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130例进行根管治疗患者,共有患牙151颗。对所有患者临床检查、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管治疗失败患者中,慢性根尖周炎占68.21%,是根管治疗失败最主要的病因。此外,急性根尖周炎、残髓炎、冠渗漏以及其他病因者分别占8.61%、2.65%、8.61%、11.92%。X线片显示,84.11%的患牙存在欠充情况。而适充、超充引发的根管治疗失败比例分别为5.30%、10.60%。另外,18.55%的患牙存在台阶、根管偏移等并发症。结论根管预备与充填不当是引发根管清理不完全、封闭不严密的主要原因,能够造成根管系统的再次感染,导致根管治疗的失败。此外,遗漏根管、冠部渗漏等亦会管治疗失败。因此,进行合理的充填以及有效的预防感染,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100例根管治疗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进一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100例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资料,对治疗失败的患牙通过临床检查及拍X线牙片进行分析,明确根管、牙冠及根周情况,总结分析失败原因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结果100例治疗失败的患牙中欠填38例(47.5%),牙冠充填材料松动或脱落31例(38.7%),牙周牙髓联合病13例(16.2%),超填8例(10%),遗漏根管7例(8%),牙折3例(3.7%).结论根管预备不彻底造成根管充填不完善及牙冠充填材料松动或脱落导致冠渗漏造成根管系统再感染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效清除根管内感染物、阻断感染源、防止再感染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甲硝唑、强的松、碘仿、根管充填剂配成糊剂 ,观察治疗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对80例100颗牙髓治疗失败的患牙均采用一次性根充.结果 80例100颗牙治疗失败的病例中,9颗牙因牙冠劈裂拔除,7颗牙因原症状不能消除,X线片显示根尖区暗影扩大.结论应用配制根管充填剂一次性根充对牙髓治疗失败患者再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失败原因。方法:选取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38颗,根据既往治疗史、临床检查、术前X光片以及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检查等判断原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欠充占58.7%;超充占16.7%;适充占7.2%;遗漏根管占11.6%;根管内并发症占5.8%。结论:根管预备和(或)充填不完善等因素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曾祥群 《中外医疗》2009,28(19):38-38
目的通过对近2年搜集到的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方法搜集近2年临床失败案例70倒,记录就诊原因、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总结分析治疗失败和根尖病变,充填程度的关系。结果70例病例共有79颗患牙治疗失败,原因因欠充41例,超充7例,根尖渗漏4例,根管遗漏5例,其他原因13例,可见填充不当或封闭不严称为临床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结论加强临床填充技术研究切实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常见原因.方法:回顾两年来疗效观察期内173例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记录就诊原因、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 总结分析治疗失败和根尖病变、充填程度的关系.结果:173例病例 179颗患牙,治疗失败病例发生根尖周炎的总共137颗,其中因不完善充填或不完善修复牙冠致冠渗漏49颗(27.37%),术前有窦道36颗(20.11%),根尖欠填33颗(18.44%),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12颗(6.70%),根尖超填7颗(3.91%);发生牙折42颗(23.46%).结论:根管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是治疗技术缺陷如不完善充填或修复牙冠、欠填、牙周牙髓联合病、超填、牙折造成根管内的继发感染,并与患者年龄、牙位及患牙的根管解剖情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法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一次法根管治疗失败的患者126例,根管治疗失败的患牙132颗,通过询问病史、复习病历、常规临床检查、术前x线片以及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等对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失败病例中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最多,占37.87%;其次是术后持续疼痛或肿胀,充填物折裂、脱落,牙体折裂,根管侧穿或髓室底穿等。污染根管的术后失败机率明显增多。结论一次法根管治疗术不能完全替代常规根管治疗术。其适应证应以根管粗大、诊断为牙髓炎的患牙为主。  相似文献   

8.
段零山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53-353,364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进一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100例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资料。对治疗失败的患牙通过临床检查及拍X线牙片进行分析,明确根管、牙冠及根周情况,总结分析失败原因以及治疗过程中存在和应注意的问题。结果:100例治疗失败的患牙中欠填38例(47.5%),牙冠充填材料松动或脱落31例(38.7%),牙周牙髓联合病13例(16.2%)。超填8例(10%),遗漏根管7例(8%),牙折3例(3.7%)。结论:根管预备不彻底造成根管充填不完善及牙冠充填材料松动或脱落导致冠渗漏造成根管系统再感染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效清除根管内感染物、阻断感染源、防止再感染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高金辉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0,35(3):300-301,304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对326例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6例患牙中,欠充90例(24.46%),冠渗漏89例(19.29%),超充17例(4.62%),牙周牙髓联合病29例(7.88%),遗漏根管72例(19.57%),牙折71例(19.29%),42例患牙同时出现上述1~3种情况。结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操作原因造成根管内的再次感染,并与牙齿本身的病变及解剖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效果及提高再治疗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首次根管治疗失败病例63例(82颗患牙),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应用显微根管超声技术清理、扩大根管,热牙胶充填系统进行充填根管。于治疗后3、6、12、24个月时复查,统计根管再治疗成功率。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影响根管再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首次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医源性因素(欠充、不密合及根管遗漏、根管内有折断器械等),占67.07%。根管再治疗后为期2年的临床随访结果显示:82颗患牙中,治疗成功48颗,进步23颗,失败11颗,再治疗成功率为86.59%;再治疗失败的11颗患牙中,因牙折或牙根纵裂拔除3颗,另8颗在X线片上显示根管充填情况良好但根尖阴影增大或又出现黏膜肿胀和窦道。结论医源性因素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合理、完善的治疗操作结合显微超声技术和热牙胶充填可有效提高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7~2010年期间我院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82颗,根据临床检查及诊断对其原治疗失败原因加以分析并探讨其预防措施.结果:欠充占54.4%,超充占15.4%,遗漏根管占6.0%,牙髓牙体病占14.8%.结论:以上各因素造成的根管内继发感染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恰当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临床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57例应用根管治疗方法牙髓治疗患者的第一次治疗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将非急性根尖周炎的168个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个牙,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 157例200个患牙的第一次治疗后失败的原因为:骨髓失败15个,根管遗漏22个,塑化失败26个,根管欠充48个,干髓失败89个。168个非急性根尖周炎的患牙分为两组进行分别治疗后,两组在治疗成功率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有遗漏根管、欠充、超充等。结论对根管变异或多根管牙的髓腔形态了解不足而导致的遗漏根管、不彻底的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在进行根管治疗之前充分了解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根管治疗中应熟悉根管解剖形态,准确掌握操作长度,坚持无菌操作,配合熟练精湛的医疗操作及相关的防治方法,这样能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PCR-DGGE方法分析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比较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的菌群结构。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病例19例,包括未治疗患牙9例和根管治疗失败患牙10例。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不同临床疾病状态患牙根管内细菌菌群结构的不同。结果每个样本中均可检测到细菌菌群的存在。未经治疗和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DGGE条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类分析以及PCA分析结果发现治疗后和未经治疗的根尖周病患牙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菌落结构相互之间是有着明显区别的。结论未经治疗与根管治疗失败的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内细菌菌丛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种属细菌的联合作用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手术显微镜和超声器械对根管治疗失败病例的再治疗,探讨牙本质领和髓室钙化物在根管治疗失败中的影响。方法:临床收集再治疗病例中,因根管治疗术后长期咬合不适,以及根管内器械折断、常规治疗根管不通、根管侧穿、髓室底穿的患牙385例,X线片结合手术显微镜和超声器械,探寻原始根管口查找失败原因并进行治疗。结果:再治疗病例中因遗漏根管187例;器械折断53例;根管台阶和侧穿98例;底穿32例(医源性26例);牙髓钙化56例;共计426例患牙。发现牙本质领或髓室钙化物未祛除的患牙231例,占再治疗病例54.2%。结论:牙本质领和髓室钙化物能使根管口狭窄、偏移或阻塞,造成遗漏根管、增大根管弯曲度,从而增大根管台阶、侧穿及断针的几率。而应用手术显微镜和超声器械能在清晰的视野下准确地祛除牙本质领和髓室钙化物,降低根管治疗失败率,也是再治疗得以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张武  张莉  郭王敏 《医学综述》2009,15(17):2712-2713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161例(174颗牙)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资料,根据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分析治疗失败与充填程度的关系。结果161例(174颗牙)失败病例发生原因为:欠充106例(116颗牙),超充21例(22颗牙),遗漏根管22例(24颗牙),冠折、冠部充填物松动或脱落等12例(12颗牙);根管治疗失败最多的牙位为磨牙74例(80颗),其次为前磨牙52例(56颗)和前牙35例(38颗)。结论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操作欠妥造成根管内再次感染。认真仔细地操作,有助于避免根管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以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根管治疗失败患者119例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119例根管治疗失败中欠充最多,以下依次为超填、冠渗漏、牙周牙髓病、牙体折裂、遗漏根管。结论根管治疗失败原因除医源性因素外与解剖因素和微生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孙琦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899-1899,1981
目的评价Vitapex糊剂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有急慢性根尖周炎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乳磨牙178颗共114人,将患牙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常规根管治疗术,实验组93颗患牙采用日本森田株式会社生产的Vitapex糊剂根充,对照组93颗患牙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材料厂生产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充,根充后每半年复查,拍X线片观察根充情况,随访2年后观察疗效。结果术后2年实验组6颗患牙失败,成功率93.3%;对照组26颗患牙失败,成功率7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itapex糊剂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是更适合于临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方法:选择96例根管治疗失败的患者,根据临床检查、术前术后的X光片及既往治疗史综合分析失败原因。结果:96例失败病例中欠充58例(60.4%),超充16例(16.7%),适充4例(4.2%),根管遗漏12例(12.5%),冠折、冠部充填体松动、脱落6例(6.2%)。结论:根尖部欠充、超充、根管遗漏等因素是影响根管治疗成功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王洁 《大家健康》2013,(16):104
目的:探究根管治疗术失败的原因,提出有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室开展根管治疗的2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2011年(对照组)、2012年(观察组)治疗失败患者例数、患牙数及具体分布,根据症状、临床检查等对患牙根管系统进行相关分析,提出有关预防措施。结果:对照组治疗失败患者40例,占33.33%(40/120),失败患牙50颗;通过采取有关预防措施后,观察组治疗失败患者25例,占19.23%(25/130),失败患牙30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失败患牙数显著减少(P0.05),失败原因主要为欠充,占失败患牙的50%。结论:根管充填质量直接影响根管治疗的效果,提高充填质量、阻断感染源、清除根管感染物、防止再感染、仔细规范操作是治疗和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研究下前牙再治疗的原因和技术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口腔内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下前牙再治疗患者40例,共需再治疗的患牙56颗,记录患者需要再次治疗的主要原因,并彻底去除根管内坏死的组织,去除原根填充材料,观察是否有根管遗漏、欠冲或超冲、根管阻塞和根尖孔敞开现象,并根据不同原因进行再次治疗,治疗前后拍X线牙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6颗患牙中,49颗下前牙为双根管,所有患牙经过根管再治疗,患牙根管填充效果较好,患牙根尖及周边病变情况明显改观,临床治疗成功率为92.9%。结论通过分析患牙再治疗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大部分下前牙根管再治疗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并且负面作用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