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的关键,目前研究中药方剂配伍规律多围绕“综合分析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方剂物质基础的认识,并在方剂药理学、方剂药代动力学、中药含药血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一定进展。随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利用有效组分进行组方配伍成为新近研究的特点,对于继承和发展配伍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和筛选新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配伍不仅是决定一首方剂是否行之有效的关键要素,还是研究方剂以及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学者们多从以下3方面进行配伍规律的研究:(1)传统理论研究;(2)以不同切入点进行研究,如整方、拆方、药对等;(3)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如统计学、循证医学、化学和药理学、网络药理学等。目前对配伍规律的研究有很多,但多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以上几个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配伍规律研究的指导原则、研究对象、研究切入点、说理工具、研究工具、验证工具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简要阐述了中药方剂配伍的实验研究现状,从方剂配伍的药理学、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中药含药血清等方面进行了详述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逍遥丸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利用模糊聚类方法对逍遥丸中药物的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基于方剂中药物的模糊相似关系探讨逍遥丸的配伍规律,得到与传统中医理论基本一致的结论。结论用模糊分析对中药方剂进行研究是可行、有效和合理的,为组建新方剂提供了启发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的十年来的方剂配伍规律进行综合探析,认为方剂的配伍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严密药物的配伍结构,注重配伍用药形式,严格把握用药剂量,并结合现代研究印证了配伍理论的合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君臣佐使是方剂学组方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证方剂君臣佐使的相关文献,分析代表性方剂中君药的配伍及作用,认为《内经》中所述关于方剂的君臣佐使,非《神农本草经》所说药物的君臣佐使;方剂的君臣佐使,借用古代的国家组织形式来类比方剂中药物的主次、从属及其相互关系,但不等同于帝王时代国家组织的概念;在确定方剂君药时,“主病之谓君”是前提,“力大者为君”是其补充,两者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相似文献   

7.
试析方剂的配伍规律丁舸(中医系方剂教研室)关键词方剂,配伍,规律药物的适当配伍,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需要,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此,深入探讨分析方剂配伍的一般规律,就显得十分重要,兹就有关方剂的配伍,介绍如下:1药物功效类似的配伍这种配伍形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医方类聚》中包含人参的内服方剂,探索人参的配伍规律。方法收集《医方类聚》中应用人参治疗内科疾病的方剂,对方剂中出现药物的所属类别、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次数、补虚药详细药物情况、高频使用剂型进行分析。结果人参在方剂中最常配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等;与人参配伍的高频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白术、陈皮、肉桂等,所属类别依次为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温里药等;与人参配伍的补虚药中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均较为常见;包含人参的内服方剂常用剂型有5种,其中,散剂和汤剂使用频率最高。结论《医方类聚》中人参配伍规律的研究能为其临床组方配伍提供帮助和指导,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网络药理学的背景与涵义,探讨中医药与网络药理学的共性和个性;综合分析中药药理学、毒理学、中药饮片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并比较传统药理学研究方法与网络药理学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好地解读中医药的现代内涵,使传承与创新结合,深入了解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结果: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观的理念与中药多成分、多途径、低选择性的特征以及方剂中君臣佐使、七情配伍等原则,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及系统调控的思想,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存在一定的共性;建立网络中药药理学、网络毒理学、网络中药饮片等,为提高中医药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开展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新策略;网络药理学超越单靶点思想的束缚,从多靶点的研究策略出发,使以"一个药物,一个靶标,一种疾病"为主导的传统新药研发理念产生了革命性转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结论: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策略促进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有助于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对发展中医药的理论、促进中西医药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不仅为外感疾病确立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且在方剂配伍和药物运用方面,也有不少独到之处。苦寒药物的应用便是其中之一。据笔者统计,《伤寒论》113方及其所含91味药物中,择用纯属性寒味苦的药物达21味之多,占所用药物总数的23%;含苦寒药的方剂49首,占方剂总数的43%。上述方剂遍见于伤寒六经各篇,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为了系统地探求仲景运用苦寒药物的经验,现就其在方中的配伍意义、应用规律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加以分析讨论。不妥之处,冀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1.
<正>方剂现代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现代药物科学意义上阐明经典方剂的配伍原理并解析其结构和构-效关系.并据此建立一个关于经典方剂学理论与现代药物科学的多组分药物理论和新一代网络药物理论相互融合.统一的药物科学理论及其用于筛选新型多组分药物和新一代网络药物的定量设计模型和方法。有关方剂的配伍原理和机制,已有学者从多学科和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包括网络方法在内的许多新的观点和方法,而现代药物科学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相关方剂进行用药规律总结,以期在此基础上探索治疗消渴病的新方。方法:通过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消渴病的相关方剂,并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为平台,分析治疗消渴病方剂中常见的药物、配伍规律及发现新方。结果: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有关消渴病方剂共343首,通过对343首方剂的分析,明确药物出现的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出药物配伍70个及获取新方3个。结论:通过总结治疗消渴病相关方剂中的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治疗消渴病的新方,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方剂组织药理学新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剂的作用特点是多成分、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其所含药效物质是方剂研究的核心,探索中药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中药血清药理学、方剂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以进行体外研究为主,也没有深入到病变靶组织层次。以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与方法检测模型动物口服或灌肠后胰腺组织内的有效中药成分谱,进而提出方剂组织药理学的理论假说,即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成分对病变靶组织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建立其实验方法学,寻找中药方剂靶组织作用的基础、原理和直接药效物质基础;可能产生新的相互有效方剂,并开辟中药方剂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方剂中较特殊药物的配伍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剂组成中的某些特殊药物往往是一首方剂配伍的精妙之处,具有深意,通过对这些特殊配伍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方剂理论知识,还可以从中理解中医特色之一的整体观念在辨证论治中的具体运用。本文从八个方面论述了方剂中较特殊药物的配伍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组方规律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对消渴病治疗的相关方剂进行搜集,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消渴病方剂中常见的药物进行分析,研究其配伍规律,并且进行新方的发现。结果共搜集有关消渴症的方剂共343首,对其进行分析以后,对药物出现的频次进行明确,明确药物之间的规则,并且从中演化出新的药物配伍新方。结论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病的组方的规律进行分析,明确了药物配伍规律,并且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治疗消渴病的新方,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复杂网络方法挖掘腰痛方剂配伍规律的可行性。方法:筛选古籍中治疗肾虚、外感和瘀血腰痛的方剂,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建立3种腰痛的药物配伍网络,比较分析3个网络的节点距离、群聚系数和中心性,采用MATLAB编程查找支持度10%的最大派系进行凝聚子群分析。结果:肾虚、外感腰痛的网络群聚系数较大,核心药物较多。3个网络共找到13个凝聚子群,形成7个基本方骨架。杜仲、当归、牛膝和肉桂是所有子群的共享药物。结论:复杂网络方法可用于方剂配伍的数据挖掘,为配伍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中药方剂中有效成分的配伍问题,提高用药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靠现代技术进行有效成分配伍。通过举例说明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伍应用,阐述方剂配伍的优点及意义。结果: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使得用药更加准确,更具针对性,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好。但仍须进一步利用现代技术对成分进行分析和配伍,深入研究。结论:现代技术对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疑难病杂志》2006,5(1):F0002-F0002
张伯礼,男,194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晋县。现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委等。先后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总专家组成员。2005年12月13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心脑血管病、中医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多年来承担了国家重大攻关等项目40余项。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项,授权专利16项。主持创建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  相似文献   

19.
李嬛  王文倩  郭辉  刘晓  蔡皓  蔡宝昌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1):2289-2294
近年来,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法为方剂配伍合理性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崭新思路。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规律,包括吸收速率、吸收程度、消除速率的改变及正常和模型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差异4个方面阐述了该方法在方剂配伍合理性研究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药的性味功效和配伍是组成方剂的基础,药物配伍则是中医用药治病的主要形式。方剂通过药物的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配伍,减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疗效,从而使方剂适用于各种病情变化。现就中药配伍与方剂的关系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