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QT间期离散度 (QTd)是指体表 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 QT与最短 QT间期的差异程度 ,JT间期离散度 (JTd)是指体表 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长JT与最短JT间期的差值 ,它们均能反映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一性。 1997年 6月至 1999年3月我们观察、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 4 6例 QTd、JTd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4 6例AMI发病后 4 8小时内就诊住院 ,均为透壁性AMI ,确定AMI按 1978年WHO诊断标准。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统计以AMI3天…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梗塞部位与正常心肌之间存在缺血区域,缺血区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复极化延缓,各部位心肌细胞复极不一致,表现为心室复极的离散度增加,心室易损期延长,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ANI的病死率也相应增高。本文观察了36例AMI患者发病2或3日的QT、JT离散度,并与2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AMI组QTd、JTd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发病后早期死亡组(8例)ATd、JTd较存活组(28例)明显增大(P<001)。认为用QTd、JTd增大来评价AMI患者的早期预后有一定意义,且QTd、JTd监测方法简便、易测、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Q—T离散度 (QTd)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已有报道[1] 。而校正后Q—T离散度(QTdc)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报道较少 ,本文旨在探讨QTd、QTdc变化在AMI时对室性心律失常预测及对溶栓疗效评价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对象  1996年 3月— 1999年 10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 40例 ,其中男性 31例 ,女性 9例 ,年龄 49~ 75岁 ,平均(6 3 .5 ,± 9.5 )岁 ,诊断依据为典型心前区疼痛 ,心电图动态演变及酶学变化。其中前壁梗死 18例 ,高侧壁 6例 ,下后壁 16例。并发高血压 11例 ,并发糖尿病 5例。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6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首次心电图的QT离散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严重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d有QTcd值均明显大于无严重心律失常组病人,而两组的QTd及QTcd及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有严重心律失常组内,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的QTd及QTcd较同组其它病人明显延长,提示AMI后QT离散度增大,而QT离散度的显著延长,更易于发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57例心肌梗塞(MI)患者QTc离散度,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塞(AMI)急性期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早期QTc离散度(QTcd)>未发生上述心律失常者,说明QTcd可能作为AMT预后危险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法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极端形式,发病早期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猝死。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可反映心室肌复极的离散程度[1]。QTd增大标志着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增加,被认为是折返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静脉溶栓疗法对AMI的疗效是肯定的,可降低AMI的病死率。溶栓干预性治疗对AMI的QTd影响如何?值得探讨。我们对此作了初步研究。1 临床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按WHO标准确诊的AMI并符合下列条件者[2]为溶栓治疗病例。①胸痛发作>30min或其它梗死症状发作<6h;②ECG有AMI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7.
59例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T离散度 (QTd)、JT离散度 (JTd)均反映心室复极状况 ,是判断心肌电活动稳定状况的指标。本文通过 5 9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的校正QT离散度 (QTcd)、校正JT离散度 (JTcd)的测定 ,探讨AMI时QTcd与JTcd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QTd与急性心急梗死(AMI)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纤颤(VF)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AMI病人其中拌VT、VF者14例与非VT、VF者72例,及正常人分别测其QTd、QTcd进行比较;结果:AMI伴VT、VF与AMI非VT、VF二者的QTd、TQcd的值比较差异显著,且二者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当AMI时QTd≥100ms可做为AMI发生VT、VF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后QT离散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离散度 (QTd)增大可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 3 ] ,后者是造成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对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d变化进行分析 ,探讨成功的早期溶栓治疗对其影响。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AMI患者 15 2例  相似文献   

10.
杨庆坤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1):1031-103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意义。方法 选择68例AMI患者,各分组测量入院时及溶栓治疗后24小时的QTd,并加以比较。结果 QTd值对比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溶栓组溶栓后QTd值较未溶栓组明显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QTd是用于识别有猝死危险性AMI高危患者的一项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QT离散度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沈明QT离散度(QTd)是日渐受到重视的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近期预后指标。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程度,反映节段性心室肌肉复极差异。本院观察了AMI患者68例的QTd及JTd,旨在探讨AMIQT...  相似文献   

12.
测定3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发病48h内首次心电图的QT间期离散度(QTd)和JT间期离散度(JTd)。结果表明,AMI早期原发性室颤病人的QTd为100.10±18.99ms;JTd为88.89±19.75ms,显著高于非室颤组的46.04±14.13ms,45.19±11.52ms,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提示AMI早期QTd或JTd明显增大者,发生心室纤颤的可能性增大。测定QTd和JTd,对评估AMI近期预后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17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及JT离散度(JTd),旨在探讨QTd,JTd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0年1月至1999年3月间发病48h内入院的AMI患者171例,诊断根据WHO标准。将出现室颤、多形室性心动速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者列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共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38~94岁,平均68-9岁。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对照组,共138例;男101例,女37例,年龄33~89岁,平均63-9岁。…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表明[1],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再灌注可以缩小梗死面积,改善AMI的预后。Q-T离散度是指心电图各导联Q-T时限变异的程度,是反映心室肌应激性恢复的重要指标,对预测AMI后心室颤动的发生有重要的价值[2]。我们通过分析静脉溶栓治疗124例AMI溶栓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探讨静脉溶栓对Q-T离散度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1994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92例。其中符合入选标准共124例。入选标准:①诊断及溶栓治疗均符合W…  相似文献   

15.
目前 ,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溶栓治疗 ,即常规治疗 ;溶栓治疗 ,包括静脉溶栓与冠脉内溶栓治疗。大量的临床实践及文献证实溶栓方法治疗AMI在恢复血流再灌注 ,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塞范围 ,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非溶栓治疗方法。但不同治疗方法对AMI患者心室复极变异性的影响报道尚不多见。我们知道 ,心室复极变异是引起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最重要因素 ,而后者又具有导致猝死的危险性。QT离散度 (QTd)是代表心室复极变异程度的临床可测的一项重要指标。QTd增大与心室内传导延迟和激动异常有关 ,故而…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死(MI)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与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我院1993~1998年住院及门诊就医的52例MI的资料,探讨MI患者心室晚电位(VLP)与QT间期离散度(QTd)的相关性及与心律失常、心功能的关系。1...  相似文献   

17.
分析10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第3天心电图(ECG)的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与住院期死亡的关系。结果发现QTd、JTd与AMI患者住院期死亡的关系密切,对A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QT离散度 (QTd)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认为QTd增加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VA)有关。本文旨在讨论QTd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1992年 7月至 1999年 7月住院冠心病患者 56例 (其诊断标准依据 1979年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确定标准 ) ,典型心绞痛、心肌缺血 38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18例 ,其中男4 0例 ,女 16例。年龄 50~ 76岁 ,平均 54 2岁。分为两组 :A组为仅伴有室性早搏者 38例 ,其中AMI4例 ,B组为伴有室性早搏且在以后观察中经心电图或心电监…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QT间期离散度(QTd)增加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1~2〕。本文对6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伴室性心动过速(VT)与无VT(NVT)病人QTd和JT离散度(JTd)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心肌缺血与QTd,JTd增加和VT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观察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显示QT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94.10±29.84ms;在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为70.21±21.75ms;在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为50.08±22.74ms,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QTd≥100ms者全部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认为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QTd增加有关,揭示QTd对判断AMI病情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