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诊断淋巴结结核的的价值和鉴别诊断。方法:常规细胞学穿刺后进行细胞学阅片,观察细胞学特点。结果:淋巴结细胞学镜下以干酪型和增殖型为主,类上皮样细胞、干酪样坏死物及郎罕氏巨细胞为淋巴结结核中常见的诊断成分。结论:针吸细胞学可以快速、简便的诊断淋巴结结核,对于结核病变非典型细胞学改变可辅助其他检查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例1:男性,53岁,因发热、黄染、腹胀和厌油1个月于1994年8月4日入院.查体:T 39.3℃,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8.0 cm,表面光滑,触痛.化验检查:总胆红素86.952μmol/L,A/G12/3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8 U/L,血尿素氮(BUN)2 mmol/L,肌酐(Gr)448.6 μmol/L,肥达式反应1:160.X线胸片提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B超示肝肿大.入院后经护肝,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症状无缓解.17日出现无尿和呼吸困难,20日死亡.尸检报告:肝肿大程度及广泛坏死,肺门、纵隔及肠系膜淋巴结干酪样坏死,肝脏及淋巴结切片抗酸性染色大量抗酸杆菌存在,肝组织找到上皮样结节.  相似文献   

3.
覃永红  吴才林 《医学文选》2005,24(3):452-452
例1:男性,53岁,因发热、黄染、腹胀和厌油1个月于1994年8月4日入院。查体:T39.3℃,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8.0cm,表面光滑,触痛。化验检查:总胆红素86.952μmol/L,A/G12/3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8U/L,血尿素氮(BUN)2mmol/L,肌酐(Gr)448.6μmol/L,肥达式反应1:160。X线胸片提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B超示肝肿大。入院后经护肝,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症状无缓解。17日出现无尿和呼吸困难,20日死亡。尸检报告:肝肿大程度及广泛坏死,肺门、纵隔及肠系膜淋巴结干酪样坏死,肝脏及淋巴结切片抗酸性染色大量抗酸杆菌存在,肝组织找到上皮样结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2例乳腺癌伴发间质肉芽肿观察,其肉芽肿中心没有干酪样坏死及抗酸杆菌而不象结核样病损,同时在腋下淋巴结内癌细胞和肉芽肿亦同时伴发。这种肉芽肿真正的成因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5.
例1,女,23岁。因乏力、咳嗽,略有盗汗,胸痛,有时吞咽阻塞感半年。查体: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软。实验室检查:Hb 120g/L,WBC7.2×10~9/L,N 0.64,L0.48,血沉35mm/h,痰检未找到抗酸杆菌。对症治疗1月未见好转,反而出现胸骨后疼痛、进食疼痛及阻塞加重和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右前斜位造影,见相当于气管分叉处的食管中下段充盈缺损3cm,显示狭窄,局部粘膜不清。食管镜检:取活组织检查,镜下见食管粘膜大量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数郎罕氏细胞,形成数个结核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抗酸杆菌染色阳性。病理诊断:食管结核。抗结核治疗10个月临床症状缓解。再坚持抗痨治疗10个月。3次食管吞钡检查都未见异常。例2,男,32岁。因咳嗽、气紧、胸痛、进食梗阻感2月余。食管吞钡见中段相当于气管分叉处狭窄3.7cm,边缘不规则,粘膜纹粗乱,皱壁聚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8岁。于一月前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发热及轻度呼吸困难。于1998年7月入 院。查体:病人神志清,两颧潮红,体温38.5℃,血压18.3/11.2kpa,心率95次/分,律齐 。 右肺底可闻少量湿性罗音,腹软平坦,肝脾未及。血常规白细胞8000/mm2,中性75%。x线 :右肺下叶可见少量片状致密阴影。临床诊断:右肺感染。治疗:常规输液并加用抗菌素。 1周后病情仍不见好转,而体温升高达41℃伴呼吸极度困难,紫绀,咳豆渣样坏死物质,此 时治疗仍用大剂量先锋VI号并加用皮质激素。2天后病人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经家属 同意后,作尸体解剖。尸检发现,右胸腔有浅黄色液体120毫升。右肺下叶明显变实,土黄 色,弹性消失,表面有许多灰白色豆渣样或奶酪样松脆的坏死灶极易脱落。取病灶作病理诊 断: 镜下可见大量干酪样坏死灶、类上皮细胞,并见郎罕氐巨细胞、肺泡上皮细胞明显破坏、 肺泡腔被大量干酪样坏死物填充。病理诊断:右肺下叶及中叶下段干酪性肺炎。   讨论:结核病是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肺部发病率最高,四季均 可发病。临床上 由于广谱抗菌素的滥用及细菌本身的变异和临床上诊断的忽视,常对结核病发生漏诊和误诊 的现象, 这样便给患者带来终身遗憾。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有大量的脂质因而对干燥、酸硷和常用的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脂 质造成组织坏死后不完全溶解形成干酪样坏死灶和结核结节。结核分枝杆菌因环境变化而发 生形态、菌落、免疫性、毒力的耐药性变异。从而使病人患结核病后出现不典型症状。   教训:病人以肺感染入院治疗,在抗菌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仍加大抗菌素 剂量,同时应用皮 质激素治疗。始终未给病人作结核素试验,也没有为病人查找痰中的抗酸杆菌,而痰中查找 抗酸杆菌的诊断率极高。本病人如能及时明确诊断,应用抗结核药及时治疗仍然能够生还和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门、纵膈淋巴结恶性肿瘤和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镜中心接受EBUS-TBNA检查的553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EBUS-TBNA对肺门、纵膈淋巴结肿瘤和结核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EBUS-TBNA诊断肺门、纵膈淋巴结恶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9.2%(263/295)、100.0%(247/247)和94.1%(510/542)。针吸活检组织查见肉芽肿诊断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65.0%(76/117)、97.2%(385/396)和89.9%(461/513)。标本组织行抗酸染色和TB-PCR的102例中,查见抗酸杆菌或TB-PCR任一项阳性诊断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率为63.7%(58/91)、90.9%(10/11)和66.7%(68/102)。结论EBUS-TBNA诊断肺门和纵膈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联合抗酸染色和TB-PCR联合诊断肺门和纵膈淋巴结结核。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因血尿、少尿、浮肿、肾功异常1周入院.同时伴有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咯血、气短.查体:T 36.8℃,BP20/13 kPa,皮肤黏膜苍白,面部及眼睑水肿,双肺下野闻及湿罗音,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 ),红细胞满视野,血常规:WBC 7.8×109/L,HGB 64 g/L,肾功:BUN22.4 mmol/L,Cr 876 μmmol/L,CO2CP 21 mmol/L.抗基底膜抗体( ).胸片:双肺门阴影增浓,双肺可见斑点状及索条状阴影.双肾B超:双肾增大.肾活检:光镜下肾小球纤维素样坏死,多数肾小球可见纤维素样新月体形成.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IgG沿毛细血管壁呈线型沉积.病理诊断:新月体性肾炎.诊断明确后立即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天并血浆置换一次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肾功能继续恶化并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入院1周后死亡.  相似文献   

9.
陈一秀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753-175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个体,因发热、咳嗽、咳黄白痰较多,胸闷1个月余,于2009年4月4日入院.入院体检:T 37.4 ℃,P 110次/min,R 22次/min,BP 100/60 mm Hg.既往肺结核病史5年,自述用抗结核药物不详,无高血压、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神志清,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听诊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各瓣膜听诊无杂音,腹无异常,四肢活动自如,无水肿.X线胸片:两肺上中可见密度增高斑状影,其内可见不规则透光区.查痰涂片抗酸杆菌3次(3-).血常规:WBC 8.6×109/L,RBC 3.2×10 /L,HGB 80 g/L,GRA 82.6%.血清结核抗体阳性,肝肾功能和尿常规正常.诊断继发性肺结核,复治、涂(-),慢性营养不良性贫血.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7岁。因吞咽不适、胸骨后压痛一月而就诊。实验室检查:ESR4mm/h;血常规RB(4.3x10~(12)/L、Eb125g/L、WBC6.8x10~9/L、N 0.69、L0.29、E0.02;血小板135×10~9/L。ASO<500u;OT试验1:10000(++);胸透(-)。食管吞钡X线摄片显示食管中段粘膜稍粗糙,长径约4cm。食管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5~28cm处食管粘膜稍隆起,长径约3cm,其中央有一0.5cm大小的溃疡,表面为陈旧性出血及坏死,质脆易出血。送病检,镜下可见部分食管鳞状上皮消失,为结核性肉芽组织所取代,内有类上皮细胞、郎罕氏巨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构成的不典型结核结节,个别结节内有少量干酪样坏死。病理诊断:食管结核,以增殖为主。追问病史,患者自幼有  相似文献   

11.
<正> 患者男性,58岁,15年前,因低热、咳嗽、咳痰、咯血、确诊为肺结核,间段性不规则治疗十余年,因胸闷、气喘、伴痰血、逐渐加重一个月收入院。体检全身皮肤及粘膜未见出血点,左镇骨上淋巴结可触及数个约2×1cm大小的淋巴结、无触痛。气管右移。右胸塌陷,两肺可闻及广泛性湿罗音、心脏叩、听诊正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胸片示:气管右移,右上肺大片状高密度阴影,内有透光区,右中下肺收缩,呈纤维化改变,左肺上、中、下肺野均可见密度不均的片条状阴影;左上肺可见透光区。痰找抗酸杆菌两次阳性,痰结核菌培养阴性。Hb4.0/L  相似文献   

12.
尚进  肖峰  蒋苏莉  徐长松 《广东医学》2007,28(11):1812-1812
患者,女,l8岁,因头痛、发热3d于2006年11月3日入院。人院体查:体温:39.8℃,脉搏82次/min,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腱反射等称减低,未引出病理征,颈强3横指,克氏征、布氏征( )。入院后查脑电图头颅CT正常,次日腰穿脑脊液(CSF)检查:无色,透明,无凝块,无薄膜,葡萄糖4.6mmol/L,氯化物125.1mmol/L,潘氏细胞( ),蛋白定量0.8g/L,有核细胞1080×106/L,分叶核细胞70%,单核细胞30%,LDH90.1mmol/L,未检到抗酸杆菌及隐球菌;…  相似文献   

13.
对60例结核病人的多种组织作了抗-BCG酶联葡萄球菌A蛋白间接免疫组化染色和抗酸染色,结果抗酸染色检出率为34.3%,明显低于BCG抗原的检出率69.34%.在渗出性结核病中两种检出率接近,在结核结节中两种检出率均低,在干酪样坏死灶及纤维化钙化灶中抗酸染色检出率很低,BCG抗原检出率仍高,差异显著.在淋巴结结核比其它组织的两种检出率差别大.在继发性结核比原发性结核的检出率差别大.这两种染色可以互相补充并可结合为一种染色.另外在肺及淋巴结被膜还看到BCG抗原沿淋巴管壁散布的现象,有可能与胸膜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系统疾病,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另外也可累及皮肤、眼、肌肉、心脏及浅表淋巴结等器官,由Hutchinson于1869年首先描述.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增大伴有或不伴纵隔淋巴结增大.典型的病理表现以非坏死性上皮样肉芽肿为特征:肉芽肿中心区可见上皮样细胞、巨细胞以及CD4+T细胞,周围区可见CD8+T细胞及B淋细巴胞,同时胞浆内可见到星状体、绍曼氏体、草酸钙结晶和Hamazaki Wesenberg体。  相似文献   

15.
结节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广泛非干酪性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病灶可被吸收或转变为纤维组织,90%以上累及胸部,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对吸入的抗原性刺激的炎症和免疫性反应,也可见于成人免疫缺乏者的治疗中及肺移植者等。依据196年修订的美国癌症联合会国际抗癌联盟(AJCC—UICC)胸部淋巴结分区法以有或无肺内异常、伴或不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为胸部结节病的典型表现,凡无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者为不典型胸部结节病。  相似文献   

16.
结节病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病。其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与肺结核极为相似,易造成误诊。1989年以来,我院共有3例结节病误诊为肺结核,兹作报道。 1 临床资料   例1 男,32岁。因不规则发热伴消瘦4个月,于1989年7月入院。外院摄胸片发现两肺弥漫性结节样病灶,诊断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抗结核治疗4个月无效而入院。查体:两侧腋下及腹股沟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最大径0.5~2 cm,无粘连压痛,质中等。心肺(-),肝脾不大,神经系统(-)。三大常规、血沉,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胸片:两肺弥漫网状、小片状阴影,肋膈角锐利。胸部CT:两肺中上肺野,中、外带密集粟粒、结节状阴影,气管无狭窄,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拟诊肺结核,继续抗结核治疗。入院第3天晨突然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伴低热、颈抵抗,病理反射阴性。头颅CT未见异常。眼底视乳头水肿。考虑结核性脑膜炎。加用甘露醇脱水治疗后头痛、呕吐减轻。腰穿:脑脊液压力3.017 kPa(22.6 mmHg),透明,蛋白0.4 g/L,糖3.6 mmol/L,氯化物720 mmol/L,白细胞8×106/L。追问病史,发病初有两下肢红斑,可自行消退。查体:两下肢散在色素沉着及少许结节状红斑。作OT(±)、痰结核菌涂片及培养均阴性。血清血管紧张素Ⅰ转移酶(s-ACE)为57.5 u。腹股沟、左腋下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类上皮样细胞性肉芽肿。停抗结核治疗,改泼尼松30 mg/d治疗6周,症状消失,肺内病灶减少,淋巴结缩小出院。继续服用泼尼松(由30 mg/d逐渐减量至2.5 mg/d)共5年停药,随访6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7.
任铭香  林军 《西部医学》2006,18(2):242-242
病例女,12岁。2年前因触及右颈部包块,在当地医院就诊,以血行播散型型肺结核、右颈部淋巴结结核行不规则抗痨(HREZ)治疗20个月无好转,转入我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右锁骨上窝可触及一大小约0.5cm×1.0cm×1.0cm淋巴结,质中,活动欠佳,无压痛,皮温不高,无溃破,双肺呼吸音低。心腹(-)。胸片及CT示:双肺弥漫分布粟粒状结节影,符合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实验室检查:PPD一般阳性,血沉34mm/h,痰涂片3次(-),小便抗酸杆菌(-)。肝肾功(-)。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侧甲状腺增大,外形失常,由两个不均匀实性团块占据,内部回声杂乱,可见散在多数砂…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两大腿内侧窦道口间断排脓1年伴乏力、低热求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腹均未见异常。距腹股沟一手宽的距离,两大腿内侧各有一排脓窦口,脓液米汤样,窦口有干酪样坏死组织碎片。左腹股沟可触及一1cm×2cm大小淋巴结,阴阜部肿胀,皮肤色泽正常,皮温不高,有轻触压痛。X线骨盆平片提示:耻骨联合病理性脱位伴耻骨联合骨质破坏。化验检查:WBC3.5×109/L,HGBl08g/L,ESR65mm/h,Anti-TB(+)。临床诊断:耻骨联合结核并两大腿内侧窦道。入院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联合结核病灶清除、窦道刮…  相似文献   

19.
肺结核合并潘氏变形杆菌感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蒋冬香 《四川医学》2000,21(8):748-748
1 临床资料1.1 患者 ,女 ,36岁。因反复咳嗽伴发热 1年多而急诊入院。入院时为急性病容 ,T37.8℃ ,双下胸疼痛 ,胸胀 ,咯浓痰、黄痰。听诊 :双肺呼吸音粗 ,双肺底呼吸音弱 ,右肺底可闻及湿性罗音。 WBC14.2× 10 9/L ,N0 .83,L 0 .17,ESR40 mm /h,TB- Ab( )。 CT:双下肺慢性脓疡 ,周围炎症扩散可能性大。胸片 :结核并发感染。初诊为肺慢性脓疡性结核并发感染。入院次日经纤支镜吸痰送检 ,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 ( ) ,有大量脓细胞及革兰阴性杆菌 ,经培养检出潘氏变形杆菌。用妥布霉素、头孢噻肟钠 1周 ,患者病情好转。连续两次痰培养…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患者,男,24岁,农民. 胸骨后隐痛2 d,发热伴纳差、乏力、消瘦2 wk,于1995-08-30入院. 发热午后为甚,体温38~39℃. 查体:体格消瘦呈恶病质. 心肺正常. 肝肋下刚及,脾脏肋下3 cm,质中触痛,腹水征阴性. 血沉46 mm/h,血红蛋白38 g/L. 胃镜检查: 距门齿25 cm以下食管壁隆起,凹凸不平,糜烂、溃疡,管腔狭窄,纤镜不易通过,组织脆,触易出血. 即涮片3张,找到抗酸杆菌;病理组织检查干酪样坏死组织,网织纤维染色呈阴性,找到3条抗酸杆菌. 胸部、腰椎、腹部拍片均未见有结核病灶. 食管钡透: 食管广泛狭窄、黏膜破坏.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结核病灶. 诊断为:原发性食管结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