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Ag)、前s2抗原(PreS2-Ag)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58例乙肝患者血清PreS1-Ag、PreS2-Ag和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4种阳性模式组PreS1-Ag、PreS2-Ag、HBV—DNA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5.81%,59.27%,71.28%。在319例HBeAg阳性模式组,PreS1-Ag、PreS2-Ag、HBV—DNA阳性分别为281、236、297例,阳性检出率为88.09%,73.98%,93.10%,与HBeAg阴性组比较,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PreS1-Ag、PreS2-Ag、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前S1抗原、前S2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有显著相关性和互补性。提示前S1抗原、前S2抗原能够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状况,可作为检测HBV复制新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preS1-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3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别检测HBV-DNA、HBV-M、preS1-Ag,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BV-DNA阳性检出率与preS1-Ag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eAg的阳性检出率(P均<0.01)。结论定量检测HBV-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有无及高低的最精确和最直接的证据,preS1-Ag较HBeAg更敏感更能反映体内的HBV感染和复制情况,联合检测HBV-DNA、preS1-Ag和HBeAg更有利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PreS1-Ag和PreS2-Ag与HBV-M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316例HBV感染者血清进行PreS1-Ag和PreS2-Ag及HBV-M检测。结果:对照组的血清PreS1-Ag和PreS2-Ag与HBV-M为阴性,而HBV感染者血清PreS1-Ag和PreS2-Ag在三种主要模式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8.8%,76.3%;70.3%,55.4%;68.2%,55.7%。结论:PreS1-Ag和PreS2-Ag更敏感地反映了HBV的感染和复制程度,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起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4.
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及前S1抗原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preSl-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在362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分别检测HBV-DNA、HBV-M、preS1-Ag,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V-DNA阳性检出率与preS1-Ag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BeAg的阳性检出率(P均〈0.01)。结论 定量检测HBV-DNA是衡量乙肝病毒复制有无及高低的最精确和最直接的证据,preS1-Ag较HBeAg更敏感更能反映体内的HBV感染和复制情况,联合检测HBV-DNA、preS1-Ag和HBeAg更有利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患者的血清前S1抗原(PreS1)与乙肝e抗原(HBeAg)的关系,评价PreS1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筛选1315例门诊和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PreS1和HBV-M,并对HBeAg检测结果和PreS1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进一步进行HBV-DNA检测.结果 HBsAg阳性标本中,PreS1阳性率为63.5%(835/1315),明显高于HBeAg的阳性率29.3%(385/1315),表明在HBV携带及患病者中,存在着较高的病毒复制.结论 PreS1检测比乙肝五项尤其是HBeAg更能反映其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Pres1作为检测体内病毒存在及繁殖情况的实验室指标,与HBV-M联合检测,对HBV感染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动态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DNA和乙肝模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乙肝前S1抗原(PreS1-Ag)与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关系,进一步探明PreS1-Ag在乙肝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835例乙肝患者血清HBV—M和PreS1-Ag,用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BV—DNA。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6种模式进行分析,模式①中,PreS1-Ag阳性率81.82%,HBV—DNA阳性率92.03%,代表病毒高复制,传染性强,与HBeAg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X^2=1.62,P〉0.05)。模式②中PreS1-Ag阳性率48.482%,HBV—DNA阳性率39.92%,说明HBeAg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1556例PreS1-Ag阳性中HBV—DNA阳性率82.51%(1284/1556),HBeAg阳性率54.18%(843/155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37.24,P〈0.01),说明PreS1-Ag与HBV—DNA符合率较HBeAg高,在判断乙肝复制方面比HBeAg更有意义。结论 PreS1-Ag能敏感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与HBV—DNA的一致性较好,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在乙肝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1与HBV-DNA、HBeAg三者间的关系,进而评估PreS1在HBV感染、复制、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75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按不同HBV-M进行分组:HBsAg(+)、HBeAg(+)、HBcAb(+)为A组,HBsAg(+)、HBeAb(+)、HBcAb(+)为B组,HBsAg(+)、HBcAb(+)为C组,HBsAg(+)为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乙肝病毒PreSl与HBV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以HBV-DNA>5x102拷贝/mL为阳性诊断标准,不同HBV-M模式中,PreS1与HBV-DN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1).PreS1与HBV-DNA的总符合率高于HBeAg与HBV-DNA的符合率,在HBeAg(一)患者中仍可不同程度地检出PreS1与HBV-DNA.结论 PreS1可作为HBV感染、复制的一项新指标,在乙型肝炎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Dou YL  Han JH  Li YZ  DI Q  Ni A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84-198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定量PCR内标法检测HBV DNA,筛选出100例未经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且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记物。筛选出40名健康人作为质控对照。结果 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1)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率为75%;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率25%;乙肝前s1抗原(PreS1-Ag)阳性率为69%;乙肝前S2抗原(PreS2-Ag)阳性率为77%;(2)75例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54例,PreS2-Ag阳性60例;25例抗-HBe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14例,PreS2-Ag阳性17例。PreS1-Ag、PreS2-Ag阳性率在两种情况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HBeAg阳性时,PreS1-Ag、PreS2-Ag均阴性的阴性率(8%)低于抗-HBe阳性时的阴性率(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reS1-Ag与PreS2-Ag同为阳性、阴性的72例。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PreS1-Ag、PreS2-Ag阳性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较高。PreS1-Ag、PreS2-Ag阳性率与HBeAg的阳性无明确相关。PreS1-Ag、PreS2-Ag阴性率与抗-HBe阳性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0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和50例健康人分别检测HBV标志、preS1抗原和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306例乙型肝炎患者preS1抗原和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53.6%和58.8%;preS1-Ag在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9%、29.2%,HBV-DNA在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9%、34.6%,以HBV-DNA测定结果为判断标准,则preS1-Ag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分别为87.8%、95.2%、96.3%、84.5%和90.8%;HBV-DNA检出率稍高于PreS1-Ag的检出率,但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PreS1抗原与HBeAg阳性、HBV-DNA阳性呈高度相关,PreS1-Ag可与HBeAg、HBV-DNA同时作为HBV存在复制和传染性的重要检测指标,值得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习浩  刘荣静  刘志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81-128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Ag检测在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M及PreS1-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 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24.1%(41/170),PreS1-Ag阳性率为61.7%(105/170),两者阳性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39.38,P〈0.005),110例"小三阳"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达58.2%(64/110)。结论 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明显优于HBeAg,是慢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良好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病例选自我科室门诊2010年1月~2011年3月接受孕期检查的HBV携带的132例孕妇,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孕妇于孕24周开始接受HBIG注射治疗,携带者孕妇于孕28周开始接受HBIG注射。结果:孕24周与分娩前的乙肝标志物与HBV-DNA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HBIG阻断HBV母婴传播疗效,总有效率为75.71%。而HBIG阻断HBV疗效大三阳孕妇较携带者和小三阳孕妇疗效不佳,存在明显差异。新生儿接受疫苗接种和HBIG注射后12个月,HBsAb(+)率为86.43%,与新生儿出生时HBsAb(+)率75.71%相比,有较大改善。结论:对HBV感染的孕妇在孕24周后注射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效果明显,新生儿出生后采用HBIG和HBV疫苗联合阻断HBV母婴传播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与分析成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60例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成人HBVGN患者,分析这60例患者的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肾活检的病理特点.结果 这60例HBV-GN患者中以肾病综合征最为常见,电镜下检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容易发现电子致密物沉积物.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每个患者都有所不同,容易对患者的病情造成一定的影响或延误,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患者的肾活检的检测,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国产α-2b干扰素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振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0):1074-1074,1077
近年来,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关于干扰素治疗儿童慢性乙肝的报道较少。我院于1996~1999年采用国产α-2b干扰素(安达芬)治疗儿童慢性乙肝,近期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微小RNA(miR-10b)表达的影响,以及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HBV影响的miR-10b异常表达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GEO2R分析miRNA表达芯片GSE19980中miR-10b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验证分析结果.Targetscan、miRTarBase、miRDB和DIANA TOOLS分析miR-10b的靶基因并用韦恩图进行筛选.应用DAVID数据库对miR-10b靶基因数据集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采用STRING分析软件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GEO2R分析HBV诱导的肝细胞癌及其邻近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与miR-10b靶基因进行韦恩图筛选以获得交集靶基因,然后用STRING分析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得到miR-10b靶基因的核心蛋白基因.结果 miR-10b在稳定表达HBV的HepG2.2.15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0b靶基因主要富集在转录调控、转录因子活性、参与转录因子复合体等相关蛋白基因;miR-10b的靶基因富集在蛋白多糖、miRNA、cAMP信号通路;miR-10b靶基因编码蛋白的相互关系分析获得CREB1、NCOA6、NCOR2、PIK3CA、GATA3、MAPRE1、TIAM1等核心蛋白,其功能涉及糖稳态调节、炎症、肿瘤发生和发展.结论 HBV上调miR-10b表达,高表达的miR-10b对其靶基因的沉默可能在HBV感染的肝脏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体重给予剂量个体化的PEG-IFNα-2b和利巴韦林,hepatitisCvirus-1型感染者治疗48周,非HCV-1型感染者治疗2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24周后测定患者血浆HCVRNA水平。结果HCV-1型感染者24例(60.0%),非HCV-1型感染者16例(40.0%);HCV-1型和非HCV-1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分别为75.0%(18/24例)和87.5%(14/16例),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分别为80.0%(16/20例)和85.7%(12/14例),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56.2%(9/16例)和78.5%(11/14例)。结论基于患者体重的剂量个体化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可有效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扩增丙型肝炎病毒(HCV) 1b型5′端5223 bp半基因组. 方法:取5份HCV 1b血清标本,采用3种RNA提取方法,比较几种逆转录酶及逆转录条件,选取不同Taq酶进行长链RT-Nested PCR反应体系及循环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利用最佳的模板提取方法及优化的RT-PCR反应条件扩增出5′端长度为5223 bp(5223 bp)半基因组. 结果:Trizol法可以获得完整的RNA模板,适合长链的扩增;应用ReverTra Ace-a-TM酶和SuperScriptTMⅡ,反应条件为42℃ 10 min后,42℃ 2 min,48℃ 2 min,30个循环,然后75℃,10 min;可获得完整的cDNA模板;TaKaLa LA TaqTM和Platinum Taq DNA polymerase High Fidelity采用两种扩增条件:①94℃变性2 min,94℃ 30 s,62℃ 30 s,72℃ 4.5 min,扩增30个循环;②94℃变性2 min,94℃ 15 s,68℃ 5 min,扩增5个循环,然后94℃ 15 s,68℃ 5 min(每个循环延长10 s), 扩增2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均可获得HCV 1b型5′端5223 bp半基因组的阳性结果,TaKaLa LA TaqTM扩增效果最好;PCR产物经核苷酸序列测定证实为HCV 1b型. 结论:通过各种条件的优化,成功地实现了5′端半基因组的扩增,为下一步全长质粒及复制子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 - 1b(IFNα - 1b)与利巴韦林 (ribavirin)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CH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 4例CHC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 (IFNα - 1b 加利巴韦林 ,30例 )与对照组 (单用IFNα - 1b,34例 )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为 93.33% ,病毒应答率为 6 3.33% ;对照组分别为 85 .30 %、47.0 6 % ,两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随访 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持续应答率为 40 .0 0 % ,对照组为 14.71%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联合治疗组副作用除贫血较对照组明显外 ,其他与对照组相仿。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较单用干扰素远期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取原卟啉钠并体外观察其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及其细胞毒性作用。方法:从抗凝猪血中提取血红素,经氯化血红素、原卟啉二甲酯等中间制备过程,最后制成原卟啉二钠。将NAPP水溶液160μg/m l,80μg/m l,40μg/m l,20μg/m l,10μg/m l分别加入H epG 2.2.15细胞株培养悬液中,8d后检测上清液中HBeA g的含量,并计算HBeA g抑制率、细胞存活率、HBeA g抑制率为50%时的药物浓度、实验组存活细胞为对照组的50%时的药物浓度和治疗指数。结果:所制得的NAPP为紫褐色晶体,可溶于水和甲醇,不溶于氯仿、乙醚、丙酮,难溶于稀酸,纯度为91.4%。当加人的NAPP浓度为160μg/m l和80μg/m l时,HBeA g抑制率分别为73.45%和37.25%,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6.30%和97.35%。NAPP对分泌HBeA g的治疗指数为7.23。结论:这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备NAPP方法,且NAPP可有效抑制HBV-DNA的表达和复制,对靶细胞(肝细胞)无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过程中发生贫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应对措施,以加强临床医生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能导致严重贫血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贫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病例1为26岁男性,抗病毒的方案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基础血红蛋白117 g/L,在治疗第4周开始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在第19周下降至最低值41 g/L,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并输血治疗后血红蛋白逐渐上升至132 g/L;病例2为40岁男性,抗病毒治疗方案为在恩替卡韦长期治疗基础上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基础血红蛋白123 g/L,在治疗第8周开始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在治疗第17周下降至最低值68 g/L,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及注射重组人促红素后可逐渐上升至108 g/L,再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出现血红蛋白再下降现象,遂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血红蛋白自行上升至110 g/L。结论 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可能出现严重贫血,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并对症治疗后血红蛋白可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在临床应用中应加强监测,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