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应用超声刀和高频电刀对机体肝功能的影响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胆囊切除术78例,随机单盲分成LC超声刀组30例、LC高频电刀组30例、OC(open cholecystectomy)组18例。3组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检测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Y-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LC组与OC组术后1dALT、AST、TBIL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3d也较术前升高(P0.05),但与术后1d比较已下降;DBIL、GGT、ALP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间肝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和OC术后都可导致ALT、AST、TBIL升高,但均为暂时性。超声刀和高频电刀对肝功能的影响可以认为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肝功能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胆囊结石行 LC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胆囊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于术前1 d,术后第1、5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 C-反应蛋白(CRP)、血糖(BG)、皮质醇(Cor)、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术后第1 天各指标比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 5天各项指标低于第1 天,基本恢复到术前1 d 水平(P ﹤0.05),观察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第1 天各指标明显比术前升高(P ﹤0.05),术后第 5天各项指标低于第1 天,基本恢复到术前1 d 水平(P ﹤0.05),观察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胆囊结石行 OC 和 LC 治疗,在同等条件下,LC 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程度明显小于 OC,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胆囊切除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L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OC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组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5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分别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IgA、IgG、IgM水平及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术前1d两组TBIL、ALT、AST、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各指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第5天各指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两组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各指标水平均较术前1d降低,OC组降低大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各指标均有所恢复,LC组恢复趋于术前1d水平,优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两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D3+、CD4+、CD4+/CD8+较术前1d降低,CD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术后第5天各指标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C组与术前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C行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对机体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体现了微创术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9,(2):173-175
目的:研究海拔4500m的高高原地区低氧条件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胆囊结石患,随机分为LC组(42例)和OC组(46例),分别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5天肝功能(ALT、AST、ALP、TBIL)及炎症因子(CRP、IL-6、IL-8)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ALT、AST、TBIL均比本组术前升高,而ALP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第5天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1天、第5天两组间的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本组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术后第5天LC组炎症因子仍高于本组术前(P<0.05),OC组炎症因子已恢复至本组术前水平(P>0.05),LC组与OC组间,术后第1天及第5天的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与OC都会使患者肝功能下降,并使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但对炎症因子的影响LC比OC影响更大。但LC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对腹壁的创伤小,利于恢复,高高原地区亦可以推广相应手术。  相似文献   

5.
黄智  刘任祎 《医学综述》2012,(22):3867-386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患者肝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症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LC组(69例)和OC组(5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酸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BA、TBIL、ALT、AST及CRP变化趋势相同,两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对机体损伤较开腹切除小,对肝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许兴 《右江医学》2010,38(3):252-254
目的探讨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清IL-2、IL-6、TNF-α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60例)、开腹切除术组(OC组,60例)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组(MC组,60例),均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3、5 d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检测IL-2、IL-6、TNFα-含量,并比较三组平均手术时间。结果术后1、3 d三组血清IL-2含量显著降低(P<0.01),术后5 d LC组血清IL-2含量恢复到术前1 d水平(P>0.05);术后1、3、5 d LC组的血清IL-2含量均显著高于OC、MC组(P<0.01)。术后1、3 d三组血清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术后5 d LC组血清IL-6、TNF-α含量恢复到术前1 d水平(P>0.05);术后1、3、5 d LC组的血清IL-6、TNF-α量均显著低于OC、MC组(P<0.01)。LC组平均手术时间与OC组、M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OC组与MC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手术时间最短。结论腹腔镜、传统术式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可引起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血清IL-2降低。LC与OC及MC相比较,创伤微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疼痛轻微,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LC比OC及MC更适合于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肝损伤过程中肝组织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突蛋白(Neuritin)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SD大鼠126只分为空白组(42只)、非肝损伤组(42只)、肝损伤组(42只)。肝损伤组采用自制改良型BIM-IV生物撞击机建立肝损伤模型,非肝损伤组大鼠于同一部位给予同一力度致其股骨骨折;空白组不给予任何处置。分别于造模后6 h、12 h、1 d、2 d、3 d、5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各组选取7只大鼠,采集肝组织标本及血清,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肝组织Neuritin水平。结果 肝损伤组造模后6 h时可见肝细胞排列不规则、胞质疏松化及气球样变;造模后12 h、1 d、2 d时可见肝细胞大片坏死甚至出现细胞核脱失;造模后3 d、5 d时可见肝细胞排列、胞质、细胞核大小形态接近正常。肝损伤组造模后6 h、12 h、1 d、2 d血清ALT、AST水平高于空白组、非肝损伤组(P<0.05)。肝损伤组造模后12 h血清ALT、AST水平高于造模后6 h,造模后2 d、3 d、5 d血清ALT、AST水平低于造模后6 h、12 h,造模后2 d、3 d、5 d血清ALT、AST水平低于造模后1 d,造模后3 d、5 d血清ALT、AST水平低于造模后2 d(P<0.05)。肝损伤组造模后6 h、12 h、1 d、2 d、3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高于空白组、非肝损伤组(P<0.05)。肝损伤组造模后12 h、1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高于造模后6 h,造模后3 d、5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低于造模后6 h,造模后1 d、2 d、3 d、5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低于造模后12 h,造模后2 d、3 d、5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低于造模后1 d,造模后3 d、5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低于造模后2 d,造模后5 d肝组织Neuritin水平低于造模后3 d(P<0.05)。肝损伤组肝组织Neuritin水平与血清ALT、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796 2,P<0.001;r=0.769 1,P<0.001)。结论 大鼠肝损伤后,肝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Neuritin水平先升高再降低,与血清中ALT、AST水平变化一致,其可能在肝损伤后肝细胞的再生或增殖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炎切除术(LC)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临床资料.结果 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治疗急性胆囊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改变的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肝功能的原因。方法对27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7d肝功能各指标,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等进行测定;以逐步回归分析法预测气腹压;手术时间及患者年龄等变量对术后肝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组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组术后1d血清ALT、AST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5或P〈0.01),术后7d均恢复正常,胆囊息肉组术前、术后1d、7d肝功能各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以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AG、OT两个自变量入选方程,其回归方程为:Y=0.230T+0.12AG-15.38。结论LC可致术后血清ALT、AST增高,其原因与结石性胆囊炎、AG和OT有关,但仅为一过性现象,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LC仍为一种可靠、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老年患者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观察,探讨其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两组,于手术前1天、手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于术后24小时抽取腹腔引流液检测T细胞亚群分类、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等指标,分别观察同组手术前后及同期两组结果的不同.结果:术前OC组和LC组比较,CRP、CD4 、CD8 、CD4 /CD8 、IL-1均无明显差异(P<0.05).OC组术后CRP、IL-1明显升高(P<0.05),LC组术后CRP也升高,但升高幅度比OC组小,持续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C组术后CD8 明显升高,CD4 、CD4 /CD8 则明显下降(P<0.05),LC组术后CD8 也明显升高(P<0.05),但OC组升高幅度比LC组大,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LC组手术前后CD4 、CD4 /CD8 和IL-1则始终变化不明显.结论:LC和OC术后早期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但LC组的抑制程度较OC组轻,持续时间短;OC组对腹膜腔局部免疫功能的抑制也比LC组明显;腹腔镜手术对免疫机能下降的老年患者可能减少围手术期的感染并发症和肿瘤转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金茵利胆口服液辅助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AOS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同时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或经鼻胃管注入金茵利胆口服液,比较2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及2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2组血清ALT、AST活性及TBIL、DBIL、CRP含量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术后第3天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2组血清ALT、AST活性及TBIL、DBIL、CRP含量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12.50±2.25) h,对照组为(18.25±2.75) 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ERCP取石术及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金茵利胆口服液可明显改善AOSC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清CRP含量,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的气腹压力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患者胆红素、转氨酶及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采用不同气腹压力性LC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低压组(65例)和高压组(65例),高压组气腹压维持在14~16 mm Hg(1 mm Hg=0.133 k Pa),低压组气腹压维持在8~12 mm Hg。比较术前、术后第1日及第3日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的变化。比较肩部疼痛等气腹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LC术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及TBIL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高压组患者ALT、AST及TBIL高于低压组(P<0.05)。患者ALT、AST及TBIL在术后第1日明显升高(P<0.05),第3日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DBIL术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血清DBIL术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高压组患者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26.2%)明显高于低压组(4.6%)(P<0.05)。结论低气腹压下行LC对患者术后胆红素和转氨酶影响较小,肩痛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陈涛  赵作伟  仝现州  王琨  张雷  刘磊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76-148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对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肝功能的影响以及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郑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胆囊切除组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组40例(行腹腔镜辅助胆管镜保胆取石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1 d及术后1、3、7 d血糖、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和总胆红素(TBIL)〕。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后结石复发、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截至2016-12-30。结果 保胆取石组镇痛剂使用率低于胆囊切除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血糖、CRP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血糖、CR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1、3 d胆囊切除组血糖、CRP水平高于保胆取石组(P<0.05)。两组术后1 、3 d血糖、CRP水平均高于术前1 d(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ALT、AST、ALP、TBIL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TP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ALT、AST、TBIL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时间在ALP、TP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方法在ALT、AST、ALP、TBIL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方法在TP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1、3 d胆囊切除组TP高于保胆取石组(P<0.05)。术后1、3 d两组ALT、AST、ALP、TP及TBIL均高于术前1 d,术后7 d 两组TBIL低于术前1 d(P<0.05)。两组平均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8,P=0.427)。随访期间8例患者失访(胆囊切除组失访5例,保胆取石组失访3例),随访率为92.2%。两组术后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保胆取石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与胆囊切除术无差异,但其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更为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迪娜口服液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小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迪娜口服液小、中、大剂量组。连续给药6d后,采用0.15%四氯化碳腹腔注射(10ml/kg)复制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不禁水18h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迪娜口服液中、大剂量组ALT水平显著低于联苯双酯组和迪娜口服液小剂量组(P0.01)。各组小鼠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苯双酯组和迪娜口服液小、中、大剂量组肝小叶结构破坏程度和水肿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肝索排列较整齐。结论迪娜口服液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春雷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07-3908
目的研究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对胆囊息肉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台前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胆囊息肉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行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研究组行经脐SILC,统计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术后1、2、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3 d肝功能水平[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术后并发症(皮下或腹壁气肿、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3 d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较术前增高,但研究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皮下或腹壁气肿、切口感染、慢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脐SILC治疗胆囊息肉患者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缓解术后疼痛,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李卫星 《吉林医学》2014,(18):3923-392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胆囊炎患者95例,分为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组)47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48例,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量化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LC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均低于O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的排气时间、术后腹部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低于OC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OC组为27.6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手术量化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放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创伤反应。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行LC患者40例,和同期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患者40例,围手术期分别检测血常规、体温、血白细胞、血气分析、白介素6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LC组治愈40例,术前术后发热、发热持续时间、PaCO2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6.8d。OC组治愈38例,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发热持续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大出血2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例,平均住院时间12.5d。LC组和OC组IL-6和CRP的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开放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LC组的创伤应激反应较OC组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囊切除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87例为LC组,同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为OC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LC组临床疗效优于OC组,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合理性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急性胆囊炎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患者(LC组,n=837)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患者(OC组,n=185)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间,将LC组患者再分为急性组(n=679,发病时间≤72 h)和亚急性组(n=158,发病时间>72 h).对LC组与OC组、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开腹情况(中转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与OC组比较,L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VAS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亚急性组比较,急性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中转率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施LC安全可行,发病72 h内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后不同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依据PTGB至LC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延期组,各47例。早期组在PTGB术后2~7周行LC,延期组在PTGB术后8~12周行LC。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水平、LC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LC术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延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少于早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早期组,而且LC术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延期组低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患者LC术中转开腹率为2.13%(1/47),明显低于早期组的17.02%(8/47);延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8%(3/47),明显低于早期组的21.28%(1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PTGB术后8~12周行LC效果优于术后2~7周,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术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