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其病程大多迁延不愈 ,治疗亦颇为复杂 ,中医治疗肾病有其优势。余在临床上充分体验到清利湿热在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近些年来 ,有不少学者在肾病湿热证方面作了病理研究 ,清利湿热法逐渐成为肾病治疗的主要治法之一。肾病病机常为虚实夹杂 ,湿热常作为其主要实证及兼夹证。其主要病因大多由湿邪引起。湿邪粘滞 ,缠绵难愈 ,郁久化热 ,成为湿热。湿邪分外湿与内湿。《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水热穴论》指出 ,肾能聚水而病。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常 ,水液代谢紊乱 ,水湿泛…  相似文献   

2.
湿证的概念 "湿",在祖国医学的病因中为一种病邪,由湿邪引起人体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统称为"湿证".临床上根据湿邪的来源不同,有内湿与外湿之分.外湿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中之一,是长夏的主气.多因地面湿气上蒸或淋雨雾露而成,正常对人无害.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湿证辨治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了仲景所述湿证之病因为在外是由“汗出当风”与“久伤取冷”所致,于内系因肺气不宣、脾虚失运、真阳不足使然。其次又根据以方测证的原则,归纳出利尿渗湿、微汗除湿、宣肺祛湿、健脾胜湿、温阳湿、清热利湿之6种治法。并紧扣病因逐一分析了仲景用方择药之精义。最后又以原文为据,推出仲景治湿有禁大汗、禁攻下、禁火攻之三大禁忌。  相似文献   

4.
就《金匮要略》对湿病的认识进行归纳:《金匮》中论述湿病病因以外感寒湿,风湿为多,内因以气虚和阳虚为主,病位多在体表肌肉关节之间;治疗以发汗,利小便祛除湿邪,补气湿阳以扶正;治湿禁忌有3:禁大汗、禁火攻,禁下。不足之处是:病因详于寒而略于温,证候多肌表关节少脏腑表现,治疗重于温通发汗,轻于清宣淡渗,湿病用于并非绝对禁忌。  相似文献   

5.
心中懊憹为自觉症状,指心中烦闷殊甚,难以名状之意,其在临床上多见于心血管、情志类疾病。本症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对其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其散见于《伤寒论》太阳、阳明病篇,《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其共同的病因为邪热内郁,兼有水饮、燥屎、湿邪的不同;治疗以清热为主,兼以逐水、泻下、利湿等法。阐明与本症相关方证的因、机、证、治,有助于临床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6.
<正>茵陈蒿汤出自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辨治湿热黄疸证的代表性方剂。茵陈蒿汤组方严谨,用药精简,疗效确切。张仲景根据湿热黄疸形成的机理提出"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热湿在里者,法当下",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中茵陈、栀子、大黄均为苦寒之品,寒能清热,苦能泄湿,相辅相成,合为清热泄湿、利胆退黄之剂。茵陈苦平,微寒,是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要药,故以为君;《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栀子苦寒,善于清泄三焦,通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太阴病中,太阴脾阳虚衰、虚寒之证,本应禁汗、禁下,但确有第276条太阴桂枝汤证之可汗,第279条桂枝加芍药证、桂枝加大黄证之调和脾胃气血阴阳及可下的权变治法。根据太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桂枝汤证、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三证疾病发展过程、机理及方药组成可以看出《伤寒论》太阴病中常法中的变法,即权变治法。亦在说明"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8.
禁法是配合治法而设立的一种预防措施,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充分地掌握禁法,将有利于治法的正确运用,本文从疾病、六经病、证候三个层次对《伤寒论》中的禁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伤寒论》禁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防伤正气和防邪内传。  相似文献   

9.
治湿四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有外感"六淫"湿邪,有内伤脾虚生湿,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不过外感湿邪致病以湿重症状为重,兼见脾虚之象,如困倦乏力、纳差、口淡黏腻或发甜,胸闷、脘痞、腹胀或恶心欲呕,苔厚腻,脉濡缓.脾虚生湿者,以脾虚症状为主,兼有湿之见证,如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肢体困重或见腹胀、肠鸣便溏或腹泻、舌淡苔薄腻、脉濡弱等.笔者根据我院吴养初老中医临证经验,按照上、中、下焦及四肢湿邪所在部位不同,总结湿邪辨治四法,疗效满意,兹举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0.
湿为六淫之一 ,六淫中尤以湿邪为病最为多见 ,且气血津液在其病理状态下也可以化而为水湿 ,如《沈氏尊生书》曰 :“……血亦因而化水 ,精亦因而化水者”。故湿的范围很广。湿之为病 ,外及皮肉筋骨 ,内关五脏六腑、七情六淫皆可与之合 ,四肢百骸皆可为之伤。所以朱丹溪有“六气之中 ,湿热为病十居八九”之说 ;叶香岩有“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之论 ;更有喻嘉言云 :“病机之切于人身者 ,水火而已矣。水流湿 ,火就燥 ;水柔弱 ,火猛烈 ;水泛滥于表里 ,火游行于三焦。拯溺救焚 ,可无具以应之乎”。古人如此之论 ,是不无根据的。水湿为病 ,证状繁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历节病并发奔豚病的核心病机及证治方法。[方法]通过查阅并梳理《黄帝内经》《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等经典文献中与历节病、奔豚病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从文献中整理总结历节病和奔豚病的病因,并分析各个证候类型的核心病机,找出相应的辨证论治方法。[结果]文献表明,误汗、误水、误下、劳后当风、饥饿、烧针后感寒是历节病并发奔豚病的常见诱因。从疾病的发展来看,历节病并发奔豚病起于太阳气衰,风寒湿邪袭表;进展于寒气闭郁,肺气不宣;加剧于痹热血虚。疾病慢性迁延难愈的主要病机是脾阳不振、肝肾虚损,水寒积结。主要证候治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风湿袭表、玄府不通,治法为祛风除湿、调和营卫;寒湿闭郁、肺气不宣,治法为宣肺散寒、利湿逐痹、祛邪畅气;痹热血虚、肝郁气逆,治法为清热养血、平冲逐痹;脾虚失运、湿邪阻络,治法为健脾运湿、温阳通络;肝肾虚损、水寒积结,治法为补益肝肾、养复血气、通阳泄浊、平降冲气。[结论]历节病并发奔豚病作为一种复杂疾病,以风寒湿外感为起因,以脾虚失运、痰湿瘀阻脉络为核心病机,以健脾运湿、理气通络为核心治疗方法。辨证论治时需要重视热痹血虚、水寒积结下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仁汤新用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苦杏仁、薏苡仁、白豆蔻、滑石、半夏、通草、淡竹叶、厚朴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原治温病初起及暑温夹湿、湿重热轻、邪在气分之湿温证。笔者用其治湿邪引起的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1冠心病某男,反复胸痛3年。每年清明时节痛甚  相似文献   

13.
腹泻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位居第二位,是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腹泻病属中医"泄泻"范畴,贾六金主任医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治疗腹泻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引起泄泻虽有多种因素,但未有不因于湿者。在治疗上,贾六金老师高屋建瓴、执简驭繁,提出治湿五法,包括利水渗湿法、清热利湿法、健脾燥湿法、芳香化湿法、温阳化湿法。根据湿邪轻重及兼夹证的不同将以上治湿五法辨证用于临床,效果显著。治湿五法是治腹泻病的常用治法,湿热泻多用清热利湿法。文章将贾老师治疗小儿湿热型泄泻的经验进行介绍总结。  相似文献   

14.
湿热病即温病中兼有湿邪者,它包括了暑温挟湿、湿温、伏暑及一般温热挟湿等。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而粘腻,阻滞气机又伤阳气。故温病中只要兼湿,则与一般温热病的治法完全不同。湿温,伏暑都是由暑湿郁久而成,所以伏暑、暑湿、湿温等皆须按湿温进行辨证论治。正如吴鞠通所说:“伏暑、暑温、湿温,证本一源”。但湿温又不同于温热挟湿。凡挟湿,是指温热病中挟持着湿邪,但仍以热为主,且其湿并未与热相合,是分离之湿热。湿温病则不同,它由于湿热互相裹结,湿在热中,热在  相似文献   

15.
首先阐述了淡渗利湿法具有3大特点:(1)与各种祛湿治法相较,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湿邪因阻身体任何部位时皆可使用;(2)具有分消湿热邪气,疏通三焦水道,促进三焦气化的作用;(3)可清降湿热之邪上蒸之势。继之论述了淡渗利湿法可运用于3种病证中:(1)运用于各种外感湿热病的治疗;(2)正气未伤的各种湿证中,可酌情使用;(3)运用于湿热上蒸,蒙蔽清窍之证。并提出使用该法时宜避免耗气伤阴。  相似文献   

16.
当归芍药散加味临证治验李燕梅(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当归芍药散/治疗应用,结肠炎/中医药疗法,医案当归芍药散出自张仲景的《金匾要略》,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泽泻、白术六昧药物组成,为调肝养血,补脾利湿之剂。余常临证加味治疗多种病证,疗...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外感湿邪致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感湿邪是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内经》关于外湿的论述较为丰富,后世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和发展,但大都局限于文献整理和临床应用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运用现代实验方法探讨与湿有关的病证,如湿阻证、湿热证及痹证等。还有人结合现代医学提出,湿邪应包含需要一定湿度而生长繁殖的细菌。但大体而言,有关湿的探讨尚缺乏全面深入研究,尤其在外湿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更是如此。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我们从六淫之外湿角度人手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根据祖国医学外湿形成的论述复制动物模型,并以外湿理论指导技术路线和指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雷丰《时病论》诊治湿病的思路。方法 :采用中医史学、中医文献学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时病论》中辨析湿病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雷丰注意辨析各类外感时病,探讨了湿病概念,从运气角度解决了秋伤于湿与秋伤于燥的矛盾,对秋湿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辨析了湿温、湿热、寒湿等概念。雷丰系统研究了冒湿、伤湿、中湿、湿温、湿热、寒湿、霉湿、风湿、湿泻、湿痢、湿疟、秽浊等多种湿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规律、治则治法、方剂药物,指出湿邪可从外受,可自内感,也可与其他邪气兼夹为害。雷丰探讨了冒湿、伤湿、中湿的轻重,对伤湿用表里分治法,湿邪在表宜宣散、在里宜渗利,分别采用宣散表湿、渗利里湿、健脾燥湿、透湿解邪等法宣畅气机、通调水道,使湿邪有去处。雷丰在湿病治疗中的主要特点有:重视疾病时令特征和患者体质,尤其是注意运气情况和体虚患者的证治,指出湿病侵袭人体有部位深浅的不同,治疗湿病时需辨明其病位,用药轻、清、灵、动。结论 :雷丰对湿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证候、治法颇有创见,其相关论述对今天中医湿病诊疗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250-2253
总结池晓玲教授辨治黄疸的经验。池晓玲教授认为黄疸的病机是在肝脾不调的基础上出现的湿瘀为患,辨证时可参合五运六气与五行体质。具体辨治可根据黄疸病情的演变情况,将黄疸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3期;肝脾不调按层次分为肝郁、肝火、肝寒、肝瘀、肝阴血亏及脾运不及、脾气呆滞、脾气亏虚等不同;湿邪为患按层次可分为湿阻、湿滞、湿蕴等不同。其治法总以调和肝脾、祛湿退黄为法,根据其阶段、层次的不同,可分别采用疏肝、清肝、温肝、散肝、柔肝、运脾、醒脾、健脾及化湿、利湿、运湿等治法。  相似文献   

20.
对于湿病的治疗,历代医家说法不一,笔者认为湿病按三焦论治,分别采用宣透湿邪、燥化湿邪和渗利湿邪的方法是治湿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并指出湿邪易弥漫三焦,故以上三法多相兼使用。另外,湿易阻遏气机,损伤脾胃,强调在祛湿药中配伍行气药和益气健脾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