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污染食管癌高发现场粮食的优势菌互隔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的主要毒素交链孢酚(AOH)和交链孢酚单甲醚(AME),诱发大鼠不同器官细胞的程序外DNA合成(UDS)。结果表明,AOH及AME在最高有效浓度时,诱发肝细胞掺入指数分别为0.45及0.55;诱发食管上皮细胞掺入指数分别为2.32和1.75;诱发肺细胞掺入指数分别为1.7和1.05;该结果提示,AOH及AME对食管上皮细胞具有显著的器官亲和性,大鼠食管可能为AOH及AME的重要靶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2.
用从食管癌高发区林县严重污染粮食的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培养物中分离纯化的交链孢酚(AOH)和交链孢酚单甲醚(AME)诱发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外DNA合成(UDS)。结果表明:AOH及AME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发UDS,并发现AOH比AME作用更强。结果提示,AOH及AME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其提示与食管癌发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用人胚食管上皮体外培养,经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处理后,食管上皮底层细胞比对照组的层次明显增多,细胞排列紧密紊乱,细胞核浆比增加,核不规则,大小不等.浓染,可见核分裂相,且有乳头状向内增生。该变化与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和甲基苯基亚硝胺(MPNA)所诱发的人胚食管上皮癌前病变相类似。结果提示,AME与人的食管癌发生很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互隔交链孢霉毒素——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和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的合成物进行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检测其诱变性。结果表明:AME和AOH提取物和合成物(不加S_9)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102菌株和大肠菌ND-160菌株.均显示致突变效应.而后者对AME和AOH更为敏感。用相同剂量.AOH对大肠杆菌ND—160菌株诱变比值(MR)比AME高2~7倍,表明AOH的诱变性更强。合成物与提取物相比,合成物的诱变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硫队巴比妥酸试验测定丙二醛含量反映脂质过氧化程度。用林县粮食中分离的互隔交链孢霉的代谢物交链孢酚(AOH,体外攻击人胎儿食管及胃上皮后观察对相应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AOH可使4人胎儿食管及胃上皮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程度与AOH剂量有关,并随时间延长,其程度增高,4~5h达高峰、食管对AOH反应较胃强烈,提示AOH可引发食管及胃上皮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并有一定的器官选择性。据结果可推测AOH可能是林县地区人食管癌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将体外培养的水囊引产的人胎儿食管用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处理24h,再培养两周,分别接种于裸小鼠皮下和腹腔内。皮下接种的3个食管组织块中之一形成鳞状细胞癌,其余2个和接种于腹腔的2个食管组织块上皮细胞呈明显增生或乳头状增生。空白对照组的食管组织块未见增生。溶剂对照组者仅呈轻度增生。结果提示互隔交链孢霉在人食管癌病因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食管癌高发区粮食中分离的互隔交链孢霉的毒素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在大鼠、小鼠体内的分布进行研究。给动物腹腔内注射氚标记的交链孢酚单甲醚(~3H-AME),然后在不同时间测各脏器的放射性。结果表明:在所测9个脏器中,2h肝脏含量最高,食管下段在大小鼠分别居第四和第三。但大小鼠分别在72、24h则以食管下段最高,说明AME及其代谢物在此清除较慢,即对其有较高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方法研究了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粮食中分离的优势污染菌互隔交链孢霉提取物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BS株)的DNA含量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AME作用人胚肺2BS细胞两个倍增时间后,随着AME浓度的加大,G_1期细胞峰(2C细胞)降低,出现了较高的G_2+M期细胞峰(4C细胞),S期细胞增加,分裂指数降低.并出现了一些非整倍体的细胞,这些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AME可以抑制人胚肺2BS细胞的周期,使S期细胞受阻,堆积和损伤,导致非整倍体细胞出现,这些将有可能成为细胞突变的遗传基础。从而为互隔交链孢霉与林县人食管癌的发生可能有一定关系的说法提供了实验佐证。  相似文献   

9.
应用DSI试验对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县粮食中分离的互隔交链孢霉的提取物进行诱变性研究。在五个数量级浓度中,互隔交链孢霉提取物均能明显地抑制DNA的合成。其抑制率为51.2%~62.8%,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追踪观察表明,经10~-3mg/ml浓度的提取物作用后,靶细胞DNA合成速度在与提取物脱离接触后的0.5h内呈进行性下降,以后才逐渐回升,在0.5h处形成一个DNA合成的谷值。故可认为,互隔交链孢霉提取物中含有损伤性DNA合成抑制剂,但损伤修复较快。结果表明,互隔交链孢霉提取物中含有诱变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应用碱性洗脱荧光分析法对互隔交链孢霉产生的两种主要毒素——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和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引起大鼠肝细胞DNA单链断裂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二者都能引起大鼠肝细胞DNA单链断裂,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DNA在滤膜上的存留分数明显低于溶剂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提示AME和AOH有致突变作用,二者可能是林县食管癌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用食管癌高发区林县的粮食中分离出的互隔交链孢霉的代谢物之一——交链孢酚单甲醚(AME)注入小鼠体内,观察对鼠肝中脂质过氧化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AME可以导致丙二醇含量增加(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P<0.01)。丙二醛含量的增高与AME剂量呈显著正相关(r=0.957,P<0.05),酶活性与丙二醛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973,P<0.05)。结果表明:AME可以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本实验结果为该霉菌极可能是引起食管癌病因之一学说提供的积极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从林县粮食中分离的优势菌株互隔交链孢霉培养物中提取出七种代谢物,对其中成份之一x_4,经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测定,同时与标准品及人工合成品作比较,证明x_4成份是交链孢酚(Alternariol AOH)。  相似文献   

13.
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研究了经分离获得的引发梨霉烂的优势真菌互隔交链孢霉(A.alternata)及引发桔子霉烂的优势真菌指状青霉(P.digitatum)提取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所测试的3株互隔交链孢霉(A_1、A_2、A_3)提取物及4株指状青霉(P_1、P_2、P_3、P_4)提取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发E.coliND-160菌株回复突变。且其中A_1、A_2和P_2、P_4株提取物还可诱发小鼠骨髓PCE微核率明显升高(P<0.01)。结果提示分别引发梨及桔子霉烂的互隔交链孢霉及指状青霉其代谢产物均具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4.
90株互隔交链孢霉分别从林县地区(食管癌高发病区)和范县、商邱地区(食管癌低发病区)的粮食中分离。这些菌株培养物的乙醚提取物用E.coliND—160菌株检测其致突变性。其中66株提取物(73.3%)显示不同程度的致突变效应。这个结果提示互隔交链孢霉的产毒菌株广泛存在。林县地区粮食污染互隔交链孢霉的百分率远远超过其它二地区(P<0.001)。我们认为互隔交链孢霉的毒性代谢物可能对林县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还叙述和讨论了互隔交链孢霉的毒性代谢物。  相似文献   

15.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对食管癌高发区林县和低发区商丘各64份粮食(玉米32份、小麦32份)中交链孢酚单甲醚(AME)进行检测。结果:林县64份粮食中检出AME25份,阳性率为40.3%;商丘64份粮食中有15份阳性,阳性率为23.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论是小麦还是玉米,AME含量林县均高于商丘,这与粮食中互隔交链孢霉污染情况相符。结果提示:AME可能是人食管癌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食管癌高发区人胎儿食管上皮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电镜和光镜观察.结果 13周胎儿的食管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有3~5层细胞.细胞结构较清晰细胞间连接以中间连接为主,较少缝隙连接.24~28周时上皮增至4~10层, 细胞结构清晰,细胞间连接以缝隙连接为主,较少中间连接.结论 13~28周胎儿食管上皮中,细胞连接缝隙连接渐占优势,可能为食管癌高发区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超微结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互隔交错孢霉毒素从随机采集于食管癌高低发区粮食样品中被提取后,用化学方法纯化,再经薄层层析(TLC)检测。结果显示:高低发区粮食中毒素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提示高发区互隔交链孢霉毒素在粮食中的广泛存在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标本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序列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HPV与人类一些部位的肿瘤有关,我们在国内外首次开展了HPV与人食管癌关系的研究,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27%(25/90)的食管癌标本中含HPV—DNA序列;另有一株食管鳞状上皮癌细胞(Ecal09)中,也含HPV—DNA序列。此外,四例胎儿的食管HPV—DNA全部阳性,其意义目前尚难评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HPV—DNA序列在食管癌中的检出,给食管癌的病因探讨带来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旁上皮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旁上皮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食管正常黏膜上皮、124例增生上皮及120例不典型增生上皮中p53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食管黏膜上皮中无p53的积聚.增生上皮及不典型增生上皮中p53积聚率分别是55%和79%,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PCNA的50%的阳性率分别是0.8%和31.7%,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p53的改变在上皮癌变前即已存在.p53积聚及PCNA可能成为判断食管上皮为癌前病变的客观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amethyl ether,AME)诱导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AME在体内作用48h仍可以诱发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