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养生方》中的“”字,其音义似均与“孱”字无涉,所在条文缺失过半,义理难明。若以《五十二病方》中“”字互考,则可知先秦“”、“算”通用,在本条文中似有“益智”之义。  相似文献   

2.
《素问·阳明脉解》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这是一个表示肯定的判断句。《灵枢·终始》曰:“阳受气于四末。”《甲乙经》中有“阳受气于四肢。”王冰、张介宾、张志聪均认为:阳受气于四肢,故四肢为诸阳之本,医家们对原文中的“本”字都是肯定的。近些年,一些中医杂志刊登文章,对“本”字提出疑问,大有以“末”代“本”之势,笔者认为“本”即根本。兹讨论如下:《难经·九难》曰:“诸阳为热。”《难经·二十二难》曰:“气主煦之。”关于阳是热的论述在《内经》中屡见不鲜。《素问·痹论》曰:“寒者,阳气少;热者,阳气多。”《素问·刺志论…  相似文献   

3.
《医学汇函》,明代聂尚恒编撰,成书于明崇祯戊辰年(1628).书中卷十一外科病的内容取自《古今医鉴·卷之十六》,但二者内容略有不同,用《医学汇函》可以改正通行本《古今医鉴》的许多错误.以《医学汇函》首刻本明代崇祯年跃剑山房本对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本和商务印书馆本《古今医鉴》中通治、破伤风、金疮、救荒、虫兽伤及汤火伤部分,改正了误字,补充了脱文.如“默”改为“点”、“盖”改为“尽”、“赢”改为“赢”、“肠痛”改为“腹痛”、“重”改为“肿”、“筮”改作“茎”、“患”改为“蛊”、“盪”改为“烫”、“朱”改作“末”、“同”当改作“回”、“不可多服”后补入“要忌醋,食之令人肠断”9字、“淋漓”前补“热”字、“硫黄等”后补“分”字.  相似文献   

4.
讨论宋本《伤寒论》“方”字使用的体例特点,明确指出了宋本《伤寒论》方例的功用在于统计书中的所载方剂之数目;宋本《伤寒论》方例的特点在于“方”字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范。并进一步通过对宋以前高继冲本、《千金要方》本、康治本、康平本《伤寒论》的某些特点与宋本《伤寒论》方例的功用特点的对比分析得出宋本《伤寒论》方例的意义在于它是自古以来重方思想的一个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5.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语出《素问·阴阳脉解篇》。近年来,一些学者曾就此段经文的涵义发表了不少独到见解。其中对于“本”字的涵义尚存较大的分歧。有主张将“本”字改作“末”字者,有主张“本”作  相似文献   

6.
《养生方》中的“Suan”字,其音义似均与“孱”字无涉,所在条文缺失过半,义理难明,若以《五十二病方》中“Suan”字互考,则可知先秦“Suan”,“算”通用,在本条文中似有“益智”之义。  相似文献   

7.
四逆汤为《伤寒论》[1]中经典方,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仲景对四逆汤“四逆”的文字论述颇多,后世医家对其解读亦众多,大多以“四肢厥逆”来解.但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2]本经主旨,发现“四逆”不仅仅是“四肢厥逆”之意.本文试对四逆汤中“四”、“逆”解释阐述如下. 1“四”字释义 《说文解字》[3]懈释“四”字:口,四方也.八,别也.口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4]解释说:阴数次三也.《正韵》[5]:“倍二为四.”可以看出“四”字有方位、数量等含义.对于仲景书中关于“四”字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素问》中一组形音相近词解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抟”、“搏”、“揣”、“喘”在中医古籍中存在着形近互讹、音近通转的现象 ,如果不能辨本析源 ,就不能正确的解读古医文。下面从《素问》几则论述中看看它们的错讹通转情况。《素问·脉要精微论》 :“心脉搏坚而长 ,当病舌卷不能言 ;其软而散者 ,当消环自已。”这句话中有两处需提出讨论。( 1 )“搏坚而长”之“搏”。“搏”字王冰注谓“搏谓搏击于手中也。”其后《素问》的各个注家 ,皆本王冰注谓“心脉象搏击应手 ,坚紧有力而长”。似乎对“搏”字没有什么疑议。可是 ,“搏”字 ,《太素》卷十五“五脏脉诊” ,《甲乙经》卷四…  相似文献   

9.
“徇齐”,(《史记》作“徇齐”,(《孔子家语》作“睿齐”,《大藏礼》作“慧齐”。王冰注:“徇,疾也。”段玉裁:“按徇,今本伪作徇”(《说文解字注·人部》)“徇”字注)。陆九芝:“盖古假借徇为睿,睿,深也”(《内经难字音义》)。丹波元简:“考王,徇,训疾,马本作狥齐,并非也”(《素问识》卷1)。历来注家多在“徇”字上训释,而使“齐”字失去了着落。  相似文献   

10.
经眼48种现存《易筋经》传本中的避讳研究,结合各传本中的内容,具有版本价值,可作为《易筋经》早期代表的传本凡15种。包括抄本8种,刻本7种,未见明本。较早的传本均为抄本,道光间方见刻本。沈氏校本不避清代皇帝讳,其序有称“顺治辛丑”,故当抄成于清康熙前期,此为最早。雍正抄本,避“玄”字讳,不避“弘”字讳,并载有雍正年序,抄成于雍正间,当为次早。西谛本避“玄”“弘”两字讳,当为乾隆间或其后抄本。现存刻本中以道光三年之傅金铨校刻本为最早,这也可能是《易筋经》最早的刻本。祝文澜本及来章氏辑本均可能晚于此本。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1辨证论治的含义《玉篇》云:“证,验也。”《增韵》云:“证,候也。”《辞源》解释:“证,亦供证据之意”,如《晋书·范宁传》“宁据经传奏上,皆有典证”。《说文解字》有“言登,告也,从言,登声。”段玉裁注曰:“今俗以证为言登验字。”可见“言登”是本字,“证”是假借字,而“症”字始见于宋代,是由“证”字演化而来的一个俗字,如《辞源》说:“症俗字,读如正,病之征验也。”既往“…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我有一个疑难问题,请您给解答一下: 今年第五期的《中医杂志》登载了一篇《“四肢为诸阳之本”析疑》的文章:文中论点是,否定《素问·阳明脉解篇》中“四肢者诸阳之本也”的“本”字,认为乃“末”,字之错讹,于是作者便肯定的说:“四肢为诸阳之末,并不是诸阳之本”。其论点论据已见该文中,此不赘述、  相似文献   

13.
一、释“洁洁”《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脾死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李克光主编85年高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词解]洁洁:形容里面空无所有的样子。又[释义]……重按之如覆杯,外表坚硬而中空……按:“洁洁”,在古本中原当作“絜絜”,《脉经》卷九第三和《千金要方》卷十五第一引此正作“絜絜”,当据改。中古俗本医方书每有省写文字偏旁的作法,“洁”《繁体作“(氵絜)”)固可写作“絜”(古原无(氵絜)字,本亦通写作絜),然从文义  相似文献   

14.
“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出于《素问·刺禁论》,在《素问》的各种注本及后人对此句的语释中均以为“脑户”即指脑户穴,甚至有些医籍如《针灸资生经》、《针灸大成》等,为了突出其为脑户穴之意而将此句中“头”字去掉,并因此出现脑户穴禁针之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见“藏”字的涵义分析,全面系统梳理了“藏”字在上述经典医籍中所具有的“藏”、“脏”两大义类及其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中所见“度”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度”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黏”与“粘”以及“惟”与“唯”字的使用规范如下: 在发“nian”音时一律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菌、黏合剂等;在发“zhan”音时用“粘”字,如肠粘连、粘贴等。关于“惟”与“唯”字的使用,二子均表示单单、只是等含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肝”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肝”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9.
<正> “狐(?)”这一病名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的,关于“狐(?)”的“(?)”字,目前较多见的《金匮》版本以及后世医家的注释本中,大多取用从心的“惑”字,而近年来湖北中医学院主编的几版《金匮》讲义均取用从虫的“(?)”。这可能是各自所据版本不同的缘故,但笔者认为恐怕也是对本病命名立意的不同见解使然。对于本病何以取名“狐(?)”,注家各有阐发,有从《金匮》原文“蚀于上为(?),蚀于下为狐”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合”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合”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