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分娩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高龄(≥35岁)孕产妇200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各项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00例中162例发生并发症,正常组孕妇38例,正常孕产妇经济状况、家庭环境优于分娩并发症孕产妇,正常孕产妇孕周>28周、经产妇、无流产史、顺产、住院时间≥1 d比例显著低于分娩并发症孕产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不佳(OR=1.155,95%CI 1.023~1.304)、家庭不和谐(OR=1.647,95%CI 1.121~2.420)、孕周≤28周(OR=2.205,95%CI 1.227~3.342)、初产妇(OR=1.137,95%CI 1.027~1.259)、剖宫产(OR=1.907,95%CI 1.003~3.626)、住院时间<1 d(OR=1.247,95%CI 1.038~2.164)、流产史(OR=1.946,95%CI 1.066~3.552)为高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与众多因素相关,临床实践中应注意识别和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获得准确、可靠并能反映四川省水平的出生缺陷资料,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以及评价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四川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网络,分析2016至2020年在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情况,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动态比较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6至2020年围产儿数为788430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7.82/万。城市、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均分别高于农村、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龄(>35岁)和低龄(<20岁)更容易发生出生缺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第一位出生缺陷发生率疾病。结论 四川省实施的婚检、孕优、增补叶酸项目对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切实有效,实施出生缺陷防治人才培训项目有效助力基层地区出生缺陷防治能力,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落实出生缺陷易发高危人群的管理,制定出生缺陷评估工作方案首次建议将包括先心病在内的重大疾病纳入政府民生项目。  相似文献   

3.
仁化县2004年-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仁化县出生缺陷动态变化及其特点,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9年仁化县4家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 共监测11018例围产儿,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92.5/万,缺陷发生率略高于全国水平,6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6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主要出生缺陷前五位顺位为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胎儿水肿综合症、肢体缩短、直肠肛门闭锁.母亲年龄不同,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不同,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年龄<20及≥35岁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25~、30~岁组.结论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抓好乡镇产科质量建设,提高产前诊技术,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芜湖县2002~2005年3033例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种类和发生率,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方法:对芜湖县医院3033例住院分娩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该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2.20‰(37/3033),与2004年全国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2.84‰接近;出生缺陷分类构成的顺位前5位依次为唇裂、唇裂合并腭裂、尿道下裂、先天性脑积水及先天性心脏病;居住在城镇和乡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无差异;孕母年龄越大,出生缺陷发生率越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15.38‰)明显高于女婴(7.48‰);双胎出生缺陷发生率(129.03‰)明显高于单胎(10.99‰);产前诊断率为24.32%;孕母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相对较低者,出生缺陷儿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积极探讨致畸原因,加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减少残疾儿发生。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农村婴儿死亡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贵州省农村婴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农村婴儿死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2年死亡的婴儿作为病例组,同期存活婴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成组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妇幼卫生服务利用(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等3项同时利用)校正OR为0.255(95%CI 0.076~0.665),定期体检校正OR为0.501(95%CI 0.449~0.886),体重低于2.5 kg的校正为OR10.231(95%CI 3.854~27.155),出生缺陷的校正OR为9.971(95%CI 2.380~41.78),孕期负性事件的校正OR为2.146(95%CI 1.249~4.855),母亲年龄>35岁的校正OR为3.11(95%CI 1.180~6.134),怀孕前3月感冒与发烧2.345(95%CI 1.184~4.642),父亲的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与文盲比)的校正OR值均小于1.结论: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孕期负性事件、怀孕前3月感冒与发烧、高龄孕产妇是贵州省农村地区婴儿死亡的高危因素;而母亲同时接受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3项卫生服务及父亲文化程度高、婴儿定期体检是婴儿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10年来引产的胎儿畸形及分娩的新生儿出生缺陷进行分析,为减少出生缺陷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孕13周后行中晚期引产的胎儿(死胎引产、治疗性引产)和产科住院分娩的28周至生后7天的所有围产儿(活产、死胎、死产)8968例中的56例胎儿畸形、125例出生缺陷的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 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0.18‰.前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6%,后5年为23.8‰(P<0.01).常见畸形发生率依次顺位为:先天性心脏病(29.8%),骨骼畸形(19.5%),泌尿生殖器官异常(14.6%),神经管畸形、脑积水(12.7%)及头颈部畸形(10.7%)等.引产胎儿畸形以神经管畸形、脑积水最常见(29.8%),而生后出生缺陷儿中以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41.9%).孕产妇年龄<20岁,或>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35岁孕产妇(P<0.02).流动人口孕产妇发生出生缺陷率(2.9%)明显高于本市户口孕产妇(1.3%),P<0.001,且引产孕周较晚.结论 应提高产前筛查率,发现严重畸形及时引产,可减少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率.对孕产妇尤其流动人口孕产妇应加强管理,改善生活条件,预防感染及普及口服叶酸等措施,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60-65
目的分析和探讨高龄孕妇妊娠和分娩方式、并发症及围生儿的结局。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的85例高龄孕产妇(年龄≥35岁)为观察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并且以同期低于35岁的85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的妊娠及分娩结局、并发症以及围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妊娠合并糖尿病8.2%,合并心脏病4.7%,合并子宫肌瘤21.2%,合并高血压34.1%;非高龄孕产妇(对照组)妊娠合并症中,合并糖尿病3.5%,合并心脏病2.4%,合并子宫肌瘤2.4%,合并高血压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产妇妊娠和分娩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临床当中应当着重强化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并依据高龄孕产妇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以降低高龄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响水县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缺陷153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 按照江苏省和盐城市"三网"监测方案,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响水县17所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35 057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各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年住院分娩围产儿总数为35 057例,出生缺陷共15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36‰,出生缺陷前4位是唇腭裂、肢指(趾)畸形、唇裂及脑神经管崎形.产妇≥3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35岁年龄组.男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女婴.结论 加大孕期保健及优生知识的宜教力度,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和产前(筛查)诊断,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和出生缺陷的监测质量,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资料分析发生率陕西省34所医院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1986年10月至1987年9月共监测围产儿47115例,过期妊娠2341例(4.96%),过期妊娠中出生缺陷儿34例(14.52‰)。活产45613例,畸形375例(8.21‰),过期妊娠畸形儿较足月成熟儿中的畸形儿发生率高。孕妇年龄统计≥35岁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是<35岁~20岁产妇的2倍,过期妊娠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庆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种类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出生缺陷相关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分析安庆市2009-2012年5家医院21 235例围生儿的监测资料。结果共发现447例出生缺陷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1.05‰,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增加。监测的出生缺陷中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占到总数的24.38%。户籍是农村的产妇,缺陷儿发生率较高;产妇年龄超过35岁比25~30岁的缺陷儿发生率高。结论加强孕产妇监测,重视出生缺陷预防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下段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文献。最终符合选入标准的文献15篇,包含4509例患者,其中LLND组2256例,非LLND组2253例。评价指标:术后泌尿功能和性功能情况的比较、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结果 LLND组引起泌尿和性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较高(OR为4.43,95%置信区间为2.49~7.89,P<0.00001);术后复发率LLND组明显低于非LLND组(OR为0.66,95%置信区间为0.54~0.81,P<0.0001)。术后5年生存率LLND组与非LLND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比值比(OR)为0.91,95%置信区间(CI)为0.76~1.10,P=0.34)]。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LLND组在降低局部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非LLND组,但LLND组在提高生存率方面未能表现出优势,且LLND组泌尿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类血小板抗原(HPA3)基因多态性与传统危险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215例AMI患者和2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SSP-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进行HPA基因分型,分析其在AMI中的危险因素,使用叉生分析法分析HPA3基因与传统危险因素在AMI中的交互作用?【结果】 ①HPA3基因多态性在AMI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HPA3b等位基因与年龄≤60岁对AMI发病不存在交互作用(OR = 1.361,95% CI =0.824-2.250);HPA3b等位基因与有吸烟史?伴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病史对AMI发病存在拮抗作用(OR = 0.238,95%CI 0.130 ~ 0.436;OR = 0.415,95%CI 0.248 ~ 0.695;OR = 0.279,95%CI 0.122 ~ 0.640;OR = 0.372,95%CI 0.212 ~ 0.654)?【结论】 HPA3b等位基因在AMI发病中的作用可能与有吸烟史?伴高血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病史相互抵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分娩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收集Apgar评分及可能影响评分的产妇一般资料、产妇的临床特点及新生儿的临床特点等3方面因素,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孕妇年龄(P=0.014,OR=2.296,95%CI=1.964~3.157)、分娩方式(P=0.021,OR=2.757,95%CI=2.514~3.872)、妊高症产生情况(P=0.000 1,OR=3.377,95%CI=3.014~4.564)、分娩并发症情况(P=0.000 1,OR=3.475,95%CI=3.171~4.671)、新生儿体重(p=0.019,OR=2.130,95%CI=1.846~3.014)和新生儿出生畸形情况(P=0.0001,OR=3.885,95%CI=3.518~5.146)是影响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产妇、产钳分娩、妊高症、分娩并发症、低体重儿、出生畸形是影响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及早病因预防有望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以医院为基础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出生缺陷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在广州市天河区16家医院分娩或引产的孕28周至产后7 d的围产期出生缺陷患儿作为病例组,以1∶1配对方式选择同期在同一家医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18.47‰,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放射线接触史(OR=2.205,95%CI:1.178~3.481,P=0.011)、孕期吸烟(OR=1.899,95%CI:1.270~2.839,P=0.002)、母亲先天性疾病史( OR=2.124,95%CI:1.243~3.629,P=0.006)、孕出生缺陷儿史(OR=3.893,95%CI:2.319~6.535,P<0.001)是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孕期经常摄入优质蛋白(OR=0.874,95%CI:0.768~0.994,P=0.040)是出生缺陷的保护因素。结论:减少和控制孕期主要危险因素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疆阿合奇县柯尔克孜族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居民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给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2020年参与全民健康体检的≥18 岁柯尔克孜族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新疆全民健康体检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1 935人,有10 602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患病率为48.33%,其中高血压4 929例、患病率22.47%,肥胖4 238例、患病率19.32%,血脂异常3 610例、患病率16.46%,贫血1 632例、患病率7.44%,2型糖尿病1 236例、患病率5.63%。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贫血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均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肥胖和贫血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0~<40岁(OR=1.836,95%CI:1.565~2.034),40~<50岁(OR=2.916,95%CI:2.613~3.255),50~<60岁(OR=5.244,95%CI:4.651~5.913),≥60岁(OR=10.866,95%CI:9.533~12.385),政府机关人员(OR=1.789,95%CI:1.405~2.279),专业技术人员(OR=1.774,95%CI:1.372~2.295),办公人员(OR=1.923,95%CI:1.418~2.607),偶尔饮酒(OR=1.157,95%CI:1.055~1.270),偶尔锻炼(OR=1.498,95%CI:1.238~1.812)均是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阿合奇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当地相关健康机构加大对多发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和中青年女性贫血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衡阳市先天性肢体畸形发生率及其动态变化,为制定先天性肢体畸形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法收集资料,对2002-2009年衡阳市围生儿先天性肢体畸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来衡阳市围生儿先天性肢体畸形平均发生率为2.048‰,经卡方检验,有上升趋势(P〈0.01)。男性发生率为2.175‰,女性发生率为1.894‰,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城镇发生率为2.404‰,农村发生率为1.89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四个季节发生率分别为2.410‰、1.446‰、1.606‰、2.881‰,四个季节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孕妇〈20岁、20~25岁、25~30岁、30~35岁和≥35岁组发生率分别为6.093‰、1.585‰、1.491‰、2.147‰、7.635‰,孕妇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8年来衡阳市围生儿先天性肢体畸形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城镇发生率高于农村;冬春季发生率高于夏秋季;孕妇年龄〈20岁和≥35岁是先天性肢体畸形的高发年龄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发热和腹泻2周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5年8月在 湖南省辖区内武陵山区和罗霄山区30个贫困县采用乡级概率规模抽样方法,随机抽取8 735名农村6~23月龄婴幼儿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婴幼儿过去2周发热和腹泻患病情况、个人及出生基本情况、家庭及喂养情况,计 算婴幼儿发热和腹泻2周患病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婴幼儿发热和腹泻2周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6~23月龄婴幼儿的发热和腹泻2周患病率分别为20.8%和12.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8~23 月龄(OR=0.66,95% CI:0.58~0.75)、侗族(OR=1.42,95% CI:1.17~1.74)和低体重(OR=1.31,95% CI:1.11~1.54)是贫 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发热2周患病的影响因素;性别为女(OR=0.86,95% CI:0.76~0.98)、12~17月龄(OR=0.80, 95% CI:0.69~0.93)、18~23月龄(OR=0.51,95% CI:0.43~0.60)、其他少数民族(OR=1.70,95% CI:1.13~2.56)、未添加 辅食(OR=1.65,95% CI:1.05~2.59)和低体重(OR=1.39,95% CI:1.14~1.70)是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腹泻2周患 病的影响因素。结论:贫困农村地区6~23月龄婴幼儿发热和腹泻2周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低月龄、侗族、低体重 是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发热2周患病的危险因素,男性、低月龄、未添加辅食、低体重是贫困农村地区婴幼儿腹泻2 周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元江流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人群中的疟疾流行程度和感染疟疾的相对危险度。方法 采用寄生虫学和血清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横断面调查,对资料进行层分析。结果 间接荧光技体实验(IFAT)结果显示,1)以低海拔地区的本地居民为对照,来自区外的流动人口,来自中海拔和高海拔地区的下坝生产人员感染疟疾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是4.46(95%CI:3.44—5.78),8.38(95%CI:6.41~10.92)和6.31(95%CI:4.92~8.90);2)以年龄<15岁为对照,中高海拔地区,≥15岁劳动力年龄组的服是2.76(95%CI:2.40~3.81);3)带虫率分析显示,与当地居民相比,低海拔地区打临工的RR是20.64(95%CI:4.76-89.59)。结论 在该地区,疟疾的传播依然严重,并主要发生在低海拔地区;在野外过衣和缺乏个人防护措施是感染疟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与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东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但尚不清楚该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状况。目的 调查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人群HUA的流行现状及可能危险因素,为HUA及相关慢性病的防治和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高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3-5月开展的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档案信息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分析HUA患病率以及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8 600名老年体检人群的HUA粗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1.76%(男性24.15%,女性19.66%)和24.10%(男性24.21%,女性20.58%);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25.312,P<0.001);60~69岁年龄组,男性HUA粗患病率高于女性(χ2=51.121,P<0.001);70~79岁及≥80岁年龄组,不同性别HUA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及不同性别HUA粗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P<0.001)。HUA组和非HUA组社区老年体检人群性别、年龄、退休前职业、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肥胖、CKD、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患病率、白细胞计数、总蛋白、血清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27,95%CI(1.11,1.45)〕、年龄〔OR=1.01,95%CI(1.00,1.02)〕、饮酒情况〔经常饮酒对比从不饮酒OR=1.43,95%CI(1.19,1.70)〕、运动情况〔经常运动对比不运动OR=0.84,95%CI(0.73,0.98)〕、高血压〔OR=1.47,95%CI(1.30,1.66)〕、糖尿病〔是,血糖控制不佳对比否OR=0.76,95%CI(0.65,0.88)〕、中心性肥胖〔OR=1.29,95%CI(1.13,1.48)〕、肥胖〔OR=1.43,95%CI(1.23,1.66)〕、CKD〔OR=4.59,95%CI(3.91,5.38)〕、痛风〔OR=5.07,95%CI(3.54,7.28)〕、白细胞计数〔OR=1.08,95%CI(1.04,1.11)〕、总蛋白〔OR=1.04,95%CI(1.03,1.06)〕、血清清蛋白〔OR=1.03,95%CI(1.01,1.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1,95%CI(1.00,1.01)〕与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上海市高东社区老年体检人群HUA患病率较高,且与许多不良临床指标有关联,需加强社区居民HUA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并比较APACHE Ⅳ评分系统在内科重症监护室对于不同群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力。【方法】 回顾性资料收集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内科ICU患者的病历资料450例计算入院24 h内的APACHE Ⅳ评分及预测死亡率,通过标准化死亡比值(SMR)来评估其对总体患者及不同群体患者死亡率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50例患者,死亡率为34.9%APACHE Ⅳ评分为(61 ± 26)分,预测死亡率为28.03%APACHE Ⅳ预测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实际死亡率(SMR分别为1.24,95% CI 1.13 ~ 1.39)。对不同疾病不同死亡风险不同年龄的患者,APACHE Ⅳ评分系统预测死亡率的准确性均不一致对呼吸系统患者的死亡率存在低估(SMR = 1.44,95%CI 1.34 ~ 1.52),尤其是对重症肺炎患者。APACHE Ⅳ低估了低风险及中间组患者的死亡率(SMR = 1.57,95%CI 1.45 ~ 1.72;SMR = 1.40,95%CI 1.34 ~ 1.46),而在高风险组预测死亡率准确性高(SMR = 1.02,95% CI 0.97 ~ 1.08)。对年龄 < 70岁的患者,APACHE Ⅳ也明显低估死亡率(SMR = 1.33,95% CI 1.18 ~ 1.52),但对于>70岁的患者预测准确(SMR = 1.10,95%CI 0.96 ~ 1.33)。【结论】 在内科ICU对APACHE Ⅳ进行验证,其对总体患者的死亡率存在低估,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疾病低风险组及年龄 < 70岁等患者的死亡风险呈现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