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在社会医学史视角下,探讨战乱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南宋续添方剂的影响。[方法]通过史料考证,考察南宋《局方》续添与战乱在时间上的相关性;通过分析战争相关的方剂主治特色,探讨南宋方剂主治与战争变迁的关联;根据相关记录考察战乱对南宋《局方》使用和传播的影响。[结果]《局方》与战争的发生及变迁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南宋《局方》的续添时间、方剂内容、使用传播三个方面。《局方》共续添五次,在《局方》的编纂区间内,南宋共发生过五个时段的大规模战乱,续添时间与战争的时间完全契合;在相关方剂的主治上,两宋方剂异同与战争变迁相契合;战乱期间在南宋政府的支持下,《局方》在普通军民中实现了较大范围的使用和深入基层的传播。[结论]南宋《局方》的续添行为、续添方剂内容及《局方》在南宋的传播均与战争密切相关,体现出战争对《局方》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气七篇相关理论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分析《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与运气七篇所载理论相关的医案,参考历代医家对该理论的评述、应用,总结部分适用于临床的相关理论。[结果]运气七篇中,亢害承制与脉从病反理论可用于辨别症状真假,推断真实的病因病机。病机十九条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南政北政理论可用于排除气候对脉象的影响,辅助诊断。合理运用岁运理论,有助于推测病因、确立治法。[结论]正续《名医类案》体现了古代医家对运气理论的应用、发挥,有助于理解该理论体系,并指导临床应用。除了岁运理论,运气七篇中还包括不少适用于临床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小活络丹,原名“活络丹”,载于宋·陈师文等所编著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则称为小活络丹,以区别于《兰台轨范》之大活络丹。《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又称之为“小活络丸”。宋代魏岘撰有《魏氏家藏方》一书,其中也载有活络丹一方,其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均不同于《局方》,且流传不广泛,故本文所介绍者,是源出《局方》之活络丹,即通常所称之小活络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的证治特点。[方法]以归纳总结古籍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的方法,对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的证治源流、代表方剂、启示意义等三方面进行探析,并举验案以作示例。[结果]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起源于张仲景,传承发展于葛洪、释僧深、谢士泰、孙思邈等,有补肾治虚之功。《深师方》乐令黄芪汤可疗虚劳里急,《删繁方》肾沥汤可疗骨极虚寒。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丰富了《黄帝内经》中“调以甘药”的理论内涵,体现了《黄帝内经》中“劳者温之”的治疗法则,扩大了《伤寒论》中“可与不可”的选择范围。所举验案辨证属骨痹病和腹痛病,以乐令黄芪汤加减,疗效显著。[结论]建中肾沥汤法诸丸方可补肾益精血以疗虚损,可复营卫之气而济百病,对临床复杂性虚损病证的辨治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漫谈参苏饮     
“参苏饮”的同名方剂有两首,一首载于《妇人良方》,药仅人参、苏木两味,又称“二味参苏饮”.主治妇人产后血入于肺,面黑发喘欲死者.另一首,即本文所要介绍的,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称《局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推动《续名医类案》噎膈医案的研究,促进有关理论与经验古为今用,并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全面整理《续名医类案》噎膈医案,从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典型病案等方面开展文献研究,总结其理论观点与诊疗特色。[结果] 《续名医类案》认为噎膈是包括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内的疾病,好发于老年人,预后差。病因以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为主。病位在脾胃,但又与肝、肾等脏腑功能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共性与核心病机在于胃气上逆、胃失受纳。临床表现上,以不能纳食、吞咽障碍为特征。诊断上,尤重脉象。治疗上,总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强调精神调摄,擅于应用独特疗法。[结论] 《续名医类案》对于噎膈病证的论述颇具特色,对后世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意义,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中风的方剂进行常用药物、药对及配伍规律等方面的用药规律分析,以期为中风的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病症索引目录收载的主治病症为"中风""中风闭证""中风脱证"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总结高频药物、高频药对等,以探讨治疗中风的药物配伍规律。[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中风的方剂共1 143首,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1 126首,共包含中药579味,对纳入的方剂进行药物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中风时最常用的药物为"风药",按功效对药物进行分类,使用频次由高到低分别是解表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等;常用的配伍分类为祛风活血、温阳解表、温阳活血等。[结论]在治疗中风时,医家比较重视"风药"的使用,并辅以活血、温阳、化痰、补益、开窍、通络之法,可以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证《本草纲目拾遗》狗卵草之基原.[方法]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和植物学比较研究,结合功效、主治及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狗卵草的植物来源与玄参科植物婆婆纳相吻合.[结论]《本草纲目拾遗》所载狗卵草之基原为玄参科植物婆婆纳Veronica didyma Tenore,其始载文献为释继洪所撰的《澹寮集验秘方》,始载年代可上溯至宋元时期.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北宋年间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成药药典,南宋时又经过6次增添修订,最终形成了现今通行的10卷本。《局方》自成书以来历经900余年,流传广泛,版本众多,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存版本均为元代后的10卷本,最早5卷本《局方》已不可见。现代出版的点校本《局方》多以元代建安宗文书堂本为底本,或日本橘亲显本为底本。系统梳理从元代到近代民国时期各个版本《局方》之间的源流关系,为现代《局方》校注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运用当归的经验,为临床运用当归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方法]通过阅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收集整理其中对于当归的论述、方剂与医案,对张锡纯临床运用当归的方法如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以及创新古方、创制新方、灵活配伍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并通过一则张氏验案与一则现代临床验案进行论证。[结果]张锡纯认为当归为生血活血之主药,亦具有宣通气分、祛风开痹、助孕下乳、通便催产、止血宁血、润肺止咳、缓急止痛之功效,其用量在二钱到一两之间。张锡纯在此基础上创新古方,创制新方,并灵活将当归与黄芪、乳香、没药、芍药等药物配伍。张氏验案论证了当归活血祛风、畅达肝气、通络止痛之效。现代验案中患者诊断为痹病(寒湿痹阻证),治以活血祛风、通络止痛,以当归与生黄芪、桂枝、细辛、薏苡仁等药物配伍,共奏活血祛风、通络止痛、祛湿除痹之效。[结论]张锡纯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独辟新意,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对于当归独特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组方配伍作出了详尽的阐释,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新的用药思路和理论依据,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脉学著作《医灯续焰》进行整理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学方法考证《医灯续焰》的作者和时代背景,研究《医灯续焰》的内容特点。[结果]《医灯续焰》乃清代医家潘楫所著,原书取材于宋南康紫虚隐君崔嘉彥希范所撰的《四言脉诀》,经明靳州月池子李言闻子郁删补之,更名为《四言举要》。经清代医家潘楫结合其师王绍隆的临床脉学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整理点评,更名为《医灯续焰》。其主要内容特点:(1)脉法为主,四诊合参;(2)引征广博,注释详明;(3)各科病证,内容详备。[结论]潘楫和王绍隆为清代钱塘医家,受明末清初钱塘医家讲学研经的影响,其《医灯续焰》的编撰体例和内容也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内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生物影响的一门学问。其运用"天人相应"整体恒动观,将自然气候变化与生物生命现象紧密联系,研究气候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及防治的相关性,突出自然气候变化规律与人体生命活动节律的密切关系。由于这些特性,也为其预测疫情提供一定的可能性。1运气推演预测疫情的理论依据研究《诸病源候论·时气候》指出,"非其时而有其气"是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杨涛等[1]认为,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局方发挥》(以下简称《发挥》)中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方法] 研读《发挥》,参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素问玄机原病式》《脾胃论》等,梳理朱丹溪对《局方》观点的评议和对诸家学术的传承,并概括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结果] 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主要有:论辨治,脾病证候未必皆寒,故施治当明辨证候,忌率用温补;论方药,平胃散以微汗之法,治上焦之湿,不能补气,不宜常服;论疾病,泄泻与痢疾有别,二病病机热多寒少,实者宜予承气汤下之,寒者宜予姜、附辈温之;论饮食,辛甘美味,性非中和,多服贻害,损伤脾胃。 [结论] 朱丹溪对脾胃病的认识特色鲜明,而且颇具现实意义,是研究丹溪学术,指导脾胃病治疗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析黄元御妇科学领域遣方用药特点,总结其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的学术特色。[方法] 结合《四圣心源·妇人解》及《黄元御药解》,整理其所载方剂及药物,统计频数并进行分析。分别从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分析黄氏遣方特点,进而归纳总结其临证用药特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一步阐述其遣方用药思路。[结果] 黄氏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多从肝脾论治,病机多与“土虚木陷”相关。《四圣心源·妇人解》共11篇,方剂20首,用药频数最高者分别为甘草、桂枝、茯苓、芍药、丹皮等,体现了黄氏注重培土疏木、兼以行血化瘀、善用温阳之品的用药特点。其方药应用于临床中疗效显著,如以桂枝姜苓汤补中暖脾、疏肝调经治疗脾虚肝郁之月经先期者,以豆蔻苓砂汤开郁降浊、和胃止呕治疗脾虚湿盛之妊娠恶阻者。[结论] 黄氏在遣方用药上重视中气,贵阳贱阴,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重视肝脾、扶阳为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陆游(1125~1210)是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共约9300余首)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长寿者,活了85岁。陆游非常注重养生,使用菊花枕就是他的养生秘方之一。陆游在《剑甫诗稿》、《偶复采菊缝枕囊凄然有感》等著作中多次提到了制作和使用菊花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林口谱六治秘书》的学术特色。[方法]以文献学研究方法,整理《医林口谱六治秘书》清抄本,并分析其学术特色。[结果]《医林口谱六治秘书》系清代名医周笙在陆圻《医林口谱》的基础上纂注增补而成。全书4卷,内容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诸科,在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方面颇有特色:理宗各家,论之有据;证分六治,纲举目张;秘方草药,广加收集;师传己见,画龙点睛。[结论]《医林口谱六治秘书》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孤本医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证《履巉岩本草》所载药物蜜蜂草的植物基原,挖掘其药用价值,并探讨《履巉岩本草》的价值。[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植物资源志要及实地考察等,从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分布、性味功效以及药名考释等方面对蜜蜂草进行综合考证,并探讨蜜蜂草及《履巉岩本草》的价值。[结果]通过本草文献与植物学形态之对比,发现《履巉岩本草》蜜蜂草与今唇形科植物小野芝麻[Galeobdolon chinense(Benth.) C.Y. Wu]特征相符;实地考察发现小野芝麻在低海拔的路旁及疏林下广泛分布,符合《履巉岩本草》取材范围的生境;小野芝麻与蜜蜂草性味功效相近,主治用法相通;小野芝麻为草本植物,花叶具蜜香且全株密被柔毛,与蜜蜂体被绒毛相似,恰合“蜜蜂草”一名。[结论]小野芝麻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1220年南宋时期的《履巉岩本草》之蜜蜂草,是治疗毒疮、外伤出血、肺结核等疾病的良药。《履巉岩本草》全书彩色药图精美生动,对该书的研究,既是为重续药史守正创新,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精华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六经中风的证治特点,厘清六经中风理法方药特点,并补充相应的治疗方药。[方法]以张仲景著作为基础,搜集六经中风的条文,并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六经中风的证候,以此阐明病机,补充主治方剂。[结果]风邪具有阳热属性,三阳中风易治,三阴中风有必要待其阳气来复,治疗六经中风的方药选择需要兼顾辛凉清热之法,具体可以参考张仲景、叶天士、吴鞠通的诸辛凉方。太阳中风主治方为桂枝汤,阳明中风主治方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少阳中风的主治方为小柴胡汤,太阴中风的主治方为桂枝人参汤,少阴中风主治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中风主治方为麻黄升麻汤。[结论]厘清六经中风证候和病机特点,补充相应方药,有助于加强对风邪属性和六经中风证治的认识。其中,治疗三阳中风的经方与后世温病学家的辛凉解表方的比较研究,是探讨寒温统一的切入点,为探讨寒温统一提供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秦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主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能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1,2],在祖国医学中是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病必不可少的药物。《中国药典》2005年版[3]收载有龙胆科秦艽(大叶秦艽,又称大叶龙胆)Gentianama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stra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研《方剂学》选方在临床各科教材中的应用状况,为今后教材修订提供科学数据参考。[方法]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方剂学》及8本临床学科教材所载方剂进行收集整理,考察《方剂学》中所载方剂在临床各科教材中的应用概况。[结果]各科教材应用《方剂学》载方(包含正方与附方)的平均比例为48.4%,有36首《方剂学》所载正方在临床各科教材中均未提及应用。[结论]《方剂学》与临床各科教材需加强互动选方,从而有助于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对方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