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术后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 d、3 d、5 d的眼部刺激症状、疼痛症状,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完全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的眼部刺激症状评分、疼痛评分和术后1周、3周角膜上皮愈合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愈合时间为(22.91±3.4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60±3.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基础上釆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可显著减轻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加速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角膜绷带镜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眼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9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角膜上皮损伤患者,依据配戴角膜绷带镜与否分为对照组(未配戴角膜绷带镜,49例)和观察组(配戴角膜绷带镜,49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法评估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对比两组术后2 h和术后7 d的VAS评分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8 h和术后3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绷带镜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角膜上皮损伤,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促进术后损伤角膜上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巨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患者术后疼痛以及角膜上皮生长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就诊本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瓣移植的巨大翼状胬肉患者67例67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立即佩戴软性角膜绷带镜,对照组不使用角膜绷带镜.两组患者于手术当天以及术后第1、2天,术后1周填写VAS视觉模拟量表,于裂隙灯下观察患者角膜上皮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35例35只眼,对照组32例32只眼.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2天,术后1周VAS量表评分分别为5.17 ±1.81、2.54 ±1.38、1.46±1.24、0.14 ±0.35;对照组术后当天,术后第1、2天,术后1周VAS量表评分分别为9.12±1.34、5.28 ±1.30、2.97±1.80、0.18 ±0.39;除术后1周,其他观察点观察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角膜上皮化时间为(52.80 ±9.74)h,对照组角膜上皮化时间为(69.00±19.03)h,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加速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D)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出现PED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上皮缺损时间为(28.86±20.08)d。所有患者均已接受过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单独使用bFGF等治疗,但角膜上皮缺损持续未愈。经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bFGF眼液治疗,观察临床效果。角膜接触镜持续配戴,20d更换一次,平均每5d随诊一次。结果 7例患者角膜上皮缺损均完全愈合,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阴性。愈合时间为(12.14±8.75)d。戴镜期间未见感染及不伴眼部不适症状。结论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bFGF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后持续角膜上皮缺损具有良好效果,能显著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患者的疼痛、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42例42眼,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术后按常规绷带加压包扎术眼,观察组术后应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并常规眼包包眼。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舒适度、疼痛程度和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及术后2h、24h眼部刺激症状如异物感、眼部刺痛及睁眼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d、3d角膜创口基本愈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避免术后患者产生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及评价角膜前基质针刺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共11例11眼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患者采用角膜前基质针刺术(anterior stromal micropuncture,ASP)治疗。采用30 G的针头行角膜基质层针刺约200点,周边角膜部不进行穿刺。11例患者术后按照1、4、12、24周随访复查。观察和评价内容为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眼部刺激症状(眼痛、眼部异物感、畏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水肿、上皮水泡,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角膜上皮有无缺损。结果 11例患者术前与术后1、4、12、24周各时间点的角膜疼痛、畏光、流泪程度比较,改善明显(P<0.05),表明患者在行ASP治疗后明显降低了术前眼部的刺激症状。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情况,角膜水肿均明显缓解,上皮水泡消失,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皮完整。结论角膜前基质针刺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对于视功能恢复潜力差、患者无条件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如单纯为解除眼部症状)可首选角膜前基质针刺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是否较眼部药物治疗更安全和有效。方法 :选择27例30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随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或进行眼部药物治疗,简称接触镜组和药物组。接触镜组连续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3个月,每2周更换1次,药物组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每日3次,睡前1次,连续3个月,两组在角膜上皮修复前均使用可乐必妥滴眼液每日4次预防感染,角膜上皮修复后接触镜组继续使用可乐必妥滴眼液每日2次预防感染,药物组停止使用可乐必妥滴眼液。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后定期复诊,随访时间9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角膜上皮生长情况以及对眼部不适进行评分。结果:接触镜组完全治愈率(81.25%)高于药物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接触镜组平均治愈时间[(4.3±0.3)周]较药物组[(8.5±0.1)周]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差值和眼部不适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是治疗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眼患病,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角膜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 佩戴1个月时角膜刺激症状完全缓解的占比显著高于佩戴1 d、3 d及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1个月时角膜病灶缩小76% 及以上的占比显著高于佩戴1 d、3 d及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3 d至1个月时患者视力较佩戴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可有效缓解角膜刺激症状,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改善视力,在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角膜绷带镜应用于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翼状胬肉患者58例(62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共29例31眼)术后第1天开始佩戴角膜绷带镜,对照组(共29例31眼)行常规眼垫包扎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 d、4 d、7 d及1个月时眼部症状及术后9个月时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4天,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第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P<0.05);术后9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胬肉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对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影响,但可减轻角膜不适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是一种简单有效、适宜推广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蕾  崔丽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79-180
目的观察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眼表化学伤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眼表化学伤患者35例,63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21例(39眼)及对照组(无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组)14例(24眼)。在常规抗炎促修复治疗后观察患者眼部刺激症状改善情况及角膜上皮剥脱修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中21例(39眼)患者在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后37眼自诉眼部刺激症状好转,有效率94.8%;对照组24眼中有21眼眼部刺激感始终存在,有效率12.5%。治疗组患者有18例(34眼)在1周复查时上皮明显修复,修复面积平均达到30%。所有患者在7~14 d时间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治疗组角膜修复时间(6.25±2.12)d,对照组角膜修复时间(8.04±2.38)d。治疗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眼表化学伤,尤其是伴有角膜上皮剥脱的患者,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作为辅助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同时有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permeability contact lenses,RGP)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1例(21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1年后角膜前后表明曲率,RGP和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结果配戴RGP1年后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值和后表面曲率值没有明显变化。RGP矫正1年后角膜前表面的最陡平均曲率明显下降,角膜地形图SRI,SAI,散光减少,PVA提高。对照组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1年后角膜地形图无明显改善。结论经1年的随访观察,RGP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圆锥角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最陡平均曲率,角膜后表面和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保持稳定。是目前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Corneal Grafts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异情况.方法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心脏死亡供体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191例眼术后角膜植片分别于术后14周;512周;46月;712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 (1) 191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检出, 143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无法检出, 检出率占25%; (2) 48例患者术后14周、23月、46月及712月的内皮细胞细胞密度 (2271.15±321.47) 个/mm2、 (1971.33±358.18) 个/mm2、 (1826.59±303.92) 个/mm2、及 (1753.14±306.31) 个/mm2.平均细胞面积由术前的 (388.45±95.26) μm增加到术后712月的 (638.63±124.73) , 细胞大小变异系数 (cv值) 由30.15%增加到65.04%, 六角形细胞比例由 (52.59±7.26) %下降到 (40.01±11.35) %.结论 (1) 角膜内皮镜检查对于早期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内皮细胞识别率较低, 敏感度差, 角膜移植术后早期内皮镜无法测出结果时可选择共焦显微镜评价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2)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减少, 六角形细胞比例渐变小平均细胞面积和cv值均渐增大. (3) DCD角膜移植术后1 a, 尤其是术后3月应加强术后随访, 当发现有早期排斥反应的征象时, 及时进行抗排斥治疗对于减少早期排斥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