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研究的不断加深,研究者们发现Hp感染不仅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密切,还与呼吸、心血管、内分泌、血液、风湿、神经、耳鼻喉、妇产、眼科、肾内、皮肤等非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就Hp感染与非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人们对Hp感染与非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重视,为根除Hp的必要性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并为临床非消化系统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炎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与幽门螺旋杆菌(Hp)的关系受到关注.大量研究资料表明,Hp感染与诸多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我院不同活动程度的胃炎患者Hp的感染情况及Hp根除前后胃炎活动性的变化的观察,来探讨胃炎的活动性与Hp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绍琼 《医学综述》1998,4(2):78-79
<正>自从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以来,进展迅速,成为消化系病研究的热点之一。十余年来,Hp与各种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已取得了一致认识。各国学者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与胃恶性肿瘤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2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之后,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消化界学者及微生物学家的极大关注,及早诊断Hp对防治上消化道疾病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曾向世界各地发出通知,要求积极开展Hp检测工作,并明确指出Hp是胃癌的第一致病因素。我国自从1985年首次分离出Hp之后,对Hp的致病机制以及检测、治疗的研究逐渐深入,现在已从细胞水平进展到分子水平及蛋白质水平。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新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2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中分离出Hp之后,对Hp与消化性溃疡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成为胃肠病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Hp的发现诱发了消化性溃疡病因和治疗学上一场革命。1Hp的发现是消化性溃疡在发病机制及病因学上的革命1.1Hp对pH的挑战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通常认为溃疡的发生是因为损害因素与防御因素之间的失衡,损害因素是包括胃酸、胃蛋白酶、Hp、非甾体类消炎药、酒精、吸烟、胆汁反流及炎性介质等;防御因素包括胃黏膜-黏液屏障、重碳酸盐、磷脂、黏膜血流、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子等…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Hp)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的主要病原菌。目前Hp的治疗方案主要是药物抗菌疗法,但此法存在复发率高、难以群体防治的不足,而Hp疫苗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但目前尚未找到高效、安全的Hp疫苗。近年来Hp疫苗在实验研究、免疫机制、免疫佐剂与呈递系统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只生长在胃内,其危害也只局限在消化系统内的概念正面临着挑战.口腔作为Hp另一主要储存地的事实已逐步被证实[1-4];Hp的疾病涉及范围已超越消化系统,已有荟萃分析证实[5-6].目前Hp感染的研究正是深入揭示口腔Hp感染以及Hp感染引发的神经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阶段.Hp早在石器时代起就寄生在人类体内,在58 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生物都已绝迹,但Hp仍安然寄生在全球半数以上人口之中.Hp感染是一种慢性持续性感染,不进行医学干预则可迁延数十年乃至终身;局部炎症反应可能引起全身反应;持续的局部感染可诱导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导致原位和远处器官损害,诱发或加重除胃肠道外其他系统疾病.与Hp有关的疾病涉及范围很广,现只集中探讨Hp感染与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脑血管疾病、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与一氧化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83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Hp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消化学界学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主要致病因素,与胃癌的发生亦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NO)是左旋精氨酸在NO合酶(NOS)催化作用下生成的,NOS分为两型:原生型(cNOS)和诱生型(iNOS)。NO是机体多功能调节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与机体扩张血管、胃肠运动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适当的NO含量对调节胃动力和胃粘膜血流、维持胃粘膜的防御机制起着重要作用。NO含量的增多可能既是机体防御Hp入侵的重要手段,也是Hp引起炎症、溃疡乃至癌变的重要因素。本拟就近十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Hp感染与NO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何尧儿  陈茜  韩清清  龚姗姗  范一宏 《浙江医学》2019,41(24):2596-2599
目的了解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幽门螺杆菌(Hp)总体感染及目前感染情况与疾病表型及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IBD患者214例(IB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记录患者既往Hp感染情况,通过胃黏膜病理组织检测和(或)尿素呼气试验了解患者目前Hp感染情况,从而了解患者Hp总体感染情况。对克罗恩病(CD)患者进行蒙特利尔分型和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蒙特利尔分型和梅奥诊所内镜下评分,了解患者疾病表型及活动度与患者目前Hp感染的可能关系。结果IBD组中CD、UC患者Hp的总体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IBD患者中是否使用过5-氨基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英夫利西单抗或反应停与总体Hp感染率无显著关系(均P>0.05);在CD及UC患者中,疾病的表型特征及疾病活动度与患者目前的Hp感染率无显著关系(均P>0.05)。结论IBD患者的Hp总体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推测Hp感染可能是IBD存在的一个保护性因素,对于IBD患者Hp的根除应谨慎考虑。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与胃肠道内外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Hp感染不仅累及消化系统,还可累及呼吸、循环、血液等系统,在许多疾病中根除治疗有明显的益处。虽然Hp感染的利弊仍存在争议,但Hp是胃炎的主要原因是公认的,被认为是上消化道疾病发展的关键因素。Hp导致胃肠道内外多系统疾病与全身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其中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可能还涉及血脂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Hp影响血小板和红细胞导致血液系统改变的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北海地区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 (Hp)的感染情况和比较了胃黏膜直接涂片法及快速尿素酶检测的实际应用意义。两种方法对 5 30例上消化道疾病的 Hp检出率分别为 5 3.0 2 %和 5 3.5 6 %,两种方法符合率达 95 .70 %。慢性浅表性胃炎 Hp感染率最高达 5 7.6 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次之 ,为 5 2 .11%。胆汁返流性胃炎及胃癌 Hp感染较低 ,分别为 31.2 5 %、33.33%。本组提示 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 ,因此 ,对上消化道疾病进行 Hp检测 ,对治疗上消化道疾病有较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幽门螺杆菌(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16例已明确诊断的Hp感染患者血清中CagA、VacA和尿素酶抗体,并将Hp分为二个类型。结果Ⅰ型Hp在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PU)和胃癌(GC)中阳性率分别为58.69%、95.45%和96.15%,显示CG组与PU、G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U和G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Ⅰ型Hp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且更易致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严重的消化道疾病。  相似文献   

13.
杨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16):2179-2181
目的:了解黔南地区布依族居民胃癌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胃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2月,按照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对新发胃癌布依族患者138例和同期进行体检的138名布依族健康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肿瘤家族史、饮食不规律、水资源缺乏、砷环境污染、烧烤食物、煎炸食品、高盐饮食是黔南地区布依族居民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黔南地区布依族居民胃癌的发病与Hp感染、肿瘤家族史、水资源匮乏、砷环境污染、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应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维、汉,哈族有消化道症状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与特征及其在各种消化系疾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在我院就诊的维、汉、哈族消化道疾病患者共2476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并用微量胶囊14c尿素酶呼气试验及尿素酶试验测定Hp感染率。对族别、职业、婚姻、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经济收入等与Hp感染相关的个人信息采用问卷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的Hp感染率为43.58%(1079/2476);男性为40.22%(469/1166),女性为46.56%(610/1310),男女间有统计学差异为P=0.001。维吾尔族Hp感染率59.80%(476/796),哈族50.36%(209/415),汉族31.15%(394/1265),维族与汉族、汉族与哈族、维族与哈族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总χ2=172.462,P<0.001。不同年龄段Hp感染率49岁以下年龄组和49岁以上年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为P<0.001;20岁以下年龄组的Hp感染率和51岁以上年龄组的Hp感染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为P=0.002。21~49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消化系疾病中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慢性胃炎56.34%、胃溃疡(GU)89.15%、十二指肠溃疡(DU)88.75%、胃癌50.00%、残胃炎56.86%、功能性消化不良(FV)11.18%、胃食管反流病(GERD)11.20%、食管癌16.36%、其他6.48%。结论:维、汉,哈族总的Hp感染率接近全国普通人群Hp感染率底线。不同消化系疾病中Hp感染率与国内外类似研究报道一致。Hp感染率与区域、环境、民族、年龄、性别,职业、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卫生居住条件、婚姻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Hp感染与饮食种类、吸烟、饮酒等因素均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D)、P53在胃部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三者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AID、P53蛋白及Hp。结果AID阳性例数在Hp感染的胃癌、慢性胃炎患者中的表达均高于未感染Hp者。在胃上皮瘤变患者中,Hp感染与未感染Hp者AID阳性例数无差异。P53在胃癌、上皮内瘤变组中表达的阳性例数均高于慢性胃炎。AID与P5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胃黏膜Hp感染可能是AID高表达的因素之一,而AID的高表达可能会导致P53的蓄积,从而导致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等胃部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分子机制非常复杂,可能通过多个途径的调节而发生。动物模型的建立为阐明Hp感染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就近年来该领域流行病学、动物模型、分子发病机制等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胡水清  张玫 《医学综述》2014,(11):2009-2011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人群中常见感染的细菌之一。众多研究显示它与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显示Hp可能与某些胃肠外疾病的发生有关,根除治疗可能会缓解相应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异常。目前大多数报道集中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皮肤系统等,但是结果仍有争议,值得进一步探讨。该文就近期Hp感染与胃外疾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iori,Hp)是许多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重要致病因子,Hp感染可能与胃肠外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有关,其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氧化应激、免疫交叉反应调节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而参与NAFLD发生发展.本文对HP感染与NAFLD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认识Hp感染与NAFLD易感因素的关系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毒力CagA和VacA表达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学确诊的新疆维吾尔族人群胃癌患者98例为病例组,同期确诊为非肿瘤性胃病的维吾尔族患者298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p抗体水平及其毒力CagA和VacA表达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史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Hp CagA和VacA表达进一步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维吾尔族人群胃癌的高危因素,并探讨Hp毒力CagA和VacA表达与胃癌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患者Hp血清学阳性率为76.5%,对照组阳性率为7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组、胃溃疡组和浅表性胃炎组的Hp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82.7%,85.1%和58.3%,浅表性胃炎组明显低于胃溃疡组和十二指肠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CagA+、VacA+及CagA+与VacA+全阳性率分别为81.3%、84.0%和8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61.9%和61.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常食用腌制食物和CagA+VacA+全阳性表达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OR=3.21,95%CI:1.69~5.22,P<0.05)和CagA+VacA+全阳性表达(OR=2.12,95%CI:1.23~4.21,P<0.05)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胃癌患者Hp感染率较高,CagA+VacA+全阳性表达可能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被认为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相关,最近也被发现可能与许多胃外疾病相关。本综述通过在PubMed上检索目前幽门螺杆菌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研究文献,发现二者相关性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并从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差异、人群异质性、幽门螺杆菌致病异质性三个方面综述了可能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幽门螺杆菌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认为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间接和直接作用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其作用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