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绝大多数生物体在生理和行为上都具有昼夜节律的特征.昼夜节律系统对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节律进行调节.在分子水平上,一系列相互偶联的转录反馈环路组成了驱动周期变化的核心生物钟[1].在哺乳动物中,昼夜节律系统是按级由振荡器进行信号传递的.研究证实,昼夜节律起搏器即内源性节律定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2].SCN接受眼睛的特殊光感受器接受到的昼夜光强度变化信号,再通过多种神经投射通路或激素调节控制外周组织的节律.当环境周期信号传人到振荡器后,通过一系列机制调节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使其浓度以24h为周期振荡,从而调节效应器的昼夜节律[3].生物钟运转的分子机制,就是通过调控昼夜节律的生物钟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在与环境共同作用后的表达,这些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产生内源性节律,从而调节SCN和外周组织的分子时钟.研究表明,SCN的功能障碍会促进肿瘤的生长[4].  相似文献   

2.
生物钟是身体内部的时钟,通过控制能量、生长、情绪和衰老的影响来调节器官和活动、休息周期.昼夜节律是内在产生的节律,大约24 h为一个周期,昼夜节律定时系统调节生理和行为的昼夜节律,促进机体预期环境中节律改变并且做出重要的适应机制.而且,昼夜节律使机体能够达到最理想的能量利用和再生.事实上几乎所有人类生理活动(睡眠-觉醒周期、体温、激素分泌等)都遵从24 h节律.然而,现代生活方式可能扰乱昼夜节律.这种昼夜节律钟的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很多临床症状包括睡眠障碍、胃肠道疾病、代谢综合征、感染甚至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本文就节律系统在胃肠道中的作用以及破坏这个系统的临床后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加味四逆散分时给药对应激性抑郁症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生物钟基因的表达及其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计性轻度应激建立大鼠应激抑郁模型。采用RT-PCR法及余弦节律分析法观察分析抑郁症大鼠下丘脑SCN Bmal1、Clock的表达及其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大鼠下丘脑SCN Bmal1在3个时间点表达增强,SCN Clock在5个时间点表达增强,2~(-△△Ct)的中值、峰值、谷值均明显上升,振幅增大,时相提前。结论:加味四逆散卯、酉时给药主要是通过调节下丘脑SCN中Bmal1和Clock的表达及其时间节律达到抗抑郁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昼夜节律,又称生物节律或生物钟,是生命以约24 h为周期的节律性活动.西医学以基因、蛋白质等阐释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中医自古以阴阳转化、卫气入阴出阳等理论阐述睡眠-觉醒机制.通过对太极图、重阴转阳、重阳转阴、卫气昼夜调节运行理论的还原与重构,阐释新的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发现两种机制的阴阳消长与基因振荡、对立统一与负反馈调节、卫气运行与生物钟定位等有互通互用之处.深入探索昼夜节律对了解生命的原理、解决健康问题意义重大,具有未知的神秘和广阔的前景,学习与研究中医药数千年的智慧可为今人指点迷津,带来灵感与启发.  相似文献   

5.
生物钟是将个体节律与外部时间联系起来的重要机制,能预测并响应时间变化,决定睡眠—觉醒周期,参与调节摄食、体内激素水平等多种生理行为的昼夜节律。哺乳动物体内中枢生物钟能够调节肠道、肝脏、胰腺等外周生物钟,维持各器官稳态并同步运行,并能通过调控进食和睡眠等诱导肠道微生物结构、数量和定植行为的昼夜改变。肠道微生物是肠道微生态的核心部分,能够对包括大脑在内的多器官、多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并被证明是宿主生物钟分子节律性表达以及多种昼夜节律活动的驱动因素。过去几年已经部分揭示了关于哺乳动物肠道微生态和生物钟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对疾病的影响,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它们在不同疾病背景下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本文综述了目前关于哺乳动物生物钟与肠道微生态间双向调控关系的研究以及所涉及的可能机制,以期未来能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干预措施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生物钟是生物体对环境长期适应而形成的自主计时机制。生物钟基因调节人体多项生理活动,比如睡眠-觉醒、激素分泌、细胞代谢和免疫调节等,其目标是使细胞、组织以及器官能够有序、协同作用,并呈现明显的节律。女性生殖功能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昼夜节律调控。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昼夜节律中断与女性各种生殖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月经失调、流产和生育力下降等。本文旨在从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的调控、排卵、胚胎着床以及妊娠维持等多个方面介绍生物钟在女性生殖方面所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哺乳动物中,性激素水平呈昼夜节律性,且这种节律性由机体的生物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控制,而生物钟的紊乱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性激素的昼夜节律亦被破坏,从而可能引发一些生殖系统疾病。此外,雌激素和雄激素等性激素对中枢和外周生物钟均有不同的影响,且通过对各生物钟基因的作用来影响机体的代谢和生殖等功能。文章通过探讨性激素和生物钟系统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了解生物钟影响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睡眠为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人类的睡眠活动受到一系列因素综合调节,包括外界因素和机体自身调节机制。外界因素包括光照、温度等;机体自身的调节则包括两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调节机制,即昼夜节律和睡眠平衡。本文主要是对昼夜节律生物钟核心环路基因per3的多态性及其与睡眠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生物体的行为活动与生理现象呈周期性波动,并与光照密切相关。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光色能影响肉鸡和蛋鸡的生产性能,且禽类具有优越的视觉机能,视顶盖是禽类视觉信息加工和整合的部位,其结构复杂,那么在视觉传导通路中作为重要视觉中枢的视顶盖昼夜节律变化如何,为此我们将刚出壳的AA肉鸡分别饲养于白、红、绿和蓝光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研究鸡视顶盖是否存在生物钟基因的昼夜节律性表达,以及不同波长单色光对其昼夜节律表达的影响。研究发现,1除Per 2基因外,生物钟基因Clock、Bmal1、Bmal2、Per3、Cry1和Cry2的mRNA在鸡视顶盖中表达呈昼夜节律性。2相较于白光,红光和蓝光刺激使除Per 3外的其它钟基因Clock、Bmal 1、Bmal 2、Cry 1和Cry2昼夜节律性表达相位延迟,而绿光组钟基因相位与白光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单色光照射后,对钟基因产生的振幅改变不具有同向性,与白光相比,绿光刺激使Per3、Cry1和Cry2昼夜节律性表达振幅增强,红光组使Bmal1、Cry1和Cry2振幅减弱,而蓝光刺激后使Bmal2和Cry1振幅增加。3鸡视顶盖中BMAL1蛋白的昼夜节律性表达趋势与Bmal1基因mRNA表达相似。单色光照射后,其昼夜节律性不发生改变,但红光组比白、蓝光组相位发生了延迟,振幅降低,蓝光组的振幅较白、绿光组的提高。以上结果表明,除了Per2基因外,其余钟基因Clock、Bmal1、Bmal2、Per3、Cry1和Cry2在鸡视顶盖中表达均呈现昼夜节律性。不同单色光对生物钟基因和生物钟蛋白BMAL 1的昼夜节律性表达无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表达量、峰值以及相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松果体N-乙酰基转移酶(NAT)基因的内源性昼夜节律表达。方法SD大鼠在持续黑暗(DD)光制下饲养8周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 h采集一组松果体组织,提取总RNA,进行竞争性定量RT-PCR,测定不同昼夜时点(CT)样品中NAT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余弦函数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F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松果体NAT基因mRNA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内源性节律振荡(P<0.05),峰值(mRNA水平为1.42±0.11)和谷值(mRNA水平为0.56±0.18)分别位于CT17和CT5,峰值相位-260.85±9.45,振幅0.44±0.09,中值0.99±0.12。结论大鼠松果体NAT基因存在明显的内源性昼夜节律表达,其转录水平在主观黑夜高于主观白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比较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两者对患者心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例需要安置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为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两组患者,观察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室间隔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较心尖组略有好转,左室射血分数(EF)值较心尖组略有改善,但两者均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QRS波群时限心尖组患者较室间隔组明显延长,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室间隔流出道起搏较心尖部起搏更加符合人体的生理性特点,更不容易导致左右心室收缩的不同步,对患者的心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杨淑红  刘延友 《西部医学》2014,(12):1571-1573
近日节律是生物体适应外周环境产生的最重要的生物节律之一.太空环境影响人体的近日节律,进而引发睡眠障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影响宇航员高质量的执行太空任务.本文对太空环境如何影响近日节律以及采取措施改善近日节律紊乱进行述评,以供今后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Jian KL  Xu Y  Wang XQ  Ai DS  Liu L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384-6, 2395
目的 研究择时运动调节昼夜节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金黄地鼠在昼夜节律时相点CT6做力竭运动,2h后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CT6)择时运动引起金黄地鼠自发性活动超前间脑中PerlmRNA(rnPerl)、Per2mRNA(mPer2)表达水平进行侧定.结果 在CT6择时运动,金黄地鼠间脑中的mPerl、mPer2基因表达显著性降低.结论 在CT6时相点力竭运动引起动物相位超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间脑细胞内昼夜节律基因转录-翻译负反馈调节环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条件的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n=21)和非杓型组(n=38),将38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1)和晚上服药组(n=17),剂量2.5 mg/d,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种服药方法对dSBP、dDBP的降压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nSBP、nDBP的降压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上服药组对非杓型高血压的纠正率高于晨起服药组(P〈0.05)。结论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能较好的纠正夜间高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的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5.
杨立宏  姜宗文 《河北医学》2000,6(6):513-516
本文对6名健康自愿者和6名结核病人进行了异烟肼乙酰化代谢比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R具有极明显的昼夜节律性。,表现为下午15:00服药MR最大,早晨6:00和晚上22:00服药MR最小,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体温昼夜节律是来自于内源性节律产热和散热.哺乳类动物体温昼夜节律是由下丘脑前部视交叉上核所控制.本文主要对体温昼夜节律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体温昼夜节律形成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针刺调整生物昼夜节律的授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调整生物近似昼夜节律的授时因子性质。方法:采用AschoffⅠ法,以叙利亚金黄地鼠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自由运行状态下,各时相点分别给予针刺、光脉冲、8OH-DPAT对金黄地鼠自发活动节律相位的影响,并作出相位反应曲线。结果:针刺调整金黄地鼠自发活动具有明显的依时相性。在自由运行状态,于CT6、CT9电针导引金黄地鼠自发活动相位超前,而在CT18、CT21则使其相位迟后,其余时相点无明显相位转移作用。结论:针刺是一种非光性的授时因子。  相似文献   

18.
Thecircadianvariationofbloodpressure(BP)inhypertensionpatientswasobservedtofindtherelationshipbetween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TCMandchrono-variationofBP.CLINICALSTUDYPatientsEight-fourinpatientsofXiyuanHospitalwithessentialhypertension(EH)ofYin-Defi-ciency(n=23)orofYang-Excess(n=61)Syndromewerestudied.Accordingtothecri-teriaissuedfrom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1'2),3(1maleand2females)ofthemwereclassifiedasstage1,61(29tnalesand32females)asstagelland2O(15malesandsfemales)asstagem…  相似文献   

19.
人类健康的生活源自正常的昼夜节律,地球上的生物几乎都有和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内源性的昼夜节律.内源性的昼夜节律使生物能够预测周边环境周期性的变化,使机体内在代谢和周边环境保持一致.这种内源性的昼夜节律广泛的调控机体代谢,昼夜节律一旦失调,机体的代谢将出现紊乱;同样机体代谢也可以干预昼夜节律.近年来,昼夜节律失调与肥胖、脂肪肝等代谢病关系的深入研究,为代谢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本文主要综述昼夜节律调控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阐述昼夜节律失调和糖脂代谢紊乱的联系与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