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50例,通过调查表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对本研究纳入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有无复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将研究对象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及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复发率为21.92%(32/146)。复发组患者伴高脂血症、高血压、脑卒中及骨质疏松症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复发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OR=4.985,P=0.023)、高血压(OR=3.866,P=0.035)、脑卒中(OR=9.750,P=0.011)以及骨质疏松症(OR=8.159,P=0.016)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高血压,脑卒中及骨质疏松症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伴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1):19-21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及反复发作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 年1~12 月于我院就诊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58 例,根据患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8)和未复发组(n=20),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考察BPPV 患者复发的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BPPV 患者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半规管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规管类型中后半规管占比最高;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患者的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例数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脑卒中是BPPV 患者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以后半规管占比最高,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脑卒中是诱导其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84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分析复发因素。结果 184例眩晕患者中,复发患者63例(34.2%),未复发患者121例(65.8%);复发率34.2%。复发组的年龄(59.5±10.6)岁,未复发组年龄(62.4±11.6)岁;骨质疏松症复发组27例,未复发组9例;糖尿病复发组13例,未复发组4例。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因素当中血压异常、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可能是其导致复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效果不佳者再行Semont手法复位。结果:经1次改良Epley手法治疗,首次治疗成功率为76.1%。眩晕无明显改善的3例患者进一步行Semont手法复位,眩晕缓解。两种手法复位总治疗有效成功率为95.7%。另2例患者症状始终无明显缓解,无效率为4.3%,可能为非耳石因素引起的眩晕。随访1年,4例复发,复发率9.1%,复发者再行手法复位治疗仍有效。结论:改良Epley手法复位及Semont手法复位,对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疗效肯定,短期复发率低,可为治疗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及社区医生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水平,提高广大临床医生对眩晕患者的诊治。方法:将30例眩晕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和位置诊断试验检查,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予手法复位。结果:30例患者眩晕症状缓解、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总有效率95.3%;容易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性眩晕及美尼埃病。结论:积极开展眩晕继续教育,提高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认识及眩晕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6.
探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期能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 年5 月-2014 年3 月眉山市中医医院门诊收治的479 例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统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包括复发率、复发时间和复发次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479 例,其中101 例(21.09%)复发,复发时间:1~6 个月41 例(40.59%),6~12 个 月48 例(47.52%),12 个月以上11 例(10.89%);复发次数:1 次54 例(53.47%),2 次39 例(38.61%),3 次及以上 8 例(7.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受累半规管、病程、复位次数、发作次数、外伤史、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7 d、复位次数、外伤史、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病程、复位次数、外伤史、合并高血脂、糖尿病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加强临床护理,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石复位疗法的疗效。结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与头位改变有关的眩晕发作,伴眼震,恶心、呕吐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行耳石复位疗法后,106例(88.3%)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耳石复位疗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钟明  何兰英 《四川医学》2012,33(7):1196-1198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手法复位与单纯手法复位在治疗复发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差异。方法将复发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予手法治疗,治疗组予口服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在眩晕症状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可取得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脂代谢特点,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回顾收集的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同时以60例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排除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正常体检者的血脂水平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人均进行了一个完整的音频前庭测试实验,包括Dix-Hallpike实验和Roll-test实验,测试后半规管(PSC)和水平半规管(HSC).结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TG、TC、LDL水平较高于对照组,Apo-A1水平较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HDL、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TG是BPPV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APOA1是本病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脂水平高于正常群体,TG与APOA1水平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心理状态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12月我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9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心理状态、眩晕残障程度、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DHI评分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降低复发率,减轻眩晕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