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是因栓塞或者血栓引起的大脑中血管阻塞。其全球病死率高,是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缺血性中风发生后,中枢神经系统的常驻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Microglia)的过度活化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甚至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但也可以清除细胞碎片,在缺血性中风发生之后的神经重塑和神经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之所以拥有神经保护和神经毒性的双重作用,主要因为其表型具有高度可塑性。在缺血性中风发生后,因其表型的改变,不同极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对中风的预后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文章将介绍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中风后发挥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缺血发生后神经血管单元内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单独针对神经元而忽略脑缺血损伤后各种神经细胞相互作用的治疗方案可能较为片面。目前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主要治疗策略是神经元保护,尚不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如何全面保护神经血管单元、改善神经功能评分仍是临床上的重点难点。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血管单元的靶点作一综述,为开发出新的神经血管单元多靶点保护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风治疗的有效时间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志刚  刘晓薇 《医学综述》1999,5(6):264-265
<正>80%的中风是由动脉阻塞和灌注压不足引起的脑缺血,一些治疗方法可清除血管阻塞、保护神经、恢复功能。在动物模型中,中风发作时立刻予以治疗,已发现多种物质可减少损伤。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被证明对缺血性中风有神经保护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发生。链激酶(SK)在发病4小时内使用虽然能明显改善患者脑灌注使血管再通,但3月后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许多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治疗是在神经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长期以来,在传统药物及现有的治疗手段上,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神经血管单元[1]将缺血后脑保护的目标从过去单一的神经保护提升到对神经细胞、血管等整体结构式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降低局部缺血性中风危险性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目前,已认识到短暂的局部缺血的发作是中风的一种常见前兆。大多数中风属于原发性的缺血性中风。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方法非常有限,因此,预防是降低中风复发和其他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重要措施。针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肥胖采取措施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方法。血小板参与血栓症和栓塞的形成,这使抗血小板治疗成为重要的预防性策略。抗血小板药物可有效地防止缺血性中风的复发和其他血管缺血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在某些情况下,抗凝血剂可以有效地预防缺血性中风的复发。对于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是预防中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引起脑循环末段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在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理中血液动力学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几种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用来间接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及其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对远端血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 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 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 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复发风险, 运用单因素分析辨识中风复发的核心危险因素和眼底血管特征, 分别建立2个证型的多因素Logistic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2个证型的复发风险比较, 风痰阻络证较气虚血瘀证高(P<0.05)。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受试者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799 6, 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值为0.719 3。结论  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复发风险较气虚血瘀证高, 建立识别不同证型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因素模型可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风具有高致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的特点,一直是人类未能攻克的疾病。中风主要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后者占所有中风事件的百分之八十。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开发有效的预防治疗中风的药物,方便实用的模型是病理机制研究和药物的筛选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支撑和保障。在众多缺血性中风模型中,光照血栓模型以操作简便且创伤性小、不需要开颅手术、死亡率低。等独特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该模型可通过调整激光照射大脑区域内的位置来控制血栓形成的部位,通过调整造模染料的剂量及激光照射的强度和时间来控制缺血灶形成的大小,适合于缺血性中风过程中神经退行性病变,神经保护和神经再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及抗中风药物的开发。本文对光照血栓性中风模型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方法:治疗组:用中药配合低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69例;对照组:用降纤酶、尼莫通治疗缺血性中风42 例。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48 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5 例,恶化1 例,有效率为91.30% 。对照组基本痊愈20例,显效1例,有效9 例,无效11 例,恶化1例,有效率为71.43% 。经χ2 检验,χ2= 7.6,Ρ< 0.01,有显著差异。结论:治疗组中药配合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用降纤酶和尼莫通治疗缺血性中风  相似文献   

10.
韦克克  王文杰  朱慧渊 《中医学报》2019,34(11):2335-2338
中风的机制为气虚血瘀,本源为阻滞脉络。益气活血法是治疗此证的根本大法。益气活血类中药治疗该病具有多环节、多途径、多组分、多靶点的特点和优势,治疗机制包括:①抗氧化应激作用;②抗炎症作用;③抗细胞凋亡作用。益气活血类方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损伤还存在以下问题:①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通路非常复杂,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发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的具体机制尚待商榷;②益气活血方药虽然能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的不同方面、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发挥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明确益气活血方药对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信号通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