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针对不同医学营养治疗方法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影响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93例老年T2DM患者,将93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低GI膳食组31例,DF水溶性膳食纤维组31例,三组均给予不同的医学营养指导手段,干预其为一个月。干预前后观察并实时记录各组患者的血糖、血脂、肾功能、血糖波动及胰岛素抵抗情况等指标。结果:各组给予干预后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低GI组和DF水溶性膳食纤维组干预后血糖波动性指标有明显下降。干预后低GI膳食租和DF水溶性膳食租血糖标准差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指标。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基础上,给予低GI膳食替代治疗或者添加水溶性膳食纤维进行营养治疗,对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糖波动性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宁珂 《广西医学》2013,(9):1266-1267
目的观察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GDM患者362例,给予营养宣教,并根据孕妇身高、体重和孕期制订营养均衡和热量足够的个体化食谱,干预2周后观察血糖的变化。结果饮食干预后,362例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合理饮食治疗可明显降低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和胃汤治疗2型糖尿病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糖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104例2型糖尿病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皮下注射胰岛素、自我监测等西医常规治疗,并给予西沙比利每次10 mg,3次·d-1,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和胃汤,1剂·d-1, 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与胃肠功能相关的早饱、餐后不适、恶心、厌食、便秘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两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治疗组有效率为92.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早饱、餐后不适、恶心、厌食、便秘等症状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气养阴和胃汤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性胃肠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胃肠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沈赟  孙睿  丁波 《重庆医学》2015,(36):5152-5154
目的:探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CGMS)在妊娠期糖尿病(GDM )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本院门诊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确诊的 GDM 患者65例,均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随机分为 CGMS 组(n =34)和指血监测组(n =31)。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均于餐前明显降低,餐后明显升高,波动幅度均较大,并均于睡前至早餐前血糖趋于稳定,波动幅度较小。两组患者均达相同强化血糖目标值,CGMS 组患者治疗期血糖平均值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CGMS 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指血监测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胰岛素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 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CGMS 组患者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指血监测组(P<0.05)。结论应用 CGMS 监测 GDM 患者血糖变化,有利于临床医师针对患者血糖动态变化趋势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而有效改善患者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徐蕾  张茵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147-14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4周后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组患者情绪变化,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结果干预组SD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前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值显著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6.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满意度的影响,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方法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未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在饮食控制、运动调节、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社区心理、定期复诊等几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满意度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空腹血糖的正常率(空腹血糖4.1-6.1mmol/L)由8.33%上升到48.33%,餐后血糖正常率(餐后2h血糖〈10mmol/L)由11.67%上升到61.67%,干预前后的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护理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疾病的康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血糖指数食物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归纳总结法进行。结果:低血糖指数(GI)饮食组与高GI饮食组比较,空腹和餐后血糖明显改善,不同血糖指数食物对糖、果糖胺、胰岛素、血脂有一定影响,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DM)患者应以低GI饮食为主,低GI饮食可能通过改善DM患者的血糖和血脂以及胰岛素抵抗状态,对防治并发症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 GI)膳食联合食物交换份( FEL)在初诊2型糖尿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未使用任何降糖药物,采用低GI膳食联合FEL营养治疗,比较营养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 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BW),体重指数(BMI)等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的营养治疗,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有下降(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体重及体重指数均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化血红蛋白有所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初诊2型糖尿病未使用任何药物前,仅采用低GI膳食联合FEL营养治疗,即可使患者的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特别是体重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诊T2DM患者行低剂量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和动态血糖监测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10~2013-10间我院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5例。所有患者佩戴动态血糖检测仪3d,并在动态血糖检测仪佩戴的第2天进行低剂量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 CSⅡ)治疗,并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实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针对患者不同的护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并做好护理后的随访。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波动以及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低剂量CSⅡ治疗和相应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t=7.92),且餐后2h血糖和睡前血糖也降低到了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餐后血糖峰值、餐后血糖达峰时间和餐后血糖升高幅度均显著下降( P<0.05)。同时,患者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护理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初诊T2DM患者行低剂量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贾学元 《河北医学》2013,19(10):1505-1508
目的:探讨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LGI)对社区早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代谢的干预影响。方法:选取某社区早期糖尿病患者162例,分为对照组76例和干预组86例,干预组接受LGI知识教育,对照组仅给予糖尿病的饮食和糖尿病一般性知识讲解。患者入组后10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较入组前均下降(P〈0.05),但是干预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LGI干预可有效控制社区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改善营养摄入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糖指数、低纤维膳食是否与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相关。方法采用3d膳食称重法对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摄入调查,膳食的血糖指数与纤维含量以中位数为界分为高、低两组,评价膳食血糖指数及纤维含量的水平与MS的关系。结果与非MS组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MS组早餐及全日摄入膳食的血糖指数高,早、中、晚餐及全日摄入膳食的纤维含量低(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早餐、午餐及全日摄入膳食高血糖指数与MS发生风险正相关(优势比[OR]分别为2.22,2.47,2.13,P均<0.05),早餐及晚餐低纤维摄入与MS发生风险正相关(OR分别为2.15,2.28,P均<0.05)。结论高血糖指数、低纤维膳食与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宜糖米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抗性淀粉组和拜唐苹组,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不变的情况下,第1天普通饮食,第2、3天给予高抗性淀粉宜糖米饮食和拜唐苹,试验前患者佩戴动态血糖监测仪,比较3天平均血糖,早、中、晚餐后平均血糖,血糖波动系数,高血糖、低血糖时间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第2、3天血糖平均水平明显降低(P〈0.01),单日平均血糖、空腹、早餐后、中餐后、晚餐后平均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最高血糖水平降低(P〈0.01),最低血糖水平较前无明显变化,最高低血糖差减小(P〈0.01),单日〉7.8 m m ol/l及〉11.1 m m ol/l高血糖时间比较饮食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血糖波动系数降低(P〈0.01)。结论高抗性淀粉宜糖米和拜唐苹均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平均水平,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个性有效的运动治疗方案。方法选择适合运动的16名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测试其最大摄氧量(VO2 max),空腹及三餐后不同时间点血糖,低、中、高强度运动对应的心率,进而找到有效的运动强度及时间、血糖峰值时间,并在峰值前15、30、45、60、75 min分别进行有效强度和时间的运动,确定患者最佳的起始运动时间。结果(1)15 min低强度、5 min中强度运动后血糖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强度45 min、中和高强度15 min以上运动可使血糖降至接近空腹水平;(2)三餐后血糖峰值集中在早餐后60~90 min ,午餐后90~120 min ,晚餐后60~120 min ,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但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峰值前不同时间进行运动的降糖效果虽无差异,但峰值前15~45 min效果较好。结论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结合自身的血糖峰值时间,在峰值前15~45 min进行中强度15 min以上或低强度45 min以上的运动,可以达到较好的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鸿尔  郑亚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15-116,119
目的探讨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出院后在家进行自我糖尿病饮食管理。对照组在复诊时来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干预组在家进行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观察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运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评价饮食的依从性。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的BMI﹑FBG﹑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饮食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个体化饮食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提供个性化的可视性血糖数据,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00-103
目的 探讨可穿戴设备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0例/组),入院后第2天对照组患者的指尖血糖监测采用血糖仪,观察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实时监测,并佩戴胰岛素泵,两组患者均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胰岛素泵的输注剂量,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最后1 d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血糖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用时、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24 h平均血糖值(MBG)及其标准差(SD)、CGMS参数,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日内血糖平均漂移幅度(MAGE)、日内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治疗2周的空腹血糖、早、中、晚餐后2 h血糖。结果 治疗后两组MBG、SD、AUC、MAGE、MODD、两组空腹、早、中、晚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对照组的血糖达标用时、胰岛素用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CGMS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可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早餐形式的均衡膳食干预对中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患者血糖和血压的影响,并对可能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2017-05-23至2017-07-01,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村中老年高血压数据库人群中选取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12例。A组和B组第1天(T0)及第28天(T4)早餐均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早餐,第2~27天分别食用馒头早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食疗粉早餐,所有午餐和晚餐完全相同,干预时间为4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T0、第7天(T1)、第14天(T2)、第21天(T3)、T4时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T1、T3时午餐后2 h血糖,T0、T2、T4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FI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饥饿激素(Ghrelin)、脂联素(ADPN)。结果 干预方法与时间在FBG上无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早餐后2 h血糖上有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FBG、早餐后2 h血糖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FBG、早餐后2 h血糖上主效应显著(P<0.05)。A组、B组T4时FBG低于同组T0、T1、T2、T3时(P<0.05)。B组T1、T2、T3时早餐后2 h血糖低于A组(P<0.05);B组T1、T2、T3时早餐后2 h血糖低于T0时(P<0.05)。两组T1、T3时午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T3时午餐后2 h血糖与同组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收缩压、舒张压、FIN、AngⅡ、MDA、Ghrelin、ADPN上无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与时间在TAC上有交互作用(P<0.05);干预方法在收缩压、舒张压、FIN、AngⅡ、MDA、TAC、Ghrelin、ADPN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收缩压、舒张压、TAC、Ghrelin、ADPN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FIN、AngⅡ、MDA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B组T2时收缩压低于T0时(P<0.05);A组、B组T4时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同组T0时(P<0.05)。A组T4时TAC高于T0、T2时(P<0.05);B组T2时TAC高于T0、T4时(P<0.05)。A组、B组T4时Ghrelin低于同组T0时,ADPN高于同组T0时(P<0.05)。结论 均衡的膳食模式能够降低中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的血压、血糖,添加抗动脉粥样硬化食疗粉更有利于控制其餐后血糖,从而可能具有更好地改善机体健康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动脉粥样硬化食疗粉具有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ADPN,以及降低Ghrelin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血糖升高特点,探讨调整控制血糖时胰岛素的用法,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高血糖进行早期监测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内分泌科、血液病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6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入选患者分为甲强龙治疗组(DM1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M2组)和强的松治疗组(DM3组),每组各2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DGMS)进行连续血糖监测,第2天上午8:00开始给药,其中DM1组静滴甲强龙40 mg,DM2组静滴地塞米松10 mg,DM3组一次口服强的松30 mg.比较三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血糖波动特点,即餐后3 h血糖水平、餐后血糖峰值及餐后曲线下面积(AUC)增值.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三组患者餐后3 h的血糖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在治疗的第2 d升高程度更为显著,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DM2组患者的血糖升高最为明显,其次为DM3组,最后为DM1组,且三组患者的血糖升高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三组患者中餐、晚餐的血糖峰值及餐后AUC增值均明显高于早餐,增高程度依次为DM2组>DM3组>DM1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血糖变化有着自身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在中、晚餐后表现出高血糖,而甲强龙对血糖的影响最小,但仍需合理的给予降糖处理以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糖调控护理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118例(132眼)随机分为常规血糖控制组(对照组) 60例(66眼)和强化血糖控制组(观察组) 58例(66眼)。所有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有效控制血糖。观察2组术后矫正视力、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矫正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炎症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高于对照组的86.7%(P<0.01)。结论:围手术期血糖调控护理有利于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尝试利用不同升糖指数(GI)饮食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模型。方法应用高糖高脂饲料喂食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T2DM)大鼠,根据血糖和体重水平将其分为高GI饮食组(波动组)和低GI饮食组(稳定组),然后采用定时投食的方法,高GI组喂以高GI饲料,低GI组喂以低GI饲料。7天后经尾静脉采血法测定各组大鼠三餐前及餐后2h血糖,连续测定5天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胰高血糖素(glucagon)和胰岛素(insulin)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度指数(ISI)、最大血糖波动幅度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稳定组和波动组糖尿病大鼠体重、血清FBG、TC和T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波动组和稳定组大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均显著升高,ISI显著降低(P<0.01),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稳定组和波动组糖尿病大鼠MAGE和LAG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稳定组相比,波动组MAGE和LAGE水平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不影响大鼠整体血糖水平的情况下,高GI饮食组糖尿病大鼠比低GI饮食组大鼠具有更加明显的血糖波动。运用高GI饮食和低GI饮食喂养2型糖尿病大鼠可以成功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模型,且该模型可保证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日的对比观察BIAsp30与BHI30胰岛素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能力.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观测分别用BIAsp30与BHI30胰岛素药治疗前后早餐前后、午餐前后和晚餐前后的血糖动态变化及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血糖控制效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O.05).血糖动态监测:观察组患者早餐后峰值和晚餐后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O.05).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患者(12.5%).结论BIAsp30皮下注射给药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较BHI30具有更强的血糖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