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附子中脂类生物碱(脂碱)的溶解性,确定四逆汤中脂碱的来源。方法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比较生附子、四逆汤、煎煮后生附子药渣、生附子与半夏共煎液中的生物碱。结果在四逆汤中检测到少量脂碱,在生附子与半夏共煎液中未检测到脂碱,脂碱成为煎煮过生附子中的主要生物碱。结论脂碱在加热条件下也不溶于水,在四逆汤中检测到的脂碱来源于双酯型生物碱的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草乌中主要毒性成分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含量,探讨诃子-草乌不同比例配伍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阐释配伍减毒的原理.方法 采用HPLC含量测定方法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采用Extend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05%氨水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35 nm,流速1 mL/min.结果 诃子-草乌不同比例(草乌单煎、0.5∶1、1∶1、2∶1、3.3∶1、5∶1)配伍合煎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在水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抛物线状趋势.在诃子-草乌(2∶1)合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最大,在诃子-草乌(5∶1)合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最低且低于单煎液.结论 诃子-草乌不同比例配伍对水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具有很大影响,一方面促进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溶出,另一方面在诃子配伍比例较高时,又加速了生物碱的水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平衡和水解平衡。方法 利用电喷雾质谱分析,比较了制附子、四逆汤、四逆汤药渣和含有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混合对照品体系中的乌头碱类二萜生物碱。结果 在煎煮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溶解并发生水解反应,而脂类生物碱则难溶于水。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水溶性相近,但是次乌头碱在水中的热稳定性更高,C19二萜骨架上C3取代基(—OH或—H)的变化影响生物碱的稳定性。结论四逆汤中的乌头碱类生物碱的种类及含量由其溶解性和化学稳定性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考察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生附子、黑顺片分别与浙贝母、川贝母配伍前后双酯型生物碱的量,分析共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之间的转化。方法 采用HPLC及电喷雾质谱技术,对川乌、草乌、生附子及其炮制品与浙贝母、川贝母配伍前后双酯型生物碱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乌头属中药及其炮制品在与浙贝母配伍时能够抑制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转化,而与川贝母配伍对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转化则起到促进作用。结论 从化学成分量的变化方面分析,中药“十八反”之“乌头反贝母”并不是绝对的,乌头属中药及其炮制品与浙贝母配伍“相反”,与川贝母配伍“不反”。  相似文献   

5.
附子煎煮与配伍应用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水浴和微波加热条件下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水解规律,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以水煎煮和微波加热的方法提取附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其中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进行含量测定;同时检测与不同中药配伍煎煮后,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减少程度的差异。结果:附子水煎煮30 min后,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分别变为峰值的10.5%和41.9%,乌头碱完全检测不到;附子微波加热150 s后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峰值的59.2%、41.4%和86.6%。与生附子单煎煮比较,生附子与大黄、干姜或甘草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总含量均明显下降,分别降至附子单煎煮时的52.8%、66.2%和53.4%;与人参或白芍共煎煮后略有下降,分别为附子单煎煮时的79.5%和83.7%。结论: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在水煎煮和微波加热过程中有不同的水解规律;生附子与大黄、干姜、甘草、人参或白芍共煎后乌头类生物碱含量均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基于UPLC/Q-TOF-MS分析附子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一四级杆一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延长其生物碱含量的变化,从中药化学角度为附子炮制、含附子中药复方制备工艺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UPLC/Q-TOF—MS建立附子不同时间点水煎液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毒性较大的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在煎煮2~10min后含量较高,而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毒性较小的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的含量在煎煮60min内是趋于增加的,随后其含量趋于稳定。结论:临床使用附子应根据适应证选择适宜的煎煮时间,避免煎煮不足导致中毒,或煎煮太过影响疗效。以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时,附子制备时间最好在30min内;以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时,附子制备时间最好在60min内。  相似文献   

7.
乌头炮制品煎煮前后生物碱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扫描法(TLCS)测定乌头炮制品(制川乌、创草乌)煎煮前后乌头生物碱含量变化及其在复方的煎煮液中含量,结果表明制川乌和制草乌在常规水煎煮2.5h后,乌头生物碱量降低2~5倍和1.5~4倍。复方水煎液中乌头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为0.0053%~0.0397%。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附子的配伍规律,阐明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服时产生毒性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八味地黄方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附子加干姜、附子加甘草、附子加白术、次乌头碱对照品加白术共煎液中生物碱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次乌头碱与白术、附子与白术、附子与人参汤、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中次乌头碱质量分数较高。结论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产生的毒性是由人参汤中的白术抑制了附子中次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导致双酯型生物碱水平过高而引起的。甘草和干姜对附子具有解毒作用,人参亦不会导致共煎液的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制草乌水煮法炮制工艺的最佳参数。方法选择浸泡用水量、浸泡时间、水煮时间三个因素,以炮制前后外观性状、乌头类双酯型总生物碱和乌头类单酯型总生物碱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炮制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加水量7倍,浸泡时间6-7天,水煮时间4-5小时。结论依据该工艺参数,经三批大生产样品验证,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制草乌项下有关规定,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采用LC-MS/MS法研究炙甘草配伍对附子水煎液中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和离体肠吸收的影响。以生附子水煎液和生附子炙甘草药对水煎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两种水煎液中以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为代表的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差异。并通过离体外翻肠囊模型,考察炙甘草配伍对三者在不同肠段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炙甘草配伍附子在显著降低游离的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和肠道吸收率的同时,还可以促使各肠段对乌头类生物碱无差异吸收,达到减毒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综述有关中药煎煮方法的文献,从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煎煮容器、煎煮用水量和浸泡处置、煎煮火候和时间、特殊煎煮方式等方面对中药汤剂的煎煮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提出中药汤剂的科学煎煮方法的建立应在继承传统煎煮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中药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根据复方中的各单味药属性进行煎煮数据管理,使传统的煎煮方法理论化、规范化,真正实现中药的科学煎煮,切实提高中药在实际应用中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血康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水提部分以川芎中所含阿魏酸为定量指标;醇提部分以白芍中所含芍药苷为定量指标,采用薄层扫描法对浸出物进行含量测定,优选提取工艺.结果:确定了脑血康胶囊的提取工艺.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水提部分,C>B>A(A为加水倍数,B为提取时间,C为提取次数).其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2 h,共煎3次;醇提部分D>C>B>A(A为加醇量,B为乙醇浓度,C为提取时间,D为提取次数),其最佳提取条件为:加8倍量60%乙醇,提取1.5 h,共提3次.结论:脑血康胶囊的提取工艺稳定,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不同煎煮方法对大承气汤蒽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四种不同煎煮方法大承气汤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的含量变化,为大承气汤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四种不同煎煮方法所得大承气汤在40-80min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大黄加入时间、煎煮时间对大承气汤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的含量均有影响。结论:其他饮片煎煮20min后加入大黄的大承气汤中结合蒽醌的含量在四种方法中较高,为其致泻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白豆蔻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找出白豆蔻制汤剂的最佳煎煮方法和最适宜的煎煮时间。方法实验测定了3种不同煎煮方法和6个不同时间得到的白豆蔻汤液中挥发油含率和浸膏得率。结果挥发油在汤液中的含率以浸泡煎煮2 min最高,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汤液中挥发油的含量显著下降,而出膏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增。结论研究所确定的工艺可用于白豆蔻煎煮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煎煮时间大黄水提物对幼年雌性大鼠子宫、卵巢和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4周龄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黄水煎10min剂0.5g/kg、1.0g/kg、2.0g/kg组,大黄水煎30min剂0.5g/kg、1.0g/kg、2.0g/kg组,各组大鼠均灌胃给药30天。分析各组大鼠的子宫、卵巢指数以及体重指数。结果:大黄水煎10min各剂量组,大黄水煎30min 2.0g/kg组大鼠子宫、卵巢、体重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同煎煮时间不同剂量比较:水煎30min 2.0g/kg组大鼠子宫、卵巢、体重指数低于0.5g/kg组(P〈0.05),水煎10min 2.0g/kg、1.0g/kg组大鼠子宫、卵巢、体重指数低于0.5g/kg组(P〈0.05);不同煎煮时间相同剂量比较:水煎10min各剂量组大鼠子宫、卵巢、体重指数低于30min各剂量组(P〈0.05)。结论:不同煎煮时间大黄水提取物可对幼年雌性大鼠体重增长、子宫和卵巢指数造成一定影响,影响程度与大黄的煎煮时间和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从历史渊源、煎药方法、汤剂质量三个方面比较煎药机与传统制备汤剂的方法,探析二者的差异,以帮助临床治疗时尽可能在药物煎煮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使汤剂的药效得到最大的发挥.对比显示,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现有研究较薄弱,急需加大二者的综合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医医院煎药工作面临的问题,研究设计了基于二维码技术、无线网络技术、Web Service接口技术的中药煎药管理系统,通过科学地控制、监测煎药各环节及相关指标,规范煎药流程和人员操作,在提高汤剂药品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人员工作量统计和药品追踪和质量追溯.详细介绍了中药煎药管理系统架构、系统业务流程和系统功能,最后对系统应用效果做了总结.该系统在医院实施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保证了医疗服务的准确、及时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白芍的水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对白芍的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选择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结果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对芍药苷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最佳水提取工艺为药材浸泡0.5小时,分别加10倍量水,水提取2次,每次煎煮1.5小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正交设计优选黄芩栀子合煎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黄芩、栀子合煎液中栀子苷含量、黄芩苷含量及干膏得率的影响。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0.5h。结论所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为合理开发含有黄芩、栀子药对的复方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