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翻译中 ,正确的解码和编码都依赖于语境。在翻译理解过程中 ,译者应当充分注意原文的特定语境 ,根据这些特定的语境因素探索出各个语码的同时适合原文语言语境 (即上下文 )、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的那个或多个意义来。在翻译表达过程中 ,译者既要充分发挥译文优势 ,照顾译文的言内语境、社会文化语境 ,使译文读者能够顺利地理解出原作者意欲表达的意义 ,又要充分照顾原文的社会文化语境 ,避免对原文本的过度归化 ,尤其要充分再现原文本的情景。从而做到理解准确 ,表达得当 ,切合语境 ,达意传神。  相似文献   

2.
语言交际并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而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进行的。语境对于正确理解语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语用学中的语境为理论基础,试图分析语境在语篇理解中的功能。笔者发现,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语境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确定指称对象、消除歧义和充实语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语境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方法,考察20份中英文对照的中医外用药品说明书中文撰写和英译现状。研究发现,中文药品说明书的规范性、英译文本的语篇完整性及翻译准确性均有待提高。中成药中文说明书撰写须符合我国药品说明书的相关规定;译者要具备中医专业知识和药品出口对象国的社会文化知识,在照顾说明书原文语境的同时,充分考虑译入语语境因素,参考国内外药品说明书管理规定及药品出口对象国的行文习惯,重视归化翻译,灵活处理,提高英译质量,使我国中成药说明书的撰写和翻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大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顾名思义,翻译就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是语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系统和两种文化系统,仅仅掌握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还不能深入、灵活、有效和得体地表达思想。因为两种语言所携带的文化特征会出现重叠、空缺甚至冲突的现象,所以译者必须了解源语言和译语言的文化,具有跨文化交际的  相似文献   

5.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卧虎藏龙>的英文字幕言简意赅、自然流畅.译者根据字幕翻译即时性的特点,从话语的语用角度着手,通过对语篇语境和情景语境的考虑,兼顾语域特征,综合运用了缩减、归化、直译、增译、抽象化等多种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使得该片的英文字幕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6.
郑瑶菲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21(4):438-439,441
从不同文本的译本中可以透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策略、语言风格及具体词汇的选择。文章的分析表明:译者的译本反映和体现了一定的选择意义,表明了译者不同的价值观、翻译策略选择和对语境的理解,也体现了社会环境对翻译选词的影响。系统功能语法中“选择就是意义”的原则同样适用于对翻译选择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一  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 ,是研究意义的学科。现在对语义学的研究已由词汇语义学向句法语义学迈进。这迈进必然导致局部上对单一的“功能——意念”范畴的描写上升到总体对句子意思的把握 ,但词汇语义学和句法语义学的理论对翻译实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熟悉语义学理论 ,灵活运用语义转移的规律 ,无疑有助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转达。本文试图运用利奇的意义分类理论 ,从词汇语义的层面分析翻译中的语义因素。  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的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必然在其语言逻辑思维中存在一个对来源语语义单位 (包括词汇、句子、篇…  相似文献   

8.
文化对中医英文翻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一种文化行为,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一种文化把另一种文化的文本翻译过来.翻译的对象主要是原语文化中的语言和文体相对于目的语文化而言的差异,而翻译的目的在于用原语文化来丰富和充实目的语文化.如果在翻译中抹平,遮蔽原语文本中的差异,翻译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在不过分冲击目的语语言文化规范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最大程度地传达原语文本中的差异性[1].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的语言符号转换走向重视文化的功能对等,是翻译研究发展的明显趋势.由此,翻译被视为一种涉及到两种不同语言中的相异文化间转换的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如何处理好原文与译文间的文化因素,尤其是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差异是译者颇费思忖的难题.对此,翻译界有着两种对立的主张: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和主要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归化"(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10.
翻译单位是指源语在译语中具备对应物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从语言形式来讲,翻译单位可以分为音位、词素、词、短语、句子、段落、语篇等。在中医翻译中,译者常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突破单一层面翻译单位的限制,灵活变通地选择适当的翻译单位来获得理想的译文。  相似文献   

11.
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顺应论”的框架内,语言的使用就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从语用顺应理论的视角来看,翻译很难实现对等。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时代差异、语境差异以及语言结构差异都可能造成信息再现的困难。语言顺应的动态性给翻译的启示是:译者完全可以按照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语境灵活地采用翻译策略。评判译文的标准是看它是否顺应译文读者的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12.
预设是一种独特的基于语言结构和语境的语用推理.预设触发语指语言表层结构中的某个单词或者语言单位.采用描述的研究方法,以幽默语境下的预设触发语的语义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预设触发语生成预设的机制,以及探讨预设触发语实现某种特定交际效果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翻译研究与实践中离不开语篇意识,医古文翻译同样要体现语篇意识。强调语篇在翻译实践中的完整性与一体性,就是要注重衔接、连贯以及语境的作用,形成符合译文读者的语篇形式。本文以医古文经典——《黄帝内经》英译为例,探讨医古文翻译中的语篇意识。  相似文献   

14.
探究双语者对两种语言系统的加工过程,尤其是双语者有效地从一种语言切换到另一种语言即双语语码切换,是双语研 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双语加工尤其是语码切换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对于双语语 码切换的内部产生机制,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从神经心理和影像学角度开展的双语切换研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阐 明双语者进行语码切换的过程和大脑机制,为双语者语码切换的产生机制提供直接的证据。本文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功能性 磁共振成像技术和脑磁图技术三个方面分析双语语码切换的研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及其技术手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语用、语境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成功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单靠语言知识是不够的 ,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语用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语用学知识 ,既能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形式结构 ,也能让学生根据语境恰当、得体、灵活地使用语言。语用学理论对外语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能够解决外语教学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一系列语用失误问题 ,显著提高学生的话语理解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医药疗效在世界范围的认可,中医翻译在21世纪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有效地传达中医药的理念与精髓便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以美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可布松的翻译类别理论为切入点,探讨语内翻译在中医英译中的作用。认为译者应掌握传统中医理论,熟习中国古代哲学,具备扎实的医古文知识等,以提高译者的语内翻译水平。语内翻译是进行中医英译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典籍的英译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开展。随着中国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中医药典籍的英译工作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时代也需要有更多更好的英译语篇问世。那么,中医药典籍的各种英译本与原文本的关系究竟有着怎样的科学理据?怎样理解和评价各种中医药典籍英译本的翻译文化价值?文章拟借助于皮尔斯三元关系理论、语用学理论和语篇互文性理论来阐述以上问题。文章认为,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又总是处于核心主导地位,而每个译者对于原文的阅读和阐述都是历史的、有限的,所以不同译者通过与原文、译文读者之间发生互明关系而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译文。因此,译文与原文关系必然成多样性存在;而且,中医药典籍的各种译本之间和他们与原文本之间,由于分别呈献出某种互文性关系,所以都具有各自存在的不同理由以及对于原文本在不同侧面的传播功能,同时共同服务于不同目标语读者的需要。基于这些认识,作者进一步探讨了对中医药各种文本包括中医药术语的评价方法,提倡以标准化译文为主,各种风格和特色的译文互补共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研究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隐喻词语,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隐喻时,必须立足于源语和目的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通过其隐喻认知意义的异同对比分析,进而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传达原作中的形象意义,以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隐喻的认知特征让人们意识到,隐喻的翻译绝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符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还应关注隐喻背后文化意义的传递。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从病因、病机到治疗再到方药无不渗透着隐喻的思维模式。然而,当前中医方剂名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概念隐喻的英译处理主要以直译策略为主,直接移植隐喻意象,由于文化的差异,译文往往失去原文所富有的文化意象,在英语中因不能产生原意象所触发的联想而失败。本文从隐喻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对于方剂名中的隐喻翻译,译者的认知能力在隐喻的翻译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译者对方剂名的认识不应该停留在语言层面,还应从认知的角度深入了解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充分了解方剂名中可能含有的隐喻,并尽可能再现原文中的隐喻。此外,由于中医文化的异质性和民族特色,或音译,或加注解,需灵活采用翻译策略。对于结构隐喻采用喻义优先原则,译者应以传达原意象的含义为主要目标,通过意译法摆脱语言形式的限制,通过语义转换传达基本信息,再现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20.
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而中医英译也是一个连续选择译文语言的过程。顺应论对中医英译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译者应从时间、文化语境和语言结构等多角度对源语和译文作出动态调整,从而确保不同文化间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