证),肝胃不和证,胃阳虚证,胆火犯胃证,心肾不交证;分别选用栀子豉汤,白虎加人参汤,麻子仁丸,乌梅丸,瓜蒂散,陈平汤,外台茯苓饮,四逆散和温胆汤等方药加减及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5.
湿脚气、脓疱疮、湿疮为临床常见病,以湿热型多见。笔者近年来用苦参汤加味治疗上述几种病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病例18例,其中湿脚气10例,脓疱疮5例,湿疮3例,年龄在25~40岁之间。1.2 治疗方法 湿脚气、脓疱疮、湿疮的常见证型为湿热型,治以清热、燥湿、止痒为主。湿脚气以苦参汤为基础加大黄、石菖蒲、白鲜皮、枯矾,脓疱疮以苦参汤为基础加黄连、枯矾,湿疮亦以苦参汤为基础加金银花、黄芩、枯矾、五倍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病之咽-食管-胃三联征的临床经验。[方法]根据咽-食管-胃三联征的特点,分别从咽-食管-胃三联征之“咽”“食管”“胃”的病机、症状及经方运用等方面论述中医治疗的辨证思路和治疗特色,并附以疗效明确的验案。[结果]咽-食管-胃三联征之“咽”最常见的病证是“咽炎”,可归为中医学的“梅核气”,以顺气化痰、解郁散结为法,方选半夏厚朴汤;“食管”最常见的病证是“反流性食管炎”,可归为中医学的“吞酸”“反胃”“嘈杂”等,以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为法,方选旋覆代赭汤;“胃”最常见的病证是“胃食管反流病”,可归为中医学的“胸痞”,以健脾益气、顺降胃气、清肝胆热为法,方选旋覆代赭汤及半夏泻心汤。经方方小、效佳,重在抓住主要病机,切中治疗关键环节。所附验案辨证为胃虚气逆,同时伴有肝气不舒,运用经方旋覆代赭汤合半夏厚朴汤施治,治疗两周后症状基本消失。[结论]以经方治疗咽-食管-胃三联征,通过疏肝调脾、和胃降逆之法,条畅中焦气机,方证对应,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胃瘫患者27例,除常规西医方法外,加用以中药方剂“胃肠复原汤”为基本方的中药灌肠,并配合针刺;对照组20例,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情况、肛门恢复排气均优于对照组。治疗5~7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方剂“胃肠复原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能显著改善术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促进术后胃瘫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正> 近二年来,我们用“麻黄加术汤”治疗荨麻疹病人三十余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介于下: 一、方药组成麻黄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甘草6克、白术12克,水煎二边分二次早晚服用。二、方解本方由麻黄汤加白术而组成,故称“麻黄加术汤”。方中用麻黄汤开腠发汗,以散表之风寒,恐汗后风寒去而湿反不去,佐白术以牵制麻黄桂枝发汗之力,而兼解在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观察自拟利胆清毒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胆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自拟利胆清毒汤与消炎利胆片对慢性胆囊炎胆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均 P <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利胆清毒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胆胃湿热证,可明显改善患者右胁痛、口苦、恶心呕吐、发热等临床表现,临床疗效确切,收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顺铂(化疗)导致相关恶心呕吐反应(CINV)的病因病机为药物毒邪伤正致脾胃虚弱,脾不运湿,湿浊内生,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证属本虚标实。临床分为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多分为痰湿中阻、肝郁气滞、脾胃湿热等型;虚证常分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脾胃气虚等型。治法多为化痰、益气、健脾、降逆、温中、逐瘀。常用方剂,以化痰为主者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苓桂术甘汤;以益气为主者如香砂六君子汤、柴芍六君子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以降逆为主者如旋覆代赭汤等。临证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取长补短,提高止吐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化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观察自拟利胆清毒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胆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自拟利胆清毒汤与消炎利胆片对慢性胆囊炎胆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利胆清毒汤治疗慢性胆囊炎胆胃湿热证,可明显改善患者右胁痛、口苦、恶心呕吐、发热等临床表现,临床疗效确切,收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是少阳病和解剂之总方,正如柯韵伯所说:“少阳之机枢剂,和解表里之总方。”该方以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在《伤寒论》中以柴胡命名的有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共6方。了解柴胡汤诸方加减,必须先从小柴胡汤开始,才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之主方,方中柴胡、黄芩清解少阳经腑邪热,又疏肝利胆,促进疏泄以增强新陈代谢;半夏、生姜和胃止呕,能升能降,助柴胡透达以散邪气而解表;人参、炙甘草、大枣温补脾气,扶正去邪,以拒邪气内…  相似文献   

13.
脾虚为不荣则痛的关键,脾虚不能运化则生滞,寒滞、湿滞、食滞最为常见。滞则损伤脾胃使脾胃更虚。肝失疏泄是导致不通则痛的重要病因。此外气机为脏腑功能协调的关键,升降相因才能使脾运胃和。治疗上以健脾、运脾、醒脾为主,同时重视疏肝理气、降肺胃之气等治疗大法。根据脾胃发病特点临证常用鸡内金、白术、山药、砂仁等药物。脾虚较甚者以九味资生丸加减;肝乘胃而胃脘痛者,常用生麦芽、川楝子、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肝气郁滞胃脘疼痛者,常用逍遥散或疏调气机汤为基础方加减;气机不畅者,常用下气汤为基础方降肺胃之气,补中益气汤和升陷汤为基础以升肝气。  相似文献   

14.
女患,56岁,1990年3月18日初诊。患者从北方迁居四川不久,即感肩背酸痛,纳差体倦,自忖为“水土不服”而就医。医曰:“蜀多雨湿,挟风寒而成痹,所以肩背酸痛;纳差体倦者,脾为湿困也。”初用羌活胜湿汤、五积散等,肩背酸痛如故:继投一加减正气散、五苓散、推气散、小陷胸汤加郁金、降香等,纳差体倦依然。近2年间断服药百余剂而乏效,已失去治疗信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主要病名下的证素分布特点,总结慢性胃炎的发病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胃痞"患者各60例,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其证候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痛和胃痞主要病位证素相同,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相同,为气滞、阳虚、气虚、湿;证素组合频率较高的有:肝脾胃加气滞加气虚、脾胃气虚、脾胃湿、脾胃阳虚、肝脾胃气滞。结论慢性胃炎的证素特点和发病规律基本相同,病变实质为虚实夹杂,虚证以脾气虚弱、脾阳不足为主,实证以胃气不降、肝气郁滞、湿邪阻滞为主。  相似文献   

16.
探讨小儿厌食的辨证论治,分为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湿食内滞、肝胃不和五型,体会到在辨证论治时还应遵循“胃以喜为补”的原则,并可选择应用针灸、推拿和捏脊疗法。  相似文献   

17.
胃家实辨析     
针对阳明病篇争议颇多的“胃家实”进行了考辨、分析,认为“胃家实”实指肠腑燥屎结滞成实。并分别从《伤寒论》中“胃”、“实”字的具体含义、条文编排的特点、文义的内在统一性及阳性腑实证汗出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对阳明病篇、阳明病提纲证发表了看法。指出阳明腑实证是阳明病的正局,故以“胃家实”为提纲,突出重点,提纲挈领。白虎汤证虽亦属阳明病范畴,但决非胃家实。其余都是阳明病兼、变证。  相似文献   

18.
人参作为经方的常用药材,《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补五脏常配伍附子、干姜、炙甘草、桂枝,如炙甘草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理中汤、吴茱萸汤、四逆加人参汤、附子汤、侯氏黑散等。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常配伍龙骨、牡蛎、茯神,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茯苓四逆汤。除邪气常配伍生姜、大枣、炙甘草,如柴胡类方、竹叶汤、厚姜半甘参汤、鳖甲煎丸、木防己汤、桂枝新加汤等。目睛的正常功能依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的上荣,故明目亦是人参补五脏的体现。主开心常配伍炙甘草、大枣等,如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桂枝人参汤。除《神农本草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人参还有新的发展,人参救阴津,气化为津以止渴,如玉壶丸中人参、天花粉治疗渴饮无度,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上消口渴;人参味甘,补益中土脾脏,微苦可补中祛邪以止呕,如吴茱萸汤治疗肝胃虚寒之呕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寒热格拒之呕吐。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N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及高脂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水肿”,“腰痛”,“虚劳”,“癃闭”等范畴。笔者就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的进展作一综述。1中医治疗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独特的理论体系,根据疾病的不同成因进行辨证治疗,可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从而提高疗效。杨氏[1]综合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素,辨证分为风水相搏、脾虚湿困、湿热内蕴、水湿浸渍、阳虚水泛5型,分别运用越婢加术汤、实脾饮、蔬凿饮子、五皮饮、阳和汤辨证治疗,并且每一型均加用桃红四物汤。叶氏[2]将本病…  相似文献   

20.
荨麻疹,中医称为“赤白游风”、“风疹”、“瘾疹”,是一种以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病。古人很早对此就有认识,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中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此病多为脾失健运,肠胃湿热,湿留肌肤,或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湿邪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所致。现代医学认为与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动物及植物因素、精神因素、内脏和全身性疾病有关。李振华教授治疗本病多以补气养血活血,燥湿祛风透表,且尤为重视健脾和胃,以求标本兼治,预防复发。根据其多年治疗经验,自拟“补气消疹汤”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