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单纯放疗宫颈癌初诊患者,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分别进行1.5T磁共振常规系列及DWI扫描,测量各时间点宫颈癌原发灶ADC值,分析差异性以及与肿瘤退缩率的相关性。结果外照射前、20GY及结束时ADC值分别为(0.93±0.14)×10-3、(1.25±0.17)×10-3s及(1.55±0.13)×10-3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外照射前与20GY的ADC值差值(R值)为(0.33±0.16)×10-3mm2/s。外照射前后肿瘤退缩率为(0.86±0.11)。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各ADC值与肿瘤退缩率均无相关性(P值0.05),R值与肿瘤退缩率有正相关性(r=0.423,P=0.035)。结论宫颈癌原发灶ADC值放疗后升高;放疗后ADC值的早期变化与肿瘤退缩率具有正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潜在性功能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乳腺癌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化疗前、化疗1周期、化疗全程后行MRI检查,包括常规扫描、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比较化疗前后肿瘤轴位最大径、早期强化率、ADC值变化,并根据病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与未完全缓解组,比较2组化疗全程结束后肿瘤退缩率,对化疗全程后相关参数之间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化疗全程结束后轴位最大径、第1min、2min、3min早期强化率较化疗前均明显下降,ADCmean、ADCmin则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组肿瘤退缩率(0.690±0.193),显著大于未完全缓解组的(0.409±0.338)(P0.05)。肿瘤退缩率与轴位最大径、早期强化率显著相关(P0.05),而与ADC值无相关性(P0.05)。肿瘤退缩率54.45%以上时,诊断完全缓解敏感度、特异度分别84.5%、75.0%。结论 DWI的ADC值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反应有较大的价值,通过MRI增强扫描及DWI序列观察肿瘤退缩率是预测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疗效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随机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的32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于放化疗前后实施MRI及DWI扫描,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结果 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比较两组放化疗前后ADC值、肿瘤最大径、ADC值变化率及肿瘤最大径变化率有无差异。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使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共32例接受放化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缓解组25例,未缓解组7例。放化疗前,缓解组的ADC值、ADC值变化率大于未缓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结束后,缓解组的ADC值高于未缓解组,肿瘤最大径小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ADC值均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放化疗后的ADC值达到2.540×10-3/(mm2·s-1)时为最佳阈值,此时可以诊断食管癌患者在放化疗后达到缓解,其敏感...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MRI对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行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对比增强MRI扫描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在化疗结束后行手术干预治疗。以患者手术后病理检测分级为金标准,根据手术病理检测分为治疗反应组和治疗无反应组,分析患者肿瘤退缩率、ADC值、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76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肿瘤最大直经为(502±058) cm,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最大直径为(300±035) cm;在新辅助放化疗结束7 d后7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行手术病理分级Ⅰ级~Ⅲ级53例为治疗反应组,Ⅳ~Ⅴ级23例为治疗无反应组。治疗反应组患者肿瘤退缩率、ADC值均高于治疗无反应组,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均低于治疗无反应组(P<005)。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对比增强MRI与直肠癌治疗反应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值、ktrans、Kep、Ve与直肠癌治疗反应相关(P<005)。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对比增强MRI中肿瘤退缩率、ADC值、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可有效预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5.
王美华  石德峰  张洁  胡醒 《西部医学》2023,35(11):1693-1698
目的 探讨并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技术对宫颈癌精准分期及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且未进行同步放化疗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MRI对宫颈癌精准分期的诊断价值。对所有患者实施同步放化疗,于治疗后2个月评估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瘤体积、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容积分数(Ve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疗效情况分为缓解组(n=45)和无效组(n=18),对比两组治疗前肿瘤体积及定量参数变化水平,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MRI扫描技术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MRI检查与金标准对宫颈癌患者T、N分期的诊断一致性均较高(Kappa=0.799、0.823,P<0.05)。经2个月的同步放化疗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43%(45/63);治疗后患者的肿瘤体积、Ktrans、Kep、V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ADC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缓解组患者的肿瘤体积、Ktrans、Kep、Ve均显著低于无效组,ADC明显高于无效组(P<0.05);治疗前肿瘤体积、Ktrans、Kep、Ve、ADC及其联合检测在预测宫颈癌患者疗效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5、0.696、0.644、0.651、0.742、0.848(P<0.05)。结论 MRI扫描技术对宫颈癌患者术前分期有较高的诊断鉴别价值。宫颈癌患者在进行同步放化疗后,可明显缩小肿瘤体积,提高ADC值,临床可通过MRI扫描技术对患者同步放疗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b值ADC图对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价值。方法 40例IIbIVa期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外照射2-3周、3次后装及放化疗后,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24例)、部分有效组(16例),测肿瘤最大径、ADC值,根据ROC曲线评价不同b值ADC图价值。结果在外照射2-3周及3次后装后,两组肿瘤缩小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照射2-3周后,b=0、200,0、400,0、600,0、800,0,1000s/mm~2的ROC下面积为0.844、0.833、0.948、0.950、0.958;灵敏度为66.7%、75%、83.3%、84.5%、91.7%,特异度均为100%;3次后装后,b=0、200,0、400,0、600,0、800,0,1000s/mm~2的ROC下面积为0.885、0.802、0.948、0.949、0.974;灵敏度为75%、75%、85%、83.3%、91.8%,特异度均为100%;结论评价宫颈癌早期放化疗疗效时,高b值(b=0、600,0、800,1000s/mm~2)较低b值(b=0、200,0、400s/mm~2)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化疗前后MRI影像学变化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57例,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和化疗2个周期后行MR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化疗前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对应ADC图像以蓝绿色区域为主;化疗后,11例病灶无残留,DWI低信号,对应ADC图蓝色区域减少;36例肿瘤缩小,DWI高信号,ADC图以绿色或浅绿色为主;9例DWI和ADC图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有效组化疗后ADC值显著高于无效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亚型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 DWI及ADC值可预测宫颈癌肿瘤化疗效果,但影像学无显著变化者会伴随出现负面情绪,需给予积极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宫颈癌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112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检查宫颈癌患者放疗前、放疗后半年影像学特点、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有效组ADC值(1.652±0.026),明显高于无效组的(1.135±0.013),肿瘤最大径(4.01±1.01) cm,明显小于无效组的(5.87±1.2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MRI扫描提示病灶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瘤组织实性部分、宫颈组织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坏死组织T1WI呈低信号、坏死组织T2WI呈高信号,放疗结束后半年复查发现有效组MRI扫描提示宫颈癌病灶彻底消退,肿瘤不同程度缩小,T1WI、T2WI、DWI序列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提示轻微强化或不强化。结论临床中可参照宫颈癌放疗前后MRI影像学特点及ADC值等,有效评估宫颈癌患者放疗疗效。  相似文献   

9.
庞奇峰  金蕴菁  徐栋 《浙江医学》2022,44(22):2388-239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对宫颈癌患者的预测效能,及其放疗前后影像学特征与病灶径线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绍兴第二医院就诊并接受放疗的宫颈癌患者57例为放疗组,另选取同院同期无宫颈疾病史、无MRI检查禁忌证的宫颈炎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以及放疗组放疗前后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强化峰值(PH)、最大上升斜率(MSI)、达峰时间(TTP)等参数;记录放疗前后病灶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计算放疗前后病灶径线变化率;根据原有病灶最大径放疗前后的变化将宫颈癌患者分为放疗有效组和放疗无效组,比较放疗有效组和放疗无效组间病灶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以及ADC、PH、MSI、TTP;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最大径线变化率与放疗前DWI、PWI参数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ADC、PH、MSI和TTP对宫颈癌患者放疗效果的预测效能。结果放疗有效组41例,放疗无效组16例。放疗无效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Ⅳ期占比明显高于放疗有效组(P<0.05)。放疗组ADC、TTP低于对照组,PH、MSI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宫颈癌患者ADC、TTP明显升高,PH、MSI明显降低(均P<0.05)。放疗有效组治疗前ADC、PH、MSI均高于放疗无效组,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均小于放疗无效组(均P<0.05),但两组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最大横径变化率、最大纵径变化率与放疗前MSI均呈负相关(r=-0.623、-0.713,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癌患者放疗前ADC、PH、MSI和TTP预测放疗效果的AUC分别为0.780、0.738、0.774、0.639,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AUC为0.925。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最大横径、纵径变化率与放疗前MSI均呈负相关,DWI、PWI检查所提供的ADC、PH、MSI和TTP等参数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评估宫颈癌患者的放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和DWI扫描。结果宫颈癌MRI分期、MRI+DWI与病理分期Kappa值分别为0.507和0.794,P0.05;宫颈癌MRI+DWI分期总体准确率为84.13%,明显高于MRI分期(P0.05);宫颈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病灶ADC值为(1.50±0.21)×10~(-3)mm~2/s,明显高于放化疗前(P0.05);完全缓解(CR)患者病灶ADC值为(1.52±0.12)×10~(-3)mm~2/s,明显高于部分缓解(PR)患者(P0.05)。结论 MRI联合DWI在宫颈癌诊断中有较好的价值,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且DWI定量指标ADC在放化疗效果评价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方为  张红雁 《安徽医学》2015,36(5):569-572
目的 探讨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在评估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在放化疗前、放疗至10 Gy、放疗至20 Gy及手术前4个监测时间点行磁共振检查,测量ADC值,并测量病灶长度和厚度.将患者放化疗前的临床分期及术后分期比较分为T-降期组和T-未降期组,应用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肿瘤ADC值、长度及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平均ADC值在放疗前及放疗至20 Gy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T-降期组在放疗至20 Gy时平均ADC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病灶平均长度及厚度在各监测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灶放化疗前的平均长度及厚度与手术前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对直肠癌的治疗有效.ADC值在早期评价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测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宫颈癌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间的关系,为宫颈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42例(其中A组为腺癌、12例,B组为鳞癌、3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行常规盆腔MRI及DWI扫描(取b值分别为0,400s/mm^2;0,1000s/mm^2);于矢状位及横断位ADC图划取ROI,测量宫颈癌病灶平均ADC值(ADC mean)。结果取b值0,400s/mm^2时测得宫颈癌病灶ADC mean值较取b值0,1000s/mm^2测得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9,p〈0.001),且后者产生的ADC图对盆腔解剖及病灶的显示较前者清晰;取b值0,1000s/mm^2时,宫颈腺癌(A组)平均ADC值较宫颈鳞癌(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5,P=0.008)。结论高b值(0,1000s/mm^2)ADC图测定的ADC值能更精确地反映宫颈癌肿瘤内部水分子扩散受抑制的状况;ADC值对宫颈癌腺癌、鳞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肿瘤消退分级的评价,以及与相关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1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扩散成像。测量放化疗前后肿瘤ADC值。比较ADG值及其变化与不同直肠癌消退分级的关系,及其与相关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降期组、末降期组、RCRGI—3级间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54,p=0.007);RCRG1级与RCRG3级、T-未降期;RCRG2级与RCRG级;RCRG3级与T-降期;T-降期与T-未降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CRG分级间炎性反应程度、细胞核异型性程度和肿瘤细胞死亡程度均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RG1级与2级间的细胞核异型性、肿瘤细胞死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RG1级与3级间的炎性反应程度、细胞核异型性、肿瘤细胞死亡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RG2级与3级间细胞核异型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以反映直肠癌病理消退分级间的差异;肿瘤降期与肿瘤消退分级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RCRG1级与2级ADC值变化趋势相同,但幅度不同,与治疗反应性程度相关。放化疗反应性好的直肠癌病例在治疗第一周出现ADC值明显升高,但肿瘤体积下降不明显,可能与这部分病例经常伴有明显的炎性反应有关。放化疗反应性好病例的肿瘤细胞核异型性明显,与其肿瘤细胞更易受辐射和化疗药物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R弥散加权成像参数与宫颈癌肿瘤细胞组织学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临床纳入60例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均行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临床检查,分析评价系数ADC值与分化程度及肿瘤细胞间质比例、病理类型等肿瘤细胞组织学特点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患者ADC值与肿瘤细胞间质比例、分化程度呈现一定负相关性,而与病理类型呈现一定正相关性(P0.05);宫颈鳞癌组患者的ADC值较宫颈腺癌组显著要低,高分化组患者ADC值较低分化组患者显著要低(均P0.05);肿瘤细胞间质比例≧70%组患者的ADC值显著低于肿瘤细胞间质比例7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癌肿瘤细胞组织学特点与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参数关系密切,可成为临床评估宫颈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评价作用。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5例宫颈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及化疗后行常规MRI及DWI检查,评价化疗前后肿瘤及转移性淋巴结在DWI图像及其ADC值的变化。结果(1)25例宫颈癌化疗后肿瘤实性成分ADC值较化疗前明显升高,且肿块体积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DWI序列对转移胜淋巴结的检出敏感性高于T2WT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的淋巴结DWI信号减低,ADC值增高。(3)宫颈癌病理分型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序列评价宫颈癌化疗前后疗效早于肿瘤体积变化,检测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高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I对直肠癌进行常规直肠扫描及DWI扫描,DWl采用平面回波(echo planar imaging,EPI)序列,选用2个不同的b值(1000s/mm~2、2500s/mm~2),测量肿瘤及同侧臀大肌在不同b值下DWI图像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值等于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为(0.923±0.15)×10-3mm~2/s,而臀大肌的ADC值为1.57±0.091×10~(-3)mm~2/s,b值等于2500s/mm~2时,肿瘤的ADC值为(0.642±0.07)×10~(-3)mm~2/s,而臀大肌的ADC值为(0.925±0.12)×10~(-3)mm~2/s。所得肿瘤与臀大肌的ADC比值两组间存在差异。结论 b值等于1000s/mm~2组的DWI图像的ADC比值高于2500s/mm2组,更加有利于显示病变,ADC值可作为直肠癌诊断及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肝硬化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入我院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Child进行分级,并采用DWI和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其不同b值(200,500,800s/mm2)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与CT扫描结果。结果 b=200,5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组间ADC值比较,P0.05,b=8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组间ADC值比较,P0.05;b=500s/mm2时,不同肝硬化Child分级间两两比较,P0.05。双动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为92.86%,单动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为86.11%。结论 DWI在肝硬化诊断分级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分级的理想检查手段。而CT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但对患者机体有辐射作用,因此,应根据临床目的,选择适当的扫描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