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以鼻塞、咳嗽等局部症状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极易向下呼吸道迁延而出现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并发症。该病在中医学上称为伤风、外感发热,为肺气不足,肾血不纳所致。中医药治疗采用辨证论治、分型防治、内外兼治的方式,能扶正祛邪,补阴固阳,具有突出优势。但中药成分复杂,系统地确定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和机制仍有挑战性。目前上呼吸道感染多见小儿外感、反复上感,治疗手段主要集中于外治法,对于内治法中单味中药或复方成分的协同作用、药效作用、抗炎机理、具体靶点通路均不明确。本研究从中医治疗途径、单味中药和临床复方应用效果及作用机制等方面对上呼吸道感染中药治疗进行阐述,就中药活性成分、单味中药提取物、经典名方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寻求有效药物,开发新型制剂,加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重楼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云华 《医学综述》2013,19(13):2358-2360
重楼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可用来治疗恶性肿瘤。现代医学研究在体内外实验中证实,重楼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并且在中医临床复方中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从中药重楼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化学成分也显示出了极大的抗肿瘤潜力。对于中药重楼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大部分研究较为粗浅。因此,中药重楼抗肿瘤的成分以及抗肿瘤作用机制应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赵建荣  李晓玫 《医学教育探索》2003,(11):963-9,661,010
中药复方在中医药物治疗中广泛应用,其各种复杂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确切药理机制目前大多尚不完全清楚。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和药效不是单味药物的简单组合,对其物质基础的研究对探讨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十分重要。现对有关中药复方的组合效应及量比关系、复方含药血清、复方化学成分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常用技术方法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麦云 《中外医疗》2012,31(32):109+111-109,111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是一种代替传统中药汤剂的新剂型,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易发生调配差错、包装规格单一、不具备传统中药“群药共煎”的优势等,并提出相应建议,如改进外包装规格、开发复方中药颗粒等,以满足临床用药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述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进展.[方法]文章分单味中药研究,复方中药研究以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等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CVB3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总结综述.[结果]单味中药、复方中药通过抑制CVB3复制,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机制在体内外实验中治疗VMC.[结论]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VMC疗效明确,但在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丁兴  詹臻 《医学教育探索》2006,(10):I0003-I0005
中药对多种脑源性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这与中药有效成分透过血脑屏障或改善血脑屏障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关。总结了近10年来单味或复方中药对血脑屏障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研究从整体宏观逐步深入到微观形态学,达到细胞分子水平,研究表明中药对血脑屏障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促进其他药物通过,或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保护脑组织。但中药对血脑屏障的干预作用机制研究仍相当局限,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细胞实验和体内试验的角度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作用机制。细胞实验研究包括抑制HCC细胞增殖和直接杀伤HCC细胞、影响HCC细胞的凋亡和分化、影响端粒酶的活性、调节细胞信号的转导;而体内实验研究包括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血管生成、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作用。认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机理研究不仅要研究中药中某种化学成分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单味药和复方的作用机制,特别是经方。  相似文献   

8.
微囊化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作为一种新剂型新技术由于其突出的优点,目前这一剂型已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尽管中药微囊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展示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综述了微囊化技术在中药单体化合物、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中药制剂现代化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多种单味中药可用于防治肺纤维化,文中先叙述肺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再叙述单味中药在细胞分子水平防治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期待能找到中药防治肺纤维化的作用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f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是利用动力学原理与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后地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中药药代动力学对阐明中药作用机制及其科学内涵;设计及优选给药方案;促进新药研发和剂型改进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自1963年开始有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报告以来,中药药代动力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论中药复方研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治疗最主要的特点之一.研究中药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研究中药复方应从多成分、多作用、多层次和多靶点的角度进行分析.采用多方法、多途径、多角度研究中药复方,有利于发展中药复方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及开发新产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综述了近几年抗流感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主要针对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单味药及临床常用复方制剂,对其体内、外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目前,抗流感病毒中药在我国临床已有广泛应用,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收集中药治疗癌性发热文献中的处方用药,探讨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组方原则及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16年10月发表于国内期刊的有关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处方,使用频数分析法分析其使用原则和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复方50首,涉及中药118味,共计496味次。频数分析发现中药治疗癌性疼痛常用药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等,50个中药复方中有明确中药剂量的复方为46个,其中用量≥30g的中药为生地黄、鱼腥草、柴胡、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水牛角、青蒿等,运用SPSS23.0对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显示治疗癌性发热的中药中现代医家多用生地黄、黄芪、知母、柴胡、甘草等药。结论:通过分析文献发现,中药治疗癌性发热清补结合、标本兼顾、以治本为主。  相似文献   

14.
大蒜为药食同源食物,中医文献记载大蒜可用治关格病症(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大蒜素为大蒜的提取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肿瘤、细菌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方面具有广泛药理学作用。近年来,大蒜素在肾脏疾病中的药理学作用也被挖掘。大蒜素可多途径、多靶点保护肾脏,对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肾纤维化、肾肿瘤等均有一定作用。今后有关大蒜素的研究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系统研究大蒜素防治肾脏疾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环节,研制适合临床长期使用的新剂型,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张海东  曲妮妮 《中医学报》2021,36(2):323-327
中药复方针对气道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独具优势,可有效缓解CVA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但是,目前对于中药复方基于发病机制治疗CVA的研究仍缺乏大样本、多中心及多盲的研究模式;中药复方中单味药用量不同且成分复杂,配伍缺乏精准度及标准化;相关动物实验中造模大鼠病证结合模型单一,与人体差异较大,无法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今后需进一步探索中药复方的治疗机制,加强治疗的标准化研究,设计更为丰富的证型一体的动物模型,同时,明确中药方剂潜在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不可更名为"天然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天然药物”与“中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的药物,有着“天然药物”有自然属性,但有特定的内涵,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二,中医药早在古代即与世界各传统医药进行着广泛的交流,并为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所接受。中药学在不断引进外国药物的同时,也早就走向了世界,不断输出到世界各国。许多药物被各传统医学吸收,并成为常用药品。三,从中药品种的混用、中药的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的相关中医药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从中药复方、单药、理疗、中西医结合以及动物研究等方面,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结果发现中医药不仅具有疗效显著、毒性低、副作用少、经济实惠等优点,而且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减少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综述中医药干预干眼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临床研究方面,依据干眼病的病因病机,对肝肾阴虚型、肺阴不足型、肝郁阴虚型、肝旺脾虚型等不同证型的干眼病患者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方剂内服、中药滴眼液外用、针灸等中医药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增加其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实验研究方面,多种中药复方、单味药、提取物及单体对药物(如东莨菪碱、阿托品、高渗盐水)和手术(如去势、腺体摘除)诱导的干眼病动物模型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免疫、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激素等相关。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药物合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佳蕾  韩涛 《医学综述》2008,14(20):3168-3171
近年来,我国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哮喘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诱发因素多种多样。各种治疗药物的作用环节各不相同,但基本是从抗炎及相应的证型出发对症治疗。笔者利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西药、中药、中药提取物以及中西药的配伍临床应用,分析哮喘治疗中药物合用的增效协同作用和不良反应,为安全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医药的突出特点和生命力就在于其疗效,即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应用方药的治疗效果。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必须体现中医基本理论,遵循现代医学临床试验设计方法以及利用现代医学关于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标准,应将中医证候相关信息(包括症状、舌象和脉象)纳入临床试验的检查项目之中,开展两次或多次的临床试验,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有效和无效人群的特点,寻求与中医药治疗方案有效结局相关的主观症状、舌象和脉象,从而找到该治疗方案的最佳适应症,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