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颈夹脊穴针刺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项丛刺治疗。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满意,并能迅速缓解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按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予治疗组患者按动手法治疗,予对照组患者中药内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应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ESCV量表评估总体改善情况总体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ESCV量表不同症状评分比较,治疗组颈肩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明显优于常规药物配合牵引治疗,且安全易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针刀结合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对照组30例则采用天麻素注射液及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功能积分及临床疗效,并在疗程结束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定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76.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2个月后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2个月后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结合温针灸可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采用颈夹脊穴针刺联合TDP神灯照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项丛刺治疗。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CV)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项丛刺结合颈夹脊穴针刺、TDP神灯照射治疗颈源性眩晕疗效满意,并能迅速缓解眩晕、头痛、颈肩痛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项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眩晕改善情况、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有优于对照组的趋势,但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障碍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三重穴加放血疗法能显著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眩晕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T”形术式松解治疗瘀阻脑络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瘀阻脑络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刀“T”形术式松解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头痛积分量表评分及头痛影响测评量表(HIT-6)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31/33)和87.88%(29/33),对照组分别为87.10%(27/31)和77.42%(24/31);组间比较(秩和检验),观察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头痛积分量表和HIT-6量表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多项评分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8例)。两组在采用相同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症状及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功能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微调手法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3天1次接受治疗,连续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通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X线检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颈曲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均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调手法能有效治疗老年颈性眩晕,且临床疗效比传统手法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圣愈汤联合针刺及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收治的120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圣愈汤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眩晕程度、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4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明显高于治疗前,PI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Vs、Vd明显高于对照组,PI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圣愈汤联合针刺及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眩晕、颈枕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增加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按摩灸与针刺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按摩灸组(44例)、针罐组(42例)。针按摩灸组取穴:风池、天柱、颈夹脊穴、阿是穴,结合按摩灸进行治疗。针罐组取穴操作同针按摩灸组,针刺后于局部拔罐,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颈项疼痛疗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观察治疗第1疗程后即时止痛效果及疗程结束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1个疗程后针按摩灸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针罐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按摩灸组VAS评分显著低于针罐组(P0.01);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VAS评分均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两组效果相当(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按摩灸与针刺拔罐治疗颈型颈椎病均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两组疗效相当,但针刺结合按摩灸法对颈型颈椎病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针刺拔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51-154
目的 观察葛根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 例颈性眩晕患者,全部来自绍兴市中心医院中医风湿科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在针灸的基础上给予葛根汤加味,水煎服,每日1 剂。对照组单纯用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评估眩晕VAS 评分、头痛VAS 评分、颈项痛VAS 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头痛、眩晕及颈项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或P<0.05)。对照组治疗后头痛、眩晕及颈项痛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疼痛VAS 评头痛、眩晕及颈项痛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或P<0.05)。结论 葛根汤加味联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在改善眩晕及减轻头痛、颈项痛方面明显优于单独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予以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和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及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的肢体感觉、水肿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S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关节肿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补肾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江 《右江医学》2010,38(3):260-26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补肾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41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每天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12周计算中医证候疗效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随访1年观察病情复发情况以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4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39.02%,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8周、12周治疗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1年,治疗组病例复发率较低,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线香点按瘢痕灸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艾炷灸组、线香点按灸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及再灌注模型,艾炷灸组、线香点按灸组于缺血再灌注前3 d以艾炷、线香点按瘢痕灸足三里预处理,缺血3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对照组、模型组未做灸预处理,观察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乳酸(LD)含量的改变。结果线香点按灸组大鼠脑组织NO、LD、MD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SOD含量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艾炷灸组大鼠脑组织较模型组LD含量显著降低,SOD含量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线香点按灸组大鼠脑组织较艾炷灸组LD含量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NO、MDA、SOD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线香点按瘢痕灸预处理和艾炷瘢痕灸预处理具有提高细胞抗氧化、减轻NO介导的神经毒性机制及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等多种作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且线香点按瘢痕灸预处理的作用优于艾炷瘢痕灸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督药灸联合牵引和电针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牵引治疗,A组患者加用督药灸治疗,B组患者加用电针治疗。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的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和90.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结束后3个月,A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肩疼痛、颈椎活动度、上肢麻木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A组患者的上肢麻木积分低于B组(P0.05)。治疗过程中B组有3例患者出现晕针现象,其余患者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督药灸或电针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督药灸联合牵引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同时可适用于惧针、晕针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针刀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及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及针刀治疗,记录患者针刀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残损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点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点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晕针、断针、术口感染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针刀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颤压"颈三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头痛伴颈枕部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颤压"颈三线"推拿治疗(A组)和小针刀治疗(B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指数评分。结果:A组VAS评分为(1.35±0.94)分,头痛指数评分为(87.50±12.48)分,有效率为83.33%;B组VAS评分为(1.28±0.87)分,头痛指数评分为(90.45±15.24)分,有效率为82.14%。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颤压"颈三线"与小针刀均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可依患者的接受情况分别施治。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近年来,关于艾烟生成物、光辐射效应、温热效应中何者为艾灸治疗起效的关键因素已成为艾灸研究领域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但目前关于艾烟生成物是否参与艾灸治疗止痒效应的分析研究较少见。目的 对比有烟艾灸与无烟艾灸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艾烟生成物的止痒效应。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门诊收治的肛门瘙痒症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烟艾灸治疗组30例和有烟艾灸治疗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温和灸长强穴治疗,其中无烟艾灸治疗组患者选用无烟艾条,有烟艾灸治疗组患者选用有烟艾条;以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瘙痒程度、瘙痒频率,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对艾灸治疗的耐受情况及治疗期间不适/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比值及瘙痒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有烟艾灸治疗组患者VAS/NRS比值及瘙痒频率均低于无烟艾灸治疗组(P<0.05)。组间因素与时间因素在DLQI总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因素和时间因素在DLQI总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DL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4周后DLQI总分低于治疗2周后(P<0.05);有烟艾灸治疗组患者治疗2、4周后DLQI总分均低于无烟艾灸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均能耐受艾灸治疗,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适/并发症。结论 有烟艾灸治疗在降低肛门瘙痒症患者瘙痒程度、瘙痒频率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均优于无烟艾烟治疗,而艾烟生成物是艾灸治疗发挥止痒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艾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非急性感染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RRTI非急性感染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基于辨体质取穴,选取清艾条,采用温和灸法,对照组口服脾氨肽冻干粉,疗程均为4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发病次数、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平均每月发病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反复外感积分、面色积分、形体积分、汗出积分、乏力积分及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汗出、乏力、次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能够有效改善RRTI非急性感染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刃针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原理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结合MTrP原理治疗,对照组用毫针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两组治疗后均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治疗2周后(共治疗5次)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2.453,P0.014);在提高眩晕症状和功能评分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以及在降低齿突生长性偏移(odontoid growth offset value,DO)、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bilateral odontoid lateral mass spacing difference,VBLADI)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刃针结合MTrP原理治疗颈性眩晕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流速度、缓解颈性眩晕症状及恢复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