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科收治急性黄疸性肝炎23例.经用保肝补液.营养支持及中药茵陈蒿汤辩证施治.取得满意疗效。23例病人平均年龄26岁.发病到出现黄疽的平均时间5天。病人均有皮肤巩膜黄集.胃院不适.恶心呕吐,厌油纳呆.小使黄加浓茶诸症。其中共发症有甘龈出血.肝区疼痛.经实验室检查肝功均出现不同程度异常。急性黄疽性肝炎系祖国医学之“黄疽”范畴。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脾胃虚寒.内伤不足引起,临床上以前者所导致的“阳黄‘够见。23例病人均系肝胆湿热,胆失疏泄所致之“阳黄”,以茵陈蒿汤加味清肝利胆,清热利湿退黄。处方如下:茵陈50…  相似文献   

2.
赵瑞先 《中原医刊》1999,26(1):60-61
晨泄(五更泄),又称肾泄。前者以发病时间为名,后者以病理变化称之。此病临床不少见,通常认为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独盛,关门不固所致。所以在治疗上一般用温肾固涩法,方药用四神丸、椒附丸等。根据临床实践,用上述方法,效者固多,但不效者也不少。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古代中医治疗黄疸阳黄证、阴黄证的用药思路。方法 通过搜集古代医家治疗黄疸有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与排除共检索出治疗阳黄217首,阴黄30首,共列出治疗阳黄、阴黄的高频药物各10味,得出治疗黄疸药物均以寒温为主,五味多为苦、甘、辛。高频药物组合包括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附子-茵陈药对。聚类分析方面分别列出治疗阴黄、阳黄5个核心组合,涵盖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等著名方剂。结论 中国古代医家治疗黄疸不论阴黄、阳黄证均分类论治,对临床中医辨证治疗黄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宝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5,9(11):1002-1002
茵陈蒿汤又名茵陈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黄疸病的一个名方.本方是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等三味药组成,方中用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栀子之苦寒,清解三焦之邪热;大黄泄热通便,化瘀破结,共奏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黄疸病汉代张仲景从病因病机将其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和女劳疸等.近代则多从临床表现、特别是黄疸的色泽将其分为阳黄和阴黄.凡阴黄者,多由寒湿所致,其临床表现为黄色晦暗、四肢逆冷等寒湿诸证,治用茵陈四逆汤等.而阳黄者,多由湿热所致,其临床表现为黄色显明、身热口干等湿热诸证,治疗根据其湿热之偏轻偏重方用茵陈五苓散或茵陈蒿汤等.茵陈蒿汤是治疗湿热发黄、热重于湿之阳黄证,且被后世看作治疗阳黄证的代表方.但是,使用本方时务必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茵陈的用量一定要大,一般可用至30~60克,或者更多.第二,必须先煮茵陈20~30分钟,然后再纳入余药,以便更好地发挥茵陈褪黄的作用,否则难以取效.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医以来,所治妇科疾病甚多。而妇科急症莫若血崩,众人所虑者不外火热和虚损两端。在下昔日读至《傅青主女科》,尝忆其书有言:“妇人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故每于临床遇此等症,不免两下互参。得管见一二,试陈于下。  相似文献   

6.
民间有言:“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若医者病机未悉,盲目投药,则有若瞽者射矢,何能中的?若能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理法方药,一线贯穿,选方用药,丝丝入扣,其获效也,应属意中之事。然或亦有不效者,若其辨证无差,则用药之精纯否,实为能否取效之一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面生雀斑褐斑者较多,且多为女性。笔者在临床治疗它病时,偶得原病愈褐斑除之效,从中获益并自拟方药施之于临床,每收良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治疗5例均为女性,年龄在30~40岁之间,有婚育史,居住市区内,其中3名为干部,1名工人,1名个体户。  相似文献   

8.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因自《伤寒杂病论》后古代医家著书立言,多列方药而隐剂量,以致后世医家用其方药而未收其功,故慨叹剂量之关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通过近30年的临床、教学、科研实践,发现方药的确存在量效关系。笔者试从仝教授临床对益母草的运用一例,以观益母草的量效关系,从而可窥探所有药物存在的这种量效关系。若能展开对药物量效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弥补现今一些药物药源紧缺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茵陈蒿汤     
潘辉 《开卷有益》2014,(6):51-51
茵陈蒿汤由东汉医家张仲景拟定,载于《伤寒论》,主治湿热黄疸。黄疸有阴、阳之分,阳黄责之于湿热,阴黄责之于寒湿。本方为治湿热黄疸之主方,其中,《伤寒论》用治瘀热发黄,《金匮要略》用治谷疸。方药组成:茵陈18克,栀子9克,大黄6克。原方谓:"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能。症状表现为: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等。本方是主治湿热发黄的一首卓效方剂。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利肝胆,为主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Bcl 2、Bax的表达以及茵陈术附汤对其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正常对照组 ,阴黄模型组 ,阳黄对照组 ,茵陈术附汤组。采用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及Bcl 2、Bax表达。结果 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高于阳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茵陈术附汤组肝组织Bcl 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阴黄模型组 (P <0 .0 5) ,且其Bax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阴黄模型组 (P <0 .0 5)。结论 茵陈术附汤通过促进Bcl 2表达和抑制Bax表达阻断阴黄证大鼠肝细胞凋亡 ,可能是其治疗阴黄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治疗中抓住脾肾两者同调,是张老在肝病治疗中的特点。 黄疸一症以湿热为主要因素,古今治黄疸常用茵陈为主药。张老认为黄疸乃湿邪为患,或湿热或寒湿,使胆汁蕴滞而不循常道,治湿邪要化湿、利湿、燥湿,并有湿邪非温不化之论,故在治疗中紧紧抓住温能通阳,能使滞者畅,蕴者通,虽不能直接退黄,却能明显加强其他利湿退黄药之功能。它不但能用于寒湿之阴黄,也能用于湿热之阳黄。对现代医学之急性黄疸型肝炎、胆汁淤滞型肝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顽固症,每能获得满意效果。一能起反佐作  相似文献   

12.
病态处方,即不合格的处方。鉴于庸医日多,方药杂乱日众,元·王好古乃有《此事难知》之作。而清·陈修园以普及等为名倡《医学实在易》,从而病处方日益泛滥,给患者带来灾难。诚如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曰:“若不问其病之何因及兼病之何因,而徒曰某病以某方治之,其偶中者则投之或愈,再以治他人则不但不愈而反增病,必自疑曰:何以治彼效而治此不效,并前此之何以愈,悟亦不知之,则幸中者少而误治者多,终身治病而终身不悟,历证愈多而愈惑矣。”危害之大,不言而喻。何以致此,约有十二,为校时弊,探讨如下。1不明医理明·张介宾《景岳…  相似文献   

13.
从肝论治阳痿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瘘一症确如作者所言:"动辄喜用温肾壮阳之品",效者有之,无效者也不鲜见。而本病病因不外有三:其一,肝郁;其二,湿热;其三,寒滞;笔者采用从肝论治,各举一案,分别以逍遥散加减、龙胆泻肝汤加味、暖肝煎加减,获得滿意效果,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付青主女科》一书,理法严谨,方药简效,辨证施治不落古人窠臼,制方用药独创而见新义,其学术思想另树一帜,对女科发展影响颇深.本文仅就付氏对月经不调的证治及其方药运用试作浅谈,如有不正之处,望前辈及同道斧正.一、学术见解,师古创新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其病变以月经周期或经量等出现异常为临床特征.先贤对本病病因病机论述虽多,但不外邪气内侵,气血失调,胞脉受阻,以脏腑辨证总不越心脾肾,治则多不出乎扶正驱邪以调经.然付氏对其证治帅古而有创新,在治法方面明确提出“不损天然之气血,便是调经之大法.”  相似文献   

15.
降低肝炎转氨酶升高的常用中草药有龙胆草、五味子、虎杖、茵陈、垂盆草、鸡骨草等等。临床中有的用之效佳。有的则效不显。究其不效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辨证施治之法。故不能正确使用中草药。如不区别证候虚实。药性的温凉。一味滥用某种药物。是取不到理想疗效的。  相似文献   

16.
怪病多痰     
医家在临床上有一句谚语,叫“怪病多痰”。《三因方》:“病人百药不效,关上脉浮而大者,痰也。”《济世全书》:“凡奇怪之证,人所不识者,皆当作痰证而治之也。”现节录前人医案数则以印证之: 室女,素强健,六月发烦闷,困惫不食,时欲入井,脉沉细数弱,口渐渴。医作暑病治不效,又加呕而瘦,手心热,喜(?)暗  相似文献   

17.
结石病是泌尿系统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一般都较高。多呈地区性分布,如近东、印度尼西亚、北非、中欧等地极其多见。我国结石发病率亦较高。因结石嵌顿引起肾盂积水者,临床工作中也并非罕见。祖国医学对尿石病的论述甚详,治疗方药颇多,原则不外利尿通淋、排石化石,若久病见气血两亏者,酌加调补气血药物。但于临床实践中,药后尿石的自然排出率并不高,而有积水的尿石排出率,又远比无积水者为低。个人经治两例输尿管上端结石并发肾盂积水中,第一例用清热利尿、通淋排石法无效,第二例改拟补肾为主,稍佐通利之品,仅服数剂结石排出。兹将后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近几年来自拟茵陈三消汤治疗小儿湿热黄疸120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120例中男80例、女40例,年龄1—3岁42例,4—7岁53例、8—12岁25例。治疗方药:茵陈三消汤基础方:茵陈6—15克、云苓6—10克、白术6—10克、郁金4—6克、金钱  相似文献   

19.
据数十年临床体会、观察 ,多数高血压患者经用西药久服不效 ,方寻求中药治疗。若只以降压效果看 ,中药不及西药降压之效速、简便、价廉 ,但久服西药不效者 ,中药对此确有显效 ,而其中之妙在于辨证精确 ,针对性强 ,治法不一 ,而不在于堆砌具有降压药理之中草药成方。临床所见患者所服之方中 ,多属滋阴、潜降、镇肝、熄风之类 ,其中合于中医传统辨证者则效 ,若悖者则不效 ,有的反见血压上升。爰举数案 ,以陈管见。1 风邪干清 ,治以辛凉 ,非轻不效某女 ,2 6岁 ,怀孕 2 5周 ,因患高血压 ,住院于某妇产科医院。血压诊时为 2 2 7/ 13 3kPa ,…  相似文献   

20.
黄疸型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中医“黄疸”范畴。中医认为:黄疸多系湿热之邪熏蒸肝,胆、脾、胃所致。临床治疗时,若辅用茵陈粥,则寓孙于治,治中兼补,疗效较佳。茵陈粥:茵陈30—60克,粳米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