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及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治疗对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8例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IgG与IgE;将其中中重度食物不耐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食物禁食/轮替疗法)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受检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IgG阳性率(98.0%)显著高于IgE阳性率(33.7%)(P0.05)。所有患者中,有56例中重度食物不耐受。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组疗效(92.9%)显著优于对照组(67.9%)(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有相关性,不耐受食物禁食/轮替治疗对儿童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小红  许飏  黎昌强  柳青 《重庆医学》2013,42(19):2225-2227,2230
目的检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并应用禁食/轮替治疗观察复发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及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将62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行禁食/轮替治疗,对照组行未控制饮食的常规治疗,6个月后观察复发率并检测二组IgG水平。结果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Ig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治疗6个月后IgG均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6个月后对两组做问卷调查,治疗组复发率6.67%。对照组复发率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与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有相关性,禁食/轮替治疗对本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对食物不耐受情况及食物干预治疗的情况,为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合理饮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过敏原IgG;将81例食物不耐受阳性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1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进行不耐受食物禁食和轮替治疗。结果检测患儿的血清过敏原IgG阳性率为(81%);经过3个月的干预治疗,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为患儿寻找疾病诱因及有效预防提供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食物不耐受抗体IgG导致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对食物性变应原的反应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1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及3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分析过敏性紫癜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结果 12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食物过敏原IgG抗体阳性率为96.8%,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具有临床意义,通过禁食致敏食物59%的患者有明显好转.结论 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对诊断过敏性紫癜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全面掌握病人的过敏状态,为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学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与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其中干预组56例,对照组52例,另选用同期就诊的50例单纯性过敏性紫癜及50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组和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进行血清食物组特异性IgG(14种抗原)检测,干预组根据IgG检验结果对相应的食物进行限制,对照组仅限制高蛋白食物,分别于第30、60日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腹型过敏性紫癜组为90.7%,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组为70.0%,健康对照组为38.0%,腹型过敏性紫癜组明显高于单纯性过敏性紫癜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腹型过敏性紫癜组中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干预第30、60日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限制不耐受的食物可以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食物特异性IgG和过敏性紫癜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过敏性紫癜提供指导。方法:以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其中58例(96.67%)结果阳性,对照组为28例(93.33%)结果阳性。仅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有4例,对照组1例,其余均为2种以上阳性。两组动物来源的IgG阳性率最高的均为蟹,然后是蛋清/蛋黄,鳕鱼,虾,牛肉,牛奶;植物来源的以西红柿,大米,大豆,玉米为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结果在++以上的共29例,而对照组有8例,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均在90%以上,但是食物特异性IgG阳性在++以上的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不耐受食物只有蓄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方案制定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本科2007年1月21日-2010年1月11日符合HSP诊断的病例,剔除有院外治疗史、非第一次发病、2周内有使用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史的纳入统计病例共61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同时行血清总IgE和IgG水平测定,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用相关回归法分别对血清总IgE水平和血清总IgG与食物不耐受IgG之间的联系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取均值比较两样本t检验,显著水平选择0.05。结果 HSP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升高的发生率为86.88%(53/61),多种食物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耐受,以蛋清/蛋黄、牛奶、鳕鱼、蟹等食物为重,分别为46.74%(43/53)、26.09%(24/53)、10.87%(10/53)、5.43%(5/53)。其中对两种及两种以上食物不耐受的病例有32例,发生率为60.38%。血清总IgE阳性率为29例,发生率为47.54%;食物不耐受IgG浓度和血清总IgE水平无相关性(r=-0.905,〉0.05);食物不耐受IgG浓度和血清总IgG水平无相关性(r=0.682,P〉0.05)。一种和两种及两种以上食物不耐受患者血清总Ig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结论该检测可为患者对某些特定的食物存在不耐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临床实施个体化的健康饮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反复发作及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8.
邓兆享  彭杰雄  赖火龙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83-1284,1296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和慢性腹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42例3组患者和对照人群血清中的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和慢性腹泻患者组和对照组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8%、88.9%、86.8%和25.0%,3组患者的阳性率以及两种以上食物不耐受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中阳性率最高的4种不耐受食物均为蟹、蛋白/蛋黄、牛奶和虾,其余10种食物的阳性率相对较低;未成年组蛋白/蛋黄和牛奶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成年组(P〈0.05),两个成年组之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和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密切,患者通过对敏感食物轮替进食或禁食后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说明食物不耐受的检测对慢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患儿66例血清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其病因难以确定,与感染、食物、药物等因素有关。目前,临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常易复发。近年来研究发现,IgG介导的食物不耐受,也称慢性食物过敏,可导致机体慢性免疫性损伤,症状涉及全身各系统,却常常被临床忽视。为探讨过敏性紫癜和食物不耐受的关系,作者检测了6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14种日常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并观察了调整患者饮食后症状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C抗体.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5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男100例,女56例)及100例健康对照者14种日常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患儿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100.0%,较对照组(65.0%)升高(X2=63.247,P<0.001),且患儿组4种以上食物过敏原阳性者占48.7%,高于对照组的8.0%(X2=45.828,P<0.001).通过调整饮食,大多数患儿病情好转,治疗有效率为73.0%.男、女患儿在不耐受食物分布及耐受程度上存在部分差异.结论:过敏性紫癜与食物不耐受密切相关,部分结果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食物特异性IgG、IgE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各种食物特异性IgG、IgE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生、发展中的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IBS组(n=44)、慢性结肠炎组(n=47)、健康对照组(n=40)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IgE。结果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和IgE总阳性率比较,IBS组与慢性结肠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 orP〈0.05);慢性结肠炎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可能是导致IBS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食用不耐受食物可能对防治IB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儿童慢性腹痛的相关性及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对慢性腹痛患儿的疗效。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8例以腹痛>3个月为主诉就诊的门诊患儿血清14种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同时进行3个月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观察疗效。结果慢性腹痛患儿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98.5%,牛奶、鸡蛋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鳕鱼、西红柿、大豆、螃蟹等。女性患儿鳕鱼、西红柿不耐受程度高于男性(Z值分别为2.096和2.038,P值分别为0.036和0.042)。≤6岁组与>6岁组患儿鸡蛋、西红柿、大豆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26、2.100和2.934,P值分别为0.001、0.036和0.003),年龄越大,鸡蛋、大豆不耐受程度越轻,西红柿不耐受程度越重。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有效率为92.6%。结论儿童慢性腹痛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不耐受食物以牛奶、鸡蛋最多见。不耐受食物忌食或轮替疗法对大多数慢性腹痛患儿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人群食物不耐受的情况,以对食物敏感者进行健康的饮食指导,并为协助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617例体检者血清中对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同时分析食物不耐受与季节分布关系。结果:617例体检者中IgG抗体阳性334例,食物不耐受阳性率54.13%(334/617),其中对食物轻度不耐受为30.1%(186/617),中度不耐受者为16.7%(103/617),高度不耐受者为7.1%(44/617);14种食物中以鸡蛋的不耐受者最多,猪肉和小麦无不耐受者;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在夏季较高(57.94%),冬季较低(50.00%)。结论: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有助于对食物敏感者进行健康的饮食指导,同时可协助临床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食物IgG检测,可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结果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出现食物不耐受63例,总阳性率占87.5%。其中对鸡蛋不耐受者占63.9%,阳性率为最高,其次是对大豆不耐受者,占48.5%。结论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对该病患儿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及对该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在珠海地区婴幼儿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302例门诊有食物过敏症状或体征的婴幼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比较IgG抗体在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组之间的阳性率差异,并比较食物不耐受程度。结果 302例患儿中,283例(93.70%)特异性IgG呈阳性;总阳性率女性(94.78%)高于男性(93.05%),但男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组中IgG阳性率前4位均依次为鸡蛋>牛奶>鳕鱼>大豆。2个月至1岁、2岁组和3岁组特异性IgG总阳性率分别为90.24%、97.35%和91.89%,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不同食物的阳性强度分布不同。结论临床上具有某些过敏症状或体征的婴幼儿患者中普遍存在食物不耐受现象;不同项目总阳性率与阳性程度存在差异。食物不耐受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和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关系,为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迁延性、慢性腹泻病105例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05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其中94例(89.5%)结果阳性,对照组4例(13.3%)结果阳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67例,对照组4例;2种以上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27例(25.7%),对照组0例。其中牛奶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88例(83.8%),对照组3例(10.0%),其次是蛋清/蛋黄。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结果在2级以上的共90例(85.7%),而对照组2例(6.7%),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发病有关,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饮食方案制定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闯  杨啸宇  陆晓琴  汪平 《西部医学》2012,24(7):1258-1259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与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的关系,指导临床对慢性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皮肤科确诊慢性荨麻疹病人221例作为病例实验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4种食物特异性IgG浓度。结果实验组中有131人有不同程度食物不耐受(阳性率59.3%),而对照组只有11例阳性(阳性率27.5%),检测灵敏度为59.2%,特异性为72.5,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24.4%。结论大部分慢性荨麻疹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食物不耐受检测对慢性荨麻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食物特异性IgG变应原和血清总IgE的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5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与135例慢性湿疹患者血清总IgE与14种食物特异性IgG,并与4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慢性荨麻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94.1%,慢性湿疹阳性率95.6%,而健康体检人群阳性率54.2%。以鸡蛋(蛋白/蛋黄)、牛奶、鳕鱼、螃蟹、大豆阳性率最高,鸡肉、玉米、大米、虾、西红柿、小麦次之,猪肉、牛肉、蘑菇较低。慢性荨麻疹和慢性湿疹患者血清总IgE均为100.0%阳性,而健康体检人群仅有29.8%。结论: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不仅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还与食物特异性IgG引起的不耐受有一定相关性;其检测可及时调整患者食谱,缓解临床症状,为患者诊治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