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呼气末正压(PEEP)肺保护通气结合肺复张(RM)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0年7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4例全身麻醉老年患者为例,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通气,观察组另加用PEEP肺保护通气结合RM,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气腹后20min(T1)、气腹后40min(T2)、放气后即刻(T3)、拔除气管导管前5min(T4)、拔除导管后10min(T5)时,两组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两组pH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容积比例(FVC)、FEV1/FVC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肺复张联合保护性机械通气对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选择早期并发中重度ARD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标准治疗组和肺复张治疗组。入组患者转入ICU后,均给予原发病治疗,保护性通气策略,气道温湿化治疗。标准治疗组给予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PCV),潮气量(VT)≤6 mL/kg,调整吸入氧浓度(FiO2)和呼气末正压(PEEP),维持气道平台压(Pplat)≤30 cmH2O;肺复张治疗组在保护性机械通气基础上联合间断肺复张治疗,每6 h肺复张1次,直至肺复张24 h或撤除呼吸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记录两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7例患者纳入分析,标准治疗组35例,肺复张治疗组32例。随机化入组后,与标准治疗组相比,肺复张组治疗0.5 h后PaO2/FiO2升高,呼吸系统顺应性有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FiO2、PEEP水平有显著差异。6.5 h后,肺复张组的PaO2/FiO2显著升高,呼吸系统顺应性改善,FiO2显著下降。与标准治疗组相比,肺复张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拔除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与标准治疗比较,肺复张联合保护性通气治疗手术后并发中重度ARDS患者,可改善肺顺应性,纠正低氧血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对老年脊柱融合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II~III 级、择期行脊柱融合术患者60 例, 年龄70~85 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肺保护性通气(PMV)组及常规机械通气(CMV) 组, 每组30 例。PMV组:机械通气模式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 加10 cmH2O 呼气末正压(PEEP), 潮气量(VT)=6 mL/kg, 呼吸频率(RR)=12~18 次/min, 吸: 呼比(I:E)=1:2, 每间隔15 min 作一次规律肺泡复张(AR);CMV 组:机械通气模式为IPPV, VT =10~12 mL/kg, RR=12 次/min, I:E=1:2。观察全麻插管前(T0)、插管后1 h (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1 h (T3)、术后1 d (T4)、2 d (T5)、3 d (T6) 各个时间点患者pH, PaO2, PaCO2, 氧和指数(PaO2/FiO2)、肺泡氧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博(HR)、中心静脉压(CVP) 及术后1 天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T1, T2, T3, T4, T5 各观察时间点中:与CMV 组相比, PMV 组中的PaO2和PaO2/FiO2 升高, PA-aDO2 下降(P<0.05);术后第1 天, CMV 组有5 例发生了气管- 支气管炎, 5 例低氧血症, 3 例肺不张, 术后肺并发症(PPCs) 发生率为43.3%, PMV 组仅2 例发生了气管- 支气管炎, 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PPCs 发生率为6.6% (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脊柱融合术患者术后低氧血症, 减少肺部并发症, 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全身麻醉手术中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保护性通气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机械通气组(C组,20例);保护性肺通气组(P组,20例)。对手术全程患者的HR、MAP、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mean),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血气分析仪测定PaO_2、PaCO_2和Hb进行记录并观察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中T2时间段的平台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肺静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肺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肺部并发症,利于呼吸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跨肺压滴定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于晋城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通气中PEEP设置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气腹且调整体位后,设置固定PEEP 5 cm H2O并维持至手术结束。观察组患者在给予气腹且调整体位后采用阶梯PEEP法滴定个体化PEEP,并维持至手术结束。于术前(T0)及给予PEEP后1 h (T5)通过桡动脉导管采集动脉血标本,使用血气分析仪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记录气腹前(T1)、气腹后5 min (T2)、给予PEEP后5 min (T3)、给予PEEP后30 min (T4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鼻咽通气道高频喷射通气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ERCP检查的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经鼻咽通气道常规通气组(GNa组)和经鼻咽通气道高频喷射通气组(HNa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十二指肠镜通过食道时(T1)、手术结束时(T2)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呼吸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ERCP时长、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镜检医师和患者对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的心率、MAP、SpO2、氧合指数、呼吸指数、A-aDO2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在T1、T2,HNa组的心率、MAP、呼吸指数、A-aDO2均低于GNa组,SpO2、氧合指数均高于GN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预先肺复张策略结合肺保护通气对动脉血氧合作用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患者年龄6579岁,ASA分级Ⅰ级。分为4组(n=20),8ml/kg潮气量组(H组),8ml/kg潮气量结合预先肺复张策略组(H-ARS组),6ml/kg潮气量结合5cm H2O的呼气末正压组(L组),以及6ml/kg潮气量加5cm H2O的呼气末正压结合预先肺复张策略组(L-ARS组)。测定插管后10min(T0)、ARS后10min(T1)、气腹后10min(T2)、气腹后30min(T3)、气腹结束后10min(T4)的呼气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并计算肺动态顺应性(Cdyn)。分别各时点抽取动脉血监测血气,并根据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吸人氧浓度(FiO2)等计算氧合指数、呼吸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 DO2)。结果 H-ARS组与H组比较,LARS组与L组比较,氧合指数均较高(P<0.05)。H-ARS组的氧合指数最高。H组与L-ARS组的氧合指数相近,而且都显著高于L组。H-ARS组的气道平台压显著高于L-ARS组(P<0.05)。结论预先肺复张策略可以提高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动脉血氧合作用,预先肺复张策略结合肺保护通气可以改善肺泡动态顺应性、减少高潮气量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麻醉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3~13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维库溴铵+异氟烷吸入;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30 μg·kg-1·h-1+维库溴铵+异氟烷吸入。两组分别于切皮前(T)、体外循环后5 min (T0)、主动脉开放前(T1)、关胸后(T2)各时点观察血液动力学、动脉血气、肺顺应性的变化。在T、T1、T2点测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对照组T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较T、T0显著增高(P<0.05和P<0.01);HR、CVP于T2时对照组显著高于芬太尼组(P<0.01);对照组T1、T2点血糖显著高于T;芬太尼组T1、T2点血糖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 <0.01)。两组TNF-α在T1、T2点比T点明显增高(P<0.01),芬太尼组TNF-αT2与T1比较明显降低(P<0.01),两组肺顺应性在T0后均降低,芬太尼组T1肺顺应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芬太尼能较好的调控术中的心血管反应在适度水平,从而更好调控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麻醉,但也有可能抑制术中的保护性心血管应激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观察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颅内压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VCV组(采用VCV通气)和PCV组(采用PCV通气),各40例;记录患者清醒时(T0)、机械通气后5 min (T1)、气腹后10 min (T2)、反Trendelenburg位后10 min (T3)和手术结束后5 min (T4)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气道峰压(PPEAK),术中采用超声测量患者右眼ONSD。术前、术后3 d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结果:2组患者在T2、T3时点PE...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给予舒芬太尼+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照组予以舒芬太尼+咪达唑仑。比较两组用药前(T0)、用药后30min(T1)、用药后4h(T2)、用药后8h(T3)、用药后12h(T4)、用药后24h(T5)、用药后48h(T6)、拔管时(T7)镇静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T1、T2、T3、T4达到镇静水平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MAP、RR组间、时间点及交互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通气时间、药物剂量、住院时间及不良...  相似文献   

11.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NIV) is the delivery of assist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o the lungs, without the use of an invasive endotracheal airway. NIV has revolutionised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various forms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t has decreased the need for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its attendant complications. Cardiogenic pulmonary oedema (CPO) is a common medical emergency, and NIV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both physiological and clinical outcomes. From the data presented herein, it is clear that there is sufficiently high level evidence to favour the use of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and that the use of CPAP in patients with CPO decreases intubation rate and improves survival (number needed to treat seven and eight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to recommend the use of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 probably the exception being patients with hypercapnic CPO. More trials are required to conclusively define the role of BiPAP in CPO.  相似文献   

12.
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水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机械通气(MV)可纠正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常作为危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手段。一般认为MV能改善肺水肿,但可能抑制肺循环和体循环,对左心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实际上MV与心肺功能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简述如下。一、心源性肺水肿的病理生理1·心源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肺间质纤维化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从回顾性分析肺间质纤维化疾病临床表现、治疗、肺活检的病理类型等过程中,主要讨论机械通气在本病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受实验者为10例实施机械通气的肺纤维化患者和10例非机械通气的肺纤维化患者,均在同一时期符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制订的诊断标准。结果 1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多因呼吸衰竭而采用CPAP或Bi PAP正压通气治疗,可使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困难减轻。没有接受机械通气的10例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多无明显改善。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对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但对肺间质性疾病的生存或死亡无明显的影响。部分病人早期使用足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和机械通气氧疗,可能有望获得缓解。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导致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提高机械通气技术的应用水平对提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肺灌注和肺通气显像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雷  马庆杰  高识  孙大军 《吉林医学》2006,27(2):115-116
目的:评价肺灌注/通气显像(V/Q)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疑有肺栓塞(PE)的患者60例,男女各30例,平均年龄(43.5±11.3)岁。均行肺V/Q显像及肺动脉造影(CPA)。结果:60例患者中44例肺V/Q显像示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不相匹配的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提示PE;经肺动脉造影诊断42例为PE,2例排除PE。16例患者的肺V/Q显像肺叶、肺段或多发亚肺段相匹配稀疏或缺损,提示排除PE;肺动脉造影诊断1例为PE,15例排除PE。肺V/Q显像诊断PE的灵敏度为97.7%(42/43例),特异性为83.3%(15/17例)。结论:肺V/Q显像诊断PE是目前临床诊断肺栓塞的最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之一,具有安全、无创、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下肺水肿发生的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机械通气下肺水肿的方法。方法对26例在机械通气时发生肺水肿的病例进行分析,记录临床表现,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胸片的改变。结果26例患者发生肺水肿时均有呼吸窘迫等临床表现,呼吸频率增加,血氧饱和度下降,吸气峰压(PAP)和平台压(Pplat)均增加,静态顺应性(Cst)下降,胸片显示特征性改变。结论及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呼吸机参数及胸片的变化,对早期诊断机械通气下的肺水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工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机作为一项人工替代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应用于麻醉、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及大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中。但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因其为侵人性操作,使呼吸道粘膜受损和机体的防御机制减弱,极易导致肺部感染。而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则可加重原发疾病,使其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如何预防肺部感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曾涛 《西部医学》2015,27(1):114-116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MSCT)图像,评价肺容积(LV)和肺密度指标与肺功能的(PFT)相关性。方法选择46名吸烟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吸气和呼气时进行肺功能(PFT)检测试验,并接受胸部CT扫描。应用开源软件自动测量吸气和呼气的肺容积(LV)和肺密度(MLD),计算LV的呼气/吸气(E/I)比。结果 CT指标中,呼气MLD与肺通气功能密切相关(P<0.05),而且MLD E/I比值与肺通气功能指标也显著相关(P<0.05)。吸气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呼气肺容积与肺通气功能显著相关(P<0.05);此外,肺容积的E/I比值与肺通气功能指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LV和MLD之间的相关性均较高(P<0.05),呼气肺容积与呼气肺密度的相关系数(R=-0.725),吸气肺容积与吸气肺密度的相关系数(R=-0.463)。结论螺旋CT中MLD测量值,特别是在呼气相的MLD与LV的测量值存在相关性。LV的E/I比值与MLD的E/I比值高度关联,两者均可以预测肺通气功能,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保护性机械通气对肺挫伤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4例严重肺挫伤患者分为两组保护性通气组21例,传统通气组23例.保护性通气组潮气量采用6-8ml/kg,传统通气组为12-15ml/kg,其它呼吸机参数按同一策略调整,比较两组间呼吸机使用天数及ARDS、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保护性通气组机械通气治疗天数及肺部感染率较传统通气组明显缩短(P<0.05),且ARDS的发生率低于传统通气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性机械通气能减少肺挫伤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并降低肺部感染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