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重度脑损伤早期鼻饲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因昏迷而不能自行进食,该类病人早期的营养配合有利于病人神志恢复,并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近几年来,我们筛选了一些病人行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经过临床实践,早期肠内营养(EN)作为严重创伤的治疗手段逐渐被重视.我们对42例重症脑损伤病人采用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的方法作为早期肠内营养手段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胃肠道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60例颅脑损伤病人根据GCS评分分重型组33例,特重型组27例,两组入院24~48h内鼻饲肠内营养液,观察鼻饲耐受量、过渡全肠内营养(TEN)时间、相关胃肠道并发症及第1、7、14天相关营养指标。结果重型组EN支持耐受好,大多数能实现TEN胃肠道并发症少且能纠正营养不良;特重型组耐受差,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高,营养不良难以纠正。结论EN胃肠道并发症与创伤严重程度、喂养速度、喂养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入院的2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瑞先肠内营养乳剂的治疗经验。结果 28例病人中,除1例并发严重应激性溃疡出血,另4例因并发严重感染而在短时间内停止肠内营养支持。结论 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完全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而且能增加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能较顺利接受瑞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合理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时间超过1周的患者随机分为EN+PN组与肠内营养组(EN组),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EN+PN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EN组,EN+PN组胃肠功能紊乱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EN组(P<0.05);治疗6个月后EN+PN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EN组(P<0.05)。结论早期EN+PN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的营养供给,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使肌肉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同时还降低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并且肠内营养的花费也比肠外营养便宜,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索的营养支持方式[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8例为观察对象,观察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实施及护理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及住院病情转归情况,分析总结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实施及护理后,27例(96.42%)机体营养得到恢复,1例因颅脑损伤严重发生脑疝死亡,有2例发生腹泻并发症,经相关对症护理后症状改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及综合护理可以在短期内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改善危重患者预后,为其它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剧,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痊愈.常用的营养供给方式有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两种[1].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所以主张以肠内营养为主要方式.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管插管,适用于要素饮食、匀浆饮食、混合奶的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治疗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颅脑损伤患者规范化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标准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我院及我市中医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治疗(EN)组43例及肠外营养治疗(PN)组41例,健康体检正常志愿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PN组48h后通过深静脉给予静脉营养。EN组伤后48h置胃管开始肠内营养,观察EN组及PN组血糖、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浆前白蛋白(PA)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结果 EN及PN组血糖水平在伤后24h均明显升高,在伤后2周EN组明显低于PN组(P<0.01);治疗2周后Hb、ALB、PA及RBP水平均高于PN组(P<0.05);EN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N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营养风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创伤组织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结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影响及合理性.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EN+ PN组)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各30例.EN +PN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8天后转为全肠内营养支持.PN组在整个治疗期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第2、8、14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IgM,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结果 从第8天起EN+ PN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平均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 PN组在降低并发症和降低住院费用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