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峥峥  郑穗生  王龙胜  相丽  赵红 《安徽医学》2015,36(12):1478-1481
目的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三期增强 CT 表现与病理分化程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个经病理证实病灶三期增强 CT 表现,并与其病理分化程度进行对照。结果1个病灶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呈稍高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病理为低分化;另3个平扫及三期增强较邻近正常肝实质为低密度,病理示1个为中分化,2个为高-中分化;余5个“快进快出”病灶均为低分化。结论 PCCCL 三期增强 CT 相对肝实质呈低密度者多见于中高分化小肝癌。  相似文献   

2.
对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 69例原发性肝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肝癌的CT表现分三型 :巨块型5 0例 (72 .5 % )、结节型 13例 (18.8% )和弥漫型 6例 (8.7% ) ,以巨块型常见 ,且以肝右叶多发。认为CT平扫和增强扫描能反映原发性肝癌的特征 ,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与肝内型胆管细胞癌螺旋CT鉴别诊断。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肝内型胆管细胞型肝癌15例。肝细胞肝癌30例,对MSCT期(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及延迟扫描的CT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对照分圻。结果:肝内型胆管细胞癌在增强扫描过程中为动脉、门脉期强化不明显或边缘强化,并有延迟强化(10/15例)。肝细胞型肝癌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而门脉期较周围正常肝组织密度低,无延迟强化(25/30例)。胆管细胞癌呈片状,无占位效应(15/15例),其内或周围有胆管扩张(15/15例),可伴胆管结石(3/15例),所在肝叶萎缩(5/15例),可有淋巴结转移(8/15例)。而肝细胞癌则伴肝硬化(14/30例),AFP升高(23/30例),少有淋巴结转移(2/30例)。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加延迟扫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组织来源的关键技术,两种病理类型肿瘤的强化方式的差别是其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动态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表现,评价螺旋CT多期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20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CT平扫均为大片低密度灶,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6例,轻度强化14例;延迟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延迟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是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及病灶延迟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行MSCT多期扫描,观察病变的强化特征。结果(1)巨块型44例(56.4%),结节型29例(37.2%),弥漫型5例(6.4%)。(2)多期增强影像学表现:①动脉期中度强化47例(60.3%),病理性动脉血管显示69例(88.5%);②门脉期68例(87.2%)病变强化值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42例发现门脉癌栓;③延迟期10例表现为等密度表现。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能够充分显示HCC本身的征象和伴发的其他征象,能够提高HCC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6月收治的59例经临床、手术病理及实验室确诊为PLC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9例均行128层螺旋CT全肝平扫后行增强扫描,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1)将59例病例按病灶直径大小分为3型:1巨块型37例(62.71%),低密度33例,等密度1例,等低密度3例。2结节型9例(15.26%),其中小肝癌3例,9例均为低密度。3弥漫型13例(22.03%),均为低密度。(2)增强扫描:1动脉期,明显高密度强化55例(93.22%),轻度强化4例(6.78%),32例(54.24%)出现病理血管,静脉早显2例。2门脉期和平衡期:52例(88.14%)密度减低或稍低,2例(3.39%)强化程度未见明显改变,5例(8.47%)病灶在门脉期和平衡期进一步强化。密度病灶呈"快进快出"的变化特点。31例(52.54%)出现门静脉癌栓。结论肝癌的128层CT扫描能显示出肝癌的各种表现:大小、数目、密度、转移、坏死、强化形式,但增强扫描的"快进快出"是最典型的特征,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价值的征象。  相似文献   

7.
肝脏局灶性病变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善红  张海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32-4035
目的:探讨肝内局灶性病变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活检证实的4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和MRI影像资料。结果:49例均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25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18例,肝硬化结节4例,胆管细胞癌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7例,肝脏炎性假瘤3例,肝腺瘤4例,肝脓肿5例。结论:肝脏局灶性病变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尤其高场强MRI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资料,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1例中病灶位于肝左叶7例,肝右叶4例;伴有肝内胆管结石3例,出现胆管扩张9例;肝叶局部出现萎缩5例.增强扫描呈轻度环状强化、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和均匀一致强化.结论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可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及病理基础,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肿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肿块型)7例,肿块内及周围伴有条状、管状肝内胆管扩张2例,肿块内钙化2例;不规则树枝状肿块(胆管周围浸润型)3例,均伴肝内胆管扩张;胆管腔内结节状肿块(腔内结节型)1例。动态增强:5例肿块型扫描早期呈边缘强化,延迟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2例肿块型动脉期显著强化,极度延迟强化,未出现延迟完全充填。胆管周围浸润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呈略低密度,延迟期呈稍高密度,周围扩张胆管呈放射状至截断,胆管壁可见增厚强化并向肿瘤外聚拢而成星芒状。腔内结节型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延迟呈低密度。其他征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病灶所在肝叶萎缩3例,邻近肝包膜皱缩2例,门静脉侵犯表现为线样征2例,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是肝内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腹膜后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CD)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证实的局灶型透明血管型CD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5例局限型Castlcman病CT平扫均为单发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3例病灶内可见点状及分支条状钙化;增强扫描示5例病灶动脉期呈均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强化程度与大血管类似;3例伴有周围血管增粗;1例边缘包膜样环状明显强化.结论 本病CT影像有诸多特征性表现,只要仔细观察及分析总结,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解剖,并与其它肝内肿瘤进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35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左肝24例,右肝9例,左右肝受累2例,28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3—10cm,7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26例,肝内胆管结石20例,肝叶萎缩12例,局部肝轮廓凹陷7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和静脉期边缘轻度强化,且不同程度出现线样和网格状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延迟扫描的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好发部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和肝内其它占位性病变鉴别,其中又以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胆管细胞癌多期CT增强扫描特征,为胆管细胞癌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经病理证实70例胆管细胞癌CT影像学资料,观察CT平扫、多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CT平扫显示单发胆管细胞癌70例,肝左叶发病居多(占64.29%),病灶直径平均6.5cm;伴肝内胆管结石25.71%,伴肝左叶萎缩20.00%。CT平扫显示肿块型45例,占64.29%,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动脉期显示病灶无强化14例,边缘轻度强化28例,静脉期显示病灶中心进一步网状强化14例,延迟期显示线状或不均匀网状持续强化18例;腔内生长型19例,平扫显示肝门部周边软组织肿块存在,动脉期显示肝门不周边软组织肿块轻度强化,静脉期则进一步强化,延迟期缓慢持续强化;浸润型9例,平扫显示胆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动脉期肝内胆管壁轻度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期则缓慢持续强化。结论 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胆管细胞癌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利于胆管细胞癌早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并胆管癌栓的CT及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4年收治的48例经手术证实为HCC并胆管癌栓患者的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 45例术前CT或/和MRI增强扫描发现胆管癌栓,位于肝左叶16例、右叶20例、尾状叶6例、累及左右肝6例,CT表现为胆管内稍低或等密度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大部分呈"早进早退"的肝细胞癌强化特征,部分不典型表现者呈中等度强化或轻度强化;MRI表现为肝内或/和肝外胆管内结节状或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DWI上信号不均匀增高,同反相位及STIR上信号未见明显衰减,增强扫描为与原发灶"快进快出"相似的强化特点。梗阻远端胆管膨胀性扩张;胆管壁无增厚或受侵表现且Satoh等2简化临床分型后,Ⅰ型左叶、右叶、尾状叶、左右肝叶分别为6例、7例、2例、2例,Ⅱ型分别为8例、10例、3例、3例,Ⅲ型分别为1例、2例、0例、1例。结论肝细胞肝癌并胆管癌栓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可帮助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谢玉蓉  唐浩  陈卫国 《疑难病杂志》2011,10(10):756-758,805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肝脏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结果 4例表现较大的实性软组织肿块,呈浸润性生长,平扫均表现为以等密度为主,其间夹杂片带状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3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1例表现为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增高,延迟期强化度减低;4例均可见腹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乏血管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内部坏死广泛,其影像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提高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22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常规CT平扫和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22例中18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总共发现27个病灶,其中15个病灶位于左叶,9个病灶位于右叶,3个病灶同时跨左右叶分布;大小3-15cm不等,平均7.4cm。21例CT扫描平扫为低密度肿块,1例因有脂肪肝,病灶呈稍高密度。肿块呈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动脉期17例表现为从病灶边缘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为边缘明显强化,4例为无明显强化;1例有邻近肝组织过度灌注征象;门脉期22例病灶均呈轻中度强化,呈向心性,病灶内出现不规则条状、片状强化影,延迟扫描病灶仍持续强化,并进一步向中央充填。结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掌握这些特征,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与MRI在肝脓肿病理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肝脓肿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比较肝脓肿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的影像表现特征,对其病变分期、病因、范围、形态以及强化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1例患者中单发67例、多发14例;肝脏脓肿位于肝肝右叶49例、肝左叶25例、同时侵犯左右肝脏7例;病灶的直径在1cm~13cm之间;CT动脉期表现为脓肿壁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实质,炎性反应带无强化;门静脉期脓肿壁强化程度降低,其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炎性反应带强化,呈等密度改变;延迟期脓肿壁仍有强化,其密度稍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炎性反应带呈低密度,3期扫描中脓腔中心液化坏死区均未见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主要表现为T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信号,T2表现极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脓肿壁呈环形或蜂窝状强化,分房的脓肿间隔也出现强化,液化区无明显强化。结论联合应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在对肝脓肿病理分期临床诊断中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MRI对婴儿肝脏血管内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婴儿肝脏血管内皮瘤的CT、MRI表现,15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19例中单发者9例,多发者3例,弥漫性7例。15例CT平扫为单发或多发肿块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增强后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大病灶从周边向中心强化,延时后均匀强化,11例见粗大供血动脉进入肿块内。6例MRI平扫肿块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部分内见流空血管。结论:婴儿肝脏血管内皮瘤增强后有特征性的CT、MRI表现,多可与肝脏其他实性肿块鉴别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胆囊癌的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胆囊癌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人行CT检查,其中11例单相扫描(平扫+普通增强扫描+延迟扫描);25例行多相扫描(平扫+动脉相+门脉相+延迟扫描)。结果 根据CT表现,胆囊癌可分为3型:第1型为胆囊腔内肿块型;第2型为胆囊壁增厚型;第3型为浸润性生长型。胆囊癌以中度-明显强化多见,且门脉相强化明显,持续至延尺相,不同类型胆囊癌强化形式不同。胆囊癌伴肝脏侵犯常见,此时,强化形式与胆囊癌类似,与原发性肝癌不同;胆囊癌的其他表现尚有结石,淋巴结肿大及胆道梗阻等。结论 胆囊癌病人行CT多相扫描,可以明显胆囊癌的特征表现,有助于胆囊癌的正确诊断。CT对胆囊癌的定位及分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MRI诊断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IHPCC病人32例,29例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5例做了MRI检查,2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肝左叶24例(75%),位于右叶8例(25%)。影像上病灶呈肿块型18例、浸润狭窄型7例、腔内生长型4例,有3例未见明确肿块。病灶多数呈类圆形、不规则分叶形,增强早期强化不明显或周边强化,延迟后内部呈片状、分隔状甚至均匀性强化。病理学上见肿瘤主要由肿瘤细胞、纤维组织和凝固坏死成分组成,在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是诊断IHPCC的关键技术,早期边缘强化、延迟后内部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NEC的CT检查资料,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16例患者中单发3例,2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3例多发,表现为单个较大肿块伴多发子灶。肿瘤最大径1.8-8.5cm。2CT表现:均无肝硬化背景,CT平扫均为实性低密度肿块或结节,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5例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3例门脉期持续强化呈不均匀稍高密度,2例门脉期开始廓清呈低密度。1例单发病灶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相对低密度。结论 PHNE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常表现为肝内单发低密度肿块或一较大肿块伴多发子灶,增强后肿瘤大多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少数表现为轻中度持续强化,CT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