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窦口鼻道复合体多排螺旋CT检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1例鼻疾病患者,采用东芝64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多排螺旋CT横断面容积扫描,然后经CT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重点观察钩突、中鼻甲、鼻中隔、筛泡的结构、形态和位置及变异情况,以及与慢性鼻窦炎的密切关系。结果:经MPR重建得到的冠状面图像能清楚地显示OMC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本组病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占92%,扫描显示中鼻甲气化占38.2%,中鼻甲反向弯曲占15.7%,Haller气房占18.6%,筛泡过度气化占16.7%,钩突偏曲占27.5%。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图像(MPR)能清晰的显示OMC冠状面图像及解剖变异;OMC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的CT表现及与慢性前组鼻窦炎的关系,分析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慢性前组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OMC解剖变异的CT表现与慢性前组鼻窦炎的关系。结果本组共发生OMC解剖变异112例(占74.7%),变异可单独存在、也可多种并存,其中中鼻甲肥大37例(33.0%)、反向弯曲15例(13.4%)、气化5例(占4.5%),钩突肥大39例(占34.8%)、偏移64例(占37.1%)、气化3例(占2.7%),筛泡过度气化6例(占5.4%),Haller气房9例(占8.0%),鼻丘过度气化4例(占3.6%)。结论 CT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OMC解剖变异;其中钩突变异及中鼻甲肥大与前组鼻窦炎密切相关,处理OMC解剖变异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nlcomplex ,OMC)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 :6 8例慢性鼻窦炎患者 ,采用冠状位鼻窦部CT扫描 ,显示OMC结构 ,结合临床分析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并与 19例正常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6 8例患者中OMC存在解剖变异 :钩突偏移 30例、肥大 13例 ,中鼻甲反向弯曲 9例、气化 2 3例 ,筛泡气化过度 2 0例 ,Haller’s气房 1例 ;正常对照组未出现解剖异常。钩突、中鼻甲和筛泡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OMC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一组资料齐全、临床病理证实、经螺旋CT容积扫描的慢性鼻窦炎病例,并设正常组对照,研究OMC的解剖变异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OMC区解剖变异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以中鼻甲气化的发生率最高(39.6%),钩突气化的发生率最低(10.8%)。经螺旋CT薄层扫描,病变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 对病变侧OMC的解剖变异进行术前的再认识,能有效避免并发症。螺旋CT扫描可以较好评价患者OMC的解剖变异.良好指导FESS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过cT对鼻道窦口复合体(0Stionleata1complex,OMC)解剖变异的观察,认识鼻道窦口复合体变异与副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64层螺旋CT机对本院2009年-2011年经临床证实的137侧副鼻窦炎患者行轴位薄层容积扫描,并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重点观察鼻道窦口复合体区的解剖变异。结果 137例副鼻窦炎患者中:中鼻甲反向弯曲者约12.8%,中鼻甲过度气化者约32.1%,鼻中隔偏曲者约67.2%,钩突偏移者约39.1%,筛泡过度气化者约40.9%,丘鼻过度气化者约4.7%,Haller气房者约15.7%。结论MSCT能够清晰显示鼻道窦口复合体区的解剖变异与副鼻窦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结构及变异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薄层重组CT图像,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0例慢性副鼻窦炎中,鼻中隔偏曲占62.0%;筛泡过度气化和中鼻甲过度气化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7.0%和36.5%;Haller气房占33.0%;钩突偏移占22.0%;中鼻甲反向弯曲13.0%;鼻丘过度气化12.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慢性副鼻窦炎范围,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对侧发生额窦炎的患者6例(17.1%),发生蝶窦炎的患者3例(8.6%),发生上颌窦炎的患者15例(42.9%),发生筛窦炎的患者28例(80.00%);同侧发生额窦炎的患者5例(14.3%),发生蝶窦炎的患者4例(11.4%),发生上颌窦炎的患者12例(34.3%),发生筛窦炎的患者23例(65.7%);本组鼻中隔偏曲患者对侧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筛泡过度气化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与同侧相比差异明显(P<0.05);筛窦炎、上颌窦炎的发生率显著大于与其同侧蝶窦炎、额窦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鼻窦炎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中隔偏曲患者两侧鼻窦炎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对侧以筛窦炎、上颌窦炎居高,鼻中隔偏曲的角度越大,其对侧下鼻甲、中鼻甲的宽度也代偿性的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86例患者行鼻副窦64层CT容积扫描,经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的显示情况。结果:64层容积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后62例上颌窦黏膜增厚、48例筛窦黏膜增厚、17例蝶窦黏膜增厚、7例额窦黏膜增厚。所有病例均显示钩突、筛窦漏、半月裂、筛泡及中鼻甲等的结构,鼻中隔偏曲39例,中鼻甲反向弯曲28例、中鼻甲气化11例,钩突肥大16例,钩突明显偏移9例,钩突气化5例,筛泡过度气化15例,Haller气房6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缺点,并可以清晰方便显示副鼻窦腔内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9.
张卫国  刘敏 《实用医技》2008,15(2):141-142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86例患者行鼻副窦64层CT容积扫描,经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的显示情况。结果:64层容积CT扫描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后62例上颌窦黏膜增厚、48例筛窦黏膜增厚、17例蝶窦黏膜增厚、7例额窦黏膜增厚。所有病例均显示钩突、筛窦漏、半月裂、筛泡及中鼻甲等的结构,鼻中隔偏曲39例,中鼻甲反向弯曲28例、中鼻甲气化ll例,钩突肥大16例,钩突明显偏移9例,钩突气化5例,筛泡过度气化15例,Hailer气房6例。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克服了常规CT扫描的缺点,并可以清晰方便显示副鼻窦腔内解剖结构及解剖变异,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0.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鼻内镜检查,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证实的鼻中隔偏曲伴慢性鼻窦炎病变患者71例,观察鼻中隔偏曲两侧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筛泡过度气化的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发病率及鼻窦炎发病率。结果同侧中鼻甲肥大、下鼻甲肥大发生率大于对侧(P〈0.05),对侧上颌窦炎和筛窦炎的发生率大于额窦炎和蝶窦炎的发生率(P〈0.05);鼻中隔偏曲角度和对侧中鼻甲宽度,下鼻甲宽度成正相关关系(r=0.426,P〈0.001;r=0.438,P〈0.001)。结论临床处理鼻窦炎性病变的同时应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鼻窦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阻断鼻中隔偏曲造成对侧中、下鼻甲代偿性改变的代偿失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对窦口鼻道复合体(OMC)解剖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其在临床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扫描的63例解剖变异伴副鼻窦炎症患者的影像资料,先行轴位薄层容积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行多平面重建,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的影像特点及其与鼻窦炎症发生的关系。结果 (1)解剖变异:钩突偏移17例,其中向内偏移9例,向外偏移8例;中鼻甲过度充气20例;中鼻甲反向7例;筛泡过度气化7例;Hallor气房6例。(2)鼻旁窦炎症表现:上颌窦炎26例(左侧10例,右侧11例,双侧5例);筛窦炎19例(左7例,右6例,双侧6例);上颌窦并筛窦炎15例(左5例,右6例,双侧4例);右侧鼻旁窦炎合并左侧上颌窦炎1例,左侧鼻旁窦炎合并右侧筛窦炎2例。结论MSCT多平面重组(MPR)着重OMC细节的显示,构建鼻道引流通道,提供治疗方案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与鼻部解剖变异的关系。方法:分析411例鼻窦冠状位CT资料,分为正常组(A)、慢性鼻鼻窦炎组(B)、鼻息肉组(C)3组。统计中鼻甲、钩突变异及Haller′s气房、鼻中隔偏曲等在3组的发生率,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 12.0分析其与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的关系。结果:中鼻甲气化、反向弯曲及直形中鼻甲在A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3.39%、8.06%、3.23%;在B组为38.52%、18.58%、12.84%;C组为37.45%、21.70%、17.02%。A组中鼻甲各解剖变异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钩突气化、上端分叉及反向弯曲在A组中的发生率为4.03%、4.83%、0.00%;B组中为7.10%、2.73%、2.18%;C组为8.51%、3.83%、7.23%。钩突反向弯曲在A组与C组间、B组与C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鼻甲各解剖变异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有关;钩突反向弯曲较易引发鼻息肉;钩突气化、钩突上端分叉、鼻中隔偏曲及Haller′s气房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慢性鼻窦炎在CT影像中表现出的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结构变异情况,分析慢性鼻窦炎发病的解剖基础及给临床医师在手术中提供必要的解剖依据.方法 选择近期16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CT冠状位扫描,观察中鼻道及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的CT表现.结果 162例(324侧)副鼻窦CT影像中,出现鼻道窦口复合体的变异共有219侧.其中主要包括中鼻甲气化,眶下气房(Haller's气房),筛大泡,鼻丘过度气化,钩突肥大和偏移(内移、外移).各种解剖变异类型在总变异中出现的几率分别为:中鼻甲气化32%,Haller气房6%,筛泡气化变异28%,钩突变异48%,鼻丘过度气化1%.鼻道窦口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总出现率为67.59%.结论 在鼻窦炎的CT扫描中中鼻道和鼻道窦口复合体区域解剖变异较常见,CT可以给鼻窦炎患者提供部分解剖学基础,并对鼻窦内窥镜手术有肯定的指导价值,并可预防手术并发症,给鼻内镜手术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谢晓红  彭涛  赵世煜 《四川医学》2004,25(8):877-878
目的:加深对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副鼻窦炎性病变及相关性的认识。方法:使用GE Lighspeed Ultre 8层螺旋CT扫描仪对搜集整理临床证实的慢性副鼻窦炎患者58例进行多层螺旋CT客积扫描,在横断面基础上行多平面重建(MPR),重点观察钩交、中鼻甲、鼻中隔、筛泡的发育形态、位置。结果:58例慢性副鼻窦炎与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有明显的相关性,钩突、中鼻甲、鼻中隔及筛泡的解剖变异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图像(MPR)能清晰地显示窦口一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变异、慢性副鼻窦炎的部位及程度以及二者的相关性,当存在多种解剖变异时受累最重的是上颌窦,其次是筛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正常鼻窦100例及鼻窦炎或伴鼻息肉100例的鼻窦冠状位CT,主要观察其骨性解剖结构的异常:中鼻甲气化及反向歪曲、鼻丘气房、重度鼻中隔高位歪曲、Hailer气房、上颌窦发育不良、钩突肥大、钩突移位、筛泡等.结果:病变组与正常组钩突、鼻中隔、中鼻甲和鼻丘的异常比分别为:24:5,18:4,25:8,20:4。患有鼻窦炎或伴鼻息肉者明显高于无鼻窦炎者。结论: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鼻道-窦口复合体CT三维重建在鼻窦内镜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10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研究。其中22例行鼻内镜手术,观察鼻内镜技术在手术中作用,采用CT观察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情况、鼻-鼻窦炎症分布、病变区域和筛泡立体空间关系。结果 105慢性鼻窦炎患者,其中22例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病变位置术中内镜下与CT显示相同。105例慢性鼻窦炎有85.71%(90/105)发生鼻道-窦口复合体变异,包括泡状鼻甲30.48%(32/105),反常中鼻甲9.52%(10/105),钩突肥厚13.33%(14/105),钩突内侧偏移11.43%(12/105),钩突外侧偏移3.81%(4/105),钩突气化2.86%(3/105),Haller气房8.57%(9/105),鼻丘气房9.52%(10/105),鼻中隔偏曲24.76%(26/105)。鼻-鼻窦炎症分布:前组筛窦87.62%(92/105),后组筛窦37.14%(39/105),上颌窦口69.52%(73/105),上颌窦65.71%(69/105),额隐窝20.00%(21/105),额窦14.29%(15/105),蝶窦8.57%(9/105)。鼻道-窦口复合体变异合并鼻窦炎共90例。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CT可有效观察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变异情况及炎症分布情况,有效提高鼻窦内镜术成功率,并可以更详细说明手术操作空间、病变范围及结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7.
鼻部解剖变异与鼻源性头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鼻部解剖异常与鼻源性头痛的发病关系。方法对215例术前经CT检查和手术证实为鼻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5例鼻部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鼻丘气房92.1%,Haller气房19.0%,中鼻甲气化40.0%,反常曲线中鼻甲6.5%,钩突异常(增生、偏曲、气化)10.7%,鼻中隔偏曲52.1%,鼻中隔偏曲合并中鼻甲异常17.2%,鼻中隔偏曲合并中鼻甲异常及钩突、筛泡异常11.6%,上颌窦发育不良4.2%。手术矫正变异结构,鼻源性头痛的治愈率达87.1%。结论鼻部解剖变异与鼻源性头痛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CT影像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5例诊断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未患鼻窦炎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鼻腔变异情况、鼻中隔偏曲情况及中鼻甲结构异常情况,观察研究组中合并有鼻息肉、筛窦炎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结构异常、钩突肥大、下鼻甲肥大、上颌窦内壁粘膜增厚及骨质改变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高位偏曲检出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中鼻甲结构异常情况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中鼻甲肥大及泡状中鼻甲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特异性的CT影像学表现,其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具有典型的辨别作用,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副鼻窦冠状位CT研究钩突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28例(256侧)经CT检查的病人资料,选择冠状位CT片观测以下内容: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测量钩突高度、角度及筛漏斗宽度.将钩突不同附着类型的钩突高度和角度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并分析钩突常见解剖变异分布情况及其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结果 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有4种类型:钩突分叉型 (41.01%);中鼻甲型(26.17%);纸样板型(17.96%);颅底型(14.38%).这4种类型的发病率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显著差异.钩突高度、钩突角度和筛漏斗宽度及钩突形态变异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钩突形态变异与慢性前组鼻窦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伴鼻窦炎行CT冠状位扫描并进行分析。结果 :中鼻甲肥大或气化 3 2例 ,鼻中部鼻中隔偏曲 2 1例 ,异常钩突 4例 ,Haller气房 3例 ,上颌窦发育不良 2例 ,其他解剖变异 11例。结论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是引起鼻窦炎的重要原因 ,其中前组鼻窦炎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