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研究风疹病毒(RV)JR23株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特性及病理学特征,BALB/c小鼠经腹腔感染RVJR23株,并于感染后的第21天取小鼠大脑及小脑组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鼠脑组织RV感染状态2及病变特征。结果显示,受感染的小鼠无明显的CNS症状,病理学特征以大为质小灶性神经元变性坏死为主,病变神经元周围见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形成卫星现象。在神经元坯 中可见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成噬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OLIG2和GFAP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少突胶质细胞肿瘤、9例星形细胞瘤的OLIG2和GFAP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示: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细胞100%阳性;星形细胞瘤细胞56%OLIG2阳性;星形细胞瘤100%GFAP阳性,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少突胶质细胞瘤成份46%呈散在和灶状GFAP阳性.结论:OLIG2不是少突胶质系细胞的特异抗体.OLIG2与GFAP联合使用对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CS2的毒作用机制,本实验观察了CS2所致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对神经特异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等技术综合评价大鼠吸入CS2(0、300、600、1200、2400mgm3)2个月后所致大鼠病理改变及对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微丝(NF)的影响。结果CS2染毒大鼠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胞质减少、细胞变性、核固缩等神经元慢性死亡表现及胶质细胞增生;GFA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显示GFAP表达增加,图像分析半定量结果表明:GFAP免疫组织化学阳性指数与接触浓度有剂量效应关系;NF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表明大鼠NF排列密集,且有串珠样改变。结论胶质细胞增生及NF改变为CS2所致神经病变的两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PDAPP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情况 ,比较PDAPP转基因小鼠和C5 7 BL非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结果 PDAPP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GFAP的水平明显高于C5 7 BL非转基因小鼠。结论 PDAPP转基因小鼠脑组织内存在明显的神经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缺氧缺血损伤(HI)对不同年龄小鼠脑组织神经干细胞增生与分化的影响。方法:结扎9d龄(P9)、21d龄(P21)C57/BL6小鼠(各10只)左侧颈总动脉后分别给予吸入体积分数为7.7%氧气的氮氧混合气35min(P9小鼠)/30min(P21小鼠),制成脑HI模型,选取相应天龄正常对照组小鼠各5只,连续腹腔注射新生细胞标记物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7d,并分别于末次注射后4周处死小鼠并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以成熟神经元细胞标记物、少突细胞标记物、新生小胶质细胞标记物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检测不同日龄小鼠神经干细胞增生与细胞分化情况。结果:细胞增生随着脑组织发育快速下降;HI后P9小鼠皮层和纹状体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而在P21小鼠,大量的新生细胞仅发现于纹状体区;P9小鼠在皮层和纹状体区、P21小鼠仅在纹状体区检测到极少量新生细胞为成熟神经元细胞,多数分化为胶质细胞;HI后,P9小鼠3种新生胶质细胞在皮层和纹状体区均显著增高,P21小鼠仅发现在纹状体区新生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均增加,新生少突细胞无明显改变。结论:适中的HI损伤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增生和存活,细胞增生和分化与大脑区域和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测缺氧后小鼠脑组织中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及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探讨不同缺氧状态下小鼠脑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用间歇性重复缺氧模型和持续性缺氧模型小鼠,取脑组织作HE染色和镀银法染色,观察神经元结构,计数小胶质细胞。结果:①间歇性缺氧小鼠脑神经元的缺氧变化比持续性缺氧小鼠轻;②缺氧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结论:间歇性低氧可提高脑神经元对缺氧的耐受性;脑组织缺氧损伤时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RhoA在脊髓不同部位各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小鼠脊髓全横断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1,3,7,14,28,56,112 d后取材制备脊髓冰冻切片,利用RhoA/NF200、RhoA/GFAP、RhoA/CNPase和RhoA/IBA1双荧光标记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显示RhoA在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并对各种细胞中RhoA阳性细胞百分率及RhoA阳性细胞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正常小鼠脊髓内,只有极少数神经元或少突胶质细胞呈RhoA弱阳性表达。脊髓损伤后,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中的RhoA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均显著增高并在损伤后第7天达到峰值,随后又逐渐降低,在损伤后112 d接近正常水平。小胶质细胞中RhoA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RhoA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均在第14天达到峰值,随后虽降低但在第112天仍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创伤不仅导致脊髓神经元中RhoA阳性细胞数的明显增加和RhoA表达强度的提高,还可不同程度地增强各种胶质细胞中的RhoA表达。在不同时间段,不同部位及不同细胞内RhoA表达的方式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孙瑞霞  张东臬 《广东医学》2002,23(11):1220-1221
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 ,视神经作为中枢神经的代表在中枢神经系统 (CNS)损伤及再生的问题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周围神经系统 (PNS)和CNS损伤后都将发生一系列形态学的变化 :损伤远端轴突发生溃变 ,近端发芽 ,损伤区周围胶质细胞增多。但CNS的发芽不继续生长 ,发芽很快夭折。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CNS与PNS的周围环境不同 ,主要是它们的髓鞘细胞类型不同 ,PNS的髓鞘是雪旺细胞 ,而CNS是少突胶质细胞。雪旺细胞可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 ,能促进PNS轴突再生 ,少突胶质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过度表达对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及脑缺血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用TNF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磷脂、整合素ɑM(OX4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D大鼠与转小鼠TNFɑ基因大鼠未缺血脑组织的TNFɑ表达及3种神经胶质细胞穴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雪的激活状态。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SD大鼠与转小鼠TNFɑ基因大鼠缺血1h再灌注72h后,先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再断头取脑四氯氮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转小鼠TNFɑ基因大鼠与SD大鼠相比,未缺血脑组织见TNFɑ表达,且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与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呈肥大和增生性变化;缺血1h再灌注72h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增高,脑梗死灶体积显著增大。结论:未缺血时脑组织TNFɑ的表达可明显激活3种神经胶质细胞,TNFɑ的过度表达可使脑缺血时神经功能明显恶化及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提示TNFɑ的过度表达可明显加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缺血、感染、中毒、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造成的CNS损伤,将引起包括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1~3]。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是CNS内的主要胶质细胞,在这些细胞反应中是最早出现反应的细胞之一[1~3]。依形状可分为原浆型As和纤维型As,但As的形态在与周围各种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释放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影响其形态和功能。As与神经元和其他胶质细胞的联系方式是通过紧密连接来实现的,且As间也存在着这种缝隙连接,这种连接是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交流…  相似文献   

11.
用BALB/c小鼠形成风疹病毒感染模型,小鼠经尾静脉感染RVGOS_(-10)株10~6TCID_(50),每只0.5ml,病毒血症持续约一周,感染后第4天达最高滴度,为10~(6.3)TCID_(50)/0.25ml,间接免疫荧光及间接酶标染色法观察小鼠组织切片,感染后不同时间,病毒对小鼠各脏器可形成广泛的侵害,抗原主要分布于胞桨,病毒分离结果与之吻合,感染后第18天,心、眼、肺中的病毒滴度分别为10~(5.2),10~(5.6),10~(5.5)TCID_(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人高致病H5N1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及H1N1流感病毒分别感染BALB/c小鼠后的机体反应特征。方法 分别以H7N9病毒、H5N1病毒和H1N1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观察小鼠存活率、体征变化及感染后肺组织病理损伤差异,检测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肺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并观察小鼠感染后修复状况。结果 H7N9病毒、H5N1病毒和H1N1病毒均感染BALB/c小鼠,小鼠存活率依次为H7N9>H1N1>H5N1,肺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程度依次为H5N1 >H1N1 >H7N9,PCNA表达水平依次为H7N9 >H1N1 >H5N1。结论 H7N9病毒感染后宿主炎症反应较小,感染后小鼠肺组织自我修复能力较强;H5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的机体反应最为强烈,感染后恢复能力差,致死率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通过气雾攻击产生气溶胶的感染方式对三个品系的小鼠分别进行感染,比较三个品系小鼠在感染过程中的感染差异,从而对三个品系小鼠流感模型的特点进行分析,为流感发病机制的研究及疫苗和药物的开发选择合适的感染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A/Puerto Rico/8/34(H1N1)病毒株,采用气雾攻击的方法感染近交系C57BL/6、BALB/c和远交群 ICR三个品系的小鼠,每日称小鼠体重,肉眼观察小鼠状态,分别于感染后3d,7d,14d处死小鼠,取肺脏称其湿重,进行肺脏的病毒测定及病理观察。结果 三个品系小鼠均可感染,其中C57BL/6小鼠的存活率低于其他两个品系,3d 的肺指数和病毒载量均明显高于ICR小鼠(P<0.05),镜下病理结果显示较其他两个品系也更明显。BALB/c小鼠与其他两个品系小鼠相比,体重在后期的恢复最慢,存活率比 C57BL/6高但比ICR低;肺指数和病毒载量与其他两个品系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镜下病理改变相似,但弱于C57BL/6强于ICR。ICR小鼠的发病进程与其他两个品系小鼠基本相似,但体重、存活率、肺指数、病毒载量及镜下病理改变等指标均弱于其他两个品系。结论 三个品系小鼠均可建立流感气溶胶模型,但感染后的三个模型各有特点,在实验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来选用合适的小鼠品系建立模型。  相似文献   

14.
用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造成子代小鼠风疹病毒的先天性感染,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结果表明风疹病毒广泛侵袭子代小鼠各脏器,病毒的组织分离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观察风疹病毒(RV)分离株在人的神经细胞中形态和形态发生过程。方法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自行分离的RV JR 23株在人脑神经细胞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RV JR23袜感染人脑神经细胞24h后,可在细胞浆的核周围观察到病毒相关结构,包括电子致密颗粒,10nm,核衣壳样结构,15~25nm,“包涵体”样结构,“条纹”样结构伴随核衣壳样颗粒,并逐渐增多。96h可见完整病毒颗粒,192h达到高峰。病毒颗粒呈圆形,由单层脂质膜包绕,直径60~80nm。病毒在双层核膜中间装配,然后披上单层核膜而成熟,核膜破碎后释放入细胞浆。病毒颗粒多见于核周围。结论RV JR23株能在人神经细胞中广泛增殖,其形态发生有独特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了不同遗传背景小鼠对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的致病敏感性,为H5N1禽流感模型制作和机理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近交系BALB/c、C57BL/6和封闭群ICR、NIH Swiss和KM Swiss共五个不同品系小鼠.每个品系实验动物30只,分接毒组2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每组雌雄各半.病毒株为A/Goose/Guangdong/NH/2003(H5N1),经测定TCID50为10-4.875/mL.接毒组通过鼻腔接种0.1 mL病毒液,对照组接种正常鸡胚尿囊液.小鼠接毒后连续观察14 d,观察记录临床症状、体温、体重变化,对在实验期间死亡和实验14 d结束后仍然存活的小鼠均进行组织器官病理取材,进行RT-PCR病毒分离检测、HE染色及H5N1抗原特异性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临床症状:H5N1禽流感病毒能感染五个品系的小鼠,引起呼吸急促等症状和一过性体重、体温下降.②死亡情况:小鼠在接毒后第1天即出现死亡,死亡的高峰期集中在接毒后第3~6天.五个品系小鼠死亡率存在差异,BALB/c为70%,ICR为50%,NIH Swiss为40%,C57BL/6为25%,KM Swiss为10%;③病毒分离:各组接毒小鼠在死亡后均进行了病毒分离,死亡小鼠的肺脏均分离到病毒,其他脏器未分离到病毒.④病理变化:实验期间五个品系死亡小鼠肺脏病理改变相近.大体观:死亡小鼠肺部淤血,呈暗红色,体积增大,局部肺组织实变.镜下观:死亡小鼠的共同病理改变为间质性肺炎,具体表现为肺泡腔及间质出血、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增生,肺泡隔增宽;肺泡腔中见纤维素性渗出,透明膜形成.⑤免疫组化结果:在死亡小鼠的气管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可观察到H5N1禽流感病毒阳性表达.结论 小鼠作为H5N1禽流感病毒模型具有普适性,不同品系小鼠感染鹅源H5N1禽流感病毒的临床症状、病程和病理变化与人禽流感病例相似.不同品系小鼠的死亡比例有明显差别,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不同品系的小鼠制作H5N1禽流感动物模型.不同品系的遗传特性对禽流感易感性产生明显的影响,遗传背景可能与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应答机理存在联系:BALB/c和C57BL/6均为近交系,其中BALB/c小鼠的品系特征之一表现为干扰素产量低,接种H5N1病毒后表现为高死亡率(70%),而C57BL/6小鼠的干扰素产量高,接种H5N1病毒后表现为低死亡率(25%),提示不同遗传背景小鼠的干扰素水平与H5N1感染致死具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H5N1禽流感病毒易感性相关基因以及其与宿主免疫反应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地塞米松对小鼠H22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小鼠H2 2 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BALB c小鼠皮下接种H2 2 细胞 ,分别从接种当天和第四天开始给药 ,每天测肿瘤直径。第 12天处死动物 ,称瘤重。用抗CD31单抗对肿瘤组织做免疫组化微血管计数及流式细胞分析CD31表达。结果 地塞米松对小鼠H2 2 肿瘤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0 0 5。两给药组的瘤重和最终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小 ,P值均 <0 0 5 ,按瘤重计算 ,接种当天和第四天开始给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 31 4 8%和 35 38%。从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分析的结果上看 ,接种当天给药组的微血管数比对照组少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接种第四天开始给药组的微血管数与对照组相比虽有减少 ,但无显著差异。结论 地塞米松对小鼠H2 2 肿瘤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地塞米松的抗肿瘤效果和抗血管生成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对已形成的肿瘤 ,地塞米松的抗血管生成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柯萨奇B-3m病毒可诱发BALB/c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本实验通过BALB/c小鼠腹腔接种CVB3m,感染后8天VMC检出率为93.33%,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电镜检查发现:VMC伴随有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凋亡,其阳性率为70.00%,实验结果提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参与VM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用乙醇提取中药大黄中的有效成分,然后在4种细胞培养上研究其抗病毒作用。结果表明,此药不仅毒性极低,而且能促进细胞生长;在Hela,Hep-2,PRK,BHK_(21)细胞培养上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的有效抑制浓度为100mg/L,对风疹病毒Gos-10株和JR_(23)株的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10000mg/L和5000mg/L,并有预防病毒感染和直接杀伤病毒的作用。提示中药大黄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全基因合成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的8个基因节段,并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从体外拯救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同时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为下一步研究B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传播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基因合成和反向遗传技术体外拯救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全基因组测序验证拯救病毒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序列的一致性。将拯救病毒以105EID50的攻毒剂量人工感染BALB/c小鼠,通过体重变化、生存率、肺脏病毒复制等方面进行致病性分析,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结果 成功从体外拯救出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命名为B-S9。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B-S9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公布序列一致。B-S9能够人工感染BALB/c小鼠,但不致死,对BALB/c小鼠呈现低致病性; 攻毒后第3天,B-S9感染小鼠体重出现下降,攻毒后第8天,小鼠体重开始回升;攻毒后第3天和第6天,B-S9感染小鼠的肺脏内均能检测到病毒复制,且攻毒后第3天的小鼠肺脏病毒滴度比攻毒后第6天的小鼠肺脏滴度高132倍。结论 成功搭建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并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目前国内外对B型流感病毒的研究还较少,该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为B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和传播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包括B型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在内的新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