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秀洁  李青 《海南医学》2008,19(5):94-95
目的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米非司酮组每次睡前口服25mg,每天1次,连服3个月。联合用药组在服用米非司酮的基础上每次口服桂枝茯苓胶囊4粒,每天3次,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血中激素水平及子宫肌瘤大小。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子宫肌瘤缩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激素水平差异明显,联合用药组停药后短时间内月经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疗效和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米非司酮组。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能提高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32):4506-450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用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促卵泡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FSH、P、E2、LH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并且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青竹 《当代医学》2014,(24):145-146
目的 对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选取山东省东明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4月~2012年10月子宫肌瘤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取10mg/(次·d)米非司酮药物口服治疗,观察组采取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即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胶囊口服治疗,4粒/次,3次/d。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子宫肌瘤患者在进行相应治疗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药物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手术后复发的患者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手术后复发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使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比实验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低20%,且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率较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治疗子宫肌瘤术后复发安全性高,疗效佳,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亮丙瑞林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片,观察组于每月经周期的第1d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非经期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肌瘤体积变化、患者主观不良感受或副作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肌瘤平均体积有所缩小,缩小率分别为59.95%、28.32%,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82.00%,随访6个月观察组子宫肌瘤反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亮丙瑞林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症状,缩小了肌瘤体积,复发反弹率低,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能是一种较为优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路阳  曹敏 《中外医疗》2011,30(13):127-12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A组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同时口服桂枝茯苓胶囊;B组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同时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的体积和性激素水平。结果 2组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生殖激素FSH、LH、E2和P平均水平下降明显,均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显著,治疗效果与米非司酮剂量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和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非司酮和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米非司酮组每次睡前口服25mg,每天1次,连服3个月。桂枝茯苓胶囊组每次口服4粒,每天3次,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血中激素水平及子宫肌瘤大小。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子宫肌瘤缩小,临床疗效无差异。桂枝茯苓胶囊组未见不良反应,米非司酮组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但降低雌激素作用明显。结论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胶囊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王小华 《吉林医学》2014,(11):2335-2335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2.5 mg小剂量连服3个月。结果:治疗有效率达90%,无不良反应。结论: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行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56例患者予单药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56例患者予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有效性指标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85%比对照组76.79%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有效性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14%与对照组10.71%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行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肯定,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症状发生,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片,观察组患者同时加服桂枝茯苓胶囊,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以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7.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肌瘤体积和性激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肌瘤体积和性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无再复发病例.结论: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在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桂枝茯苓胶囊,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疗效,而且具有较好的远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西药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足(D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60例D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方剂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截肢(趾)及死亡情况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西药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颖芳  冯崇廉  陈文裕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121-1122,112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以慢性病为主的社区常见病症给患者、家庭和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的巨大经济压力,中医药能够提供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的社区常见病症治疗和康复方法,《社区常见病症中医药照顾》这一课程的设立对提高学生社区常见病中医药诊疗能力,进而改善社区医院的中医药医疗水平具有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作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讲授"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教学内容上强调以西医系统理论为框架,中医学辨证施治为主要内容,在全科医学学生已形成的西医理论知识结构基础上,对应地引入中医学理论与治疗方法,实现该领域中西医知识结构的正确衔接,以培养学生以中西医结合的思路解决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使用中成药及中药的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收集我院2004~2010年间的门诊就诊人数、使用中成药及中药的人数、中成药及中药的销售总金额,并计算出每年使用中成药及中药人数与门诊就诊人数比、中成药及中药处方的平均费用金额,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0年中成药的使用呈上升趋势,而中药的使用则相对呈下降趋势;2007~2009年中成药处方平均费用金额显著增长,2009—2010年中药处方平均费用金额显著增长。结论:我院门诊中成药使用广泛,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中药的使用则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脱敏凝胶体对牙本质敏感症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396例牙本质敏感症的808颗牙按就诊顺序分成两组。试验组404颗牙用中药脱敏凝胶治疗。对照组404颗牙用75%氟化钠甘油糊剂脱敏治疗。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4.80%。而对照组仅为68.81%,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药脱敏凝胶是一种理想的脱敏药物。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生存质量(QOL)的定义和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疗效评价现状,以及QOL量表在冠心病评价中的应用,针对中西医学理论体系差异和应用QOL的现状,提出评价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疗效不仅要引入QOL的定义,在借鉴公认的通用QOL量表的基础上,还要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加快体现中医学特点的通用QOL量表的研究和开发,使疗效评价体系立足于中医药的优势,与国际规范接轨,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岳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49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患者的治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血β—HCG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74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5);治疗组在心脏形态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潘翠金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153-154,15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中药联合氨甲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8例,根据血β—HCG值再将各组分为甲、乙两组。A组予一次性151服米非司酮150mg,MTX20mg,肌内注射,1次/d,连用5d,并15服中药;B组口服米非司酮和中药,用法同A组,比较各组疗效。结果A组总的治愈率为92.86%,B组为67.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甲、B甲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乙、B乙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明显缩短血β—HCG降至正常所需的时间及住院日(P〈0.0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中药联合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好、副反应少,尤其适用血β-HCG≥1000U/L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罗卫  赵广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915-1916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脓疱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B组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的总积分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积分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总积分和疗效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脓疱型银屑病具有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5月门诊或住院治疗的具有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酮替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服自拟中药方(黄芪、白术、防风、山药、山茱萸、熟地、补骨脂、五味子、仙灵脾)。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支气管哮喘症状评分、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及感冒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气道反应性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有效控制临床症状。Bronchodilator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