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对成骨细胞表型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生长于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上成骨细胞表达的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谷氨酸蛋白(BGP),于体外培养第1、5、9、13 d时进行定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普通级羟基磷灰石涂层和钛合金圆片作为对照.结果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组的PICP、ALP和BG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成骨细胞形态好于对照组.结论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材料能促进成骨细胞表型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对成骨细胞表型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生长于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上成骨细胞表达的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谷氨酸蛋白(BGP),于体外培养第1、5、9、13d时进行定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普通级羟基磷灰石涂层和钛合金圆片作为对照。结果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组的PICP、ALP和BG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成骨细胞形态好于对照组。结论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材料能促进成骨细胞表型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的方法,以及钙结节形成、Ⅰ型胶原表达等情况. 方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分别加入成骨诱导、脂肪诱导培养体系,经过倒置显微镜观测与HE染色了解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von Kossa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苏丹黑染色与油红O法染色鉴定细胞的性质.另取2代细胞体外培养,加入成骨诱导分化试剂,以碱性磷酸酶(ALP)为检测指标计数细胞阳性率,比较成骨诱导1、2、3、4周时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的MSCs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够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分化.细胞经成骨诱导2~3周时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最高,达到85%.结论 MSCs体外培养在一定条件下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与脂肪细胞分化,体外培养时形成钙结节,并表达Ⅰ型胶原.培养2~3周后细胞经成骨诱导分化细胞ALP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王武愉  张亦鹏  张亚  王晓东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10-1210,1219,F0003
目的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体外共同培养,观察两者在体外复合实验中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体外共同培养7d,分别于第1,3,7天选取标本,进行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检查,以观察两者的复合生长情况。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上能够良好的复合、增长、繁殖,两者复合培养后无排斥反应。结论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孔磁性硅灰石/磷灰石玻璃陶瓷载体A-WMGC支架(apatite-wollastonite magnetic glass ceramic,A-WMGC)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等的诱导下,向成骨细胞转化,并使之与修饰后A-WMGC支架复合,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贴附情况.结果 地塞米松等诱导组细胞形态向类成骨细胞转化,碱性磷酸酶表达明显增高,并表达Ⅰ型胶原.A-WMGC支架具有合适的微孔结构,材料大孔孔径为300~400μm,且孔道相互贯通,体外复合培养10小时,成骨细胞即开始贴附于支架上,复合培养7天,成骨细胞在支架上分化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结论 适当浓度成骨诱导剂可成功的将兔BMSCS成骨细胞诱导,修饰后A-WMGC支架是骨组织工程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6.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并检测异种骨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验证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及异种骨作为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异种骨支架材料,并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分别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活性检测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各组均以人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作对照.结果 复合培养4和10 d后电镜下两种材料均见到脂肪源性间充质十细胞的存活并伸出伪足黏附在材料上:MTT法显示两组材料上的细胞增殖数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相比,异种支架材料内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两者复合构建组织化工程骨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人骨形成蛋白hBMP7(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hBMP-7)基因体外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观察瞬时转染对兔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兔MSCs,在体外分别转染pcDNA1.1/AMP-hBMP7和pcDNA1.1/AMP并留置空白对照.检测转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钙结节和骨钙素等成骨细胞表型.[结果]hBMP-7基因存在于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表达相应的mRNA.目的基因表达后细胞形态略有变化,生长曲线与未诱导组无明显变化,钙结节形成,碱性磷酸酶增加,骨钙素表达增强.电镜见胞质中有钙质成分.[结论]hBMP-7基因可促进兔MSCs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hBMP-7基因转染的MSCs有望成为组织工程化骨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成人脂肪体外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研究其生理特性及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向成骨分化,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的前景.方法 从成人脂肪中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并体外培养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CK8检测细胞活性,P3代脂肪干细胞通过成骨诱导液诱导向骨细胞分化,BCIP/NBT比色法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AKP),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形成,RT-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P)表达变化.结果 成人脂肪间质来源的ADSCs,能稳定传代,增殖能力旺盛;流式细胞检测证实其特异表达相关干细胞表面标记物;成骨诱导后表现出呈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ALP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诱导培养0、3、7、14、21、28天后RT-PCR定量检测证实细胞中ALP、OP阳性表达.结论 成人脂肪中可分离得到ADSCs,其稳定表达特异性的表面抗原,并且经过相应诱导培养后可向骨细胞分化,阳性表达OP、ALP,可作为优良的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点及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方法 抽取人骨髓组织,梯度离心后,保留贴壁细胞传代,稳定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诱导培养液,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进行观测。结果 原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0~12d左右即可长满,并可稳定传代,传代细胞5~6d即可传代,在诱导培养液中2周形成多层结构,并聚集成细胞钙化结节。诱导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合理的体外诱导培养后,符合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可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自体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经氯磷酸二钠表面改性后对骨髓间充质下细胞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块状羟基磷灰石与氯磷酸二钠复合制成氯磷酸二钠-羟基磷灰石,作为实验组;未复合氯磷酸二钠的羟基磷灰石作为对照组.分离,纯化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鉴定.将两组标本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利用MTT法对比骨髓间允质干细胞在两组材料表面生长有无差异,并且分别进行骨向、肌向、脂向诱导,观察氯磷酸二钠-羟基磷灰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有无影响.结果 表面标志物SH3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证明本实验获得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原始干细胞的特性.利用MTT法吸光度分析检测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两组标本的生长曲线,经统计学检验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骨向、肌向、脂向诱导后,仍保持成骨、成肌、成脂能力.结论 氯磷酸二钠复合在羟基磷灰石表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功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