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4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行后路常规椎弓根内固定,骨折复位后椎管减压,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改变.结果术前平均椎体前缘高度为47.8%,术后平均椎体高度为94.9%,术前cobb's角平均27.2°,术后平均4.3°.结论作者认为AF系统固定可靠,又具有良好的撑开作用,对有骨折突入椎管内的爆裂型骨折,骨折块还纳复位以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抗扭转能力差.  相似文献   

2.
马绍云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217-1218
目的探讨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纯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型骨折共38例,患者术前CT检查示椎管占位率均〉50%;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4例,C级6例,D级7例,E级16例。结果 38例获12~3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8±8.1)个月。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2例,C级5例,D级9例,E级19例。末次随访椎体高度、椎管占位率、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减压彻底,后凸畸形矫正满意。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术后椎体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AF系统内固定治疗2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变化和椎管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4年,28例患者椎体高度全部恢复17例,基本恢复7例,过度撑开3例,1例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椎体侧方移位改善。所有病例后凸畸形均纠正。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41%恢复到术后的96%,椎体矢状面水平位移由术前平均31%纠正到术后6%。结论: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复位确切,固定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20例,新鲜骨19例,陈旧性骨折1例.按 Denis 分类均为严重的爆裂骨折,D型12例,E型8例.均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切除、椎管内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 ASIA 分级变化,手术前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 角及椎管容积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0例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 角、椎管容积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X线片及CT显示骨折复位良好,椎管减压充分.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可以同时对椎管充分减压,椎体间融合和三柱固定  相似文献   

5.
张宇  解永利  张清涛  马涛  李林军 《吉林医学》2011,32(25):5297-5298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发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适应证选择。方法: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发神经损伤32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结构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6年,术后在椎体高度,脊柱成角,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胸腰椎骨折并发神经损伤的病例,应尽早作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较其他方法出血少,创伤小,费用低,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间接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患者38例,均采用全麻后手法复位加AF内固定间接减压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CT显示,33例椎管基本恢复正常,椎管内骨片也基本回复。5例椎体后缘有少量骨片残留。术后X线示椎体高度基本恢复者31例,轻度楔形变4例,压缩高度<1/4者3例。结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瘫,行手法复位结合单纯AF内固定撑开间接减压后,大多数患者椎管的正常容积和椎体高度得以恢复,神经功能恢复快。本法不需椎板减压就能达到治疗目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万堂  侯宏涛 《中外医疗》2008,27(13):34-34
目的 探讨后路推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方法 自1993年5月至2007年10月共治疗33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结果 cobb角由术前平均29.5°到术后的5.5°;椎体高度,由术前的45.0%到术后97.4%;骨折块突入椎管的阻塞率由术前的67.7%到术后5.5%.结论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恢复椎管列线,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功能.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分析AF系统内固定治疗128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变化和椎管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5年,128例患者椎体高度全部恢复108例,基本恢复17例,过度撑开3例。病例后凸畸形均纠正,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41%恢复到术后96%,椎体矢状面水平位移由术前平均31%纠正到术后6%。结论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复位确切,固定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比较前后路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02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13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的患者施行的不同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路手术神经功能的恢复率分别为90.5%和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Cobb’S角、椎体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比、椎管占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前路手术在解除椎管压迫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上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手术方式选择及固定物选择宜根据脊柱生物力学稳定程度、脊髓神经受压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谭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67-68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起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前路手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6例,设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较对照组降低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也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姬向兵  李靖  贾文博 《安徽医学》2015,36(5):610-61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5例胸腰椎患者,依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两组,41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前路组),54例采用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后路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伤椎前缘压缩、后凸Cobb' s角及椎管受堵指数.结果 后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于前路组,但前路组在伤椎前缘压缩方面优于后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后凸畸形矫正满意,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李保华 《河北医学》2014,(4):584-587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0例,对所选患者使用后路开窗减压与在伤椎及正常椎体内植入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于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后突角( Cobb’ s角)并定期做好对椎体高度变化的记录。结果: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4年,患者的伤椎骨愈合时间在4个月左右,术后2周椎体高度为正常高度的(93.82&#177;4.03)%与术前的(55.23&#177;3.51)%比较,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t=4.304,P<0.05),且经观察,术后6个月,其高度无丢失,Cobb’s角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t=3.901,P<0.05),Oswestry 评分明显减少、神经功能Frankel 分级有明显提高(t=6.503,X2=21.037,P<0.05)。结论:应用后路开窗减压、伤椎短节段固定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其疗效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后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1996-2001年,环椎环椎管减压,结合具有钉杆角的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横突及小关节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治疗128例病人,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128例病人脊髓神经损害无加重,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伤椎高度恢复理想,Cobb角明显减少,植骨融合成功108例(占84.4%),术后部分病例出现伤椎复位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好,应重视植骨融合以获得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MossMiami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后路减压,MossMiami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固定。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8例随访4~15个月,无断钉、断棒,伤椎前后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s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评定,35例脊髓损伤患者分别提高1~3级,2例A级无变化。结论:MossMiami系统手术操作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固定可靠,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结合后路器械内固定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术中采用体位复位结合后路器械内固定矫正整复的方法,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骨折椎后凸角、椎管面积、神经功能ASIA损伤分级变化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52个月随访,神经功能ASIA损伤分级:A级1例无恢复,B级3例恢复到C级1例,到D级2例,C级8例恢复到D级2例,到E级6例,D级13例均恢复到E级。[结论]体位复位结合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间接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够达到很好的骨折块复位、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胡逊  谢直跃  顾祖超 《四川医学》2009,30(12):1908-19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透视下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或同时行椎管探查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48%和后缘73%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3%和后缘97%,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恢复为术后平均55°。对脊髓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后平均提高1.2级。未发现椎弓根钉断裂,骨不愈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技术简单,操作方便,创伤较前路小,椎管减压效果仍理想,脊柱融合率较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胸腰爆裂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2007年8—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9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经过10个月~23个月,平均(12.5±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0例,D级11例,E级17例。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志成  郭素银  陈晓斌  郝夏 《医学综述》2011,17(7):1113-1115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横突椎板间植骨或伤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骨折48例。结果经9~24个月的随访,4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33%恢复到术后的94%,Co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24°降低到手术后的平均4°,椎管内骨块复位率达9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固定脊柱及椎管减压的目的,后期随访椎体高度及Cob角丢失率低,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