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麦门冬汤合百合固金汤辅助吉非替尼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接受麦门冬汤合百合固金汤辅助吉非替尼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水平(CD8~+、CD3~+、CD4~+、CD4~+/CD8~+)、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44%(29/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5%(37/4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麦门冬汤合百合固金汤辅助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金春英 《当代医学》2021,27(17):38-40
目的 探究吉非替尼与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就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GP(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及E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EGF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吉非替尼与化疗对晚期NSCLC患者均有明显治疗效果,但吉非替尼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免疫细胞水平,降低EGFR水平,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树突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临床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细胞比例及CD4+/CD8+)变化、卡氏评分(Karnofsky,KPS评分)和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D4+、CD8+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免疫学指标(CD3+、CD4+、CD8+细胞的比例及CD4+/CD8+)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45%,对照组有效率为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联合CIK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Ⅲb~Ⅳ期NSCLC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培美曲塞组各60例。吉非替尼组予以吉非替尼250 mg口服,每天1次,培美曲塞组予以500 mg/m~2静脉给药。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体力状况评分(PS)和国际生存质量肺癌治疗状态评价量表(FACT-L)评分。对比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后生存情况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FACT-L评分中情感状况、躯体状况、社会/家庭情况、功能状况和肺癌特异模块均显著升高(P<0.05);且吉非替尼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培美曲塞组(P<0.05)。吉非替尼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培美曲塞组(31.66%vs.11.67%,χ~2=7.070,P<0.01)。吉非替尼组的中位治疗周期数、中位总生存期(OS)、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6个月PFS率显著高于培美曲塞组(P<0.05)。吉非替尼组治疗后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0),显著低于培美曲塞组的31.7%(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3,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优于培美曲塞,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临床作为二线化疗方案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金生方加喊与EGFR-TKIs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90例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靶向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吉非咎尼靶向药物联合肺金生方治疗,服药后0.1 ,3.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生存质量、中医证候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6.96%,对照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EA ,CYFRA21-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CD3为(68 90+10.34)%、CD4为(41.29+8.36)%,,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生存质量卡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金生方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信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8例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观察组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吉非替尼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RR)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便秘、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结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1月间于我院诊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及生存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辨证结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少、疗效佳,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延长其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on Torrent测定外周血D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通过Ion Torrent测序测定其EGFR浓度,观察EGFR浓度与EGFR基因型及与吉非替尼治疗敏感情况的关系,并分析EGFR突变与否者的1年生存率。结果突变型EGFR 32例,野生型EGFR 48例,吉非替尼敏感者30例,吉非替尼不敏感者50例,突变型EGFR浓度明显高于野生型EGFR (P<0.05),对吉非替尼治疗敏感者的血清EGFR浓度显著高于吉非替尼治疗不敏感者(P<0.05)。结论采用Ion Torrent测定外周血DNA技术了解患者基因型,有针对性的使用靶向治疗药物,其准确性更高,且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常规化疗,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进行分子靶向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存活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轻,能够延长患者平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42例无手术、放、化疗指征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将CIK细胞输注给患者,观察其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6+CD56+)分布、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经CIK细胞治疗后客观缓解率为16.7%,CD3+、CD4+、CD8+、CD16+CD56+均有明显的升高,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8.1个月,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2.8个月,仅少数患者输注过程中出现发热,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应用CIK细胞输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中晚期非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4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单纯化疗组.观察患者疗效、生存质量、毒性反应、TH1/TH2免疫指标的变化,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是40%和2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总提高率分别为82.0%,45.5%(P〈0.05).TH1/TH2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较单纯化疗组有明显回升(P〈0.05).两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月与治疗前比较。CD4^+和CD4^+/CD8^+比值、NK细胞改善(P〈0.05),且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使其完全缓解率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免疫情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半嵌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s induced killer cells,CIK)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的47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为经过半嵌合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的患者,对照组为仅采用化疗方案的患者,比较两治疗组的生存时间和免疫状态。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中总CD3^+、CD3^+CD56^+、CD3^+CD56^+CD8^+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个月vs 5.3个月,66.7%vs 41.4%)(P〈0.001)。结论 半嵌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状况,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方麻杏石甘汤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0月间在舟山市中医院和舟山医院接受治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同步放化疗期间加用复方麻杏石甘汤治疗。比较2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及分级情况、肿瘤近期疗效、同步放化疗前1周、同步放化疗结束、同步放化疗结束后5周KPS评分与血清TGF-β1水平的变化。 结果 同步放化疗结束后,观察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11.67%,明显低于对照的35.00%(P<0.05);观察组 ≥ 2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8.33%(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结束、同步放化疗结束后5周KPS评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步放化疗结束后,2组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 复方麻杏石甘汤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显著降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所致的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与其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血清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62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自体DC-CIK联合NP),B组31例(方案单用NP方案化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其有效率为(29.03% vs.19.35%),疾病控制率为(74.19%vs.51.60%)(P值分别为0.131、0.031),A组患者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有控制肿瘤,改善生活质量及增强免疫功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35例,行DC-CIK细胞治疗联合TP方案化疗)和对照组(35例,单纯行TP方案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判定有效率(response rate,RR)及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卡式评分及主要并发症改善情况、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DC、CIK细胞由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而成,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实验组影像学判定有效率与临床获益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生活质量及主要并发症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T细胞亚群:CD3+、CD3+CD8+、CD3+CD4+、CD3-CD16+CD56+、CD3+CD16+CD56+高于对照组(P<0.01);CD4+CD25+低于对照组(P<0.01)。较治疗之前,治疗组治疗15天后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CD3+CD16+CD56+升高,到60天时,维持在较高水平;CD4+CD25+在治疗15天时降低,到60天时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DC-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对于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增加临床疗效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许林利  查名宝  武翔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08-1511,1514
目的:对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了解生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CBM等西文数据库,查找DC-CIK或CIK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4.2统计软件对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免疫检测指标(CD3+、CD4+、CD4+/CD8+)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后纳入11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质量分析显示纳入文献质量不高。临床获益合并效应比值比(OR)为2.45,95%CI为1.56~3.83;生活质量合并效应量OR为3.17,95%CI为1.82~5.52;治疗后免疫学检测指标CD3+的合并效应量 OR为16.96,95%CI为14.09~17.82;CD4+的合并效应量 OR为6.84,95%CI为6.06~8.63;CD4+/CD8+的合并效应量OR为0.60,95%CI为0.56~0.65。DC-CIK或CIK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临床获益率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免疫功能也优于对照组。结论:DC-CIK或CIK能明显提高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获益率及生活质量,并能提高化疗后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生物免疫治疗和单用培美曲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46例Ⅲ、Ⅳ期的中晚期NSCLC肺腺癌患者,均经过4个周期的含铂两药标准一线化疗,且得到有效控制。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联合组(23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DC-CIK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7.0%和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9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7个月(P<0.0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DC-CIK回输过程中出现3例发热。结论:培美曲塞联合DC-CIK细胞维持治疗中晚期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45-148+152
目的研究IMB引导护理干预对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肺腺癌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8月我院接收的140例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的肺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70)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70)采取IMB引导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发热、皮疹、寒战、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皮疹、寒战、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MB引导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肺腺癌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发热、皮疹、寒战、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临床疗效明显,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共情式心理干预对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希望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共情式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Piper疲乏量表(piper fatigue scale,PFS)评分、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ASA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FS总分以及认知、感觉、情感、行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HHI总分以及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采取积极行动的态度、对现实及未来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共情式心理干预应用于自体DC/CIK细胞维持治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能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淋巴瘤细胞株Raji、肺癌细胞株A549、胃癌细胞株BOG-803的杀伤作用。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0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分别用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培养D0细胞与CIK细胞。然后将成熟的DC和CIK细胞混合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中。D3+CD56+、CD3+CD8+T细胞的比例;用MTT法检测其对K562、P-ajj、A549、BCG-803细胞株的杀伤活性。结果DC-CIK组较CIK组具有较高的CD3+CD56+、CD3+CD8+T细胞比例(p〈0.05);DC—GIK、GIK对K562、Pajj、A549、BCG-803细胞株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杀伤活性逐渐增加;DC—CIK的杀伤活性较CIK明显增高(P〈0.05)。结论DC—CIK共培养体外可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