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唐代涉及养生的中医书籍的研读,全文立足于唐代社会繁荣、生活富足、追求"长生"历史背景,对养生的理论进行分析,以养生三大法:保精、引气、服饵为主线,从食饵养生、形体养生、精神养生三方面探讨了唐代中医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2.
<正>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时节。一、规律起居消除不良情绪春季养生注重养肝,清明节时期正是春季养生好时节,养生并不是完全靠食补,适当的运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祖孙京剧迷     
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作中,有相当篇幅是有关养生的,既有对前人养生经验的传承,更是他自己养生实践的概括。在唐代,活到50岁便被认为是寿终正寝,而自居易寿达75岁,大概应属高寿吧。  相似文献   

4.
孙思邈的养生医学思想盛亦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孙思邈,千金方,养生医学探求健康长寿、青春常驻是人类研究的一个古老课题,也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尖端课题。历史悠久而卓有成效的中医养生学,已成为人们普遍瞩目而寄予厚望的宝库。唐代...  相似文献   

5.
重阳节食俗     
正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历史悠久,尽管各地有不同的过节食俗,但核心文化价值始终寓意平安和谐、生命长久和健康长寿,从古至今从未改变。据史料记载,魏晋时期就有了重阳饮酒赏菊的习俗,到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明代更有了官民登高并且食重阳糕的风俗,不过民俗常因地区与时令不同而具有多元性意义,重阳节  相似文献   

6.
细嚼慢咽是我们都知道的养生常识。早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就有“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的养生观点。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细嚼慢咽不仅对人体的消化系统有益,还能在很多方面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那么,细嚼慢咽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相似文献   

7.
壮医养生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壮医对养生的早期认识和实践,壮医药的理论体系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二路"为基本特征。壮医养生实践体现在饮食养生法、民俗养生法、足部按摩养生法、经筋保健按摩法。充分体现"未病先防"的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8.
民俗是一种文化遗存,与许多人文学科结成了近缘关系。中医与民俗具有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中医的发展伴随着社会民俗民风的传承和发展。中医“治未病”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养生预防等中医药特有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目标。我们根据本地四时节气的特点而采用祖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在治未病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如春季养生方应用具有平肝安神,健脾养阴之功的清肝饮;夏季养生方应用“五花清暑茶、六仁汤”作为保健茶和清热解暑的“防暑清凉茶”及佩香包、戴肚兜等;秋季养生方应用清燥润肺茶与祛火散来清热润燥,引火下行;冬季养生方应用则宜进补,萌育元气,养精蓄锐。应进一步挖掘民俗中有益健康的内容,以运用于人们的养生保健中。  相似文献   

9.
《千金方》精神养生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的道教医学家,在古代医药临床和养生实践方面作出了不朽贡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孙思邈的临床医学成就早为世所公认,而他在养生方面的许多创造性的成果,如食养食疗、精神修炼、环境摄养等经验、方法、理论,都值得深入发掘,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1.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  相似文献   

11.
韩德承 《开卷有益》2009,(10):14-14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到了,这一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中,已有“中秋”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直到唐代,才把“八月十五中秋节”定为固定的节日。  相似文献   

12.
《摄养枕中方》是唐代孙思邈撰写的道家养生著作,主要记载了养生的五大要领,即自慎、禁忌、导引、行气、守一,尤重自慎,以自慎为首,将自慎养生作为本书的一大特色。文章从慎情志、慎起居、慎饮食、慎劳作、慎言语等方面分别论述,认为学习、践行自慎养生的重大意义在于将"自慎"这一理念贯穿于个人养生保健的全过程,有助于指导人们日常养生保健。  相似文献   

13.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为我国传统养生体系的滥觞。唐代孙思邈所撰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为集前代医学之大成的综合性医学著作,是我国传统医学养生理论的一个高峰。文章试从对二者的养生理论进行比较,以发其异同,进而探讨中医养生理论在此阶段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4.
龙山药王医药文化诞生于湖南省新邵县龙山地区,以唐代药王孙思邈医学为核心,内涵丰富,包括了孙思邈医学、孙思邈养生思想和养生术、道德思想、药王孙思邈传说及民间对药王的信仰,蕴含着极其丰厚的传统人文精神,是传统医药文化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5.
爱上六月艾     
6月,最具民俗色彩的端午节莅临,俗称百草之王的艾蒿此时另类登场。本土植物,本色养生,唤醒我们对民间保健智慧的敬意。  相似文献   

16.
存在于饮食生活、竞技游艺、信仰民俗中的肃北蒙古族养生健身文化内容丰富.有许多内容适合被列入校本教材,这对蒙古族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提高民族地区的办学效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代一些名人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很多养生箴言,这些真知灼见对今人仍值得借鉴。养生先养德。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和养生家都把养性和养德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古代学者因此提出"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假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明代养生家吕坤也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生活赋予源远流长的祖国中医养生康复医学以新的生机,培养现代化的养生康复专业人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否则学科的设立和发展就会受阻,就会造成人才的浪费。1目前的养生康复医疗状况近年来我们对河南省洛阳、郑州二市的一些医院、疗养院、...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诗歌创作高度繁荣,此期名家辈出,作品繁多,异彩纷呈,出现了杜甫、李白、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李商隐等著名诗人。清代所编《全唐诗》,共收唐诗近5万首,涉及作者2 200多名。本文仅从医药学、养生学的角度,分别阐述杜甫、李白、白居易的医药养生诗篇。首先,讲述杜甫的医药养生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不但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而且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很深造诣,写了不少著作。他所著的《孙真人摄养论》,详细地阐述了每月的饮食宜忌情况。这对研究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及养生保健等很有意义。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