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了解我院门急诊医师不合理处方的类型,提高医生处方质量,提高处方用药合理性。体现窗口药师干预处方的重要性。方法:对我院门急诊2010年6月~2012年5月共24个月的干预处方进行回顾汇总分析。结果:共分析干预处方13689张。其中,干预后修改处方10411张。即通过药房药师干预,不合理处方由13689张降到3278张。结论:我院门急诊不合理处方,在药房药师监督干预下,明显减少,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药房药师对医师处方的干预,为门急诊合理处方、处方用药合理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处方评价表中多项指标,对当前用药实施动态监测及预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方法:设计处方评价表,随机抽取2008年3月-2009年2月儿科、妇科门诊处方,每月各科各50张,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干预前3.81,干预后3.41;抗菌药使用百分率干预前50.7%,干预后39%;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干预前48.4%,干预后38.4%;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干预前71.3%,干预后93.1%。结论:处方综合评价结果逐步改善,提高了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西药联用风险因素评估与处方审核、干预的相关分析。方法:统计2014年4月至2018年3月间每年本院中西药联用处方数,于2016年4月起应用中西药联用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估、处方审核与干预模式,对比分析四年的处方不合格率。结果:进行干预模式前,每年的中西药联用处方不合格率无明显差异,进行干预后每年中西药联用处方不合格率明显下降。结论:引入风险管理药方干预模式可有效的促进医院药房中西药联用的处方审核规范化及标准化,该模式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医院门诊用药情况,通过审核处方,实施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先随机抽取2006年10月~2007年1月的处方共计11 615张,进行分析,找到处方缺陷,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然后再随机抽取2007年2月~5月的处方11 577张再次进行分析,最后比对实施干预措施后的结果.同时,统计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干预措施前后,处方的质量有显著提高,不合理用药明显减少.结论:由处方抽查发现不合理用药和处方书写问题,通过实行全面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药师对不合理处方的干预,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期间的800张处方作为药师干预前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评价,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医师,选取2012年期间的800张干预后处方再次进行评价,比较药师干预前后的处方质量,分析处方不合理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药师干预前的处方合格率为84.3%,药师干预后处方合格率为90.8%,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处方主要表现在:诊断填写不规范,剂量、用法不正确,不合理使用抗菌药,未注明过敏试验等。结论药师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可显著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也可使医师的不良用药习惯得以改善,保证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处方点评工作对医院门诊用药干预的效果。方法:成立院内处方点评小组,通过严格处方管理和提高药师水平两种方式进行门诊用药干预。抽取2010年2月-7月门诊处方3000张与2012年2月-9月门诊处方3000张,共6000张处方进行分析,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处方基本情况和不合理用药率。结果:干预后,注射剂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和平均处方金额都显著下降,各种不合理用药率也显著下降。结论:处方具有重要地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从而降低不合理用药率,提高用药规范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改进不合理处方干预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6月门急诊药房不合理处方干预记录2147例(干预前组)和2017年7月至12月门急诊药房不合理处方干预记录5413例(干预后组),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门急诊药房不合理处方干预记录进行分析,并比较各类型不合理处方占比改善情况。结果不合理处方干预记录由干预前的共2147例增加到干预后的5413例,干预出来的不合理处方数量增加明显,且B类(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C类(用法用量不适宜的)、D类(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的)的占比由原来的87.29%降到了86.21%,其它类型占比由12.71%上升到13.79%,干预出来的不合理处方类型增加明显。结论 PDCA循环管理用于改进不合理处方干预的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处方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四个科室1周内每个科室2名医生处方各50张,计400张处方,从处方形式、处方内容和处方管理等三个方面进行干预,之后1个月再随机选取以上科室、医生处方各50例进行分析,并于干预前进行合格率比较。结果:干预后各科的处方合格率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处方干预效果显著,当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9.
目的思考药师干预药房处方调剂对抗菌物使用合理性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未施行药师干预下药房处方调剂100张,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年,纳入干预前组;再抽取施行药师干预下药房处方调剂100张,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纳入干预后组,以此鉴别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结果干预后药方处方抗菌药合理使用率、联合使用率和处方合格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即各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药方处方治疗费用、治疗时间等指标较差于干预后,即各组数据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药方处方调剂过程,药师干预措施的有序施行,能够合理保证抗菌物使用的合理性,还可为药房处方提供调剂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法:采用《处方管理办法》中处方用药适宜性审核要求和合理用药国际指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7~12月(干预前)和2009年7~12月(干预后)处方,各1800张,对实施各项药学服务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由之前7.35%下降为4.22%,各项处方指标合理性有所提高。结论:开展药学服务有利于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干预前后重庆市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与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参加卫计委抗菌药物监测网重庆分网(重庆分网)的45家单位2011年上报的16 200份病例、54 000张门诊处方及年平均抗菌药物消耗量为干预前组,2012-2014年上报的48 600份病例、162 000张门诊处方及年平均抗菌药物消耗量为干预后组,对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等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并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各指标较干预前均逐年明显改善:除2012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201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包括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与201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采取多种强有力的干预措施,规范化使用抗菌药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实施处方点评前后处方质量情况,寻求有效的处方干预措施,以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依据2010年卫生部新颁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标准,随机抽取实行处方点评前门急诊处方6000张,以及实行处方点评后门急诊处方6000张,分别统计合理、不合理处方数,并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实施处方点评前不合理处方为350张,处方合格率为94.20%。实施处方点评后不合理处方为194张,处方合格率为96.73%,处方合格率比实行处方点评前提高了2.53%。结论实施处方点评、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我院门急诊处方的合格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门诊质子泵抑制剂使用负面清单管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以PPIs说明书为依据,参考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文献,建立门诊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负面清单"标准,并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程序,选取进行PDCA循环干预前(2016年1~3月)及干预后(2017年1~3月)门诊PPIs处方,每月随机抽取500份含有使用PPIs门诊处方,即干预前及干预后各1500例PPIs进行调查,分析干预效果。结果建立的负面清单标准包括适应证负面清单,预防用药负面清单,遴选药品负面清单,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负面清单,用法、用量负面清单,联合用药或有不良相互作用负面清单及重复给药负面清单,共8个项目。在PDCA循环管理法下门诊处方PPI总负面清单率从干预前的45.53%(683/1500)下降至干预后的7.93%(119/1500)。其中适应证负面清单率由21.26%下降至3.80%(P0.05),预防用药负面清单由5.20%下降至0.73%(P0.05),用法、用量负面清单由9.67%下降至1.53%(P0.05),联合用药或有不良相互作用负面清单由7.27%下降至1.53%(P0.05)。本次干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值。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处方质子泵抑制剂负面清单干预中起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文华 《医学综述》2011,17(12):1906-1907
目的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门诊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对退药处方数、金额、各类药品退药频次进行实施干预前后比较。结果退药处方中未注明原因的占43.86%,药物不良反应占39.60%;与干预前比较,退药金额、退药处方数、各类药品的退药频次均有所下降。结论临床医务工作者需重视退药现象和药品不良反应,通过加强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我院目前退药处方的情况,对出现问题加以分析,降低临床处方差错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取2011年1-6月底退药处方共828张,以《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为临床工作依据,对各种原因加以分析提出建议,给予干预,与干预后2012年1-6月底的退药处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退药处方828张,占处方数38.05%。干预后退药处方404张,占处方数25.07%。结论通过对我院门诊退药处方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减少了不合理退药,使门诊退药数量有所下降,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药师参与精神、心理科临床查房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干预的记录,对不合理用药医嘱涉及的药物类别和药学问题以及医师干预的接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干预成功率为78.79%;不合理用药医嘱涉及的药物类别以专科用药和二类精神药品为较多,干预成功率33.33%87.50%;干预涉及的药学问题主要是不良反应和联合用药,干预成功率36.36%87.50%;干预涉及的药学问题主要是不良反应和联合用药,干预成功率36.36%92.47%。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可以发现不合理用药医嘱,通过干预减少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经验,加强与医师的沟通交流,实施正确的的查房干预,提高干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