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影像特点与治疗。方法分析62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MP肺炎的临床特点是咳嗽和发热,婴幼儿伴喘息、肺外症状;影像特点:婴幼儿以斑片阴影为主,学龄儿童以节段和大片为主;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能快速改善和控制症状。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有特点,缺乏特征性,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的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3年2月儿科收治的200例肺炎患儿,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为观察组,非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常规、CRP、肝肾功能、心肌酶、胸片、MP-IgM,比较分析临床症状、肺部X线表现、肺外表现,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结果观察组患儿气喘、心肌酶增高、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增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3d后仍发热的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X线表现以肺门阴影增浓为主,对照组则以小斑片状阴影为主;观察组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主要是X线肺门阴影增浓,早期规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对及时控制临床症状、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9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发热65例(94.20%),不发热4例(5.80%)。持续性咳嗽69例(100%)。双侧斑片状阴影34例(49.28%),单侧斑片状阴影25例(36.23%),表现为间质性肺炎10例(14.49%)。多数患儿(69.56%)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2~3周均痊愈或明显好转。结论儿童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黄文 《医学综述》2009,15(11):1754-1755
目的提高对支原体肺炎(MP)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6例MP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岁39例(69.4%),其中以学龄儿童居多,≤5岁17例(30.6%),年龄最小2个月;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部X线检查均有改变,以一侧小片状阴影,肺门影增浓模糊为主;有肺外合并症15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均阳性;经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均治愈。结论MP在学龄前儿童中患病率最高,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及发热,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116例进行了Serodia myco试剂盒检测诊断和血常规检测等,并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经1个月治疗后,治愈的患儿为76例,占总患儿的65.5%,显效的有28例,占24.1%,好转的有8例,占6.9%,无效的有6例;总有效率为89.7%。结论:血清IgM抗体检测是判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判断依据。不能使用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而应该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及早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27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较年长儿起病急,症状重,以咳嗽、喘息为主要症状,肺部细小湿啰音、哮鸣音多并与X线表现呈正相关;胸部X线表现以小斑点状阴影为主;肝功能异常、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是最常见的肺外损伤表现。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出现晚,滴度低,合并细菌、病毒感染多,单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4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40例(47.6%)为主.症状以持续咳嗽84例(100%)、发热72例(85.7%)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 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可结合血清学MP-IgM检测助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9例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以学龄期儿童41例(51.9%)为主.症状以持续咳嗽79例(100%)、发热70例(88.6%)为主.临床症状多于肺部体征,X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均阳性.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小儿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肺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早期诊断可结合血清学MP-IgM检测助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周微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44-44,47
目的研究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1年全年以肺炎诊断收住我院儿科的支原体肺炎26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转归及预后等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生肺外并发症者100例。其中心血管系统19例,消化系统34例,泌尿系统15例,皮肤损害14例,其他18例。患儿均使用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262例患儿经治疗后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支原体肺炎不同年龄组儿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胸片改变及肺外并发症,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能取得满意治疗效果。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②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2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其诊治效果.③结果 本组患儿以学龄儿童为主.发热17例(73.9%),咳嗽或伴喘息23例(100%),肺部有细湿啰音征13例(56.5%).大多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肺部X线表现为以右肺病变为主的肺门阴影增大,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及点片状阴影,游走性浸润.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IgM抗体(Mp-IgM)均阳性.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肺炎并发症主要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④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早期诊治对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俞飞云 《当代医学》2007,(13):41-42
目的 了解婴幼儿、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6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支原体肺炎26例,患儿均起病急,以频咳、喘息为主症,部分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临床特点.结论 以喘息、频咳为主症的病人要高度重视支原体感染,临床需做相关化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学,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儿193例,其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和恢复期支原体IgG抗体有4倍以上变化,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93例中95例(49.2%)发生肺外脏器或系统损害,其中以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多见。有肺外并发症组发热时间长于无肺外并发症组,X线胸片显示大片阴影例数多于无肺外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8,χ2=12.816,P<0.05)。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肺外并发症,临床上应注意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儿肺外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 对65例确诊为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结果 本组病例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6岁以下38例,6岁以上27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伴有剧烈咳嗽,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肺外并发症多,血清MP-IgM检测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病变,所有病例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结论 支原体肺炎可累及婴幼儿及较大儿童,除引起呼吸系统病变外还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MP-IgM尤为重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情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541例老年人肺炎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对没有查到致病菌和已经查到病原菌而抗菌治疗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的患者进行了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测定检查。结果:有35例患者患有肺炎支原体肺炎。明确了临床诊断及时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及喹喏酮类药物,病情好转,基本全部临床治愈。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虽然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在老年人也有发病,临床医生要给予高度重视,不要漏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血清学检测及诊疗措施,并评价其疗效,以进一步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1年1月~2011年l2月收治的1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有增加趋势,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憋,并伴有肺外症状,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血清MP-IgM检测均为阳性,胸部x线检查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治愈率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在增高,临床表现除呼吸道症状外,并发症较多,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为主要诊断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儿童适用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于雪莲  张红军 《中外医疗》2011,30(2):119-11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确诊为MP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多为学龄儿童,临床持续发热伴刺激性咳嗽为主要表现,早期无明显阳性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但血沉大多升高。胸片1例大片絮状阴影为多见。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MP肺炎好发于学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不典型病例逐渐增多,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与病毒性及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血清学检测为诊断的主要手段,MP-IgM尤为重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的特点,总结治疗体会,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胸片特点,总结患儿肺外并发症表现,评估患儿治疗转归。结果:60例患儿中,57例(95.0%)患儿持续发热伴有刺激性咳嗽;胸片存在明显改变,但无特异性;25例(43.3%)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血液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及皮肤黏膜损害等;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检测呈阳性;所有患儿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尚未发现耐药情况;有肺外并发症的患儿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在支原体肺炎痊愈后,肺外并发症均痊愈。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胸片情况和其他病原体导致的肺炎无明显差异,可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予以确诊,肺外并发症表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并发症对症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12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1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咳嗽,发热70例(62.5%).血沉增快52例(46.4%),Mp-IgM全部阳性。肺外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皮肤黏膜损害等受累。所有病例确诊后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大部分有肺部体征,血MP—IgM可作为早期快速诊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治疗应选用干扰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间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特点及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疗效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不但好发于年长儿童.表现为发热,顽固性剧烈咳嗽.肺部体征少,X线表现多为单侧病变,病变下肺多于上肺,右肺多于左肺,多为不完全节段或大叶实变及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而且婴幼儿也可发生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表现为咳嗽伴喘憋,以不规则发热为主.肺部体征罗音比年长儿多.胸部X线表现多为双下肺小片状密度增高影、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发生肺外脏器受损应用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可痊愈.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较重,大多数体征较轻微,X线胸片阴影明显,是本病的特点对有上述表现的肺炎患儿应及时寻找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证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尤其是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且副作用少.可做为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婴幼儿、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3例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支原体肺炎83例,患儿均起病急,以频咳、喘息为主症,部分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临床特点。结论以喘息、频咳为主症的病人要高度重视支原体感染,临床需做相关化验室检测,明确病原学,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