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尤昭玲教授在体外受精培养-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应用中医分期辅助治疗的新方案及其应用的经验.将IVF-ET过程分为卵泡募集期、取卵期及移植后三期,根据各期的临床特点,除采用相应的中药口服外,还配合耳穴贴疗及药膳饮食,3种方法 同时治疗,加强辅治的功效,为IVF-ET的中医辅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西医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单纯应用中医针药结合治疗;西医治疗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中西医针药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加用中医针药结合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治疗.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中西医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疗程短,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尤昭玲教授系国家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中医和中西结合妇科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三十余年,陆续接触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的体验下,深感患者的痛苦与体会,进行分析、思考IVF-ET失败的可能原因,探索中医辅助治疗的切入思路与方法,并于临床实践中,逐步完善中医辅治的理念和相对稳定的治疗方案,终在临床上屡用屡效,开创中医辅治IVF-ET的新领域新方式新途径,是利用中医中药辅治IVF-ET术,中医学界的第一领导先驱,疗效非常明显提高IVF-ET成功率,并将IVF-ET中西医结合推向全世界,目前教授门诊临床实际接诊IVF-ET中医辅助治疗病患,纳入纪录者约250位.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学习,深受启悟,受益终身,在此将粗略总结介绍其基本思路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广州军区总医院辅助生育中心第一次行IVF-ET治疗的患者573例,患者行IVF-ET前按照中医证型分为肾虚组、肝郁组、脾虚组、痰湿组、血瘀组等5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IVF-ET临床结局。【结果】(1)行IVF-ET的所有患者中,中医辨证分型以肾虚型为主(5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虚型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肝郁组、脾虚组、痰湿组及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中医辨证分型以肾虚型为主;且肾虚型的临床妊娠率低于其他证型。建议在行IVF-ET前以中药补肾助孕来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综合护理干预在接受针药结合治疗的肾精亏虚型耳鸣耳聋患者中应用,分析其对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将就诊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的50例行针药结合治疗的肾精亏虚型耳鸣耳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将常规护理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将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予以实验组患者,统计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合计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合计数值(96.00%)与对照组患者(76.00%)比较,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接受针药结合治疗的肾精亏虚型耳鸣耳聋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过程中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5月~10月期间在我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12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和贯穿全部过程的心理护理等各项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综合护理12例患者中,临床妊娠4例,大大提高了IVF-ET的治疗效果。结论:IVF-ET是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手段,从护理的角度对IVF-ET患者进行良性干预,将会对整个治疗周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药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MS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2例)和西药组(28例);针药组给予针灸和首乌益髓汤治疗,西药组给予巴氯芬片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神经功能障碍评分(EDSS)、生活质量(QOL)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后针药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和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针药组积分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两组ED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QOL评分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针药组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可改善MS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尤昭玲工作室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分为进周前期、进周后期及失败后阶段,进周后分为降调期、促排期,移植后期三期及着床后;同时针对IVF-ET有关的主要的疑难疾病予以分析治疗.根据各阶段、各期的临床特点及不同的疑难疾病,除采用相应的中药口服外,还辅助耳穴贴压及药膳饮食治疗.三种方法综合治疗,提高了IVF-ET的成功率,为中医辅助治疗IVF-ET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胃动力障碍患者接受中医针药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将66例胃动力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3例。将接受单纯中药治疗者设为药物组,将接受中医针药结合治疗者设为针药组。对比两组临床各症状、胃内残留钡条数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腹胀、腹部压痛、嗳气、大便评分及胃内残留钡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接受治疗后针药组以上指标改善均较药物组明显(P<0.05)。同时针药组在接受治疗后,其达到痊愈者13例,达到有效者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而药物组其达到痊愈者7例,达到有效者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6.78%,针药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中医针药结合可显著提高胃动力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Guo J  Wang LN  Li D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2):1301-1306
子宫内膜的血流状况直接关系到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进而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的结局。近年来,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均表明以补肾、活血中药为基础组成的方剂可通过调控多种血管生成因子来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并通过调节一氧化氮水平抑制子宫血管平滑肌收缩来改善内膜的血流状态,促进胚胎着床。但多数研究没有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摸索子宫内膜血流障碍的中医辨证规律,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仅补肾活血药物,疏肝理气养血药、健脾益气补血药等都可能具有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的作用。未来临床研究可通过对子宫内膜血流的动态观察,确定针对不同证型患者进行治疗的各类中药的配伍比例、量效关系等,改变仅凭经验来定的现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推广应用。在IVF-ET过程中采用针刺进行辅助治疗已有十余年历史,电针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来扩张子宫动脉影响子宫血供的机制已经基本明确,但针灸对决定内膜血流状态的细小动脉的调节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中医治疗可能是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状态,提高IVF-ET孕育率的一个有价值的方法。临床中可以采取中西药配合、药物与针灸结合的方法,发挥各自的优势,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50例针推科中医护理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本院2015—2017年收治的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周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且采用针推科中医护理的方式,在护理之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针推科中医护理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过程中,使用针推科中医护理方式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将应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1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91例(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辅以护理干预,其皮下血肿、套管堵塞、液体渗漏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少于对照组,均属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应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达到比较好的护理效果,应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不孕女性往往表现出焦虑、抑郁以及感知压力等心理困扰,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可通过心理-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影响母胎界面的免疫稳态、囊胚的孵化和母亲子宫内膜的容受性,进而影响胚胎滋养层的增殖、侵袭、血管重塑等,降低了胚胎移植的成功率,且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痛苦,形成恶性循环。因此IVF-ET治疗前后应充分发挥夫妻之间积极的伴侣效应或使用认知行为疗法、针灸、瑜伽等方式来进行心理干预,通过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IVF-ET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本文综述了接受IVF-ET治疗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对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以及心理干预在IVF-ET治疗实践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以期为改善IVF-ET治疗结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徐旭 《大家健康》2013,(16):45-46
中医护理技术可以辅助治疗腰痛病,如艾灸,拔罐,刮痧,按压穴位,热熨等,中医护理技术具有安全,辅助疗效显著的优点,因此得到大量患者亲睐。中医护理技术在腰痛病治疗过程中其运用越来越广泛。采用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提高腰痛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提高中医护理水平。本文针对腰痛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钟凯  曹建芬  李蓉 《吉林医学》2010,(35):6553-6556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期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55例IVF-ET患者(IVF-ET患者组)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变化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并与147例普通育龄妇女对照。IVF-ET患者组中218例(IVF-ET干预组)助孕治疗前接受健康教育,137例(IVF-ET对照组)未参与健康教育,355例患者在IVF-ET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IVF-ET患者组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均高于普通育龄妇女组。IVF-ET干预组人际关系、焦虑、恐惧、偏执等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IVF-ET干预组的躯体化症状、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和敌对因子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患者较普通育龄妇女在心理问题和行为变化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在为胸痹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特色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研究将我院收治的胸痹患者93例(入院时间介于2019年1—12月)作为试验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接受特色中医护理干预的47例患者作为中医组,接受常规护理的46例患者作为常规组.结果 97.9%为中医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其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胸痹患者的过程中特色中医护理干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的运用可以提高护理有效率,保证了其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为患者的更好治疗提供了基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乳腺癌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并研究其对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自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中采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患者.在2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均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在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增加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经过对应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得到改善,改善程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治疗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针药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自拟中药方冠心康治疗,针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最大代谢当量(METs)、左室射血分数、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ETs、左室射血分数、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疗法能有效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心功能并减轻其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史林林  刘力  刘智斌  陈晨  赵盼盼 《中医学报》2019,34(9):1993-1996
目的:比较针药并用与单纯针刺、单纯中药治疗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选用双侧天枢、大肠俞,得气后辅以电针;中药组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针药组采用针刺加口服参苓白术散,疗程均为28 d,随访3个月。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针药组有效率为96.7%,优于中药组的83.3%和针刺组的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大便次数均显著减少,且针药组显著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粪便性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针药组显著低于针刺组、中药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脾虚湿盛型功能性腹泻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显著减少患者大便次数,降低患者粪便性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温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天采用口述分级评分法(VRS)对2组患者患肢疼痛进行评定,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患肢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治疗和单用温针治疗都能明显地缓解首次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疼痛患者患肢的疼痛程度,但中医定向透药配合温针疗效优于单用温针治疗,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