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3种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均为重要的免疫刺激因子,在中性粒细胞及髓系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殖、活化及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与GM-CSF和M-CSF不同,外源性G-CSF对其他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也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内源性G-CSF在维持局部免疫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综述G-CSF在免疫调节及维持肠道免疫内环境稳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是由致敏或活化的淋巴细胞及某些组织细胞合成与释放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对多种重要的生物过程都有调节作用,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参与炎症发生和创伤愈合等。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干扰素(interferon,IFN)、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新鲜分离的和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刺激下的CD34^ 造血祖细胞上CXC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3(CXC 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mRNA水平表达的区别,以及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FN-γ inducible protein 10, γIP-10)和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onokine inducedby IFN-γ,Mig)的作用,GM-CSF刺激的CD34^ 造血祖细胞的聚集作用和CXCR3分布的变化。方法 采用Northern blotting检测CXCR3 mRNA水平的表达;24孔板细胞培养法观察细胞聚集作用;荧光标记抗体染色CXCR3后,以共聚焦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CXCR3的极化现象。结果 GM-CSF刺激的CD34^ 造血祖细胞上CXCR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新鲜分离的细胞;γIP-10和Mig能够诱导GM-CSF刺激的CD34^ 造血祖细胞发生聚集现象和CXCR3重新分布现象,CXCR3聚集成束,并指向特定的方向。结论 GM-CSF的刺激作用能够显著性提高CXCR3在CD34^+造血祖细胞上的表达;γIP-10和Mig能够诱导GM-CSF刺激的CD34^ 造血祖细胞的聚集作用和CXCR3的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孟海涛  钱文斌  楼基余  金洁 《浙江医学》2002,24(12):723-725
目的 探讨胸腺肽α1抗肿瘤的机制。方法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经胸腺肽α1刺激的8份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TNFα受体(sTNFαR)和白细胞介素12(IL-12)含量,集落培养检测15份骨髓损捐献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粒单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E)。直接细胞计数法、MTT法检测胸腺肽α1对K562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结果 胸腺肽α1能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2 TNFα、sTNFαR和IL-12增多;胸腺肽α1浓度≥1μg/ml时CFU-GM、CFU-E集落数增多36.9%和70.3%(P<0.001);同时胸腺肽α1能直接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结论 胸腺肽α1能促进造血干细胞增生,通过细胞因子途径和直接抑制作用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人5种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免疫调控能力的差异。方法 炎症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 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可诱导MSCs高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 IDO)和趋化因子,从而抑制抗CD3/CD28抗体激活的T细胞增殖。通过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抑制T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表达。使用Cell Tracer Violet的染料对T细胞进行标记,检测其增殖能力变化。同时,使用EdU染色检测MSCs细胞增殖。过程炎症因子刺激后的MSCs与PBMC进行共培养,检测PBMC的增殖情况,同时检测MSCs相关基因表达及其增殖情况。结果 炎症因子刺激的MSCs对抗CD3/28抗体激活的单个核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不同组织来源MSCs对单个核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区别。结论 与骨髓来源MSCs相比,其他组织来源MSCs对单个核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对正常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生长的抑制作用李娟,庞国元,谭路坚,洪文德(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学研究室;广州,510080)关键词干扰素α-2b,骨髓粒巨噬集落形成单位中图号R37;73干扰素(interferon,IFN)除有抗病毒功能外,...  相似文献   

7.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干细胞动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兴浩  慕晓玲 《农垦医学》2009,31(3):259-261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已经在医学实验中被证实为安全、有效的动员剂,然而这个过程的分子机制和影响因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此动员过程主要通过影响造血干/祖细胞和骨髓微环境、细胞凋亡等方面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利  尹如铁 《西部医学》2006,18(6):792-793
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类刺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向粒单系祖细胞集落分化,并使其发育为成熟粒细胞、巨噬细胞的体液性造血因子,是治疗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的有效药物之一。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对临床个体化的选择、恰当的用药时机、疗程、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影响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及采集因素。方法35例血液病患者予以化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15例正常供者予以G—CSF动员。用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结果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有效动员与被动员者的年龄、性别、体表面积、采集的循环血量及骨髓是否曾经累及无关,而与动员所应用的化疗的种类相关;以环磷酰胺(CTX)为主的化疗+G—CSF动员优于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G—CSF(P〈0.01);CTX为主的化疗+G—CSF动员产品单个核细胞与中剂量阿糖胞苷+G—CSF动员无统计学差异,CD34^+含量则CTX组显著优于DA组(P〈0.05);中剂量阿糖胞苷+G—CSF动员与DA+G—CSF动员方案相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有效动员与动员所应用的化疗种类相关,CTX为主的化疗+G—CSF动员效果最佳,蒽环类药物动员效果相对较差并动员前尽量减少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制备、鉴定小鼠骨髓来源的高产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方法,为制备DC及体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取BALB/c小鼠骨髓细胞,经重组小鼠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mouse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mGM-CSF)、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ecomtinant mouse interleukin 4,rmIL-4)诱导、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s,LPS)刺激制备高纯度DC。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细胞做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特定表型标记分子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的分泌量。从形态、表型标记、细胞因子分泌功能三方面对所制备细胞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所制备细胞具有典型的DC形态学特征,细胞表面高表达CD1a、CD11c、CD80和CD86,相对于普通DC细胞有大量的TNF-α和IFN-γ分泌。结论利用BALB/c小鼠骨髓细胞在细胞因子rmGM-CSF、rmIL-4诱导及LPS的刺激下成功制备出纯度较高的成熟D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斑汤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CD34、CD45表达的影响。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以环磷酰胺25 mg·kg^-1,隔日1次,腹腔注射2次即可造成骨髓抑制模型,正常组以生理盐水代替。观察红斑汤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CD34、CD45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骨髓细胞CD34、CD45均可见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红斑汤组及鲨肝醇组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红斑汤组与鲨肝醇组,具有促进骨髓抑制小鼠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恢复,且鲨肝醇组疗效不显著优于红斑汤组(P〉0.05);红斑汤组和鲨肝醇组骨髓细胞CD34、CD45及CD34、CD45的双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红斑汤组和模型组均能促进骨髓细胞CD34、CD45的恢复,且鲨肝醇组不优于模型组(P〉0.05)。结论:红斑汤具有升高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骨髓细胞CD34、CD45;具有改善环磷酰胺对小鼠骨髓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34+细胞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实验组及对照组骨髓组织中CD34+细胞表达情况。结果:CD34+细胞在实验组骨髓组织中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细胞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细胞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生中有一定关系,CD34+细胞与两者之间的转化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34+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初发未治及标准化疗后完全缓解时骨髓组织中CD34+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未治组骨髓组织中CD34+细胞阳性表达率与完全缓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细胞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集落刺激因子(CSF)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理克隆增殖的影响,采用单抗 免疫磁珠二步分离法,从CML患者骨髓标本分离出带有恶性克隆标记的CD34+HLA DR+细胞,并在体外观察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 3(IL 3)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CSF存在体系与无CSF体系相比CML病理克隆消失延迟14d(P<0.05)。结果提示:CSF具有延长CML病理细胞在体外培养存活期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对哮喘模型鼠骨髓及肺纽织中CD34+、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3)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及布地奈德治疗组(C组),每组10只。B、C组以卵白蛋白(OVA)作为抗原腹腔内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复制哮喘模型,末次激发后6h处死豚鼠,制备豚鼠肺组织病理标本和骨髓标本,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改变;免疫组化检测CD34+祖细胞、:)taxin及CCR3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哮喘组肺组织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布地奈德治疗组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哮喘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可通过下调骨髓及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表达水平,发挥其抗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体外诱导的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中分离分泌IFN-γ的杀伤性树突状细胞(IFN-γproducing killer dendritic cells,IKDC).方法取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以小鼠重组GM-CSF和IL-4协同诱导下培养.培养第6天,加LPS刺激.培养第7天,收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FCM)分选出CD11clowB220+NK1.1+的细胞,FCM进一步鉴定其表型.并将其与肿瘤细胞系B16F10共培养24 h后,CBA(cytometric bead array)法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体外培养的骨髓来源的DC中,FCM检测存在CD11clowB220+NK1.1+的细胞,进一步鉴定发现其高表达CD49b,低表达MHC II类分子,不表达Gr-1分子;并且与肿瘤细胞B16F10共培养后可分泌大量IFN-γ.结论通过FCM分选的方法可从体外培养的骨髓来源的DC中获得IKDC.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骨髓瘤细胞生长、分化及RARα2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药联合用于临床治疗骨髓瘤的可能性。方法:以人骨髓瘤细胞RARα2阳性细胞株(OPM2)和RARα2阴性细胞株(U266)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G CSF单药组(1000、2000 U/ml)、ATRA单药组(10 μmol/L)及两药联合组共6个平行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凋亡过程,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早期凋亡;瑞氏姬母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分析CD49e表达;逆转录PCR检测RARα2 mRNA表达。结果:ATRA可抑制OPM2细胞的生长(P<005),联合用药组生长抑制率均大于单药组(P<005);而在U266细胞这种作用不明显(P>005)。瑞氏 姬母萨染色显示在含ATRA的处理组中,OPM2细胞有细胞核缩小、染色质聚集浓缩、核仁数量减少、胞浆量增加并呈深蓝色改变;此类改变在U226细胞不明显。U266、OPM2细胞均弱表达CD49e。在OPM2细胞中,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ATRA单药组RARα2表达均增加(P<005),对照组与G CSF单药组RARα2表达无明显差别(均P>005)。U226细胞的对照组、G CSF单药组不表达RARα2,ATRA单药组及G CSF+ATRA联合组弱表达RARα2。结论:ATRA对RARα2阳性骨髓瘤细胞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ATRA对RARα2阳性骨髓瘤细胞的分化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体外对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CD4+Foxp3+T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T1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与T1DM患者和正常人骨髓MSC按不同比例体外共培养72 h,检测共培养后PBMC中CD4+Foxp3+T细胞百分率。结果:正常骨髓MSC与T1DM患者PBMC共培养后CD4+Foxp3+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性,T1DM MSC也可上调T1DM患者CD4+Foxp3+T细胞水平,但作用较正常MSC弱(P〈0.05);正常MSC培养上清也可上调T1DM患者PBMC中CD4+Foxp3+T细胞水平,但作用弱于MSC∶PBMC=1∶1组(P〈0.05)。结论:T1DM患者MSC上调CD4+Foxp3+T细胞百分率低于正常人MSC可能是T1DM患者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38+细胞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初发未治及化疗后完全缓解时骨髓组织中CD38+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未治组骨髓组织中CD38+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同一患者完全缓解组,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8+细胞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单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的骨髓有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5月-2008年2月对解放军总医院第309临床部、徐州市中心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工人医院的69例糖尿病足患者(69条患肢)随机分组,骨髓组直接采集自体骨髓200mL,单剂G-CSF动员组在采集骨髓前1d给予G-CSF 2μg/kg,采集骨髓100mL,骨髓组采集200mL,分离骨髓有核细胞,检测骨髓有核细胞总数,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百分比,将分离的骨髓有核细胞移植于患者患肢腓肠肌。结果足部疼痛改善率动员组为89.7%(35/39),骨髓组为90.0%(27/30);两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后腿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动员组1-3d所有患肢(39/39)冷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骨髓组26/30条患肢在1-10d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患者的患肢经皮氧分压均有不同升高。结论利用单剂G-CSF动员患者骨髓可有效提高骨髓采集物中的有核细胞数量,可减少患者骨髓采集量,不影响糖尿病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