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疗法.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的简化Fug...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透刺、滞针、艾灸治疗与透刺、普通针刺、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4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背阿是部透刺后,行滞针刺后出针,对照组背阿是部透刺,配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在治疗中均每日艾灸至阴、至阳.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0.95%,对照组愈显率4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刺、滞针、艾灸治疗背肌筋膜炎优于透刺、普通针刺、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1例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调和阴阳经刺法)32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样高于对照组(93.7%82.8%,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当中,调和阴阳经刺法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中药离子导入疗法结合康复和常规康复进行治疗;对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的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中药离子导入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体针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的科学选经取穴方法,观察体针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体针透穴治疗,上肢瘫痪取健侧经穴,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瘫取患侧经穴,太冲透涌泉.昆仑透太溪,绝骨透三阴交.阳陵泉透阴陵泉.施以提插、捻转、疾徐补泻相结合的综合针刺手法.结果:126例患者治疗3个月,痊愈77例(61.11%),显效21例(16.670%),有效15例(11.91%),无效13例(10.32%).总有效率89.68%.结论:上肢瘫透刺健侧经穴,下肢瘫透刺患侧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王二争  夏清  董赟  谢宗亮  孙培养 《安徽医学》2009,30(12):1397-1399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督脉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采用Ashworth分级法(ASS)、Fugl-Meyer评定法(FMA)对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P<0.01)。结论芒针透刺督脉配合生物刺激反馈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刺腰夹脊穴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平衡及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7例观察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常规药物、康复治疗、物理疗法、针刺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刺腰夹脊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Sheikh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Sheikh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但治疗组两项评分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1或P<0.05).[结论]加刺腰夹脊穴能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及躯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分析调和阴阳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给观察组患者给予调和阴阳针法治疗,给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8周,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等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时,采用调和阴阳针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张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效果显著,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均比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阴阳经穴对刺与传统针刺治疗对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阴阳经穴对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改良型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价两组评分。结果:观察组肢体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达93.3%,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阳经穴对刺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显微手外科技术在各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所收治的此类患者在逐年增加.随机统计了近两年我院20份34指的病例,通过观察认为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条件、术中的操作和术后的治疗,同时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密不可分.对离断指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特别是术后对血运的密切观察,同时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认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法乐氏四联症的外科治疗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葳  李韬  周其文  杨东山 《河北医学》2004,10(3):239-242
目的:总结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共34例,年龄2~16岁,32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胸部正中切口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改良B-T分流术,1例行根治术同时行双向Glenn分流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无远期死亡。结论:本症应争取早日行根治术,肺动脉发育差者应行改良B-T分流术,右室发育不良者在行根治术同时行双向Glenn分流术,死亡原因以低心排综合征多见,应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围术期多种方法预防。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