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药品不良反应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健康负担和经济损失。发达国家已逐步构建起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体系,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的药不良反应损害补偿制度,分析我国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现状及补偿制度情况,提出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体系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给各方当事人带来了客观的实质损害,但我国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空白,相关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现状,立足于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的意义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探讨建立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贺红强  翟方明 《重庆医学》2012,41(23):2433-2436
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合理分担药品发展风险,并兼顾预防药品危险,各国均通过立法对药品不良反应受害者进行救济。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制度有代表性的国家是德国、日本、瑞典。日本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模式为基金补偿模式,瑞典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模式为自愿保险模式,德国药品不  相似文献   

4.
我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筹资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药品不良反应补尝的筹资模式中保险和预筹基金两种典型模式进行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现阶段宜采用预筹基金模式来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补偿制度,筹资渠道应以企业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目前的不良反应补偿体系的建设情况。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我国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补偿体系。结果:我国现有的不良反应体系主要为司法救济制度,这种制度尚不能有限的解决药品不良反应的赔偿纠纷问题。结论:应通过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的社会救济制度来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补偿体系,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使制药企业能够专注于药品质量的改善和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6.
分析当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所存在的弊端,由此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应摆脱单一的侵权法救济模式,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化的分担机制.国外发达国家在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方面的多元化救济模式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在结合我国的国情下,建立我国保险模式、基金模式、行政补偿模式亦或是社会保障模式向结合的多元化救济模式.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在产品责任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这样既可以保护药品消费者的权益,又可以促进医药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同时分析了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制度的意义,并从救济形式、救济给付条件、补偿范围、基金来源、管理和审核几个方面阐述了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我国目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偿机制的构想.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补偿机制可以借鉴国外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做法,引入保险机制的方式运作补偿救济金.本文着重阐述了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损害补偿机制,对保障病人的权益、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行,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药品不良反应属药品容许性危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不存在缺陷,药品企业不承担侵权责任.但受害人自担药品不良反应的损失有悖社会正义,对受害人予以救济是公平正义的要求.通过衡量各种冲突的利益,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可以采用基金方式给予受害人补偿.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构建我国科学规范的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反应。绝大多数药物在具有治病功能的同时还存在着或多或少或严重或轻微的不良反应。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复杂,因此,我国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要求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必须依法进行上报。  相似文献   

11.
药品不良反应伤害分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设计药品不良反应(ADR)伤害的量化分级标准和分级方法,为构建ADR补偿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借鉴我国其他伤害事故分级的基础上,选取上海市范围内的27位医药卫生专家,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不同器官和不同层级的ADR伤害进行独立评分和序化分级.结果 ADR伤害由重到轻初步分为1~10级,1级为死亡,10级为最轻微伤害.结论 以ADR伤害的特点为基础的量化分级方法基本符合我国现有国情,可以作为ADR补偿救济制度鉴定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设计药品不良反应(ADR)伤害的量化分级标准和分级方法,为构建ADR补偿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借鉴我国其他伤害事故分级的基础上,选取上海市范围内的27位医药卫生专家,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不同器官和不同层级的ADR伤害进行独立评分和序化分级。结果 ADR伤害由重到轻初步分为1~10级,1级为死亡,10级为最轻微伤害。结论 以ADR伤害的特点为基础的量化分级方法基本符合我国现有国情,可以作为ADR补偿救济制度鉴定标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胡慧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72-74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门诊西药房收集到的262例有效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ADR发生的年龄分布广泛,尤其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39.69%。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39.93%;其次为循环系统药物,占24.54%。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其次为神经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工作,减少不必要的ADR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运用微机建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系统,用于ADR监测和报告。方法:运用网络数据库系统(PHP-MySQL)进行ADR监测和收集,并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作的ADR报告表做出报告。结果:使医院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系统化,省时、省力,并便于查询、分析等。结论:本系统适用于医院监测ADR和上报ADR。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时性别差异所呈现的某些基本特点,为实施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7690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7690例ADR报告中性别因素分别与报告年份、患者年龄、药品类别、前位药品、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等指标相关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7690例报告中,男性4052例,占52.69%,女性3638例,占47.31%,男女之比为1.11∶1;2007至2010年男性比例均高于女性,而2005至2006年男性低于女性;0~21岁及51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而21~51岁女性多于男性;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中成药、维生素类药等引起ADR男性多于女性,而影响变态反应和免疫功能药、心血管系统药、呼吸系统药等女性多于男性;注射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7种药品引起ADR男性多于女性,而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引起ADR女性多于男性;应用混悬剂、口服溶液剂、粉针剂等6种剂型出现ADR男性多于女性,而应用丸剂、分散片、胶囊剂等4种剂型则女性多于男性;腹腔用药、鞘内用药、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出现ADR男性多于女性,而局部外用、眼内用药、肌内注射等女性多于男性;ADR所致代谢营养障碍、视觉损害、血液系统等例数男性多于女性,而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女性多于男性;在一般的、新的一般的、严重的、新的严重的4种ADR严重程度中,男性ADR例数均多于女性。结论在加强ADR监测时,应了解ADR性别差异,其对实施药品安全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通过对ADR性别差异的深入分析,可以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老年用药中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诱发ADR相关因素,以建立健全ADR监测制度,保持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老年用药中发生ADR患者546例(男337例,女209例),年龄60~88(71.4±13.2)岁,并把收集的这些ADR进行统计、分类和分析。结果发生ADR的546例老年患者中男性(61.7%)高于女性(38.3%),发生率最高的是抗菌药类药物。ADR发生与使用抗菌药种类、中药注射剂质量、给药途径等相关。ADR常见临床表现依次是皮肤及其附件、其次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的是抗菌药类药物,临故床上必严格掌握,做到安全、合理和有效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2008年阿立哌唑所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例阿立哌唑致不良反应包括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皮肤及其他。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共5例,占35.71%。结论临床上应重视阿立哌唑所致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33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雅安分中心数据,对我市2005年至2009年3330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本组不良反应病例多发生于30~39岁和〉60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3330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比例的57.48%(2072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3.12%(473例)。ADR表现以皮肤损伤最为常见,占总比例的41.62%(1386例);较为严重的ADR占总例数的2.64%(88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9.82%(2325例)。结论:应全方位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硝唑的ADR,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两所二、三级综合医院近4年药品ADR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硝唑ADR累及4大系统-器官9个病种,以消化系统和过敏反应为多。67.71%在1h内发生。结论甲硝唑ADR以消化系统和过敏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原因,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2009年我院上报的221例喹诺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51~80岁老人居多(67.4%)、男性患者比例高(54.3%)、静脉剂型为主(87.8%),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结论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应重视喹诺酮药物的合理应用以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