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联合固本祛风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本院收治的10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但因疗效不佳、无法坚持治疗等原因退出试验2例(治疗组1例,对照组1例),予以剔除。治疗组予以自血疗法联合口服固本祛风颗粒,对照组予以口服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外用喷鼻,7 d为一疗程,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总分以及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治疗组症状、体征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但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血疗法联合固本祛风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对小年龄及多重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30例接受粉尘螨滴剂SLIT治疗2年且随访资料完整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资料。根据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按照是否单纯尘螨(粉尘螨或/和屋尘螨)过敏分为单一过敏组及多重过敏组,按照年龄分为低年龄组(5岁)、高年龄组(≥5岁),按照患者所在地区分为城市组、农村组,通过不同时点(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18、24个月)鼻炎症状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TNSS)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30例给予舌下含服脱敏治疗的变应性鼻炎中,滴药0.5 h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9例,发生率为6.92%(9/130),治疗前、治疗后第3、6个月,单一过敏组TNSS均明显低于多重过敏组(Z=-5.86、6.692、-5.803,P0.05),治疗后第12个月开始,两组TN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04、-1.030、-0.455,P0.05)。治疗前、治疗后第3个月,低年龄组TNSS均明显高于高年龄组(Z=-3.225、-2.955,P0.05),治疗后第6个月开始,两组TN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159、-0.100、-0.498、-1.493,P0.05)。农村组和城市组治疗前后TN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对小年龄及多重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虚证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虚证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雷针组、雷火灸组与针刺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雷火灸组给予雷火灸治疗,雷针组给予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1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3周后,评价3组的临床疗效,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雷针组失访5例,雷火灸组失访5例,针刺组失访3例,最终雷针组25例、雷火灸组25例、针刺组27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3组患者的TN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雷针组在改善TN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雷火灸组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的RQLQ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雷针组在改善RQLQ评分方面明显优于雷火灸组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雷针组总有效率为92.00%(23/25),雷火灸组总有效率为84.00%(21/25),针刺组为85.19%(23/27).雷针组疗效优于雷火灸组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针刺治疗虚证型变应性鼻炎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鼻部的过敏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标准化尘螨疫苗对变应性鼻炎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进行2年皮下免疫治疗,探讨尘螨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58例对尘螨过敏(单一过敏35例,多重过敏23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伴或不伴支气管哮喘。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6、12、24个月,分析症状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观察记录发生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鼻部症状和哮喘症状评分在治疗6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并在2年治疗期内呈持续性下降。治疗2年后,单一过敏患者和多重过敏患者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免疫治疗6、12、24个月后,鼻炎和哮喘的相关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皮下免疫治疗是针对尘螨引起的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也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对照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治疗,对评价指标鼻部症状总评分(TNSS)及眼部症状总评分(TOSS)和治疗效果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TNSS和TOSS变化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显效率达96.1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NSS和TO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采用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筛前神经阻断组89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组36例。分别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以及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法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9个月生活质量、打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塞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及9个月2组患者RQLQ评分、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0.01)。筛前神经阻断组患者鼻痒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翼管神经切断组(P <0.01),筛前神经阻断组患者鼻痒和打喷嚏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翼管神经切断组(P <0.05)。而翼管神经切断组患者流清涕和鼻塞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筛前神经组(P <0.01)。结论:筛前神经阻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都可以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但对症状的改善程度有一定差异。对于打喷嚏明显但是鼻塞不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单独选择筛前神经阻断术;对于流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建议采用选择性翼管神经阻断术;而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建议两种术式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舌下尘疫苗螨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纯舌下尘螨含服(38例)与舌下尘螨疫苗含服配合药物治疗(38例)对比的方法,对76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舌下含服组总有效率为63.16%,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尘螨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好,且早期配合药物对症治疗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黄华 《当代医学》2013,(8):37-38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6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62例患者术前及术后症状的评分差异。结果 62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为96.77%,6个月总有效率为82.26%,12个月总有效率为74.91%,3个月与6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与12个月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嗅觉减退、鼻腔黏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迅速改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鼻腔神经末梢的应激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单一和多重致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AR)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免疫治疗的15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单一致敏组(68例)和多重致敏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鼻部症状(TNSS)、药物评分(TM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SS、TMS以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TNSS、TMS和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单一和多重致敏的变应性鼻炎采用舌下含服粉尘滴剂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变应性鼻炎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比较71例3~15岁粉尘螨致敏的变应性鼻炎儿童在进行标准化的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3、6、9、12个月的疗效情况。疗效评估包括鼻炎症状总评分、药物总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情况。结果:进行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的3、6、9、12个月时患者的鼻炎症状总评分、药物总评分以及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个月与3个月相比,以及9个月与6个月相比,鼻炎症状总评分、药物总评分和VAS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个月与9个月相比药物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鼻炎症状总评分和VAS评分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粉尘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短期疗效良好,在3个月就能起效,并在6、9、12个月时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剂型抗组胺药联合应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常年性AR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治疗,试验组采用依巴斯汀联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治疗,用药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鼻部症状评分(T NSS)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用药1个月后,对照组T NSS为(7.29 ± 1.83)分,试验组T NSS为(5.81 ± 1.79)分;两组患者T NSS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 T N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鼻塞评分较用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鼻塞、流鼻涕评分均较用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联合使用依巴斯汀和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在减轻常年性AR鼻部症状和治疗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AR安全、快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治疗,选取迎香穴、神阙穴,每天1次,每次持续贴敷8 h,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每天1次,每次1片,每周治疗5次,连续服用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鼻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表(TNNS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总数变化,并评价2组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1、2、3、4周后及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的鼻症状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3月后随访,观察组鼻症状VAS评分、鼻伴随症状VAS评分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3、4周后,2组间鼻症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TNSS评分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间T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TNNS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NNSS评分稍有改善,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TNNSS评分改善明显,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2、4周后,2组患者的RQLQ评分均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RQLQ评分稍有改善,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总IgE及EOS水平稍有改善,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IgE及EOS水平稍有改善,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所有患者完成了全部疗程,2组患者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可有效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系列研究设计,自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分别于7个分中心纳入22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各分中心之间纳入患者的基线一致,每周1次,共4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3、4、8周进行鼻炎症状量表(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TNSS)和鼻炎伴随症状量表(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TNNSS)评价,于治疗前、治疗第4、8周进行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标准版(rhin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价。结果 222例患者中有1例失访,纳入统计的有效量表分别为221份TNSS、218份TNNSS、213份RQLQ。患者TNSS量表和TNNSS量表评分自针刺第2周开始持续下降至第8周(治疗结束后4周,观察结束时点),RQLQ量表评分在第4周或此前即明显降低,并于第8周进一步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例患者出现面颊肿胀的轻微不良反应。在8周的观察期内,AR患者的控制率超过80%。结论 初步证明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AR有效、安全、具备推广的可行性。进一步研究将增加客观指标评价、补充针刺即刻效应观察,细化可能的不良反应种类,延长随访时间,明确不同刺激方式对AR治疗效果的影响,规范针刺方案,优化患者就诊体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结合中药加味玉屏风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加味玉屏风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TNSS、TM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患者的76.67%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73.33%,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仅为43.34%,治疗后6个月、1年、1.5年治疗组患者喷嚏、流涕、鼻塞、鼻痒、TNSS和TMS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结合中药加味玉屏风汤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伏灸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特点。方法 6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接受三伏灸治疗,对照组接受荞麦粉等组成的安慰剂治疗。采用生活质量量表(RQLQ)评定患者治疗前后和半年后随访生活质量的变化。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与同组治疗前分值比较,治疗组行为问题、鼻症状和生活质量总分在治疗后和随访时分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反应在随访时分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日常生活、行为问题和生活质量总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后分值比较,治疗组患者眼症状在随访后分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行为问题、鼻症状、情感反应和生活质量总体情况在治疗后和随访时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体现在鼻症状、行为问题和情感问题经治疗后得到持久改善。  相似文献   

16.
地参祛风合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地参祛风合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分别口服地参祛风合剂及西替利嗪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喷嚏、流涕、鼻堵、鼻痒)积分,鼻甲部体征积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结果:地参祛风合剂可以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的各种症状及体征;地参祛风合剂治疗总有效率为83.3%,西替利嗪治疗总有效率为86.7%,两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地参祛风合剂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鼻塞通外用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持续性AR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经鼻外用鼻塞通溶液治疗2周(每侧鼻孔2次/d),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次,1次/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鼻眼症状总体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问卷评分(RQLQ)和鼻炎发作天数的变化,并评估鼻塞通的安全性。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的鼻眼症状总体评分、VAS和RQLQ评分呈下降趋势,鼻炎发作天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鼻眼症状总体评分、VAS评分和鼻炎发作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RQL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鼻塞通溶液可以有效减轻持续性AR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减少AR急性发作的天数,疗效优于氯雷他定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不同年龄段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差异、疗效特点。[方法] 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观察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青年组(6~29岁)、青中年组(30~39岁)、中老年组(40~70岁),每组各20例,均予蝶腭神经节针刺术,以鼻及鼻伴随症状评分和鼻黏膜炎症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鼻炎周记”总分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各年龄组患者治疗结束及治疗后3个月鼻部症状总积分表(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表(TNNS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总分、“鼻炎周记”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但以上指标在各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蝶腭神经节能有效改善各年龄层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部症状和鼻伴随症状,且临床疗效不因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持续性中重度AR儿童,按家属意愿,31例患儿接受SIT(SIT组),20例患儿接受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检测SIT组和药物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血清IDO浓度,并记录鼻炎症状评分(TNSS)和药物评分。结果:SIT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血清IDO浓度分别为(70.43±8.80)ng/mL和(78.78±6.2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P<0.01),药物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血清IDO浓度分别为(70.17±8.32)ng/mL和(69.27±6.69)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P>0.05)。SIT组治疗1年后TNSS评分由治疗前的7.52±2.16下降至4.10±1.96(t=7.53,P<0.01),药物评分由治疗前的4.84±1.21下降至1.06±1.00(t=14.23,P<0.01)。药物组治疗1年后TNSS评分由治疗前的7.35±2.08下降至4.35±1.23(t=9.25,P<0.01),药物评分由治疗前的4.60±1.76下降至2.60±0.99(t=5.03,P<0.01)。2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血清IDO浓度与相应的TNSS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SIT可明显控制AR症状,减少药物使用。AR患儿血清IDO水平随SIT进展而升高。IDO可能在SIT引导免疫耐受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8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前及治疗1、2,3年后,通过症状、体征评分、药物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三年后,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症状评分、药物评分分别为5.21±2.49;0.26±0.43较治疗前的9.46±1.89;1.03±0.56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变应性鼻炎而言,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药物使用,且无创、简单、方便、经济,无任何不良反应,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