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北美周围血管疾病死亡病人尸检中,发现72%有DVT。下肢DVT轻者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等,重者可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DVT是病死率极高的肺动脉栓  相似文献   

2.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两种给药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随机分为患肢局部溶栓组(110例)和上肢浅静脉溶栓组(55例),观察其疗效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局部给药溶栓组总有效率为99.0%,无出血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上肢浅静脉给药溶栓组总有效率81.8%,2例发生出血并发症,1例发生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率0.56%。2组在疗效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患肢局部溶栓可明显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尿激酶是治疗各种急性血栓性疾病的常用药,临床使用安全,极少发生过敏性反应。本文报道1例左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后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典型临床病例及观察护理。下肢静脉血栓是指下肢静脉血管内形成血栓后,患肢早期出现疼痛、肿胀、皮肤青紫,浅静脉栓塞时沿受损静脉可摸到一条有压痛的条索状物;后期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休克及肢体静脉性坏疽(溃烂、坏死);急性期随时可能会由于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发生肺栓塞,严重时导致猝死。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经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治疗患者为a组,一共60例,右下肢16例,左下肢43例,双下肢1例;经患者足背静脉抗凝溶栓治疗的患者为B组,一共66例,右下肢16例,左下肢48例,双下肢2例。通过监测患者症状性肺栓塞、出血的发生率、溶栓效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症状性肺栓塞、出血的发生率、溶栓效率优于B组(P0.05)。治疗后平均随访(18±12)个月。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治疗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疗效显著,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留芳 《当代医学》2009,15(2):113-1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好发于老年人,起病急、疼痛剧烈、下肢肿胀明显,部分病人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我院2005年2月~2008年10月共收治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溶栓治疗中,我们对患者逐一进行观察,并给予相应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37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21例)抗凝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全部病例下肢肿胀症状均明显好转,复查彩超血栓消失或静脉狭窄改善.治疗组有效率89.1%,对照组有效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9),其中对照组实施功能制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程序化护理之后,舒适度提高,对疾病不确定感有效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一定帮助,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的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患者中应用价值高,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绝大多数发生于下肢。我院自2010年2月~2010年11月对七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大隐静脉置溶栓导管于股浅静脉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45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治疗效果及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5例患者中,治愈219例,显效26例,有效100%。结论:置管溶栓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20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患者使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100例。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均有一定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均明显更佳,所有差异经比较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时,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有着很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45例混合型下肢DVT CDT治疗效果及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5例患者中,治愈219例,显效26例,有效100%。结论:CDT是治疗下肢DVT的重要手段,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可降低下肢DVT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孙桂玲 《吉林医学》2009,30(4):325-326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病变无性别差异,相对老年发病率高,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因血液回流受阻可导致皮肤色素沉着、溃烂及感染坏死,治疗效果不佳,常造成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功能不全,偶尔可能会由于血栓脱落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肺栓塞,危及生命。本病常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将我科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不同介入溶栓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银保 《当代医学》2011,17(14):34-3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不同溶栓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方法入选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例患侧血栓内留管,10例患侧动脉内留管,10例患侧足背浅静脉用药。结果 血栓完全消失25例;栓塞血管部分再通,肢体肿胀消失4例;1例无效。结论静脉血栓溶栓时间窗应在18天以内,对不同部位的血栓采取不同的溶栓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逐年增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将造成程度不同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轻者可丧失劳动力,重者可致残,甚至可并发肺栓塞而致死。经皮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近几年国际上兴起的微创介入手术,是将血管外科和放射介入两学科相结合的新技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2例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放后血栓形成的患者,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1,患者女性,42岁,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后3年,右下肢肿胀3d入院。3年前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我院行腔静脉滤器(贝朗永久滤器)置放术,术后给予外周抗凝,溶栓治疗,效果满意。出院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76岁,主因左下肢疼痛肿胀20d于2001年11月6日入院,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后行下肢血管超声确诊为左下肢腘静脉血栓,予以低分子肝素(法安明)5000U皮下注射等药物应用,于入院第3天患者突然出现发热,体温39℃,咳嗽、咯血痰,左侧胸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溶栓疗效。方法对1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行外周静脉尿激酶溶栓,其中15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通过综合临床疗效及下肢周径治疗前后的变化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7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下肢周径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绝大多数急性期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通过尿激酶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8例LEDVT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19),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膝上及膝下健患侧周径差分别为(1.18±0.46)cm和(0.75±0.14)c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74±0.52)cm和(0.98±0.28)cm,且观察组静脉通畅改善率为(47.31±16.47)%,大于对照组的(19.67±4.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确切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且可显著降低PT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VCF)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198例,其中31例在DSA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给予抗凝、溶栓等治疗及术前术后正确的康复护理指导。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肺栓塞(PE)的发生。31例患者术后经抗凝、溶栓治疗,术前、术后正确护理,患肢肿胀明显消退,术后无肺栓塞及滤器置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好且安全,正确的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