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LDH)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物质[P物质(SP)、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 (IL-10)]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卢氏骨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PTED治疗,40例)与对照组(给予LDH治疗,40例),比较两组疼痛物质及炎症指标。结果术后,两组SP、5-HT、DA、NE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21、6.653、9.644、14.144, P均=0.000);两组TNF-α、IL-6均降低,IL-10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35、36.820、12.146, P均=0.000)。结论相较于LDH,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下调其疼痛物质水平,改善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丁荣攀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40-1241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于上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接受FD治疗,观察组接受PTED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手术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FD相比,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失血量较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对比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LTPRA)与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血清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TFAR19)、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第一医院2020年5月-2021年4月实施LTPRA治疗的48例LDH患者记作A组。以倾向性匹配法按照1:1匹配选取同期实施PTED治疗的48例LDH患者为B组。对比两组疗效,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腰椎治疗评分(JOA)评分,手术效果,血清TFAR19以及Apaf-1水平。结果 A组改良Mac Nab法优良率为91.67%,高于B组的75.00%(P<0.05)。术后6个月A组JOA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长、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且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均P<0.05)。随访结束时A组血清TFAR19、Apaf-1水平均短于B组(均P<0.05)。结论 LTPRA治疗LDH的疗效优于PTED,且有效改善血清TFAR19以及Apaf-1水平。  相似文献   

4.
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外科临床已广泛应用,但有关两种手术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FN-α)影响的比较研究报道甚少。本文对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血清IL-18、IL-1β和TFN-α进行观察,旨在了解其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90例L5~S1 LDH患者(2017年6月~2020年9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PTED组(n=45)、FD组(n=45)。FD组接受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PTED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术前、术后3d、7d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创伤应激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结果 PTED组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长较FD组短,术中失血量较FD组少(P<0.05);PTED组术后1个月、3个月ODI评分较FD组低(P<0.05);PTED组术后3d、7d VAS评分较FD组低(P<0.05);PTED组术后12h血清ACTH、Cor水平较FD组低(P<0.05)。结论 与FD治疗L5~S1 LDH患者相比,应用PTED治疗于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术后疼痛感及创伤应激、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3):383-386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疼痛介质、炎性因子差异。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术前、术后1周,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疼痛介质含量;采用ELISA测定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含量。结果:术前,两组血清疼痛介质、炎性因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血清疼痛介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含量以及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血清抗炎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sTNF-RI)含量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患者疼痛感受、降低炎症反应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胃肠道息肉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6年5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收治的胃肠道息肉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黏膜组织表达、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热休克蛋白60 (HSP60)、血清热休克蛋白70 (HSP70)、Toll样受体4 (TLR4)、核因子κB (NF-κB)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可改善胃肠道息肉患者黏膜组织表达、炎症因子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患者围术期炎性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54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的血清人白细胞介素-1β(IL-1β)、人白细胞介素-8(IL-8)、人白细胞介素-10(IL-10)、人C反应蛋白(CRP)、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人γ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的血清IL-1β、IL-8、IL-10、CRP、TNF-α及IFN-γ水平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术后不同时段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波动范围明显小于开腹手术,说明其对患者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术后1d、1、3个月VAS评分,术前、术后1、3个月ODI、JOA评分,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d 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 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优良率为9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盛全  邓田  邓林 《安徽医学》2013,34(7):949-951
目的观察术中静脉用尼莫地平是否可以降低老年手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方法选择我院年龄65~80岁的住院行择期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患者180例(ASAⅠ~Ⅱ级),严格按照纳入和排出标准筛选后,随机分成两组(即Ⅰ组、Ⅱ组),每组90例。每组患者入室后,均在相同的时段(麻醉前30 min到手术结束),Ⅰ组:静脉持续泵注尼莫地平;Ⅱ组:静脉持续泵注生理盐水。麻醉都选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后均采用PCIA。测定所有患者分别在麻醉前(T0)、术中40 min(T1)、术毕(T2)、术后24 h(T3)4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查血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Ⅰ组和Ⅱ组在T1、T2时血清S100β蛋白、TNF-α及IL-6含量与T0相比均增加(P0.01)。T2时达高峰,T3时恢复至T0水平。Ⅰ组在T1、T2时间点较Ⅱ组同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TNF-α及IL-6的含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处理能降低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术中、术毕血清S100β蛋白、TNF-α及IL-6的含量,从而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开放椎板开窗术(OD)与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临床疗效。方法 57例LIDP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OD组31例和MED组26例,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OD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OD组(P<0.01)。根据Nakia判定标准,OD组优20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87.1%;MED组优1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3%;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D与MED治疗LIDP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MED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MED与O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显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和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O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70例(MED组)行MED手术,采用旁正中小切口,在内镜下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78例(ODD组)行ODD手术,采用经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髓核重量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JOA评分及术后疗效等.结果 MED组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ODD组,髓核重量及术后并发症组间无明显区别.两组术后JOA评分和改善率均明显提高,MED组术后疗效优良率高于ODD组.结论 MED及ODD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MED手术具有组织损伤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7年1月至2014年9月),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搜集后路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和传统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成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将各研究中的手术后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提取整理为电子基线表,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综合.结果 共17篇研究符合标准,共计2 551例患者被纳入分析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与传统开窗手术相比,术后疗效和手术操作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在术后疗效和手术操作时间方面相当;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手术以其微创化优势,使其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方面优于传统开窗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椎间盘镜手术与开放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椎间盘镜组和开放手术组,每组62例,分别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和开放椎板开窗术。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状况、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椎间盘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椎间盘镜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开放手术组(P<0.05)。2组患者疼痛麻木、椎管血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术相比,后路椎间盘手术具有治疗效果好,创伤小等优点,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MED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预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和JOA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间盘切除前椎间隙撑开(DBD)操作对颈椎间隙高度的撑开效果,探讨限制过度撑开的可行性。方法:31例患者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术中均采用DBD撑开病变椎间隙。术前测量病变椎间隙上端椎体下终板弧顶最高点至下端椎体上终板中点连线的距离(H0),同法测量其相邻近和远端椎间隙的高度(Hp和Hd)。以Hp和Hd的平均值H作为病变椎间隙预期恢复高度的参考值。术中用上述方法测量DBD后病变椎间隙高度(H1)和间盘切除后的病变椎间隙高度(H2)。术后分别测量手术前、后病变节段高度AB和A'B'。手术前后病变节段高度变化值ΔH=A'B'-AB,术后病变椎间隙高度H3=H0+ΔH。根据术后颈肩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将患者分为有颈肩痛组和无颈肩痛组。对2组患者影像学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ACDF术后颈肩痛发生率为19.35%。术中采用DBD撑开后,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值ΔH1为(1.19±0.51) mm。无颈肩痛组患者H1[(6.95±0.84) mm]与H[(6.98±0.70)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H2[(7.31±0.90) mm]与H1[(6.95±0.84)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颈肩痛组患者H2[(8.33±1.39) mm]与H1[(7.87±1.35)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颈肩痛组患者ΔH为(3.04±0.42) mm,无颈肩痛组患者ΔH为(1.70±0.51) 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Bland-Altman法对无颈肩痛组患者椎间隙高度(H1、H2和H3)与参考高度(H)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无颈肩痛组患者H1、H2和H3与H一致性较好。结论:DBD可以将病变椎间隙撑开高度有效控制在2mm以内,便于把病变椎间隙撑开到与邻近节段相似的高度,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椎间盘镜组(MED组)和开放椎板开窗组(OLD组)各4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手术疗效、术后疼痛指数、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疗效的优良率及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及术后疼痛指数优于OLD组(P〈0.05)。结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均能有效地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椎间盘镜手术具有微创、恢复较快、医疗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问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显微内窥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MED组,各30例.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 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病例的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时间、术后随访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但PTED组平均手术失血(7±2)ml,术后卧床1 d.MED组平均手术失血(48±13)ml,术后卧床3~5 d(平均4.2 d).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0%和93%,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D组和MED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PTED和MED两种微创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均满意.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TED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使用的手术方法分为I组(采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和II组(采用椎间盘镜治疗),每组6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腰椎功能改善率。结果①I组有效率为91.18%,II组为80.89%,I组与II组比较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组与II组比较,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术后2年JOA改善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切口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与椎间盘镜手术相近,在治疗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及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