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生率为0.4~7.3%。在临床上易与肝癌混淆。本文报告5例海绵状血管瘤(附表),5例均为女性。本组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均经B型超声发现肝内占位病变。例1、2做了CT检查,1例诊断为肝癌,另1例为肝右叶血管瘤肝左叶癌。肝核素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2.
MRI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附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裴云 《广西医学》2000,22(3):632-634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MRI对该病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有关MRI对该病的诊断已有较多的文献报道。而与CT、B超作对比分析,探讨MRI诊断价值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资料较完整的30例,通过与CT、B超检查作对比分析,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收集我院自1994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的30例血管瘤。男22例,女8例。年龄36~77岁,平均46.5岁。临床无症状经体检发现14例,上腹痛7例,右上腹不适5例,因其它不适作检查发现4例。30例均做MRI检查,做B超检查22例,…  相似文献   

3.
肝血管瘤是肝内常见的肿物之一,近年来由于高分辨率的超声对肝内病变具有很高的检出率;多能够发现一些无任何临床症状的较小病灶。我院自1983年以来,经超声诊断肝内实质性肿物238例,其中超声提示为肝血管瘤的28例,能追溯到经手术病理或其他特种检查证实的21例,本组病例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5~70岁全部病例先有B超初步诊断,后经手术、病理、CT、动脉造影等特种检查所证实。(其中手术5例、肝动脉造影5例、CT提示11例)、本组均无特殊症状。我们采用日本SDL-300型线阵式实时超声仪,探头频率为MH_2、灰阶64级。检查前多不需特殊准备;探查时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对肝脏作多个方向的切面观察。患者经B超  相似文献   

4.
肝血管瘤通常为海绵状血管瘤 ,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 ,多为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其重要性在于和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对肝血管瘤的螺旋CT表现及彩色多谱勒图像进行对比分析 ,无疑为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1 材料与方法  筛选经手术及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光山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肝脏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病理诊断证实。所有患者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记录不同CT分期的扫描表现,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CT分期诊断肝脏良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结果经病理检查证实肝脏良性肿瘤58例,肝脏恶性肿瘤12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良性肿瘤的灵敏度、符合率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脏良性肿瘤的特异度与CT平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和符合率较高,有助于鉴别肿瘤良恶性。  相似文献   

6.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成人多见。随着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血管瘤为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肝内良性病变,它的重要性在于同肝脏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鉴别。作者通过对50例经B超、CT及MRI检查,并结合临床随访确诊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来评价三者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海绵状血管瘤为良性肿瘤,较少见。常在剖腹探查和尸体解剖时发现。临床症状与肿瘤大小,压迫邻近器官有关,但无特异性。我院近3年来B型超声检查肝海绵状血管瘤25例,均经手术病例证实。并对其声象图特征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本组25例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30岁,平均40岁。肝血管瘤25例中手术  相似文献   

8.
肝血管瘤多无临床症状,以往术前极难诊断,自B超在临床应用以来,其检出率不断提高。现就我院1992年5月至1997年6月间B超检出并经CT检查、核素扫描、手术病理证实及随访观察2a以上的化例肝血管瘤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级病例男性34例(占70%),女性14例(占30%);年龄最小19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4岁。肝右叶血管瘤41例,左叶7例。全部病人均系我院健康体检者及部份门诊病人。48例患者全部经CT检查、核素扫描等证实;其中手术力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血管瘤25例,有2例肝癌误诊为肝血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多排螺旋CT在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实现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于2015年7月—2018年2月期间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符合手术指征,且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将其分为原发性肝癌组(A组)、肝脏转移瘤组(B组)、肝脏血管瘤组(C组),分别有22例、31例、30例,所有患者均行整个肝脏的CT增强检查,对3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6.39%,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排螺旋CT运用于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诊断中可取得较高诊断准确率,具有重大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是肝脏良性肿瘤中相对多见的一种疾病,随着医学影像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应用于临床后,肝血管瘤的检出率随之提高。本文回顾分析83例经彩超发现,经CT增强扫描检查证实或定期随访观察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彩超诊断肝血管瘤的优越性和价值,旨在超声影像领域中提高对肝血管瘤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MRI对该病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现将我院2001 年11月至2004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综合诊断资料较完整的14例,通过与CT、B超检查作对比分析,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不典型转移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随访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肝脏不典型转移瘤12例,肝脏囊性转移瘤8例及血管瘤样转移瘤4例,均行CT或MRI多次随访检查,分析其病灶CT及MRI特点。结果本组转移灶均为多发病灶,边界清楚,原发病多样。肝囊性转移瘤及血管瘤样转移CT无特征性表现,MRI检查DWI(b=800)均呈高信号,多无灯泡征,莫迪司Gd-BOPTA动态增强延迟1h多无摄取,部分可见晕征或点征。结论 MRI检查在肝脏不典型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优于CT,对有肝脏囊性或血管瘤样病灶的癌症患者要加以MRI密切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3.
启事     
肝血管瘤通常为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多为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其重要性在于和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对肝血管瘤的螺旋CT表现及彩色多谱勒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无疑为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经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明确诊断的54例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增强CT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54例中,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17例,转移性肝癌5例,血管瘤9例,局灶性增生7例,坏死结节7例,肝硬化结节6例,炎性假瘤3例.超声造影诊断出病变51例(94.4%),增强CT共诊断出病变53例(98.1%),超声造影总准确率与增强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水平,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瘤的CT和MRI典型影像特征,同时探讨CT和MRI对肝脏血管瘤的显示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肝脏血管瘤患者41例,患者均行CT及MRI扫描,收集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肝脏血管瘤在CT检查及MRI检查中的图像表现,对比患者MRI及CT检查对肝血管瘤的检出结果。结果 41例患者经外科手术发现病灶共47个,单发病灶者37例,多发病灶者4例,CT扫描病灶检出率为95.74%(45/47),MRI扫描病灶检出率为97.87%(46/47),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30例(73.17%)患者CT平扫图像中出现经典型肝血管瘤图像特征,增强过程呈"快进慢出",逐渐"向心性强化",另4例(9.75%)患者图像未见典型特征;39例(95.12%)患者病灶形态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以长T1、长T2信号改变为主,随回波时间的延长信号逐渐增高,表现为"灯泡征"。结论 CT和MRI对肝脏血管瘤检出率高,均能良好显示肝脏血管瘤的典型影像特征,其中MRI对不典型表现的肝脏血管瘤显示更佳。  相似文献   

16.
肝血管瘤是肝内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患者由于病灶较小,无明显症状[1],常因健康体检由超声检查发现而需进一步做CT检查,可见于任何年龄,多见于成人,以女性多见。多层螺旋CT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阻力指数(RI)在超声诊断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对143例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病人的168个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脉冲多普勒血流检查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90例103个病灶,其中并门静脉癌栓广泛形成3例;转移性肝癌4例11个病灶.肝血管瘤23例28个病灶,肝腺瘤15例15个病灶,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9例9个病灶,炎性假瘤2例2个病灶.12例肝血管瘤14个病灶经CT或(和)MRI扫描及随访得以诊断,3例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广泛形成病人经其他影像学检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余者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肝脏恶性肿瘤RI明显高于肝脏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t=9.74,P<0.05).结论 RI在肝脏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血管瘤检出的敏感性和诊断的准确性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之一.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超声、CT、肝血管造影、MRI等,本文阐述CT及MRI诊断肝脏血管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素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17-118
目的探讨B超在肝脏血管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120例肝内血管瘤患者采用GELOGLQ73.5C腹部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检查,同时应用BrightspeedeliteGEl6层CT检查肝脏。结果肝脏血管瘤超声的图像特征:强回声型90例(75.00%),弱回声型17例(14.17%)、混合回声型13例(10.83%)。CT对肝脏血管瘤诊断特异性87.50%高于B超检查的66.67%(P〈0.05);CT诊断敏感性98.21%、准确率97.50%虽然也高于B超检查的96.40%、94.17%,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肝血管瘤的高准确率及敏感性使其成为检出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肝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是肝脏最常见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可达4%~7%,病变大小在5mm至10cm余不等。组织学上为异常血管窦,动静脉结构共存,以静脉为主。50%~70%的患者无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或其他原因行超声或CT等检查时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