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该院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76例患者病情状况.所有患者均实施快速尿素酶试验,以检查患者之间幽门螺杆菌不同感染情况.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6.1%(35/76);反流性食管患者等级A级34例、B级23例、C级17例、D级2例;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A级患者感染率53.4%(18/34)、B级患者感染率47.8%(11/23)、C级患者感染率35.3%(6/17)、D级患者感染率为0(0/2);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幽门螺旋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反流性食管炎病情严重程度随幽门螺旋杆菌的升高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组;幽门螺杆菌阳性以快速尿素酶试验为诊断标准.结果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为42.7%;老年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患者;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反流性食管炎组、Barrett食管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7.6%、39.9%和35.4%;其中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反流性食管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差异无显著性;经Person相关分析,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负相关,与Barrett食管亦呈负相关;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LA-A级、LA-B级、LA-C级、LA-D级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1.4%、38.6%、37.5%和33.3%;各级间比较显著无差异性.结论 HP感染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因素,一旦胃食管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损伤已形成,其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关系。方法将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69例(反流性食管炎组)及慢性胃炎患者170例(慢性胃炎组)同时行快速尿素酶检测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对比2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程度。将反流性食管炎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轻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比较三组间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将反流性食管炎组分为幽门螺杆菌阳性组与幽门螺杆菌阴性组,比较2组间食管炎症程度。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2.7%)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68.8%)(P=0.002),且反流性食管炎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较慢性胃炎组轻(P=0.000)。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着临床症状的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逐渐下降,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食管炎症程度以A+B级为主,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19)。结论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感染率低,感染程度轻,对食管炎的发生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对食管炎患者是否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胃镜诊断为食管炎的病人 14 88例 ,根据食管炎的Tytagat内镜分级将其分为Ⅰ~Ⅴ五级 ;取胃黏膜组织 ,用HP检测试纸行快速尿素酶测定 ,对照组慢性胃炎的病人 16 0 0例 ;消化性溃疡的病人 16 0 0例。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6 3.0 4 %。胃炎组感染率 6 5 .15 % ,同反流性食管炎组相比无差异 (P >0 .0 5 )。溃疡组感染率为 74 .5 0 % (P <0 .0 1)。Ⅰ~Ⅴ级反流性食管炎中反流性食管炎愈重HP检出率愈低(P <0 .0 1) ;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同HP感染严重程度成负相关 (P <0 .0 1)。结论 :1)幽门螺杆菌感染同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关系尚有争议。 2 )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保护的作用。 3)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应在反流性食管炎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而药物未停的情况下 ,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与反流性食管炎 (RE)的关系。方法 对经胃镜和病理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5 6例 ,每例均在食管及胃窦同时取活检组织作HP检测 (快速尿素酶试验和W -S银染色检查 )。结果 RE患者HP在食管感染率 ( 1.8%)低于在胃窦感染率 ( 66.1%) (P <0 .0 1)。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南阳地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7月-2009年12月经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488例,分析其发病率及年龄分布、伴发疾病主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并与同期其他胃肠疾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对照。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为4%,男女比例为5.1∶1,发病年龄以中年为主,平均年龄45岁。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1.1%,明显低于同期其他胃肠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45.2%(P<0.01);主要伴发疾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病、食管裂孔疝。本地区常见的高危因素为大量饮酒、大量吸烟及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根据洛杉矶标准,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以A、B级为主(发病率90.9%)。结论本地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以轻中度为主,中、老年男性为高发人群;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有较低的感染率;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伴发疾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食管裂孔疝。其主要症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大量饮酒、大量吸烟及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内镜特点,及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率,感染程度与定植部位及胃炎的活动度.方法 对我院105例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内镜分析,对H pylori感染率,感染部位,程度的差异,并比较RE组中H pylori 阳性与阴性患者食管炎症的严重程度.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多发于男性,食管下段为病变主要部位,粘膜病变程度多为I级,Hp检测阴性居多,H pylori阳性与阴性的RE患者发生洛杉矶(LA)C级分别占8.3%和18.5%,D级分别占4.2%和12.3%,但食管炎症的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353).结论 内镜检查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H pylori的感染程度及胃体胃炎的活动性与RE的形成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方法 通过电子胃镜和病理确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60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别在胃窦取组织行快速尿素酶法及Gierosa染色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 49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2.7%,56例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53.6%,表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各组之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60例(观察组),与同期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均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经过检测,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3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6.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研究以及大量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可能具有抑制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的作用,与反流性食管炎有着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3):82-8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30例,其中正常5例、A级6例、B级9例、C级6例、D级4例,另外选择同期我院消化科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伴糜烂患者30例,比较GERD组与胃炎组的Hp感染率以及不同分级GERD患者Hp感染率。结果 GERD组Hp感染率20.0%,胃炎组Hp感染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中,正常级别患者的Hp感染率20.0%、A级患者的Hp感染率16.7%、B级患者的Hp感染率11.1%、C级患者的Hp感染率16.7%、D级患者的Hp感染率50.0%、不同分级GERD患者Hp感染率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p感染可能对GERD的发生可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样本数较少,因此,仍需扩大样本数对Hp感染与GERD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从而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