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到“阴阳五行”,就会联系到算命先生的“阴阳八卦”,其实,阴阳五行学说本身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在万物本源于气的理论基础上,用以认识和解释宇宙事物变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和算命先生唯心主义占卜吉凶的阴阳八卦,是有本质不同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本身固有的矛盾,而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即对立统一。阴阳学说,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及其内部结构均可以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面,并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万物孳生、发展和变化,从而阐明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五行学说是用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为概括,将物质世界划分为五种基本属性,以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理论,来阐明事物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医“拮抗学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拮抗就是对抗,由于相互对抗而产生的作用,叫做拮抗作用,研究拮抗及其作用的学说,称为“拮抗学说”。拮抗的原理从《内经》就提出来了,《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疟论》又曰:“阴阳上下相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凡此动静,上下,虚实,都是阴阳对立的拮抗现象。《金匮要略》制甘遂半夏汤、赤丸等,则利用拮抗原理组成治病强有力的处方。刘河间根据《素向·六微旨大论》之理,明确提出了“亢害承制论”,结合五行、五脏来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的拮抗功能,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中药“拮抗配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拮抗配伍”一词,来说明中药的一种配伍规则。阴阳的相互资生、消长、转化是拮抗配伍的理论基础,病证自身属性是拮抗配伍的依据。拮抗配伍是中药应用的重要规则,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泻不伤正、反佐、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等用药方法,都体现拮抗配伍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4.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促、抗炎性细胞因子在重型脓毒症免疫平衡中的作用也体现着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其与中医阴阳理论中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有极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引进“拮抗配伍”一词,来说明中药的一种配伍规则。阴阳的相互资生、消长、转化是拮抗配伍的理论基础,病证自身属性是拮抗配伍的依据。拮抗配伍是中药应用的重要规则,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泻不伤正、反佐、扶正法邪、标本同治等用药方法,都体现拮抗配伍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6.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从阴阳的对立制约、相互交感、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阴阳对立制约 对立是指其处于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凡阴阳,其属性都是相互对立的,相反的,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日与月,水与火,升与降,动与静,明与暗,寒与热,昼与夜,出与人等,凡此种种皆阴阳对立之例。阴阳对立是普遍存在的,只要阴阳得到确认,那么,它们的属性就是对立的。其实,这只…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证与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MP与cGMP是生命活动过程中重要的调节物质,具有相互拮抗,相互制约的生物学效应。这与中医的阴阳学说有相似之处。为了从分子水平来探讨中医理论的物质基础,我们依据八纲辨证方法,选择测定了部分气虚、阴虚、阳虚、气阴双虚及亡阳病人血浆中cAMP含量。结果表明,气虚、阳虚及亡阳病人血浆中cAMP含量均比正常人高;阴虚及气阴双虚病人血浆cAMP含量则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由此可见,中医辨证与血浆cAMP含量有一定关系,但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阴阳互根”是《内经》阴阳学说的一个主要内容,它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述了天地自然之间、形体与功能之间、脏府相互之间以及脏府内部的阴阳二者的辩证关系,说明任何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而且具有相互依存、相互生发、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运动和变化既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因素,又是导致疾病发生、转化的原因,同时也是指导我们认识疾病和诊断用药的依据。今就临床诊治的有关病例、对处理肾脏内部及脾胃之间的阴阳互根关系作一浅显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4—氨基吡啶(4—AP)能拮抗筒箭毒碱的肌松作用,我们发现4—AP也能拮抗农药沙蚕毒(NTX)和其衍生物杀虫单(SCD)所致的神经肌肉阻遏作用。对乌拉坦麻醉兔记录肌电、呼吸和血压,ivNTX2mg/kg或SCD6.5mg/kg可使神经肌肉传递完全阻断,iv4—AP1或2mg/kg即迅速开始恢复肌收缩反应和自主呼吸,但后者频率较快且不规则,血压无明显变化。4—AP也能拮抗NTX所致坐骨神经腓肠肌的神经肌肉阻遏,恢复正常收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气虚血瘀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中药复方与针刺等中医药治疗方法 能够通过对神经组织的保护并促神经血管再生、抑制细胞凋亡、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治疗应针对气虚血瘀证型制定益气活血法的治疗原则,以补气生血,平衡阴阳,通利血脉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1.
[阴阳]阴阳是指一切事物所具有相互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带有朴素唯物辩证法的性质。阴阳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之一,用以说明人体内部矛盾的相对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祖国医学广泛运用阴阳来说明生理的正常与异常,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药物的属性来调整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以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这种理论因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还不可能完备,也不可能完全解释医学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等方面的阐析,可通过太极图将其高深的哲理、丰富的内涵直观、形象、深刻、量化地显示出来,使人们“就图明理”。本文以太极图为工具,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各要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释。提示:太极图高度概括了阴阳的变化规律及其基本内容,从事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可忽视太极图这一很具价值的论理工具。  相似文献   

13.
概述阴阳是宇宙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是认识宇宙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我国哲学上最早的辩证法思想。《内经天元纪大论篇》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是古人认识宇宙一切事物的一般规律。《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说:“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过:“一分为二以及吾人对其矛盾组成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一、引火归源法的函义与理论基础“引火归源”法,一名“导龙入海”法,是祖国医学根据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结合肾脏的生理功能所确立的一种治疗原则。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阴和阳之间,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但又不是静止  相似文献   

15.
太极图以黑(阴)白(阳)两鱼的环抱,演绎了天地万物阴阳之间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等方面的规律。由太极而衍生出的八卦,更是以阴阳为基础。结合八卦太极图分析一年二十四节气的阴阳消长变化,不仅可以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命名,更可将医易相结合指导养生,彰显出中医预防医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上期思考题答案 〔填空题一 ].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2.木曰曲直、火日炎上、士爱稼稿、金日从革、水曰润下。 〔选择题〕 1,子脏先病,传及母脏。2.侮所不胜。3.阳中之阴脏。(提示:五脏对六腑而言属阴,但五脏之中又可再分阴阳,心肺居高位,属阳,如心肺再分阴阳,则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脾、肝、肾位于下属阴,如再分阴阳,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l’4为阴中之阴。)4.阴阳的相互转化。5.五行的相克关系。6.泻南补北。了.在补阳的同时兼以补阴。8.补阳之法,消退阴盛。 〔问答题解〕 一、…  相似文献   

17.
基于Brunnstrom偏瘫六阶段理论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策略是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神经发育学疗法的有机结合。根据Brunnstrom理论,在弛缓阶段用针刺诱发肌肉张力,痉挛阶段针刺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以平衡阴阳,分离运动阶段将针刺重点转移到局部,后遗症阶段用多种针灸适宜技术杂合以治。  相似文献   

18.
将两种或几种性味迥然不同的药物 ,有机组合融为一体 ,使其相互制约 ,相互调节 ,从而达到相成的治疗作用。张仲景运用相反相成这一配伍特点组方百余首 ,常见的有寒热并用 ,散敛相配、攻补兼施、燥湿互济、动静结合、升降相因、阴阳同补  相似文献   

19.
神经营养因子以其前体形式合成,在各种蛋白酶的作用下裂解为成熟蛋白。成熟的神经营养因子通过作用于Trk酪氨酸激酶受体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最近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具有与神经营养因子相互拮抗的生物学活性,其通过作用于p75NTR受体诱导细胞凋亡。对于神经营养因子功能的新的认识,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其在各种细胞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浅析“肾”与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 ,“肾”为水火之脏 ,藏真阴 (肾阴 )而寓元阳 (肾阳 )。肾阴对人体各脏腑器官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 ,为人体阴气之根 ;肾阳对人体各脏腑器官起着温煦和生化的作用 ,为人体阳气之源。肾的阴阳两个方面在人体内部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 ,又相互依存、相互资生 ,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 ,使机体机能不至于亢进或衰退 ,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 :“阴平阳秘 ,精神乃至”。若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失去了正常的动态平衡 ,则出现肾阴、肾阳的病理变化 ,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 ,从而导致疾病。因而调节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