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交通事故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交通事故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6例.干预组给予正念减压训练(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对照组给予减压团体心理治疗,两组干预均连续进行3个周期,每周期为8周,每周1次,每次50 min.干预前和每周期干预后采用临床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linician-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PT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反复重现体验症状、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主观评定、社会功能受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CAPS、PTSD-S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周期后干预组CAPS回避症状维度、PTSD-SS主观评定和社会功能受损维度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3个周期后,干预组CAPS、PTSD-S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干预后第1、2、3个周期CAPS、PTSD-S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SR较减压团体心理治疗在改善PTSD患者症状方面更加迅速,且随干预时间增加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神经语言程式学(NLP)方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PTSD)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和PTSD症状自评量表由精神科医生筛选30名PTSD患者,随机分为NLP干预组和单纯手术组各15例。NLP干预组术前进行2-4h心理干预,然后手术,单纯手术组术前不进行心理干预,直接手术。2个月后随访,比较PTSD症状自评量表前后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NLP干预组与单纯手术组的PTSD症状评分在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个月后,NLP干预组的总分较单纯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干预后反复再现体验、回避症状评分干预组低于单纯手术组(P<0.01或0.05);其余3项因子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P干预组干预后比干预前的PTSD-SS总分明显降低(P<0.01),创伤主观评定、警觉性增高和社会功能受损评分干预组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反复再现体验、回避症状评分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1或0.05)。结论 NLP方法能明显改善PTSD患者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PTG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出院前1 d利用自拟问卷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出院后8周采用电话回访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创伤后成长调查量表(PTGI)、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多伦多述情感障碍量表(TAS-20)及童年期创伤问卷(CTQ)等.结果 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第1阶段发生PTG,显著高于第2阶段的23.3%(P<0.05);仅存在第1阶段PTG患者发生率,显著高于2阶段均存在患者(P<0.05);PTSD症状阳性和PTSD症状阴性患者CT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D症状阳性患者PTGI、ECR中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TAS-20评分,显著高于PTSD症状阴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G与ECR依恋焦虑得分、CTQ情感忽略得分关系密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存在较高水平创伤后成长,且依恋焦虑水平较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更高,但是经历童年期情感... 更多  相似文献   

4.
宋发友  李溥  陆耀宇  胡琨 《吉林医学》2013,34(7):1285-1288
目的:调查贵州省汉族与苗族妇女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创伤女性患者473例。按民族将其分汉族组244例和苗族组229例,采用埃森创伤问卷(ETI)、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APS)对急性创伤住院患者进行评估,依据DSM-IV中PTSD的诊断标准确诊PTSD患者,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①两组总体发病率比较:汉族组244例,确诊PTSD25例,发病率为10.24%;苗族229例,确诊PTSD48例,发病率为20.96%。两组患者PTSD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ETI评分情况比较:苗族组闯入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分离症状及PTSD总分与汉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患者病程与发病率关系比较:苗族组各病程时间段PTSD发病率随病程延长无递减趋势与汉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组PTSD发病因素比较:汉族组40~49岁年龄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高(P<0.01);苗族组30~39年龄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高(P<0.05),病程长的患者比病程短者易发病(P<0.01)。两组均为既往经历创伤事件较多者容易发病(P<0.01);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民族、家庭经济情况、婚姻状况、创伤程度、病程是患者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苗族妇女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高于汉族,在临床诊治中应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陈蓓婧 《重庆医学》2015,(4):534-537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形成的一种焦虑障碍。创伤暴露后大约有10%的患者随后会发展为PTSD。PTSD的诊断基于事件发生后出现的三类症状:(1)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包括事件的侵入性回忆和噩梦;(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刺激,整体反应麻木;(3)警觉性增强,包括睡眠紊乱和注意力不集中。诊断 PTSD ,上述症状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并且对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困扰和损害。PTSD的发生率日趋增加,研究PTSD的发病机制及如何预防PTSD成为当前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灾难后心理创伤是临床心理学领域和精神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灾难后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ASD预测PTSD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回顾了ASD诊断预测PTSD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综述了ASD各种症状(分离、再体验、回避、唤起水平增高症状)对PTSD的预测作用,以及认知模式和叙事特点等因素对PTSD的预测作用。总之,作者认为,以ASD诊断和ASD各种症状预测PTSD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社会支持。方法:对3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PTSD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于入院时和治疗4周末评定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然后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前后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PTSD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为: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创伤体验、情境回避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选择性遗忘和对未来失去信心,多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抗抑郁药和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佳,显好率分别达90.9%和83.3%。治疗前的SSRS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两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4周末(P〈0.05或P〈0.01)。结论:PTSD患者具有接触创伤性事件、重现创伤体验、回避和警觉性增高四个特点,主观支持不足和对支持利用度差,需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和适当抗抑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指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发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是应激性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其特征性的症状为病理性重现创伤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性回避、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等[1].PTSD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终身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自杀率为普通人群的六倍,成为一个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精神疾病.既往对PTSD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与战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相关的创伤事件中.随着对PTSD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诊断标准也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1994年DSM-Ⅳ出版,对应激重新定义后增加了体验到的应激事件的数目,把威胁到生命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作为一个能导致PTSD的潜在应激源.  相似文献   

9.
武沛佩  徐爱晖 《安徽医学》2013,(11):1708-1711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经历某种灾难性创伤性事件后人们持续存在的无助、害怕、恐惧等情绪及出现重复性创伤性体验、情感麻木与回避创伤性事件及警觉性增高等三大症状,并持续超过一个月以上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黄海群  童静  张明  陈松芳 《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981-1982,1992
目的 评估多媒体宣教方式对急诊创伤患者精神心理健康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入选急诊创伤患者97例,分为实验组(EG,n=54)和对照组(NG,n=43)。EG组患者及家属均接受多媒体视频宣教,NG组接受护士提供的口头相关宣教。入选患者在入院时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在创伤事件后第4周随访行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及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问卷;在创伤事件后第8周由精神科医生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诊断。分别比较2组患者出现回避麻木、过度警觉、焦虑、抑郁、躯体不适的发生率及PTSD诊断率高低。结果 12组患者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人口社会学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G组回避麻木症状发生率较NG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度警觉症状发生率有下降(P<0.05);3EG组出现焦虑症状发生率下降显著(P<0.01)、抑郁症状及躯体不适症状发生率较NG组均有下降(P<0.05);4EG组临床PTSD诊断率较NG组有下降(P<0.05)。结论 多媒体宣教能显著改善急诊创伤患者精神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患者精神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