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上报的114例不良反应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涉及广泛,发生频率排在前列的分别是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对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过敏等的损害。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集的100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100例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涉及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心脑血管类药物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率高.结论 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许金香 《吉林医学》2014,(2):327-328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60例的报告情况。方法:选择药品不良反应患者60例,对相关一般资料、用药情况与不良反应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23例,恶心呕吐14例,发热乏力10例,皮疹过敏8例,其他5例。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包括中药注射剂、西药注射制剂(主要是抗生素类)、中药口服制剂等。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主要由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抗生素制剂所引起,要积极加强预防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集的100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100例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涉及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心脑血管类药物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率高。结论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规范操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并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 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引起药品不良反应35例,占总例数的60.34%,其次为中药制剂15例,占总例数的25.86%;其他为8例,占总例数的13.80%。结论临床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运用计算机系统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为临床提供准确及合理用药的数据服务,有效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5年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2.65%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涉及的药物共18大类9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累及系统-器官多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与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儿童及孕产妇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用药风险更大,故在设计治疗方案时更应该慎重,在用药过程中及时进行疗效评估和不良反应监测,保障妇女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信息。方法:对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5例报告中中药制剂和抗菌药居首位。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文将对鞍山市肿瘤医院发生的中药制剂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中药制剂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回顾本院2012~2014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计382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本院上报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其中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和45岁以上中老年人是ADR报告的主要年龄群体.以心血管疾病发生ADR的数量最多,有112例,占29.32%.ADR类型以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为主共227例,占59.42%.发生ADR后,立即停药,症状好转或消失的ADR例数有253例,占66.23%.结论 随着中药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研究中药制剂临床ADR发生的情况,对于合理使用中药制剂、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患者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当前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品种类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2009年<中国药房>、<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刊登的20篇药品不良反应综合报告中引发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排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无论在药品品种数上还是病例数上都稳居前2名.结论: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规范临床合理应用中药制剂,并加强有关中药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13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130例ADR中,主要以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制剂,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属器损害。结论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索常用于外科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安全使用此类非处方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规定中成药范围包括中药复方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中药提取物制剂。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检索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和CNKI中文数据库,收集用于外科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经上述数据库报道,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中成药5种,分别是跌打丸、红花油、三七片、少林风湿跌打膏、麝香壮骨膏。结论虽然非处方药的特点是药效确定、相对安全、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但药物安全性不容忽视,也需要考虑其不良反应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王璞  王聿成  成磊  张冰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7):105-106,109
目的通过检索常用的感冒类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安全使用感冒类非处方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规定中成药范围包括:中西药复方制剂。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检索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和CNKI中文数据库,收集常用的感冒类非处方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检索用于治疗感冒的非处方中成药89种,经上述数据库报道,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中成药2种,分别为维C银翘片和新复方大青叶片。涉及病例14例。结论虽然非处方药的特点是药效确定、相对安全、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但药物安全性不容忽视,也需要考虑其不良反应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6):111-114
目的 分析辽宁某医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保证患者临床用药更合理、更安全、更有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2019 年辽宁某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54 例中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发生年度、患者年龄、性别、药品剂型、给药途径、涉及系统及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 中药不良反应在60 岁及以上患者中多发,主要以中药注射剂为主(77.95%),中药不良反应报告中前5 位均为为中药注射剂,排名第一的药品是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结论 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ADR监测小组2005年收集的17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177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督,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周丹  刘嘉茵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04-105,108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腹腔镜术后辅助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8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60例患者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B组60例患者在术后给予米非司酮治疗,C组60例患者术后给予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0.0%,B组总有效率为83.3%,C组总有效率为91.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B组为2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腹腔镜术后辅以中西结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也少,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林敏 《大家健康》2016,(11):1-2
目的: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02月期间报告过中成药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出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1)≤10岁及≥51岁年龄段的患者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例数最多,分别占总例数的30%和39%;(2)中成药不良反应对身体部位的损伤,处于前三位的是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结论: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因素有特殊人群未辩证医治、中成药生产工艺和剂型不完善、临床应用不规范等,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以中医理论为重要指导,遵循患者个体年龄体质上的差异,加强药物配制工艺,规范中成药的使用等来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中药内服,对照组则予西药内服,观察其临床症状、HBV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构建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本体,利用本体推理工具自动发现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方法:基于用药安全规则及药物相互作用原理,利用本体语言构建疾病治疗的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本体。设计本体推理工具的自定义规则,实现从药物相互作用到药物使用风险的推理。结果:药物相互作用本体构建及推理方法可用于发现中西药物联用可能发生的风险和风险预警提示,减少中西药物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本体及本体推理研究可为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为临床医生联用中西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特点及原因,提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结果7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共涉7t.18种药物,不良反应时间集中于用药后30min内(58例,74.4%),以静脉滴注居多(60例,76.9%),其中红花注射液最多(21例,26.9%),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7例,47.5%),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52.6%治愈、47.4%好转。结论应加强中药制剂的管理,尤其是注射剂,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瑜  郑滢  林静容  朱志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10-111,113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2月~2010年8月上报的涉及抗肿瘤药物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药物类别、所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ADR中,男性80例,女性57例;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占84.67%;涉及抗肿瘤药物6大类、27种,中成药的ADR发生频率排首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6.93%。结论: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