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桂枝汤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离经之血”型血瘀证模型,观察桂枝汤对小鼠腹腔血凝块吸收的作用;以小鼠“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证模型,观察桂枝汤对小鼠凝血和出血时间的影响;用大鼠静脉血栓形成法观察桂枝汤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 桂枝汤能明显促进“离经之血”型血瘀证模型的小鼠腹腔血凝块的吸收;延长“肝气郁结和寒凝”型血瘀证模型小鼠出、凝血时间;减缓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桂枝汤有一定的活血祛瘀作用。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3例姜玉坤(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普外科,东营市257055)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切除术;抗凝治疗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临床上少见的急腹症,由于其发病率低,起病隐匿,且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容易造成误诊误治,导致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82~2002年间收治的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总结其诊断、治疗的经验。结果 22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术前误诊14例,有9例行CT检查,8例确诊,17例行手术治疗,13例治愈,4例死亡。有5例没有腹膜炎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行溶栓、抗凝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较易误诊,CT是较敏感的检查方法,对诊断有积极的作用。坏死肠段切除要充分,应包括静脉阻塞的肠系膜部分,在没有腹膜炎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行溶栓,抗凝治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的重点方剂,其适应证候为气虚血瘀。在贾斌老师指导下用其加味治疗静脉血栓,取得较好的疗效,体现了中医“有是证用是方”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周兢  祁薇  陈新 《现代医学》2006,34(1):43-44
目的探讨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病综合征合并肾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临床高度怀疑合并肾静脉血栓形成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被诊断为合并肾静脉血栓的15例进行溶栓治疗前后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结果28例中15例有肾静脉血栓形成,超声检出率为53.8%;超声检查确认肾静脉血栓者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病综合征合并肾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养阴行血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分析阴液不足与瘀血形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血脉中津液不足可引起血行不畅,也称之为“无水舟停”,且与其它形成瘀血的因素相互影响。提出了阴液不足导致瘀血的病机特点是因虚致实,实中有虚和病及营血,脏器受损。养阴生津治疗瘀血证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滋补阴液、增水行血;养阴生津、消散血凝;濡润脉道、有利血行;滋养脏腑、调节血行。以上作用可概括为”养阴行血”。养阴行血方药在临床治疗瘀血病证时,应掌握养阴生津法治疗瘀血证的运用指征,重视养阴生津法与其它治法的配合,并注意养阴生津方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民国医家陈无咎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方法] 运用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搜集并整理陈无咎的医学著作和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医论医话等,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临证经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陈无咎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尊崇内经理论,发展“揆度”学说;创立治疗伤寒六经病的“疏”“整”二法;衷中参西、倡导中西医汇通;用药精当,创立药物处方配伍的“主、从、导、引、加”之说;重视脾胃后天之本的功能。在临证经验上,他认为对于中风,应行血祛风、引血归心;治疗水肿,应升清降浊、导水注血;治疗妇科病,应重视脉诊、审因用药;治疗喉痹,应清血解毒、内外兼顾。[结论] 陈无咎作为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医学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发扬中国医学、学贯中西,对于内科、妇科、伤寒等疾病的临证诊疗颇有建树,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后世有一定的启发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条文中“柴胡证”及“但见一证便是”应当如何理解,后世医家各持异议。其中以成无己为代表,认为当是“或然诸证”;陈修园认为“一证”即是少阳提纲证;以恽铁樵为主一派认为当以“往来寒热”为是;以刘栋为代表一派认为“一证”即96条原文的四大证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磁共振表现以及诊断价值。方法16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应用SE序列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6例病人均有MRI平扫,其中11例病人有平扫加增强扫描;12例病人加有MR三维时间飞跃序列(MRV 3D TOF扫描)。探讨磁共振对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表现。结果16例患者中仅有1例MRI常规平扫未见异常,15例显示局部静脉窦内见血栓信号;病变发生在横窦乙状窦2例,直窦1例,上矢状窦3例,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9例。13例病人显示脑部缺血水肿病变,4例脑部还有出血病变,2例病人有脑积水。12例病人行MRV 3D TOF扫描,全部有阳性发现,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9例有较明显侧支循环血管形成。结论磁共振能明确显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位置、分布、程度等,对脑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很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致死性血管疾病之一,气虚、血瘀为致病基础,肿为临床表现。本病“防重于治”,在发病前采用针灸、推拿、压力治疗、中药内服外敷等预防措施,注意调畅情志、控制饮食;病程中应用针灸及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配合药物及压力治疗防止复发。治疗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基础,为临床防治VTE提供依据。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52~82岁,平均63.5岁;股静脉血栓形成7例,腘静脉、胫后静脉血栓形成38例,急性深静脉栓塞15例,慢性深静脉栓塞30例。对照组46例,其中男20例,  相似文献   

12.
搜集整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痛证的病因病机及辨治的认识,认为:叶氏介“久痛必入络”,而络痛证的病机为络中气血不通,痛因有虚实寒热四端;辨症要点为“痛则不通”,贵在辨别“络不通”有气血阴阳之分;总以辛香通气为络痛证的治疗大法,根据其络痛之属气血阴阳虚实而“辨证施通”,指出通络时应重视虫类药的运用及以奇经通补络脉,并强调因“痛久入络”,故治疗时以“缓调为宜”。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眩晕”、“头痛”、“肝风”等范畴,目前对高血压病治疗时进行辨证分型有多种,卫生部1993年关于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指导原则的中医辨证分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四型;有学者提出了“四型三证”的辨证分型,即在以上四型基础上提出“内风、血瘀、痰阻”三大兼证;此外也有学者  相似文献   

14.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张民英,刘津综述黎国屏审校附属二院外科(050000)关键词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肠坏死;肠系膜血管梗塞自Warren和Eberhard[1]于1935年报告了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VenousThrombos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者经抗凝及小剂量尿激酶后,2例效果欠佳,行脑内血管置管局部溶栓治疗后治愈。结论临床及影像学是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依据,抗凝及小剂量尿激酶是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如疗效不佳,可行脑内血管置管局部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证实富含维生素B和ω-3脂肪酸与静脉血栓形成呈负相关以及肉类摄入与静脉血栓形成是正相关关系的假说,美国东部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名为“社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研究”的前瞻性研究,对14962位中年人中静脉血栓发病进行了12年随访,共有196人发生静脉血栓。在基线和第6年时进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以评估饮食摄入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应用CDFI对2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及时诊断,并用彩超观察治疗期间病变部位的超声图象变化。结果,27例中,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栓塞部位在髂外静脉与大隐静脉汇合处13例(46.5%);股静脉血栓7例(25.0%);腘-胫前、胫后静脉血栓5例(17.8%);髂-股-瞩静脉2例(7.1%);股-腘静脉血栓1例(3.6%)。超声二维图象表现为病变段血管内径显著增宽,血管内见低回声血栓,管腔加压不变扁,CDFI示管腔内无血流信号或血流充盈缺损。本组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7~30d内复查超声见血栓缩小、血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再通。认为彩色多普勒可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并可动态观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本报告7例血液透折患合并肢体静脉血栓,其中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上肢静脉血栓形成2例又导致肺动脉栓塞。5例肺动脉栓塞仅2例有典型临床表现,3例为亚临床型。临床若能及时诊断和给予抗凝溶栓治疗,病死率可望降低,故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胡华亮  毛陵森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532-1533
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血液成分在静脉系统内形成血凝块,一般认为,发生在下肢的静脉血栓与血液抗凝及纤溶系统失衡以及血小板的活化相关^[1]。脊髓损伤致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下肢功能丧失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较差,更易形成静脉血栓。据报道,脊髓损伤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100%,其中,有临床表现占15%^[2]。  相似文献   

20.
血脱气脱证,亦名气随血脱,属血脱证危急阶段,中医治疗血脱证,多遵“血脱先益气”的原则,治宜补气固脱,但是,这一治法目前临床鲜用。文中指出了血脱先益气理论提出的历史条件-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分析了补血药物与输血疗法的区别,同时分析了人参治疗血脱证的不足,认为“血脱先益气”这一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血脱气脱证的治疗,亟需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